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琏说粟裕指挥平平,黄百韬粟裕赢在运气,粟裕指挥究竟如何?

南昌起义失利后,朱德将两名战士带上了井冈山,其中一个是林彪,另一个便是粟裕。他们两人没有辜负朱德的期望,一个成长为共和国的元帅,一个成长为共和国的大将。


粟裕更是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有着孟良崮战役全歼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七十四师的壮举;鲁南战役攻克山东重济南的战功,更创下了淮海战役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纵观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有两个人对粟裕的指挥愤愤不平,一个是蒋委员长“五大主力”之一,整编十一师师长胡琏;一个是牺牲在淮海战役的,国民党军中最悲情的英雄黄百韬。他们二人一个视粟裕为手下败将,一个说粟裕的获胜全凭运气。那么,粟裕的指挥究竟是什么水平?他们二人的说法又有什么依据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文章。

胡琏

粟裕与胡琏的恩怨我想从宿北战役说起,粟裕曾说过,解放战争中有3场战役让他最为紧张,首当其冲的便是宿北战役。具体原因有以下4方面。

1.粟裕只身赴山东野战军指挥宿北战役:“临战换帅乃兵家大忌”,而此时正处于山东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合并的间隙,而粟裕又是只身赴山东野战军指挥宿北战役。因此,能调动的兵力全部来自山东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由新四军叶飞纵队和八路军一部分组成,叶飞是粟裕的老部下,在抗战结束后回归了山野编制。距此已经有1年多时间了。


在此关键的时刻,面对新的部下、新的对手、新的战场,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情况,难度可想而知,粟裕怎能不紧张?

2.山野、华野都需要一场大胜来提振士气:一战涟水虽被华野高层定义为“涟水大捷”,可是粟裕和华野高层都对这一仗不满意,在战役结束的当天粟裕就向军委中央做了检讨,承认自己在前期的部署存在缺陷,无论是战役还是战斗,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直到最后也没能达成见面敌人的目的。

一战涟水粟裕本想打一场歼灭战,却意外的发展成为消耗战,华野损失了包括1名纵队司令员在内的6000精兵,歼灭74师的目的也未达成,粟裕向来以算账精细而闻名,仗打成这样说他不沮丧、不懊恼,那就太过于美化粟裕了。

张灵甫

3.张灵甫二犯涟水的关键之际:李延年曾说过,国民党军队要是有10个七十四师就好了, 奈何七十四师只有一个,还被蒋介石在战场上超负荷使用。


1946年是蒋介石挑起全面战争的第一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始终保持着进攻的态势,占领了解放区150多座城市,但这也无疑中给他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因为每攻占一座城市就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把守。这就意味着占领的城市越多,机动兵力就越少。

机动兵力再不够用,但在华东战场上必须得管饱给足。因为华东战场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这里直接威胁宁、沪、杭,无异于是在南京政府的卧榻上放了一把枪。蒋介石岂能睡得安稳?


蒋介石在华东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居全国之最,光整编师就有25个,居全国之冠。

1946年11月底,蒋介石和他的智囊团迅速制订了全新的作战计划,薛岳、李默庵一北一南,分兵对进。对华野、山野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


张灵甫再次向涟水进发,故地重游,他没那么多感慨,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打败华野,战胜粟裕。一战涟水对他本人以及七十四师都造成了极大的挫伤,七十四在此战阵亡4000多人,虽少于华野的6000人,可在七十四的战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伤亡。


问题的关键是把七十四的元气和心气打没了,一年后爆发的孟良崮战役,七十四师的官兵都不约而同的提起了涟水战役:“涟水一战,本师元气大伤,亦绝不占”,当然这属于后话。
涟水战役要说绝对的赢家,除了薛岳绝无他人。南京国防部要他占领山东,因为国民党军高层的关注点全部聚焦在鲁南,张灵甫进犯涟水,吸引山野和华野主力南下,正好策应了他在鲁南乘虚而入,从而控制了陇海铁路东段大部分地区。

