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起三谪,苏轼的贬谪之路 // 苏东坡的故事
userphoto

2023.08.05 重庆

关注

神宗元丰二年(1079),徐州任满,移知湖州。

七月,“乌台诗案”发,八月,苏轼被投入御史台监狱,十二月,“乌台诗案”落下帷幕。

“乌台诗案”

徐伟大和尚,公众号:小徐的作业“乌台诗案”,湖州,苏轼命运转折之地 // 苏轼与苏东坡

@苏轼仕途集,网图,侵删

神宗元丰三年(1080),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时四十五岁。

神宗元丰四年(1081),因为罪官身份,生活过得很是艰苦,于是苏轼带领家人一起开辟东坡荒地,开始自力更生的农夫生活,自号“东坡居士”,盖东坡雪堂。《前后赤壁赋》《卜算子》《江城子·莫听穿林打叶声》《承天游记》《临江仙》《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大都诞生在黄州之后的这几年。

苏子的黄州

徐伟大和尚,公众号:小徐的作业被贬黄州,开启苏东坡的诗词巅峰 || 苏轼与苏东坡

黄州词话

徐伟大和尚,公众号:小徐的作业诗意满黄州,东坡居士的风流田园生活 ‖ 苏东坡的故事

@东坡游赤壁图,网图,侵删

神宗元丰七年(1084),量移汝州,经由庐山,游庐山作《题西林壁》,访弟弟苏辙,见王安石。幼子苏遁在前往金陵路途中夭折,苏轼开始接二连三地上疏,希望朝廷可以允许他在常州居住。次年二月,朝廷的命令下来,允许他前往常州居住,仍为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

黄州之后,一路奔波

徐伟大和尚,公众号:小徐的作业黄州之后,苏轼在路上 // 苏轼与苏东坡

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抱憾而终,年仅三十八岁。 宋哲宗登基,苏轼到常州宜兴不久,就接到任命,让他到登州做太守。而苏轼刚到登州不久,委任又改,又以礼部郎中、起居舍人召回汴京。

@苏轼画像,网图,侵删

哲宗元祐元年(1086), 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元祐二年(1087) ,兼任侍读,为帝王师。元祐三年(1088) ,任进士考试主考官。

元祐四年(1089) ,苏轼虽居高位,但朝堂此时已经是党争难休,苏轼也是被政敌一直弹劾。为了避开新旧两党的持续党争,苏轼只好自请外放,罢掉苏轼翰林学士兼侍读的身份,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知杭州。

党争不断,苏轼自请外放

徐伟大和尚,公众号:小徐的作业宦途奔波苏轼回朝居高位,党争难休东坡自请外放 // 苏轼与苏东坡

苏子与西湖

徐伟大和尚,公众号:小徐的作业山水含情,苏堤横呈,苏轼与西湖的两次欣喜邂逅 // 苏轼与苏东坡

@苏轼画像,网图,侵删

元祐五年(1090) ,时杭州大灾,苏轼大力赈灾,开仓放粮,亲自指挥杭州吏民抗疫救灾,缓解了杭州以及两浙地区的百姓受灾情况。修复城内六井与河道,治理沉积多年的西湖及周边河道,建苏堤等等利民措施。

元祐六年(1091) ,苏轼在杭州的两年任期已到。三月,他被太皇太后的懿旨召回。弟弟苏辙时任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苏轼又因诗文对神宗不敬被弹劾,太皇太后只好下诏,让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去他老是欧阳修家的颍州,当个太守。

@网图,侵删

元祐七年(1092) ,苏轼在颍州待了不到半年,朝廷就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调他钤辖淮南东路兵马,移知扬州。苏轼在扬州不到半年,就被太皇太后以兵部尚书兼侍读的身份,召回了汴京。还朝不久,就被提拔为任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学士。

