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下的记忆:绿皮火车向西行(1)

代序:这是一篇写支边知青的文,我没有经历,但却是集合了父辈们的自述。他们也许就是你身边的某个行动迟缓,满头白发,思想执拗的亲人。写他们的故事很难,那些记忆都是心灵深处的痛,我只能轻轻地拂过,不要惊醒那些沉睡的灵魂......

我的故事,就从这列火车开始。如果我不说,谁会信那是我的人生呢?

那时我只有十五岁,由于家庭成分问题,初中毕业的我,虽品学兼优,却无法升学,被迫就业。可是工作哪里是那么容易找的,当时整个上海,都是如我般大小的孩子在街上游荡。想读书的没书读,想工作的没活做,上海就沉浸在这种沉默、浮躁的气氛里,压抑着不知什么时候会暴发的情绪。

母亲的脾气越发的易怒了,父亲也越发沉默了。我没有书读,又没有工作,也越发自卑,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希望被母亲遗忘,可她总会发现,她不会骂我,只是那厌恶的一瞥,就会让我沉入地狱,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上。

母亲是个优雅的大小姐,解放后公私合营,外公的私人诊所也归了公。母亲也需要工作了,加上在电厂做工程师的父亲沉默寡言,不懂得体谅母亲的苦处,母亲的脾气便渐渐坏起来了。

为了躲避家中的沉闷,也为了下面的弟弟妹妹可以留在上海,我报名去。听说那里的河里都是牛奶,地上长满了各色水果,我虽是不信的,但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会是个怎样神奇的地方呢?

坐上开往新疆的绿皮火车,我的心突然开始忐忑不安,看着依旧沉默的父亲和焦虑的母亲,想起母亲得知我报名去新疆时的暴怒,我的眼泪默默流下,后悔、懊恼、害怕、好奇、兴奋,五味俱现。

原来母亲已经托人帮我介绍了工作,过些天就可以安排妥当。而我这一走千里,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对未来的艰辛,母亲有着深深的担忧。母亲紧紧地抱着我,从未如此用力,直到多年后,我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温暖。

绿皮火车向西行,离家越来越远,我从未想到,离家如此容易,回家的路,我却走了一辈子......

五天四夜的火车,蜷缩在小小的硬座上,看着绿色渐渐消失,黄沙渐渐弥漫。在最初的新鲜后是深深地失落,想家的愁思在车厢里扩散,从最初的叽叽喳喳到最后的寂静无声,没有人敢开口,只怕一开口就哭成一片。只是我心里有个声音在说,再也回不去了!过去的快乐再也没有了!那一刻,我突然想起那个会吹笛子的小男生,那个腼腆爱脸红的小男生,他又会去向哪里?

到达新疆后,我们被划分在南疆的农一师,按照部队编制生活工作,住的土坯房要自己建,喝的水渠水井要自己挖,吃的瓜果蔬菜要自己种。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手,很快就痛得不成样子,活干慢了,还会受到班长的喝斥。一日三餐食堂配给,有啥吃啥,没啥就饿着肚子干重体力活,晚上回到宿舍,累得连哭都没力气,全靠母亲偷偷塞给我的那包大白兔奶糖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就这样一天天熬着,终于到了割麦子的日子。只要收完麦子,就可以美美吃一顿白面馒头了,大家都很兴奋。

那天,我照旧在自己分配的麦地里割麦,班长走过来,"那个谁,边上那片麦子也归你割!"

我抬起头看了她一眼,不作声继续低着头割麦子。她火了,挥舞着镰刀向我走来,"你们这些上海鸭子,别假清高了,跟你说,今天那块地也要割完,割不完不许吃饭。"

我听了有气,刚想抬头回她几句,忽见眼前一阵光芒,就觉头上一重,晕厥了过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头好痛,一摸,厚厚的纱布包裹着。医务室的小护士告诉我,我不小心撞到了班长的镰刀,头被砍破了,"还好伤口不深,就是流了很多血,需要休息一段日子。"

打完破伤风针,我第一次喝上了病号的优待餐一一牛奶。喝着热乎乎的新鲜牛奶,手中还有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如果不是头上疼得厉害,我都要感谢班长了。

班长最初都躲着我,见我没有跟别人说什么,便开始来看我,每次都带些好吃的过来,吱吱唔唔着开不了口。见她那样,我突然不恨她了,我把牛奶拿出来倒了一小半,"班长,喝牛奶,好香!"

"你,你不恨我?"

"为什么恨你?是我自己不小心。″

"你,啥也不说了,以后我会罩着你的,再也不会了!"她用力的摇我的手。

我笑笑,把牛奶端给她,俩个人小心翼翼,捧着牛奶,慢慢喝着。那是我喝过的最香的牛奶。

我又想起那河里都是奶的传说,我们这儿的河水是黄的,河水里都是黄沙,河是珍贵的,沙是不值钱的。每当沙尘暴起,呆在屋里伸手不见五指,沙尘暴后嘴里鼻里都是沙子,桌上也铺上了厚厚的一层沙。

誓把沙漠变绿洲,我们开渠引水,种树植草,可是见效甚微,一年下不了几场雨,每次下雨都是一场惊喜。对人的改造却是立竿见影,漫漫戈壁终于把我从一个瘦弱的学生改造成了健硕的农民。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没有电,晚上只能点煤油灯看书,其实也没有书可看,只是以前的课本。精神与物质都是极度的贫乏。当肉体的疲惫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多余的细胞去思考精神的需求。

我们只是顺从的跟随时间的脚步,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而最渴望的回家探亲,却依然遥遥无期,许是兵团领导怕我们回去就不肯回来了。曾经有个十七岁的上海男生,趁人不背,在戈壁里失踪了,他也许逃回家了,也许永远消失了。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皮老火车一个时代的记忆
过年记忆:那些年我们坐过的绿皮火车
实拍绿皮火车上的真实情景,草根的记忆
记忆里的绿皮火车
莫语:母亲的背(外一首)┃微刊NO.2415┃诗吟咏
【散文】绿皮车,留在心底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