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定襄县宏道镇发现民国“云谱”
userphoto

2023.07.21 重庆

关注
忻州记忆
  

刘俊喜

家谱①一般都见过,这里说一下云谱。云谱也称容谱,应该是从祭祀祖先的画符或牌位演化而来,比家谱出现得还要早,或者说逐渐分化成云谱和家谱。

云谱是把家族同姓已故男性的姓名和已故配偶的姓氏,按辈分为序,记载于一块加工过的布上,平时卷起收藏,用时展开挂起。若家族有云房(也称祠堂、家庙),则正厅永久悬挂。云谱有大小,大云谱上的空间不足或者张挂不便时,或族人外迁,就从大云谱上分出,做成小云谱祭奠较亲近的祖先。

家谱云谱皆从始祖开始,顺延到当下。

人之有始祖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枝荣缘于本固,源远自然流长,饮芳泉而荫良木,方能长久。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说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素来与方志、国史同等地位。

古云又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因此,自古各家族都非常重视修家谱制云谱,庄重而神圣。

拜云从稚童就开始了,早于上书房拜孔子,而且年年如此,直到儿孙满堂,承欢膝下。

这样家谱、云谱本来都很熟悉,到了五六十年代逐渐淡出视野,到近几十年才又兴起修谱制云,因此,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是新的,总觉得没有老的厚重,特别是老云谱,六十岁以下的应该压根就没有见过。

万幸,定襄县宏道镇发现了民国23年刘氏云谱。

在宏道其实没人叫云谱,就叫云。

大户家族有云房,镇上诸如东街郭家、西街温家、阁纸张家、南门外潘家等,邻村有西社续家、北社李家、西平刘家、留念朱家等。

通常年初和新婚,要去云房拜云

一般姓氏没有云房,但也有云匣或云袋,遇年初和新婚,取出悬挂,接受拜祭,平时卷起来入匣入袋,搁梁上存放。

本家娶妻,新婚前一日,家人父子跟着响器前来请云,拜天地后次日上午,将云悬挂椽下,置香案供献,新郎新娘双双跪拜,认祖归宗,方便日后称呼和来往。

宏道结婚流行闹洞房,三日无大小。

婚后恭恭敬敬将云收存,成为轮流执祭,遇大年初一,初夕就从梁上请下,初一早早将云悬挂椽下,置香案供献,本家同辈和晚辈小孩会陆续前来拜云,若人较多会按辈分依次跪拜,拜毕,执祭会抛撒糖蛋、红枣、核桃,孩们争抢,幼童抢不到,抢得多的孩子会主动给点,气氛热闹祥和。

待再有娶妻的本家,会婚前来请云。云只能请不能送,可见尊贵。

家族中有德望的文者,定期将亡故者,按辈分填写在云上,谓上云。

北街梁家巷有一西院,住刘恒清、刘明清兄第两家,是我本家爷爷,恒清为老三,明清为老四,两家合开饧房、杀房,明清还擅长捏骨,很有名气,人们习惯叫刘四。

老三刘明清早故,有三个儿子,长子刘书成,生于1936年,教书出生。

据本家连锁叔回忆,约1955年刘书成结婚前将云请回,之后过年时本家前去拜云。到如今连锁叔、树元哥、子恒哥、俊文哥清楚记得过年时前去拜云。

之后大炼钢铁、进食堂、四清,很忙,就顾不上“云”事,逐渐遗忘,到文革,显然“云”和家谱等许多,升格为高危品,绝大多数在诚惶诚恐中,付之一炬。

但也有胆大的,郭永官、续玉喜、保生叔等,用他们并不宽大羽翼,冒险保存下部分家谱,使家族文脉可能贯通延续,令人油然起敬。尤其永官爷,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是有名的大善人。

然而云呢?也许体积大,实在无处藏匿,通通趁着夜色化为烟雾,升天了。

1978年俊文哥大伯(隆元)去世,准备将西房做为火房。

看仰尘很破旧了,热汽一蒸,恐怕坍塌下来,便决定拆仰尘。

意外发现了一沉甸甸的袋子,抚去厚厚的灰尘,一打开,都惊讶了,原来是云。然而他们并没有声张,悄悄地保存起来,直到2021年7月我从连锁叔口里才得到线索,询问俊文哥证实,才使之进入人们视野。

