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根汤方证】高烧40℃以上亦可一剂退热,屡试不爽之透热神方

作者导读

五根汤是一张透散郁热的神效方剂,使用正确的时候,哪怕患者咽喉化脓腐烂、高烧到40℃以上照样可以一剂退烧而不反复,疗效无与伦比!

我许多朋友学会此方之后,治愈大量扁桃体化脓、咽峡炎、流感等病引发的高烧,甚至于感染新冠诱发的高热亦有机会使用此方。

因此我决定把五根汤方证彻底讲清楚,让更多的中医人受益!

【五根汤方证】高烧40℃以上亦可一剂退热,屡试不爽之透热神方

作者:tsp南极

01

方剂来源

第一次得知五根汤这张处方,是在《疼痛妙方绝技精粹》这本书上看到的。此书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经验方,之前我写过的益气补肾汤就出自此书,没看过益气补肾汤方证与医案的的朋友可以看看:

【益气补肾汤方证】全面调节腰部气血阴阳之神验方

腰部冷痛小半年,中药半剂即取效

《疼痛妙方绝技精粹》中如此记载五根汤:

五根汤

【方药组成】葛根6克,板蓝根6克,山豆根6克,芦根6克,白茅根6克,藿香6克,红花3克,大黄2克。

水煎服二次。每次煎成70毫升,1日分2 ~3 次服。

主治范围:小儿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猩红热、无名热。

【来源】李凤林编著的《临证实践》。

【按】此方表面看来很简单,但是李凤林主任医师却用了30年才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主任医师李凤林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琢磨着创制一个药方,以不变而应万变,既能治疗小儿因感染所致发烧,又能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自然调节虚实寒热。这似乎是有悖常理的设想,在李老坚持不懈的探索下,终于变成了现实。

闻名遐迩的“五根汤”,经过30年10万多患者临床应用,证明“五根汤”不仅具有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而且可以不分季节,也不管患儿发热是恶寒还是恶风,一律使用“五根汤”,保证有奇效。特别适用于小儿伤风感冒,扁桃体炎,猩红热所致的发热,而且还可解无名热等症。

从这段介绍可以看出,整理者刘有缘先生对此方可谓是推崇备至了!

(《疼痛妙方绝技精粹》相关的截图)

我同时无意间搜集到了五根汤创立者李凤林老先生的论文:

(李凤林老先生的论文截图)

这篇论文中,李凤林老中医介绍了此方的服药方法以及加减法,比《疼痛妙方绝技精粹》中的记载更加全面,我这里同样摘录如下:

五根汤

李凤林

【南极按:这篇论文把李凤林老先生的名字打印成了李风林······编者真是不走心啊!我这里给他改过来】

组成:葛根6克,板蓝根6克,芦根6克,山豆根6克,茅根6克,藿香6克,红花6克,大黄3克。

主治: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牖桃你凝(乳蛾证),猩红热,无名热。

用法:

  1. 水煎服2~3次,每次之50~70~100~150毫升。

  2. 1~7岁50~70毫升分3次,早午晚或4小时1次服完。

  3. 7~10岁100毫升分3次早午晚【南极按:原论文中写的是10毫升,与年龄不符合,根据文意应该是100毫升】;

  4. 11~15岁150~200毫升,分3次,早午晚服之。

  5. 一周岁以内的婴儿量减半酌情服之。

  6. 成人量加倍,煎3次服3次/日。

  7. 解决小儿服药难,简单方便,速效退热,将汤剂用滚开水浸泡15分钟,过滤后掌握温度适宜,全身洗澡(脸上不洗),洗后药水弃之,药渣再洗两次,无汗者可盖被出汗即可。

加减运用:

五根汤的应用,一般而言,原方不用加减如因时邪偏感致热,可就某种药物增减药量

  1. 若太阳伤寒恶寒甚,时有微汗,不宜单用麻黄汤时,可与五根汤合用为五根麻黄汤,五根为君,麻黄汤为臣;

  2. 发热证有显著的少阳证时,可与小柴胡汤合用为五根柴胡汤

  3. 如遇流行性脑炎、扁桃体化脓性炎症较甚时,阳明经实热证显者,可合用白虎汤为五根白虎汤;

  4. 如有外感发热、咳嗽较基,形成气管炎者,可合用麻杏石甘汤,为五根麻杏石甘汤等等。

这个服药方法写的很详尽,不过我自己摸索出了一个更加简便的煎服方法,可以不用特意去规定多少多少毫升,比李凤林先生的方法更简单。

此外,李凤林老先生强调“五根汤的应用,一般而言,原方不用加减”,诚哉斯言!五根汤一般使用原方就可以取效。我也经常合方小柴胡汤取效,即李凤林老先生说的五根柴胡汤是也。

我还找到了李凤林老先生的著作——《临证实践》:

(李凤林老先生的著作)

不得不说,老一辈临床家起名字就是朴实无华!

