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启超与徐志摩

  近日,一批关于梁启超及胞弟梁启勋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在北京公开露面,而一部为梁启超所作的传记也在本月面世。

  梁启超,这个民国时代最重要的学者、改革家之一,他是怎样成长的,他有过怎样的婚恋,他与康有为、谭嗣同、袁世凯、蔡锷、孙中山等人是如何交往、应对的,对弟子徐志摩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和痛惜,这一切都在这部传记中一一呈现。本文缩编有关梁启超与徐志摩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解玺璋  

  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是在1918年6月,经其前妻张幼仪之兄张君劢的介绍,成为梁启超的入室弟子。  

  崇敬

  他在拜见梁启超后,即离开北京大学南下,准备于8月14日赴美,入美国克拉克大学读书。在家乡,他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据《历史的另一角落》记载,张幼仪在晚年的自述中曾提到,徐曾在家信中说,这是一封措辞谦卑的信函,表达他的敬意和热爱。在《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中虽未记录这封信,但也提到了徐写信回家告知经张君劢介绍拜师一事。

  可惜,这封家书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陈从周的《徐志摩年谱》则收录了徐志摩的《上梁师任公函》:  

  夏间趋拜榘范,眩震高明,未得一抒其愚昧,南归适慈亲沾恙。奉侍匝月,后复料量行事,仆仆无暇,首途之日,奉握金诲,片语提撕,皆旷可发蒙,感抃乍会至于流涕。具念夫子爱人以德,不以不肖而弃之,抑又重增惶悚,虑下驷之不足,以充御厩而有愧于圣门弟子也。敢不竭跬步之安详,以冀千里之程哉?(《徐志摩:年谱与评述》20页)  

  这封信写得文绉绉的,不像一封完整的信函,但其极简短的文字,仍把徐志摩对梁启超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毕竟梁启超不是一般的先生,他的接纳,真的让徐志摩受宠若惊。由于徐志摩两个月后就要赴美留学,梁启超特意写信给他,并赠他《饮冰室读书记》,两千余言以壮其行。徐志摩有两篇杂记,是陈从周所辑,据说写于美国或英伦游学时期,可见梁启超及其著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其一:

  读梁先生之《意大利三杰传》,而志摩血气之勇始见,三杰之行状固极壮快之致,而先生之文笔亦天矫若神龙之盘空,力可拔山,气可盖世,淋漓沉痛,固不独志摩为之低昂慷慨,举凡天下有血性人,无不腾攘激发,有不能自己者矣。(同上,108~109页)  

  其二:

  二十九日读任公先生《新民说》,及《德育鉴》,合十稽首,喜惧愧感,一时交集。《石头记》宝玉读宝钗之《螃蟹咏》而曰:“我的也该烧了!”今我读先生文亦曰:“弟子的也该烧了!”(未免轻亵!)(同上,110页)  

  透过这些只言片语,我们或许能够体会到,这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是如何被梁启超那富有魔力的文字所打动的。事实上,徐志摩认识梁启超可能更早。他至少有两个途径接近梁启超:一个是张君劢,他的妻兄;一个是蒋百里,他称作“福叔”。蒋百里乳名“福”,是他姑丈蒋谨旃的族弟。徐志摩到北京大学读书,就住在锡拉胡同蒋宅。而蒋、张二人都对梁启超执弟子礼。这时的徐志摩才华已经显露出来,虽然他的样子显得很顽皮,但是,他的学养在同辈青年中是出类拔萃的。他们把徐志摩介绍给梁启超也就很自然了。

  规劝

  这时是1921年,大约就在这一年,他认识了林徽因。不过,按照蒋百里的说法:“志摩出国之前,在北京见过林徽音(因),那时的她,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很动人了。梁公子送徽音(因)欧游,还是两条小辫子在头上甩了甩。那时,志摩的热情、思想、文学的天才正在欧洲开花。毛头小姑娘大起来是快的,尤其是海风一吹,欧洲物质文明的环境里一住,看她像春天里的花苞,经过一阵和风,经过一阵阳光,经过一阵雨露,开了,开了!天生成的尤物,到世上来找美的,找情的,恰巧遇到了志摩。好极,好极了,今天一封信,明天一封信。志摩回来了,徽音(因)病倒了。”(《蒋百里评传》,141页)这种充满生动细节和情感的叙述,或可聊备一说。而张幼仪到英国应该是在1920年底。据《徐志摩全集》记载,张幼仪的赴英,是徐志摩写家书要求的。不过,张幼仪来了以后,他们的夫妻生活过得并不愉快,甚至一步步走到了尽头。1922年3月,张幼仪生下她与徐志摩的第二个孩子不久,徐志摩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爱上了林徽因。

  徐志摩死后,胡适有一篇《追悼志摩》,是为他辩护的。胡适是徐志摩最要好的朋友,徐对别人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胡适说。胡适也自认为是最懂徐志摩的,他说:

  他(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而在胡适看来,徐志摩一生最受诟病的离婚和再婚,正是“最可以代表志摩的单纯理想的追求”。

  因为以青年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来看,他觉得那没有爱又没有自由的家庭是可以摧毁他们的人格的,所以他下了决心,要把自由偿还自由,要从自由求得他们的真生命,真幸福,真恋爱。

  胡适在这篇悼文中也提及梁启超对爱徒的反复规劝:   

  志摩是梁任公先生最爱护的学生,所以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公先生曾写一封很恳切的信去劝他。在这信里,任公提出两点:“其一,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其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贴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郁邑侘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十二年一月二日信)

  任公一眼看透了志摩的行为是追求一种“梦想的神圣境界”,他料到他必要失望,又怕他少年人受不起几次挫折,就会死,就会堕落,所以他以老师的资格警告他:“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均引自《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胡适》,106~108 页)

  然而恩师的规劝在此时却为徐志摩所不能接受和承认,在他答复梁启超的信中,第一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痛苦来换自己的快乐,第二虽承认恋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也认为不能不去追求,而且认为理想是可以创造培养出来的。

  胡适这里所说,只是一面之词,不足以反映事情的全貌,考虑到他与徐志摩的亲密关系,有些具体的情节他似乎也不便说。而梁启超对徐志摩的批评,又由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恋爱关系,看上去是打了折扣的,并不十分有力。而且,夫妻二人情感如何,终归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旁人是很难置喙的,中间的微妙复杂,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心领神会,说得真切。再有,对婚姻的态度固然受到某种人生观的支配,可以说得堂而皇之,但具体到两个人的情感,所受伤害及内心的隐痛,也不是旁人可以体会和代为品尝的。在这个意义上,张幼仪的晚年口述记录就显得非常难得和重要。从《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张幼仪看来,在离婚的过程中,徐志摩不仅未曾给张幼仪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的机会,而且完全忽略了一个刚刚生育不久的母亲的感情,使得她根本没有机会对自己的人生作出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志摩、陆小曼的婚礼现场有多尴尬!
梁启超证婚苦训徐志摩
福利 | 梁启超与徐志摩:爱恨交织的师生情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
伤感的旅途 ——徐志摩情爱剖析
林徽因梁思成婚姻的导演——梁启超(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