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减”带来的一点思考
userphoto

2022.11.19 河南

关注

“双减”已经“诞生”一个多月了。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直到今天我才对“双减”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思考。这也源于班主任工作室即将线上进行研讨,这才逼迫我不得不较为地深入思考为何双减如何双减等问题。由此可见,成长确实需要外力推动。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同熵增定律做斗争的战斗。

说到双减,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双减的定义: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

伴随着双减政策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文件:有关学生作业的管理,有关学生学习时间尤其是睡眠时间的管理,有关网络游戏的管理,还有学校考试的管理等。我们不可以把这些管理文件彼此割接开来,它们和双减政策是一个不可分割甚至是互为表里的有机整体。

双减政策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落实,是教育回归本真的一种诉求。为什么这么说呢?

课业负担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当然,家庭作业是课业负担的部分而非全部。首先,家庭作业大都是机械的反复操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扼杀;其次,家庭作业往往只是对书本知识的重复从而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束缚;最后,各个学科教师之间往往缺乏合理的沟通,出现你留你的英语作业,我留我的语文作业,最后所留的作业是五花八门。面对这目不暇接的家庭作业,学生只能是疲于应付。学生哪里还有时间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哪里还是精力去体验去思考?

(其实,每一次周末下午放学离校前,尤其是放小长假,我看到学生们埋头拿着笔记下各科作业时,其实我的内心是满怀同情的。真的,他们挺不容易的。写作业是他们的天职,这是我们已经毋庸置疑的事实。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而我又说不上来。最后到我留作业的时候,(班主任一般都是最后留作业)我总比我计划中的作业少一项到两项)。我想,还是给他们一些自由的时间吧,哪怕是什么也不做发发呆也是好的。

可见,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悖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悖于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有悖于教育规律。所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必要之举。

再说校外培训机构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校内校外都是学习都是培训,就没有生活。而没有生活,怎么能说是教育呢?陶行知语)更重要是,学生没有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往往会成为学习知识应付考试获得分数的机器,从而缺乏健全的人格和思考的能力。对于家长来说,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一是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这是显性的;一是减轻了家长过度焦虑过度急切的精神状态,这个是隐性的。所以,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也是符合民意顺应民心的大好政策。

无论是课业负担还是校外培训,都是奔着一个目的去的:分数。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当部分学生去参加校外培训时,会提高他们的分数;当所有学生都去参加校外培训时,只会提高分数线,这就是剧场效应。这也体现出了我们教育环境下内卷现象的客观事实。

教育家于涟曾批评说:我们的教育不是育人而是育分,我们只看到学生的考分,却看不到学生个体。不可否认,分数作为中高考终结性评价的指挥棒在其中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只有我们的评价方式转变了,而且是变得多元了我们的双减政策才能有效落地生根。

通过上面的讲述,接下来的三个问题似乎就简单多了。所以,对于接下来的线上讨论我心里就有数了。

1、“双减”之下,家校协作育人有何改变,厘清家校协作的边界。(解读政策、规范行为)

“双减”之下,家校协作育人出现了以下变化: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边界更清楚了,边界清楚了各自的职责也就清楚了:无论学校教育多么重要,也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共识。前教育部长陈宝生说过:家庭教育做不好话,会减弱学校教育的质量。

许多学校留的家庭作业,往往需要家长监督,需要家长签字;有的学校还会布置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某项活动;有的作业需要家长督促在手机上打卡,一方面老师提醒家长预防孩子沉迷手机,另一方面却要求学生的作业在手机上打卡……孩子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的“家庭作业”,导致家长“敢怒不敢言”。学校的教育强加给家生家长,学生家长尽可能地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以期达到孩子进步的目的。

事实上,这体现出了我们的教育家校界限不明显,甚至是模糊不清。所以往往会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如果孩子没有成为我们共同期待的样子,老师和家长就会相互埋怨,沟通不畅。

随着双减政策而来的课后延时服务倡议,学校应尽可能安排学生的课后作业在学校完成。至于家长的职责,不再是课业辅导了。可是,减负并不代表减责。事实上,双减后家长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了。比如,培养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责任,培养孩子遵守社会规则的责任,培养孩子做家务养成爱劳动的责任,甚至包括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责任……重视陪伴,用心沟通。沟通是走进孩子们内心的世界,是倾听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是给予孩子们坚固可靠的信赖。所有这些责任都是家长必须要承担起来的重任。

无论教育如何改革,父母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是孩子的终身导师。所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大保障。所以,我们说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质,关键还是在家长。老师只是他们的一时之师,父母才是他们的一世之师。我这么说并非推卸责任,我只是想表达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各司其职并且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能实现完美结合,联手塑造出优秀甚至是卓越的孩子。

所以,我们可以说双减减的是学生课业的数量,增的是学生学习的质量。减的是学生课业和培训的负担,增的是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素养。双减不减父母的责任,双减不减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双减不减孩子的成长

2、班主任应该怎样科学指导家长理性应对双减?(家长配合、加减平衡)

首先,我们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信任是沟通的前提,加强家长和我们之间的信任是科学指导家长理性应对双减的有力保障。

我们要使家长相信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国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公立学校发展,学校的教师又都是经过专门的教育教学专业学习和培训,家长把学生交给教师应该是放心的。

我们也要使家长相信教师,教师也是双减政策的坚定执行者。作为教育者,面对双减,我们也必须做出改变。减负不减质量,减负不减责任。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也必须做出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即控制作业的量,又把握作业的质。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家长转变观念。理解并支持双减政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当今社会,仅仅关注学生的分数很难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国家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绝不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应该关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责任的担当者,以及优雅的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才能赢得未来的幸福,才能造福国家社会。(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唐江澎语)

3、"双减"之下,班主任如何调整家校沟通方式、方法?(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调整)

面对“双减”新形势新趋势,作为班主任也应该顺势而为,调整好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

第一、沟通中语言文字要精准及时。这里的语言文字交流可以是致家长朋友的书信,也可以是微信群里的温馨提醒,(这个小长假我就给我们班家长朋友写了一封信,家长的回应也很不错)。在双减新政策落地运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比如面对孩子课外可支配的自由时间突然充裕起来,家长们不知所措;再比如,家长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地站出来给予及时精准的指导。

第二、面对面交流要常态化主题化。面对面的形式可以是家长会,也可以是教师的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集中交流和讨论家长朋友们在双减形式下所遇到的共同的问题,这个就是家长会的主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家长们发挥大家集体智慧,给出所遇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由于班级学生过多,对学生逐一进行家访确实不太现实。但是对于个别学生所遇到的个性化问题,这个时候的家访就有其必要性了。比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相比之前,他们的自由时间是多了,可是限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自由选择的发展机会却很少,甚至有的几乎没有任何其他选择。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最好进行家访,首先是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和感情上的温暖,然后再和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适时地提出一些可行化的建议和指导,最后给予这样的个别学生一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也尽可能地拥有更多一点的选择。或许,他们的成长就会多一些可能。

最后,我想说的是双减,不能只给学生减负,也要给教师减负:减去过多的非教育教学任务,从而增加备课、教学、作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只有这样,双减才能落地生根发芽,而不是漂浮在空中的蒲公英。

2021年10月03日下午18时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控作业总量能否减学生课业负担?
减负要“双管齐下”,才能使学生的负担真正减下来,对此怎么看!
“陪娃写作业”疯传朋友圈,孩子作业是否需要“减负”?
学校一减负,家长就心沉
家长先别高兴:小学叫停家长签字,坑的只能是你家孩子
中小学“家庭作业”不应变成“家长作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