薛岳

可这也在无形中将张灵甫和七十四师至于被动的处境中,涟水战役自始至终都是张灵甫在单打独斗,几乎是凭借一师之力与整个华野对抗,薛岳、李默庵从未动过支援的念头。


七十四师作风强悍,反而成了最易折损的一把,致使七十四师“北调援鲁,南调援淮,伤亡大半,决战不能”,所以此次再犯涟水,张灵甫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粟裕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再次进犯涟水,张灵甫不像之前那样猛冲猛打,而是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4.粟裕本想带华野主力参加粟裕战役,奈何人算不如天算:1946年12月3日,张灵甫令57旅和192旅奉命从淮阴出发,向涟南正面发起进攻。在此组织防御的是华野政委,第6师师长谭震林,加上第6旅部共计10个团兵力.

根据一战涟水的战斗经验,谭震林把第六师部署于南线,由第六师副师长王必成指挥,涟南缺乏老黄河那样的有利地形,经过2日激战,王必成未能守住涟南,阵地被57旅占领。

退守老黄河南岸后,王必成依托河堤阵地,梯次配置,轮流与敌交战,成功阻击了七十四师继续进攻。

除涟水之外,其他3路则由粟裕带领华野12个团在盐城以南迎敌。陈毅也将山野的27个团放在鲁南,又亲率24个团南下沐阳设防。

其中数从宿迁东犯沐阳之敌威胁最大,能否成功阻击并没有太大把握,因此陈毅便提出了一个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夹击沐阳之敌的作战方案。


军委中央由此电令粟裕,让他待涟水战役结束后,尽快率华野主力到沐阳参战。

看来尽快眼前战事已迫在眉睫。不过粟裕已经制定好歼敌妙计,就等着李默庵入翁了。

1946年12月8日,李默庵用李天霞的整编83师做主力,已逼近盐城以南的伍佑场。


伍佑场是一座不足2000户的小镇,一条小河环绕整个小镇。粟裕利用小河在北岸布置了牢固的工事。李天霞集中火力,猛攻数日,始终未能奏效。

1946年12月11日,李默庵亲赴前线坐镇指挥,除督促李天霞继续从正面进攻外,他还将第65师投入到右翼,以策应李天霞的正面进攻。

随着战事的深入,李天霞愈发觉得不对劲儿,根据空军传来的情报,似有新四军主力向盐城方向移动。

为辨别情报的准确性,李默庵亲自坐上飞机到盐城上空察看,发现确是如此,新四军已在东南方向架起几座浮桥,李默庵恍然大悟。粟裕增兵绝不是固守这么简单,他是要对进出盐城的83师、65师实施包围。

回到指挥所,他给李天霞打电话,询问其有没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拿下伍佑场,得到的答案是没有。此时,他虽已调集黄百韬前来增援,可即便是最快的行军速度,到此也需要2天,而按照粟裕的指挥风格,新四军当晚就可能发起进攻。

第83师、第65师共计4万余人,地处河港交叉的不利地形中,很容易被新四军围歼,情况紧急,李默庵来不及请示,立即下令部队撤退。粟裕果然在当晚发起了进攻,幸亏李默庵下令果断,粟裕只打掉了李天霞的一个营。

李默庵的这一决策,立马引来国防部的询问。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在电话中问道:“为什么不经请示,私自下令部队撤退?”

对手已经设好了包围圈,不跑,难道等着被歼灭?

刘斐

刘斐的问话看似摸不着头脑,但你在了解过刘斐的真实身份后,一切便迎刃而解。刘斐是我党在南京国防部职位最高的秘密特工,连毛泽东后来都说'“其实我们今天能够解放全国,刘斐同志功不可没”’。

李默庵答道:“他这不是撤退,而是调整进攻,电话里解释不清楚,国防部可派人下来调查。”

国防部随即派来汤恩伯。汤恩伯是军事行家,一听就明白了,对李默庵的决策不住的夸赞,认为他的调整及时准确。至此,刘斐才没有追究下去。

汤恩伯

黄百韬援兵一到,李默庵卷土重来,兵至盐城,华野的12个兵团就无法脱身了。部队不能前往,粟裕只好只身一人赴山野指挥,军委中央的指示是:“望粟裕即日北返,指挥沐阳之战”,于是粟裕从盐城出发,一个人赶往沐阳上任,指挥宿北战役(因战役发生在宿迁以北,故称宿北战役)。


