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权谋:大国之间的较量
userphoto

2022.11.20 河南

关注

    随着魏国的不断强大,魏文侯把攻打中山国作为战略上的举措。魏国和中山国之间隔着一个赵国,魏国就派遣使者去和赵国商量。

   赵国国君实际上打算不答应。

    赵王谋士赵刻对赵王说:“大王有所不知。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胜利,魏国在战争中就一定会疲惫。魏国如果在战争中消耗过大,在列国势利就会变弱,在列国中地位就会降低,强国也就这几个,魏国弱了咱们赵国地位就随之就抬高了。魏国如果真能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必然不能越过强大的赵国来占有中山国。如此,虽然是魏国在用兵,而得到中山国的却是我们赵国。大王不如答应魏国借道攻打中山国。在答应时要显得很为难,并表现出借路是出于不得已的事情。这样才能不引起魏国怀疑。”

  解析:赵刻在对形式分析谈到两点,一个是魏国胜,一个是魏国败。

 一、   胜:魏国不可能越过强齐而占领中山。

 二、  败:邻国战争共同消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得利的还是赵国。

    赵刻的意思是在魏国远赴攻打中山,路途遥远士兵疲惫,供给线长远,即使魏国强大于中山国数倍也是不一定能胜,即便胜了,战争对于魏国的消耗也是短期内恢复不了的。

  赵刻总结不管胜与败,最终得利者终是赵国,谋士 赵刻分析非常符合逻辑,但是再精明的人也会有一疏忽。

 三、如果魏国把赵国北边中山国吃掉,如果对赵国形成南北合围夹击之势呢?

   我们来看看魏文候这边。

    在茶茶对魏文候的了解,魏文候权术谋略可是不亚于任何国家的君主和谋士,他能想不到赵刻所想么。

     魏文候这么做的目的很有可能在权衡,魏国、中山国、赵国实力才做的决定,决定的前提是,在吞掉中山国以后,不仅不会损伤国力,还会增加自己的势力范围前提下才做的决定。

  魏文候在做谋划时候分为三项:

   一、大国崛起的战略谋划

   预估:魏国深刻了解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下,同时估计了中山国的国力,和赵国的国力。以免腹背受敌。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胜券在握的战术策略

   权衡:深刻分析了各种战斗方法的轻重,粮草,军备,兵力(军队战斗力,军兵素养),做出对自己战术上最有利的方法。在冷兵器时代这是最重要的。

权衡利弊中方能决胜千里外

   三、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手段

   运筹:有了前两项做支撑,用多少兵力借道赵国,远赴中山,距离的长短,元帅的资历和谋划能力,何时出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表面看似平静如水,实则内部暗流涌动。

   看似魏国攻打中山国,实则是魏赵两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鹿死谁手,就要看哪位国君的格局更大,实力更强,眼光更长远,谋略更高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顺水推舟
被称为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拥有万乘,是怎样灭亡的
战国初期,魏国跨越赵国去消灭中山国,赵国为何不反对呢?
一代雄主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但也亲手断送了魏国霸业
从三件“小”事,看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国明君
乐羊食子:为了国家,舍弃亲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