此云民国23年制,始祖刘公讳自隆在崇祯元年从汾州临县下峁头村因避乱迁到崞县宏道镇,姑且称之为汾州迁徙刘氏。

据村干部介绍,至现在下峁头村里绝大多数都姓刘,少数非刘姓也是二婚带过来的。

现在下峁头的称呼,是临县曲峪镇青家塔村下峁头组,居民依然住窑房,500来人口,村里多枣树,有龙天庙,药王庙。

看云笔迹,系一叫存川的先人在民国23年5月书写。

云正面填写到第十世,六世前很清晰,总体脉络清楚,字迹可辨。

据分析,到俊文哥这一辈已传到十三世。

俊文哥的爷爷(吉海)是十一世,约1951年去世时,分了家,云谱由长子隆元保管,显然隆元大伯非常爱惜云谱,在六十年代,悄悄地将云谱封藏到西屋仰尘里,没有告诉任何人,侥幸躲过一劫。这不仅是智,更是大勇。

此云不是汾州迁徙刘氏总云,是四世分股云,姑且称之为刘氏吉海小云。

分析民国23年之后,可能云上再无续写,所以出现断代。

参照保生叔保存家谱填补了云上多处空白,虽然仍然有空缺,但是已经有支脉续通到如今

据以前拜云和上事宴情况来看,汾州迁徙刘氏在宏道分散成十余支,除文中提到的外,还有:刘存才、刘富山、刘元清、刘东西、刘如海、刘清泉、刘福楼、刘四林、刘三宝、刘四海等前辈。

诸位刘氏后昆,若能提供自已的曾祖、高祖官名,就可能到云上查找到先祖。

我们知道过去人有名有字有号,官名应该是正式的名,有例外。

如:续西峰,名桐溪,字西峰,号寒泉,部下称其为“掌柜子”。续范亭,名培模,字范亭,号恕人。云上都是名,桐溪,培模。

汾州迁徙刘氏到宏道镇后,又外迁多支,因此忻州大同一带刘氏家族,若还没有找到家谱世系,热忱欢迎联系18935201292(同微信)交流

后来了解到老云还有几处:

西社云房乾隆59年创建,难能可贵,老云还在,字迹虽残仍漂亮,2010年重修时压在新云背后,可惜当时没拍照,否则我会晒出和大家分享,不过不用有什想法,老云是直接书写在后墙上的。

原平子干乡刘氏云谱,原平东南贾村赵氏云谱,五台徐氏云谱。



有谱使子孙后代早早辨亲疏、明昭穆、懂规矩,光前裕后,生生不息。家里有谱,心中有谱,做人、做事才不会离谱。

另外人们经常说堂兄、族兄,还有家谱、族谱,看了五服图会有所悟吧。

借用《西平刘氏家谱》一句话结尾:

青山有脉而巍巍千秋,绿水有源而浩浩万世。

注①:家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有记载姓氏的骨片。后来历代帝王诸侯用于记载世系和功德要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成了世族之间通婚和做官的主要依据,从而很快发展起来。到了唐宋时期,民间修谱逐渐成风,明清时期修云续谱十分兴盛。1949年之后逐渐停止,到1980年代,渐又兴起。

【后记】承续贵津、王焕亭、贺新生、李青光、徐新伟等先生,赵心宽、侯生明、邢瑜亭、刘树英老同学,鼎力相助,深表谢忱。

【参考】《西平刘氏家谱》(刘立祺、刘宝成传书)

李守善著《两场不寻常的民俗活动》(李蔚东传文)

本文应属文史性散文,虽查阅走访函询有日,然而山有险阻,路无坦途,地广而能遍游历?史久而人生短暂。尚存疑虑,犹恐失实,若见之,务请留言留址,以期格物致真,预呈谢意。图片未注明来源,皆源于网络,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刘俊喜,晋北同川人,高级讲师,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口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火力发电建设和教学,喜欢文史树木星宿探索,时有物外之趣。文见《山西工人报》《大同日报》《电力建设》《太原道》等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事儿受理了|定襄县宏道镇咀子村桥洞雨后聚水影响农作车通行的问题
刘氏家谱(一)
刘氏家谱-"三文五吉刘" - 南卿公生五子以后的字辈派语
重修《刘氏家谱》后记
云栖袾宏《正讹集》以通为道
推荐 | “王阁老送闺女”的现实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