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如果没有通过考试会有什么后果?
userphoto

2023.11.08 重庆

关注

清代的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虽然并不具备淘汰功能,但却对会试的名次进行重新排定,以确定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在殿试之后,除了一甲三名之外的新科进士还需要参加一次名为“朝考”的考试,其目的是为了选拔一部分进士进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这些人被称为庶吉士。

庶吉士的身份在明代以后开始崭露头角,因为自明代以来便有着这样一种说法: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意味着庶吉士相较于一般进士在仕途上具备更多的优势。然而,清代的庶吉士同样要面临朝廷的考核,他们的前途各不相同。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谈庶吉士的散馆。庶吉士并不担任正式的官职,而是国家的潜在人才储备。根据规定,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后需要经过三年的学习,然后方可散馆,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毕业考试。三年期满后,所有满汉庶吉士需要参加吏部、礼部联合举行的统一考试。

这个考试的结果经过吏部初步评定后,会呈交给皇帝审阅,并钦定各自的等次,然后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官职的授予。如果遇到恩科,那么散馆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原则是上一批庶吉士散馆,新一批庶吉士入馆。

庶吉士的毕业考试绝非走过场,朝廷非常看重考试的结果。初期,考试内容包括诗和论,但在雍正时期,考试改为包括诗、赋、时文和论四题,而考生需要从中选择两题作答。咸丰以后,散馆考试试题再次改为策论,而到了光绪时期,又改为经义和策论各一篇。

虽然一甲三名在殿试中表现出色可以直接授官,状元成为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成为翰林院编修,但即便如此,他们仍需要像其他庶吉士一样参加散馆考试,最终能否保住原职取决于考试成绩。这意味着一甲三名与一般庶吉士在事实上并没有本质区别。

以雍正十三年的散馆考试为例,状元钱维城、榜眼庄存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列为三等。雍正皇帝认为他们“不留心学问”应该受到惩罚,结果钱维城经过一次考试后才最终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而庄存并未被授予编修,而是改任主事。

另一例是道光二年的散馆考试,榜眼郑秉恬的考试成绩位列末等,因此被革去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改任山西曲沃知县。同样,道光十五年的探花乔晋芳在散馆考试中位列末等,被改为刑部主事。在整个清代,共有342人成为一甲进士,但被革去翰林院职务而改任他职的人数很少。这表明朝廷对一甲进士也进行了严格的考核,没有绝对的保障。

散馆考试分为一、二、三等,考试成绩与仕途前景密切相关。一等者可以授予翰林官,并参考殿试名次,比如二甲进士授予编修,三甲进士授予检讨,而考试成绩最优秀的人被称为“留馆”。

二等者可以留馆或委以部属、知县职务;而三等者则可能面临惩罚,严重的可能会被除名,即剥夺庶吉士的名号重新归为进士原班,轻者可能需要继续留馆学习三年。此外,如果一甲进士在考试中排名二等之末或是三等,就不能留在京城担任官职,而必须外放。

由于翰林院没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因此留馆人数也是不确定的。在国家需要修书的时候,留馆人数较多,而在相对宽松的时期,留馆人数较少。然而,清代的士子们都视留馆为一种荣誉。尽管编修、检讨和知县都是七品官员,但在人们心中地位却有着巨大的不同。因为即使不能升迁至文官中的最高级别,七品的编修和检讨仍然有机会进入内廷,协助主考官和学政,与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并肩来往,而知县则被戏称为芝麻官,只能向督抚报告,地位相对较低。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庶吉士的授职。庶吉士最常见的职位是主事和知县,另外还有一些被委任其他职务的庶吉士。例如,在顺治和康熙时期,不少庶吉士在散馆后被授予国子监丞职务,而满庶吉士中还有一些被改任旗官,也有些人被授予内阁中书和笔帖式的职务。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庶吉士在没有经过散馆的情况下直接被授予实职,如供奉内廷、修书议叙、召对词科等,这部分人免去了散馆考试的环节。例如,在顺治十二年,许多庶吉士被委以科道官职;咸丰三年,庶吉士丁宝桢没有经过散馆,直接被授予编修职务,傅丹特被授予检讨职务。这类例子非常之多,不再一一列举。

从品级的角度来看,庶吉士与一般的进士在初次任职时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差异体现在日后的升迁上。清代将庶吉士称为“老虎班”,意味着只要拥有庶吉士的身份,就有了优先授官的资格,几乎没有候补的情况。

此外,庶吉士由于在翰林院学习了三年,因此在京城中建立了一些人脉关系,因此即使被外放任知县,他们的升迁速度也远远快于一般的进士。而那些留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庶吉士是朝廷重点培养的对象,他们不仅有机会进入内阁,还有晋升为文官中的二、三品大员的机会。

综上所述,清代的庶吉士在科举考试体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们不仅要通过殿试和散馆考试来证明自己的才华,还要在仕途中不断努力,面对朝廷的考核。庶吉士虽然拥有相对优越的仕途前景,但成功与否仍然要看个人的表现和运气。此外,庶吉士也在京城中建立了人脉关系,为自己的仕途提供了更多机会。总的来说,清代庶吉士是科举考试制度下的一支特殊力量,他们在官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见解总结:清代的庶吉士体现了科举考试制度中的特殊机制,他们虽然与一般进士在初次任职时没有太大差别,但通过殿试和散馆考试后,他们在仕途上具备更多的优势。然而,庶吉士的成功与否仍然依赖于个人的表现和朝廷的考核,他们需要不断努力以确保自己的升迁和发展。庶吉士在京城中建立的人脉关系也为他们的仕途提供了更多机会。总体而言,清代庶吉士在科举考试体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对朝廷和官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的朝考制度
明清庶吉士制度述论
清代科举制度20110417
画家朱琳作品 归真返璞 仕版先声
新科进士一般授予什么官职?从名次、出身来看,分为四种类型
一甲、二甲、三甲,都是进士,有什么差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