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字。越是功力精深,书名越是不起眼

老一辈中医的作风实在是令人尊敬啊!

我把书中的截图放在下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这里头的内容,前半部分与前文大同小异。后面的统计学内容有很多表格,不太方便放在公众号文章上。所以大家就看图片吧,凑合着看一下。

自此,我差不多把全网中与李凤林先生直接相关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完毕了。

还有一些间接相关的二手资料,我就不收录了,大家可以自己查阅。

大家看着这三篇资料,就可以体会到李凤林老中医的大医精诚,也可以感受到五根汤这张方子是多么珍贵,多么来之不易

02

常用剂量

李凤林老先生的五根汤剂量如下:

李凤林版本的五根汤剂量

葛根6克,板蓝根6克,山豆根6克,芦根6克,白茅根6克,藿香6克,红花3克,大黄2克。

我个人使用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经验剂量,开列如下:

南极版本的五根汤剂量

柴葛根30,板蓝根9,山豆根6,芦根15,白茅根15,藿香6,红花6,生大黄3

我治疗因为扁桃体腐烂化脓、高烧39-41℃的小朋友,常常使用小柴胡汤合五根汤治疗,其剂量如下:

小柴胡汤合五根汤

北柴胡24,黄芩9-18,清半夏9,太子参9,炙甘草9,生姜4片,大枣6枚切开,柴葛根30,板蓝根9,山豆根6,芦根15,白茅根15,藿香6,红花6,生大黄3

南极常用的服法:

水煎30-45分钟之后小剂量频频服用,退烧或者通便之后停服,年龄越小的孩子,每次喂的药量越少。小孩子可以分成两三天吃完。大人应当顿服,甚至可以一天煎两剂。

►►►

加减方法:

使用此方的时候,我一般只合方不加减

这是一张复合型的方剂,可以自然而然的照顾到多种病机

李凤林老先生的设想是:“以不变而应万变,既能治疗小儿因感染所致发烧,又能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自然调节虚实寒热。

根据我的实践,发觉李凤林老先生所言不虚,确实如此!

所以大家使用此方的时候,尽量不要加减,把五根汤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果一定要加减,请不要减味,加味的话也尽量只加1-3味药物

03

五根汤方证解析

五根汤这张处方之所以效果那么好,就是因为它把宣透郁热的治法发挥到了极致。

我经常把五根汤戏称为升降散(蝉蜕,白僵蚕,姜黄,大黄)的升级版

接下来我会运用古经方的药证思维进行分析,看完了之后,你就明白此方的妙处何在了:

葛藿黄组合,表里分消热邪

藿香有着两个特性:

  1. 芳香化浊:利用其芳香性可以消除填塞在胸腔、胃脘的湿浊,从而改善恶心欲呕、胸胃部满闷、舌苔厚腻的症候。具体原理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两篇文章——【平胃散方证】经方思维解析这张燥湿顺气开胃方【香砂方证专题】经方思维串讲香砂六方

  2. 辛温解表:藿香有解表发汗的能力,因此可以处理比较轻微的表证,如恶寒、发热、身痛、流涕等症候。但是此药物解表力量很弱,与苏叶是一个级别的,远不如羌活、麻黄等药物。

所以总体来说,藿香更多的是一味作用于里部的药物,和胃的能力大于解表的能力

再来看看葛根,《本经》、《别录》对于葛根的功效有着详细记载:

葛根

《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名医别录》

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

从“身大热。”、“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等记载可以看出,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葛根是一味有着解表、退热效果的药物。

晋唐古方书《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中,都记载了许多使用了葛根的退热方剂,而且很多都是用来治疗温病的。

现在教材认为葛根属于辛凉解表药物,其实此药物寒性弱小。实际上属于性平,而微微有点寒性的药物

同时,其实葛根发汗作用比较小,重用30-60g也不容易出大汗

此处把辛温解表并且发汗力量微弱的藿香与辛凉解表且同样发汗力量微弱的葛根配合在一起,其实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里热外透的效果而不是用于解表发汗

这个剂量的葛根、藿香其实很难令人出一身大汗,大家自己吃着试试就知道了,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发汗效果。

但是这两个药物的解表特性,却足以诱导气机向肌表靠拢,从而把憋在体内的热宣散出去。再配合大黄攻泻里热,从而可以令热邪表里分消,从肌表与消化道两条路排出,热毒自然无处遁形

这个配置与升降散中蝉蜕(辛凉散热)+大黄(攻泻里热)的配置是同样的意思。

茅芦根组合,两路宣散郁热

白茅根与芦根并用,也是起到透热的效果,这两味药物可以清热,可以治疗温病,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真正把他们宣散郁热的效果阐述的淋漓尽致的,还得看张锡纯啊!