面对陌生的环境,粟裕的紧张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当他走进作战室,面对着熟悉的地图时,他又找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状态,俨然久经沙场的老兵风采。

来犯沐阳之敌共计两支部队,一支是胡琏的整编11师,与74师同为国军“五大主力”序列,实力不容小觑。

弱的是左翼:整编第69师。


整编69师并无战斗力可言,师长是戴之奇。下辖3个半旅,这3个半旅中,有一半还是临时抽调而来的部队。常年打仗的人都清楚,如此混乱的配置,会给指挥带来极大的不畅。

戴之奇实则仰仗的是胡琏,如果他们二人兵合一处,会给粟裕造成很大的麻烦。幸运的是二人上面还有个“总指挥”,好在这个总指挥“昏招百出”。


“总指挥”是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吴奇伟。吴奇伟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和感知,显然比不上李默庵,他不知道山野在沐阳集结了重兵,还以为山野、华野主力在鲁南和苏北,沐阳兵力空虚呢,因此一个劲儿的催促部队前进,还将部队兵分两路。

整编11师虽是五大主力之一,但它刚从中原战场下来,对淮北的地形。风俗还一知半解。因此队伍在推进时谨小慎微,与戴之奇的距离越拉越大,为粟裕分割减慢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6年12月15日晨,粟裕在指挥所里手拿话筒,对着地图,完成了整个战役部署。与他在一起进行指挥的陈毅转过身来,对自己的部下说:“这次我们布下口袋阵,六十九已经被我军包围了。”

终于有机会打上一场胜仗了,陈毅长期的抑郁一扫而光,官兵们也万分期待。黄昏,随着粟裕一声令下,叶飞纵队迅速向敌后猛插,一度突至胡琏部附近,从而切断了胡琏与戴之奇之间的联系。

胡琏、戴之奇始料未及,被打得晕头转向。吴奇伟还呼叫戴之奇让他向占领峰山,作为战场上的制高点,峰山早已控制在山野手中,如果戴之奇拿不下峰山,他将失去退守宿迁的后路。

在戴之奇的指挥下,69师拼命向峰山发起冲锋,整个山头都被战火弥漫,但终究没能打开这一后退通道,电话里吴奇伟大声地向胡琏呼叫“向戴先生靠拢”,胡琏却失声高呼:“戴先生已成为共军的阶下囚了。”

胡琏很清楚,69师被全歼只是时间问题,自己不能向其靠拢,斗则必死无疑。

1946年12月16日,山野完成对69师的分割包围,将其分割为数段,于17日起展开分段歼灭。

12月19日,戴之奇眼看大势已去,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开枪自杀,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战场上,第一个执行蒋介石“不成功,便成仁”训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69师全军覆没了,可整编11师还好好的。不论吴奇伟如何呼叫,胡琏都秉承着国军的优良传统,退守至有利地形后,眼看着“兄弟部队”被歼灭。使得粟裕无法对他进行“切割手术”,只能鸣金收兵。

在华野、山野合并的关键时刻,宿北战役创下了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的纪录,战役结束,陈毅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高兴地把头上的帽子都甩了。粟裕和胡琏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南麻战役——粟裕与胡琏快意恩仇

宿北战役,华野和整11师并未大打出手,胡琏的谨小慎微让其错过和粟裕一较高下的机会。而南麻战役则与以往大有不同,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不得不拼命的死局。

他的上司范汉杰摆出了一个和孟良崮战役一样的格局,但又和孟良崮战役的格局有着一些差异。孟良崮战役中,74师之所以全军覆没,不能说明“固守待援,中心开花”的战法欠妥,而是汤恩伯、张灵甫事先准备不充分,是突发奇想的一招,加上张灵甫把部队拉上了绝境,这才有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如果事先准备妥当,则是另外一种结局。

