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这些话被我们误解了,导致后果严重(二)

5、父母在,不远游。

  • 误解:

父母在世,儿女不便去远方。

孔子的这句话在电影《不二情书》也曾引用过(《北京遇见西雅图2》里的古诗文,你知道出自哪里?)。

  • 正解:

出自《论语·里仁》,原文为: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的本意,父母在世儿女不出远门,但是如果要出游一定还要有去处,让父母联系得上。

几千年前孔子所处的时代,出行不像如今交通这么方便,没有电话,所以出行要告知父母目的地,很多子女、父母一别就是一生。

现代社会,父母不应该拿这句话来限制子女的发展,强制要求必须在身边,从北京到海南岛也就几小时的飞行时间。

但是,远行的子女不要忘记常回家看看!


6、老而不死,是为贼。

  • 误解:

不孝子女或一些不尊重老人的家伙会说出这种话来。“老不死”会被会一些人不时提出来,这已经无关孝道,而是对人的不尊重。

  • 正解:

出处为《论语·宪问》:

子日: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所以,真实的意思要看上下文啊。孔子的原意是: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长辈,友爱、和睦兄弟姐妹,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害人虫。

真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7、言必信,行必果。

  • 误解: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意思是: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很多人把这段话作为座右铭,但孔子的本意并不是如此。

  • 正解:

实际上,这句话还有下文: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原来,“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孔子并不推崇,在孔子眼中这样的人是“小人”。因而,这段话很让后人费解,孔子怎么可以这样说?是不是搞错了?

实际上,孔子的本意是让我们不要认死理、教条,而要根据具体情境行事,可以参考我常常提到叔本华“不要伤害他人”原则。如果一件事情不违反法律、规章、公序良俗,明知做了会伤害他人还去做,这不是“犯二”吗?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的逻辑并不难解释。

我举个小例子,比如原来男生承诺陪女朋友一起计划去四川深度游玩,也已订好机票,但出发前夕,汶川地震了,男生提出取消行程,女生这个时候提出要求男生“言必信”,你说合适吗?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误解:

智慧的人喜欢水,好静;仁义的人喜欢山,好动。很多人将智者和仁者对立起来,是一种误解。

  • 正解:

全句为: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联系下文,我们可以看出智者和仁者都是动、静结合,并不是对立起来的,有些人非要区分智者和仁者的不同行为,是曲解了老人家的意思。

做个投票,大家认为误解最深的孔子的话是什么(多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这些话,竟被我们误解了上千年!
“言必信,行必果”
繁体字教育有无必要?看看这些被误解千年的名言!
《论语》中经常被误解的几句话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必与不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