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场心理学:都知道夸人要夸在点子上,点子很重要,时机更重要

现代企业讲究团队合作,小伙伴们是不是偶尔会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问题?
每天加班不是因为自己效率低,纯粹是因为“猪队友”?
自己每天要提交的数据分析报告,需要以其他同事提供的数据为基础。数据正常中午就可以出来,可是同事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拖拖拉拉不到下午三四点都发不出来数据,导致自己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写报告,有的时候甚至要加班。
大家是同事,也是平级,有些面子薄的小伙伴不好意思跟同事翻脸,只好每次等到再也不能等的时候,才去找同事,一边好言好语的商量,一边不忘夸上对方几句,甚至会哄哄同事“下次带你去吃好吃的”。
但是有时候,夸也夸了,哄也哄了,饭也请吃了,效果并不好,同事下次原来怎样还怎样,真是白搭了自己的苦心。
这其实是由错误的夸奖时机导致的。

上一篇《职场心理学:领导激励员工,不只“胡萝卜加大棒”,还有几种手段》中,我给大家介绍了能够增加某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的几个手段。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希望增加的行为是:同事能够在中午前提交数据。
为了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正强化”是个很好的手段。“正强化”指的是在某个行为发生后,随之而来的某种强化物能够增强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使用得比较多的强化物包括象征奖励、口头奖励和实际奖励。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强化物一定要在行为发生之后再出现。像上面的案例中,找同事要数据时,“夸奖同事”这一强化,并没有出现在想强化的行为之后,而是出现在“同事没有能够中午前提交数据”之后的。
这非但没有让同事养成按时提交数据的良好习惯,却很有可能强化了同事不按时提交数据的坏习惯。因为同事在这个坏习惯之后,得到了夸奖,甚至还因此得到实际奖励——被请客吃饭。这可能让他认为这种不按时提交数据的坏习惯反倒是值得提倡的。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发生了正强化过程,但是我们强化的行为错了,反而强化了我们不希望发生的行为,这并不是我们的初衷。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当孩子在商店大哭大闹时,家长为了平息孩子的吵闹,给孩子买玩具买零食,哄好了孩子。但是这样下去,孩子发生大哭大闹的可能性会更大。

孩子小的时候,正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阶段,他头脑里的对与错,都是环境和社会给予他的,父母帮他构建了大部分的环境和社会。大哭大闹这种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最初只是个中性行为,但是,如果他每次大哭大闹之后,都能得到奖励,这会强化孩子大哭大闹的行为。还有可能让孩子认为这个行为可以让他得到玩具和零食。

相反,如果家长的做法是,等孩子不哭不闹了,夸上孩子几句或者给予物质奖励,这更有利于强化让孩子自觉停止哭闹的行为。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在同事做出正确行为——中午前提交数据时,开始我们的强化过程。我们要在中午前收到数据的时候,对同事表示感谢,加上几句夸奖的话,不一定要夸奖他数据提交的早,但是夸奖的时机一定要在他提交报告之后很短的时间内,10-15分钟为佳,尽量控制在半个小时内。
奖励与行为之间的时间隔得越短,人们越容易把奖励与行为联系在一起,下次同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时间久了,这种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一种习惯。
想想吧,帮同事养成按时提交数据的好习惯,和让同事养成很晚才提交数据的坏习惯,对自己工作的影响将会有多大。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家是平级,或者是公司之间合作伙伴的情况下,我们没法用行政级别或者地位来要求对方,又不想伤了和气,事实是,有时候就算撕破脸,对方下次可能还是我行我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化方式,帮助对方塑造了一种更符合自己工作习惯的行为,就不失为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了。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想要从正面强化某种行为,需要注意的地方。

明确需要强化的行为。

在实施正强化的过程前,每次都问自己一句,这个行为是希望强化的行为吗?
如果选错了强化行为的对象,那不仅自己想要强化的行为得不到强化,反而还可能助长了相反的行为。大家可以想想生活中的例子,有没有选错了强化行为的对象,导致并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反而经常出现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强化物。

一般情况下,口头称赞、口头感谢、象征性奖励、物质奖励这些都可以作为强化物。但是也要注意这几种强化物的区别。
口头称赞和口头感谢是实行起来相对容易的。在给予别人口头称赞和口头感谢时,一定要态度真诚,并且明确道出我们称赞和感谢的目的是什么。这样除了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实感,更能强调出想要强化的行为是什么,让对方能够更直接地把口头奖励和行为联系在一起。
象征性奖励有的时候需要依赖外界环境。公司是否有这样的象征性奖励制度?有些公司会在员工中评选“月度之星”,大家可以给任何同事送上表示奖励或者感谢的小星星,每个月底,获得小星星最多的前几名员工,会获得一枚奖章和相应的奖金。当同事出现我们想要强化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送上小星星了。
物质奖励的效果会更直接,但是不建议使用的太勤,容易拉高期望值,而且平级之间,还可能有“收买”之嫌。不如在一些重大时刻再用,比如说行为的巩固期。比如说同事已经连续半个月每天都能在中午之前提交数据,那可以给同事带份小礼物,或者请同事吃顿饭之类的。

强化物介入的时机
心理学中,持续强化是一种在建立行为初期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我们的例子中,在行为养成的初期,要做到持续强化。至少在需要强化的行为出现的前3-5次,介入强化物。现实是非常复杂的环境,我们想要影响的人通常会面对数量极大的信息,我们在进行强化行为的时候,尤其是前期,要连续地多强化几次。
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不固定间隔的强化。比如说,经常夸奖同事数据提交得又全面又快,但是不会让同事觉得我们是例行公事的每天夸奖。
希望这个方法能够帮到大家,让大家在工作中既能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又能更好的展开工作。
古语有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到了现代,我们讲究团队合作,同事能不能有个好的工作习惯,也是我们能不能取得成绩的条件。正所谓“成就是好同事,败就是猪队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奖励孩子是一门学问
《赞美做到位,孩子更受用》读书笔记
秋爸爸喝道:我去!你给的那东西是强化物吗?!
如何用ABA的方法哄老婆开心?|亲密关系提高
朱璟:如何夸奖才能让自闭症孩子进步更快?
书荐 | 写作业这一千年难题有解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