这两个药物不仅可以向外疏散郁热,还可以利小便,因此是从肌表与泌尿系统两条路排出里热。与前面藿香、葛根、大黄组合从肌表与消化道两条路排出热邪有所不同。

先来介绍白茅根,这可是张锡纯的掌中宝,且看张锡纯是怎么把白茅根运用得淋漓尽致的: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癃闭方·白茅根汤》

(前略)

茅根形象中空,颇类苇根。鲜者煮稠汁饮之,则其性微凉,其味甘而且淡

为其凉也,故能去实火;为其甘也,故能清虚热;为其淡也,故能利小便

且其根不但中空,周遭爿上有十二小孔(细视可见),象人十二经络。故又能宣通脏腑,畅达经络,兼治外感之热,而利周身之水也

然必须如此煮法,服之方效。若久煎,其清凉之性及其宣通之力皆减,服之即无效矣。所煮之汤,历一昼夜即变绿色,若无发酵之味,仍然可用。

(······)

按:白茅根,拙拟二鲜饮与三鲜饮,用以治吐衄,此方又用以治水肿,而其功效又不止此也。

愚治伤寒温病,于大便通后,阳明之盛热已消,恒俾浓煮鲜茅根汤,渴则饮之,其人病愈必速,且愈后;即能饮食,更无反复之患

盖寒温愈后,其人不能饮食与屡次复病者,大抵因余热未尽,与胃中津液未复也

白茅根甘凉之性,既能清外感余热,又能滋胃中津液。

至内有郁热,外转觉凉者,其性又善宣通郁热使达于外也

这里张锡纯已经把这味药的药性讲得很透彻了,自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

总之,白茅根的效果总结如下:

  1. 性质宣通疏散,所以可以把里头的热向外透散出去。(即张锡纯说的:且其根不但中空,周遭爿上有十二小孔,象人十二经络。故又能宣通脏腑,畅达经络,兼治外感之热)

  2. 可以利小便,故可以从小便排热。(即张锡纯说的:为其淡也,故能利小便。)

  3. 略有甘寒滋润津液的能力,因此对于里热灼伤津液的情况,白茅根既可以清热,又可以滋润津液,从而退热止渴。(即张锡纯说的:为其凉也,故能去实火;为其甘也,故能清虚热;白茅根甘凉之性,既能清外感余热,又能滋胃中津液。)

至于“至内有郁热,外转觉凉者,其性又善宣通郁热使达于外也。”这句话,大家可以看看张锡纯的一则医案:

张锡纯医案

一人,年五十,周身发冷,两腿疼痛。医者投以温补之药,其冷益甚,欲作寒战。

诊其脉,甚沉伏,重按有力。其舌苔黄厚,小便赤涩。时当仲春,知其春温之热,郁于阳明而未发,故现此假象也

欲用白虎汤加连翘治之。病人闻之骇然。愚曰:但预购生石膏四两,迨热难忍时,煎汤饮之可乎?

病者曰:恐无其时耳。

愚曰:若取鲜白茅根,煎汤饮之,则冷变为热,且变为大热矣。

病者仍不确信,然欲试其验否。遂剖取鲜白茅根,去净皮,细锉一大碗,煮数沸,取其汤,当茶饮之。

有顷热发,若难忍。须臾再诊其脉,则洪大无伦矣

愚将所预购之四两生石膏煎汤,分三次温饮下,其热遂消。

盖茅根中空,性凉能散,故饮之能将郁热达于外也。

医案中的患者虽然看外证“周身发冷”非常像阳气不足、阴寒沉衰的情况,似乎应该治以附子剂。然而“医者投以温补之药,其冷益甚,欲作寒战。”,前医温补已经无效了。

张锡纯过来“诊其脉,甚沉伏,重按有力。其舌苔黄厚,小便赤涩。”,如果真的是阴寒沉衰的症候,脉象不应该重按有力,更不应该舌苔黄、小便赤涩。

因此张锡纯从整体出发,认为患者是因为里热太重,热郁结在体内,无法到达肌表,从而全身发冷

此时不应该苦寒直折(黄连类方),而应该把热外透出去,张锡纯选用的白虎汤加连翘就是辛凉透热方,利用石膏、连翘辛凉外透的能力把里热外散出去。如同一阵凉风吹拂,体内的热迅速消散也

