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版)(上)
2016年,在电动汽车产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及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创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电池技术相继问世。作为最大的生产国以及最重要的应用市场,我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比亚迪公司锂离子电池产量目前已位居至全球第四。
在此形势下,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编写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版)》,全面梳理了2016年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产业创新进展,介绍了国际巨头和我国骨干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对2017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状况
一市场规模
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预计达到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增速较2015年下滑了15个百分点,原因主要在于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明显下滑。
按容量计算,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90GWh,同比增长18%。容量增速高于产值增速,原因在于锂离子电池产品价格不断下滑。
二产业结构
近两年,电动汽车市场开始爆发性增长,电动自行车占比稳步提升,而全球手机出货量平稳增长,便携式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逐步退出市场,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按容量计算,2016年,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占比44.7%,比2015年的50%下降了5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跌破50%。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44.8%,首次超过消费型,而2015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占比还只有40%。其他(储能&工业型)锂离子电池占比为10.5%,基本与2015年持平。
三区域分布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三者占据了全球97%左右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年已经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2016年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带动下日本锂离子电池产量加快增长,韩国仍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导致其占比持续下滑。
1日本:加速增长
在全球电动汽车热销的带动下,以松下、汤浅等为代表的日本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继续向动力电池转型,带动日本锂离子电池产业呈现加速增长势头。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12.4亿只,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同比2015年增长了27%。其中,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量占比已经接近2/3,创历年来新高。从产值看,2016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销售产值达到3799亿日元(约2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2韩国:平稳增长
在经历了2015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16年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稳步增长,产业规模达到113.3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2015年下滑1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受Galaxy Note7“爆炸门”影响,三星SDI小型电池销量出现显著下滑,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韩系动力电池产品未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缺乏中国市场支撑,三星SDI和LG Chem的动力电池销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预期。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状况
一产业规模
从2010年到201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年产量由25.1亿只猛增至41.8亿只,2012年增速高达36.2%。然而从2013年开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速陡然下降。201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攀升至47.7亿只,但同比增长仅为14.1%,增速较2012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尽管2014年的增速开始趋稳,产量也首次突破50亿只,但进入2015年后增速明显下降,甚至一度出现了负增长,全年产量增速仅为3.1%,这是自我国锂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以来最低增速。
进入2016年后,在手机、电动汽车等主要应用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达到了78.4亿只,同比增长40%,增速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高。
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1280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锂离子电池出口持续增长,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14.9亿只,出口金额67.8亿美元,创历年来新高,同比增长4.5%,增速降至2010年以来的新低;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进口17.0亿只,进口金额30.6亿美元,同比下降7.3%,继续保持下滑态势。2016年实现贸易顺差37.2亿美元,比2015年的31.9亿美元增长16.6%。
二产业结构
从2015年开始,随着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需求迅猛增长,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按照锂离子电池产品容量计算,由于电动汽车产量迅猛增长,加上电动自行车中锂离子电池渗透率稳步提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快速提高,2016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比达到52%,首次突破50%并超过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而2015年还只有47%;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比继续下滑,2016年约为42%,2014年和2015年这一占比还分别为83%和48%;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在光伏分布式应用以及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2016年达到6%,比起2014年的4%、2015年的5%,一年上一个台阶。
三主要特点1顶层设计相继出台,技术发展路线明确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出台了多个规划、发展路线图等加强“十三五”期间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顶层设计。2016年11月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中明确指出,“突破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瓶颈。在关键电池材料、关键生产设备等领域构建若干技术创新中心,突破高容量正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技术。”同年10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也对动力电池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重点。相关规划以及发展路线图的发布,为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也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政策调整效果显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领域两个规范条件开始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发布了四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共包括企业57家,其中动力蓄电池企业56家,电池系统企业1家。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进行调整,明确规定只有采用了动力电池目录企业的电池产品的新能源汽车才有资格进入推广目录,进而获得国家以及地方补贴。通过这些政策调整,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基本占据了国内电动汽车市场,龙头骨干企业凭借其技术和产品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根据全年动力电池厂商出货量数据看,排名前10家厂商动力电池出货量预计达到16.4Gwh,占比高达82%;而2015年的前20强占比也才81.3%。
3产业投资力度不减,骨干企业加快扩产
2015年开始我国电动汽车呈现井喷式增长势头,带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猛增,2016年这一局面继续持续,加上“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决策,锂离子电池产业投资力度在2016年不减,从上游关键原材料到下游电芯、模组,骨干企业加快扩产步伐,以期在动力电池领域抢占有利市场地位。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国内锂电产业投资(含拟投资)超过1200亿元,实际投资55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隔膜投资额最多,表2所示为部分投资项目情况汇总表。其中,比亚迪、宁德新能源、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国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投资额均在30亿元以上。
4金融市场十分活跃,兼并购事件频繁
2016年,锂离子电池产业资本运作大戏继续上演,兼并购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国内锂电产业并购项目60起,金额超过500亿元。站在锂离子电池产业角度看,兼并购事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其他领域企业并购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从而进入锂离子电池领域。最为典型的就是坚瑞消防52亿收购沃特玛100%股权,几经波折后以“消防安全”为主营业务的坚瑞消防成功并购沃玛特。这类事件还有很多,如富临精工拟21亿元全资收购湖南升华,天际股份拟27亿元收购新泰材料、澳洋顺昌6亿元收购绿伟锂能、智慧能源拟作价12亿元收购福斯特集团、长信科技拟8亿元入股比克动力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金融资本在追寻产业发展热点尤其是投资热点,以获得良好的回报率,另一方面是上市企业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可以实现转型。另一类则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兼并购,意图扩大规模或者打造全产业链,核心还是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如赢合科技4.38亿收购东莞雅康,就将进一步提高赢合科技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规模效应更加明显,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为稳定、可靠的业绩保证。又如国轩高科3.07亿元增资北汽新能源,将进一步加深双方战略伙伴关系,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强联合”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创新进展
一新技术加速融合,锂离子电池创新加快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军事等领域逐步推广,各国以及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支持力度。与此同时,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先进材料制备技术不断完善,与锂离子电池研发加速融合,2016年锂离子电池行业涌现处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噱头十足。
二剑指锂离子电池瓶颈,新电池技术不断问世
锂电池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再到储能,处处可见锂电池的身影。然而,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人们对这些产品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也对锂电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锂离子电池比能量不高、充电时间长、易起火等性能弱点不断凸显,因此,实现技术突破尤为重要。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亟待提升。2016年国内外科学家研发出多种新型电池技术,以期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等市场中抢占先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
市场 | 我国锂电池发展八大趋势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
天能与超威:锂电时代的铅酸双寡头能否延续精彩?
锂离子电池产业十大趋势展望 动力电池市场占比将超60%
七大新产业之五是新能源汽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