所以范海杰要布下一个诱人的陷阱,让粟裕来跳。而纵观范汉杰的4个整编师中,唯一能让粟裕多看一看的,恐怕只有胡琏的整编11师了,毕竟他是“五大主力”之一。

此外,还要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做配合:南麻

南麻地处沂蒙山根据地腹地,自抗战以来就是根据地首府。蒋介石把他比作胡华东的延安,他曾说过“共军”在江北有两个老巢,“政治老巢”是陕北的延安,“军事老巢”就是鲁中的南麻。

向南麻挺进时,范汉杰将整编11师作为攻势楔入,占领南麻后,又令将它作为守势诱敌的诱饵,其余部队远离南麻。造成整11师孤立无援的假象。

能够作为诱饵,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整11师师长胡琏因石牌防守战而闻名,被毛主席比作“狡如狐,猛如虎”换言之,他比张灵甫更阴险圆滑,比李天霞等更骁勇善战。

胡琏是张灵甫的同乡,二人又是黄埔时期的同学,张灵甫殒命于孟良崮,这无疑于给他敲响了一记警钟,让他在行动上变得小心谨慎。

可现如今他面对的是一个死局,若不拼命,将必死无疑。

所以,在占领南麻的半个月时间里,他命令部队修筑了大量的子母堡,这无疑于给华野的攻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胡琏在南麻周围构筑了大大小小1200座地堡,其中大的叫母堡,小的叫子堡,每一座大堡和20到30座子堡组成字母堡,数个子堡以交通壕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堡群。

母堡中驻扎一个班,子堡里放2到3个士兵,但这些像触角一样分散在母堡周围的子堡,迫使攻坚部队在到达母堡前就得提前展开队形,从而失去了其攻击的突然性。

子堡一旦触发,母堡立即提供火力支援,按照以往的经验,打攻坚战往往是先是炮火急袭,但是子堡矮小,数量众多,炮火轰炸根本没有明显的效多,对于依靠缴获来获得弹药的华野来说,无异于得而不惜。

眼下的进攻只能完全依赖于人海战术,华野各纵队组成密集队形,向堡群冲去。在子母堡密集火力下,部队损失惨重,而且每次冲锋均以失利告终。

粟裕到前沿哨所察看,一线部队被子母堡打伤无数,进退维谷。他问身边的作战参谋:“攻打子母堡的战术动作之前有过训练吗?”

参谋回答:“攻打地堡训练过,可是攻打这样密集的字母堡,没有训练过。”

粟裕为之扼腕:“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啊。”

华野偶尔也能攻下一座地堡,但却要平均付出数十人乃至上百人的代价,而整11师不过损失子堡中的两三个人,最多不过母堡内的一个班。

粟裕立即调整战术,除加强炮火攻击外,还组织爆破小组,先是炸掉地堡,然后突然发动袭击,一拥而上。

随着战术的调整,极大的减少了伤亡数字,但地堡不是城墙,炸一道就没事了。如此密集的地堡,爆破起来很浪费时间。

胡琏也以牙还牙地制定了防御战术。华野有突击组,整11师派出反击组,反击组全部配备冲锋枪和卡宾枪。

华野战士这边爆破,整11师同时出击,从四面八方对准爆破口猛射,将随后蜂拥而上的突击小组打死、打伤在洞口附近。

然而正在攻坚的关键时刻,突然大雨瓢泼。

因为缺乏防潮设备,华野的弹药都被淋湿了,爆破的炸药包也全部被淋湿了,大雨还引发了山洪,变得寸步难行,重炮拉不上前线,难以对地堡实施打击。胡琏乘胜组织兵力进行反击,将华野打开的缺口又逐一关闭。