之前我整理张锡纯温病方的时候,也写过这个思路,请大家看看之前的文章:

退热神方:经方思维讲透张锡纯常用温病四方

【寒解汤专题】小朋友高烧39.2°一剂退热、三剂痊愈

由于患者不同意直接服用生石膏,张锡纯就退而求其次,使用白茅根完成透热的任务。

前面讲过,白茅根疏散郁热的力量很好,可以把里热外透到肌表,而且患者小便赤涩,刚好白茅根就可以利小便

但是白茅根清热力量不强,所以单用白茅根是无法中和这么大的里热的

相当于空调的风力够大(疏散能力足够),但是风不够冷(清热效果不够),所以只是把热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却没法把温度降下来(里头的郁热被散到了肌表)。

所以张锡纯备用了清热力量强大,但是疏散性较弱的生石膏,用于釜底抽薪。

患者服后果然如张锡纯所言痊愈,现在大家可以理解张锡纯说的:“至内有郁热,外转觉凉者,其性又善宣通郁热使达于外也”这句话了吧。

张锡纯在《白茅根解》中,再次系统归纳了白茅根的用途,大家结合前面的讲解仔细阅读,自然对此药物了然于胸:

《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解》

白茅根味甘,性凉,中空有节,根类萑苇而象震(《易》系辞震为萑苇),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

其根不但中空,周遭爿上且有十二小孔,统体玲珑,故善利小便淋涩作疼,因热小便短少,腹胀身肿

为其色白中空,故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定喘

为其味甘,且鲜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并治肺胃有热,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鲜者其效方著。

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

作茅根汤法:鲜白茅根去净皮及节间细根,洗净锉细斤许,和凉水三斤煮一沸,候半句钟再煮一沸,又候半句钟,视茅根皆沉水底,汤即成,漉出为一日之量,渴当茶温饮。以治虚热,实热、外感之热皆宜用。治因热小便不利,积成水肿,尤有奇效。处方编中白茅根汤后载数案可参观。若无鲜白茅根,可用药房中干者一斤,浸以开水,至水凉再用微火温之,不可令开,约六十分钟许,漉去渣,徐徐当茶温饮亦有效验。茅针即茅芽,初发犹未出土,形如巨针者,其性与茅根同,而稍有破血之力。凡疮溃脓未破者,将茅针煮服其疮即破,用一针破一孔,两针破两孔。

由此可见,白茅根鲜品最优,没有鲜品可以用干的白茅根,但是不可以久煎,否则效果会降低。

学习完了白茅根之后,再学习芦根就没有什么难度了,二者性质相似,这两味药物在张锡纯看来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近似关系:

《医学衷中参西录·苇茎、芦根解》

苇茎、芦根解苇与芦原系一物,其生于水边干地,小者为芦,生于水深之处,大者为苇。芦因生于干地,其色暗绿近黑,故字从芦(芦即黑色);苇因生于水中,其形长大有伟然之意,故字从韦。

千金苇茎汤,薏苡仁、瓜瓣(即甜瓜瓣)各半升,桃仁五十枚,苇茎切二升,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渣纳前药三味,煮取二升,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

释者谓苇用茎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尝读《易》系辞震为萑苇,震之卦体一阳居于二阴之下,即萑苇之根居于水底之象。为其禀水中之真阳,是以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无苇根者,可代以荷叶,义皆取其象震),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阴养肺,则用根实胜于用茎明矣

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其善发痘疹者,以其得震卦振发之性也;其善利小便者,以其体中空且生水中自能行也水;其善止吐血、衄血者,以其性凉能治血热妄行,且血亦水属(血中明水居多),其性能引水下行,自善引血下行也

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因此,五根汤中同时使用茅根与芦根,可以起到很好的透散郁热效果,不论热毒多么炽盛,五根汤都可以找到出路把热排出去。

红花祛除血分毒素,辅助退热

许多人不理解,为何在治疗发热症候的时候可以兼用祛瘀血药物?