这么一长串的官位和兼职,就是苏轼一生仕途的顶点。

党争难休,自请外放

徐伟大和尚,公众号:小徐的作业宦途奔波苏轼回朝居高位,党争难休东坡自请外放 // 苏轼与苏东坡

只是因为弟弟苏辙如今也位列副相,作为兄长理应避嫌,而且哲宗开始亲政,高太后希望苏轼作为曾经的帝师,能对哲宗皇帝有所规劝和帮助。但是,时隔三年,哲宗和苏轼之间早就出现了隔阂。面对压抑太久变得刚愎自用的宋哲宗,苏轼自觉已经毫无办法。慢慢地,苏轼发现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于是继续向高太后上书请辞,能够让他外放为官。

@苏轼雕像,网图,侵删

元祐八年(1093) ,八月,苏轼的夫人王闰之去世。九月,高太后病逝,哲宗正式亲政,皇帝对苏轼不再客气,批准了他出任定州太守的诏书。

元祐九年(1094),二月,宋哲宗下定决心,不顾众人反对,将飘泊九年的章惇召回汴京,出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就是宰相。于是,得到召唤的新党成员开始陆续回朝。四月,哲宗改年号“元祐”为“绍圣”,尽革元祐之政,尽复元丰之制,史称“绍圣绍述”。 

@苏轼画像,网图,侵删

这时,苏轼在定州整顿军务,中央突然下发旨意,剥夺了他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一切官衔。接着,朝廷诰下,把苏轼的官职降到了黄州起复时的原官,以左朝奉郎责知英州(现广东英德)军州事。弟弟苏辙也被贬到了汝州。

苏轼刚走没多久,朝廷又下新命,把他正七品的朝奉郎再降为从七品的承议郎,仍在英州安置。因为天气炎热,定州在北,英州在南,路途遥远。定州送官的差人不愿前行,苏轼没有余钱,雇不起马车,自忖如果陆行,恐怕要死于道途,就上奏宋哲宗,希望可以恩赐他坐船前往。但宋哲宗重议对苏轼的罪责处分,又是一纸诏书:落左承议郎,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网图,侵删

这一段连续几次的贬谪具体经过如下:

元佑九年(1094)四月,苏轼因“讥谤先朝”之罪被贬,第一道诏命下达,取消他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撤消了他定州知州任的职务,以左朝奉郎的身份任英州知州正六品。没过多久,第二道诏命下达,以左承议郎的身份任英州知州,正六品下,又降了一等。第三道诏命紧接着下达,大意为:合叙复日未得与叙复,仍知英州;意思是还做英州的知州,取消了日后升迁资格。六月,苏轼携家人赶往英州,到安徽当涂,又接到了第四道诏命,撤消左承议郎职务,由英州知州降为建昌军司马,到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年近六旬的苏轼只带了侍妾朝云和小儿子苏过,还有两个女佣人一起去惠州。八月,他刚刚赶到庐陵(江西吉安),第五道诏命紧接着下来了,撤消他建昌军司马的职务,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仍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法事。苏轼去惠州时经过英州,在英州逗留一段时间,游南山和碧落洞,在南山遇见潜研易学有成就的英州隐士石汝励,交谈中,言语投机,便留下题名,记叙此事;游碧落洞时,因小儿子苏过已经作《题英州碧落洞》一诗,觉得很好,加上当时被贬惠州,与英州无缘,心情十分郁闷,便没有作诗。苏轼在惠州待了三年,第六道诏书就追下来贬他到海南岛任琼州别驾(知州的从官、佐官,九品)

@惠州东坡祠

数月之内,屡改谪命,苏轼这下不但官职一降再降,就连贬所也是从英州变成了更远的惠州,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岭南之地。

至此,苏轼远离政治中心,贬谪在外,自己都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还有北归之时。


END


文字编辑 / 大和尚
图片编辑 / 大和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志勇:缅怀苏东坡 快乐度人生
苏轼年谱
苏轼的生活经历(下)
康震:人见人爱苏东坡
颜建国:想君醉问歌人处,不向风前酹一杯—记宋代知州韩琦的郓州半载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