1947年7月20日,战斗来到的最为紧张的时刻。华野全力突进,整11师的弹药马上要消耗光了,虽然有蒋介石的空头大队,但终究抵不过2个小时的消耗。

胡琏急得团团转,把师部传令兵的弹药都集中起来,送往了一线。经过苦战,华野将整11师压缩在纵横10里的区域,但仍未能攻入并巩固南麻的任何一座主阵地。

1947年7月21日晨,粟裕采取正面佯攻,侧面突袭的战术,从整11师阵地的薄弱处切入,终于攻下马头崮。

马头崮是整11师南面的屏障,巩固之后便能扩大战果,然而蒋介石并未留给粟裕过多的时间。

南麻的枪声刚一响起,蒋介石就收到了范汉杰发来的电报,急令黄百韬的整25师、邱清泉的第5军等部火速向南麻靠拢,欲对华野实施反包围。

有了孟良崮战役的前车之鉴,蒋介石这次对部下下达了死命令,如果再出现像74师那样孤立无援的情况,将对各级军事主官予以严厉处罚。

面的蒋委员长的严厉警告,又有李天霞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救援的部队没有一个不拼命的。

距离南麻最近的3个整编师已经和打援部队发生了激烈交火,粟裕计划于21日晚再发动一次总攻。

战役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最后5分钟”,孟良崮战役就是在敌军援兵到来的最后一刻,才将弹尽粮绝的74师拿下。

打了这么久,整11师的弹药也消耗无几了,华野有望再次上演孟良崮的辉煌。

然而,战况在此时却急转直下,胡琏居然率先发动了攻击。

胡琏在听到援兵的枪声后,他预感,援兵越近,粟裕攻得越急,为了争取最后的防御时间,他索性转守为攻,将所有子弹都拿了出来,来了一招破釜沉舟。

华野措手不及,阵地一度失守,粟裕的总攻计划被全部打乱。

与此同时,黄百韬已经突破了华野的阻援阵地,邱清泉也距离南麻近在咫尺,其他各路援军也接踵而来。

粟裕手中没有预备队了,无法增加阻援兵力,若不及时撤出,恐被反包围,乃至有被全歼的风险。

于是,粟裕果断下令撤围,各纵队分别向东北方向撤退。

南麻战役国民党军伤9000余人,华野自身伤亡达到10000余人,这是解放战争以来华野、粟裕打得鲜有的败仗。

胡琏也因南麻战役声名鹊起,被奉为“乘胜将军”的美名,蒋介石也在日记中写道,经南麻一战,华野“半年来所获得的我军之炮弹枪械,已消耗殆尽”。国民党方面由此视南麻战役,为孟良崮战役之后的“翻身仗、打气仗”。

最愤愤不平的便是黄百韬,从文中不难看出,每逢大战必有他的身影,作为蒋介石的救火急先锋他曾在孟良崮战役中身先士卒,差一步就要突破华野的防线,而在南麻战役中他也是率先突破华野的阻击防线,他对蒋介石是忠诚的,乃至于后面在淮海战役中落下个自毙的下场。

正如许世友战后所言:此战忽略了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是天时,每年的7到8月是南麻的雨季,时常有山洪爆发,对于缺乏防潮和防雨设备的华野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再有就是队伍存在轻敌思想,孟良崮战役的大捷让华野上下普遍存在轻敌思想,对于有着“五大主力”之一称呼的整11师压根不放在眼里,以至于伤亡惨重。

许世友

粟裕在向军委中央、毛主席发出检讨电报后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这并未受到中央和毛主席的责备,在电报发出的第三天便收到了军委的复电:“几仗未打好不要紧”、“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

陈毅也在同一时间致电中央,对粟裕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我认为我党20多年来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彭德怀)、刘(刘伯承)、林(林彪)并肩前进。”

这对于粟裕和华野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在随后的日子里粟裕便创下了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的战绩,创下了攻克山东首府济南的创世之举,随后更是在淮海战役中大放异彩,创下了60万胜80万的辉煌成就。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面对失败,坦然接受,这才是粟裕能成为战神最可贵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麻临朐失利?粟裕坦言一点是原因,许世友:下次我把他碎尸万段
双堆集战役结束后,杨勇为何说:宁捉一个胡琏,不要十个黄维?
UC头条:胡琏3次逃脱粟裕的包围,晚年致力于考博,醒悟道:土木不及一粟
南麻、临朐接连败于胡琏、李弥,华野分兵为何让粟裕经历灰色七月
华野攻坚失利,副政委写信给粟裕,既叹服又指出“粗心”
“金门王”胡琏有多猛?毛主席评价狡如狐勇如虎,粟裕称一生之恨|胡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