其实大家不要把祛瘀血药物简单的理解为活血化瘀、融化瘀血块。祛瘀血药物不止可以融化瘀血块,还可以祛除恶血、败血,分离血中毒素,促进血毒外排

这次治疗新冠重症肺炎的时候,就广泛使用了血必净注射液(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利用这个药物净化血液中的毒素,从而辅助消炎。根据一线临床医生的描述,这款药物就连西医都是承认其疗效的!大家明白祛瘀法了厉害了吧!

伟大的温病大家赵绍琴老先生也认为治疗祛瘀血有利于散热。在其文章《对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再认识》中,记载了如下内容:

《对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再认识》

赵绍琴

(前略)

宣郁即宣通气机之郁闭。白血病热毒郁伏于骨髓,由里外发,治疗时除凉血散血外,还应宣畅气机,遂其里热外达之性,促使里热外散,此为治疗营血热盛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犹如室内闷热,敞门开窗,则里热立散

因此,我在治疗白血病时,不论有无气分高热,常配以轻清宣透气分之品,畅达气机,宣开郁闭,以冀营血分热毒能透出气分而解。常用药如银花、连翘、大青叶等。

尤其常用杏仁开气分之郁,片姜黄行血分之滞,使气血畅行,里热易于外达。

(后略)

赵绍琴老先生再次反复强调外透郁热的重要性,与张锡纯的思路一致,与五根汤的思路也是一致的。

尤其常用杏仁开气分之郁,片姜黄行血分之滞,使气血畅行,里热易于外达。”这段话必须反复思考记忆。

气血畅通是郁热顺利外出的保障,所以赵绍琴老先生会利用祛瘀血药物来辅助热邪外透也。

我这里还想提一本治疗蛇伤的书籍,挺有趣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这本书找来看看,就当开拓视野了:

著名的治疗蛇伤专家陈远辉在《蛇伤救治绝招》中明确提出利用祛瘀血药物分离血液中蛇毒,配合攻下大便、利小便药物,从而给毒素出路,促进患者恢复

大家看看,这个思路是不是与我们五根汤多路径分消热毒的思路类似!!!

所以很多东西的医理本质上就是相通的,大家学明白底层原理,自然能够触类旁通!

人体发高烧的时候是会产生很多毒素的,毒素潜伏在血液中,本身也会害人。祛瘀血药物既然可以分离蛇毒,自然可以分离高烧产生的血毒,自然可以辅助退烧。

山豆根、板蓝根解毒,专病专药

这俩药属于专药,没有那么多需要阐述的地方,我简单讲讲吧。

首先是山豆根,这是治疗咽痛的要药,陈士铎就对其治疗咽痛的疗效给予很高的评价:

《本草新编·山豆根》

陈士铎

山豆根,味苦,气寒,无毒。入肺经。止咽喉肿痛要药,亦治蛇伤虫咬。然只能治肺经之火邪,止咽痛实神。故治实火之邪则可,治虚火之邪则不可也。倘虚火而误用之,为害非浅也。


或问山豆根泻喉痹之痛既神,凡有喉痛而尽治之矣,而吾子曰宜实火,而不宜于虚火。虚实何以辨之乎?

夫虚实亦易分耳。得于外感者为实火,实火者,邪火之实也;

得于内伤者为虚火,虚火者,相火之虚也。

虽二火同入肺经,而虚实各异,实火宜泻,用山豆根泻之,苦寒以正析之也

虚火宜补,亦用山豆根苦寒以泻其火,则火且更甚,壅塞于咽喉之中而不得泻。必须用桂、附甘温之药,引其火以归源,下热而上热自消也。 

在这里陈士铎简单的区分了一下实火与虚火,其实其分型还不够仔细。只是把实热症候与虚阳不潜的证型做了分别,还有其他的证型未提及。这里不多赘述,非本文重点。

板蓝根亦解毒消肿的要药,李东垣普济消毒饮就用此药物治疗大头瘟。

所以五根汤可以处理扁桃体腐烂化脓而高烧40℃、腮腺炎等情况,以头面部发炎甚至化脓为目标。

警告:

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文作者为tsp南极,文章首发为医林独啸斋,转载请注明出处,不注明出处者,本人将用法律武器追究到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博信:内蒙古李凤林的五根汤-儿童发烧感冒之良方】
小儿扁桃体发炎、化脓、高热,就用内蒙古老...
​五根汤
小儿扁桃体发炎偏方,内蒙古老中医李凤林特效方:五根汤
【中医经方】五根汤
扁桃体化脓的高热专方——五根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