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快、快、快”,结果死得更快!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教育名言的提出是有相当依据的,因为我们从小就有“三岁看大,六岁看老”的说法。我们自古以来都比较重视孩子早期的教育,从妈妈肚子里还没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教育纳入其中了,胎教也是自古有之的。

所以,真正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从孩子刚刚有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生命已然诞生,只是初期还很细微,但是也是生命。那么,在小生命逐渐发育完成,在妈妈肚子里变得有模有样的时候,就已经接近完成了。

在从生命一开始有,到逐渐成长,妈妈经历了怀胎十月的辛苦,这一段时间我们也是把教育纳入其中的,也就是当生命一开始,我们就已经给孩子教育了。生命是有灵性的。

等到孩子生下来,那么也是一个后天学习的过程,不断适应周围的环境,这就是学习。孩子刚一生下来,首先要学的事情便是呼吸,如何去呼吸,便通过一阵“哇哇”大哭来达到,孩子大哭,那就是他练习呼吸的时候。

哪有不学习的呢?况且当今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信息带来无穷的商机,带来无穷的机会,如果不加以合理运用,那么必然会被时代淘汰。我们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就是于此,如果我们不能够学习,如何运用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适应信息时代,那么必然也会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孩子在这个时代必然会接触到更多新的资讯,会需要学习更多更新的技术,这些都要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要让孩子学习,就要从最初开始,如同生命一诞生,就要胎教一般,如同孩子一出生,就要学习呼吸一般,在这个年代,如果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那么将来肯定有后悔的时候。

我们说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关于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素质,这才是根本,学要有所长,要有所专,要有所用,都要切合孩子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整个大环境来考虑。

但是随着大家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念的热捧,随着我们不少家长急于求成,不顾客观规律,提前让孩子学习不少功课知识,从而跨越发展阶段的过程,造成孩子没了童年,终生全面发展并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开始对这句口号开始有了质疑。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导致的结果反而是一味追求“快、快、快”,最后是死得最快!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人生毕竟还是一场长期的赛跑,不是短期的冲刺,如果前期把精力智力全部耗散掉了,那么后面就难办了。

我们初中阶段就有一篇古文,叫《伤仲永》,讲的就是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从小就能文会写,过目不忘,他父亲也就看到了商机,到处带小孩去“巡演”,去向众乡亲表演,去展示他这个儿子的过人之处。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因为老是输出,没有知识输入,他父亲不注重孩子学习,没有让他在学校好好读书,最后只能是“泯然众人矣”了。

我们想一想,自己的孩子况且不是仲永那样的神童,可以过目不忘,智力超群,还敢不好好让孩子好好读书吗?当然不敢了。我这里所讲的“好好读书”,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诱导启发孩子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让孩子这也学,那也学,去耗光孩子还很柔弱的精神,这都不是好的现象。

不管是不让孩子在学习年龄读书上学,还是让孩子在学习年龄过多地学习,两者都是一样的,“过犹不及”,一个意思。因此,我们还是要让孩子合理运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看到孩子在某方面一有点苗头,就开始猛补而不注重循序渐进的自然规律,这必然是适得其反的。

那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对,还是错呢?其实纠结于对错,这似乎不必要。因为凡是赞同的,必然会有一大堆赞同的理由,而凡是反对的,也自然会有一大堆反对的理由,所以我们暂且不论。

其实,只要用得好,我们把这个观念用得恰当,那么就是好的,不管反对还是赞成,也都是一样。也就是当我们让孩子在起点就注重培养好孩子应该培养的品质的时候,那当然是从源头抓起,是最有效的,而不是等到事后才来补救,那都是为时有些晚了,所以我们要“治之于未乱”,也就是防患于未然,或者“凡事预则立”的意思。

那么孩子最初需要补的是什么呢?最应该教育和培养好孩子的是什么呢?最不应该输在其他小伙伴身上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比较确切地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真正的意思是一开始就要正确,以正确的方法,学习必要的东西。

孩子根据自己的本来需要而去学习孩子自身很擅长的东西,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玟瑾说过:“人是有个性的,而个性当中最最重要的是有一部分来自于遗传,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后天。其中智力的相当一部分取决于遗传,而技能方面的东西才是后天,所以智力这东西是天生的。当你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学习不占优势的时候,你就要去研究他有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有一个误区,就是常常对孩子讲:别人为什么能考100分,你为什么考不了。别人为什么能学得那么好,你为什么学不好。其实我认为这个实际上涉及到孩子的能力问题。因此,对于能力问题是要甄别他的个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能力的特长,你找到他能力的特长,实际上是帮他找到自我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他今后在社会中的一个定位。

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的气质秉性不一样,身体智力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发展速度不一样,既然各有不同,那么我们父母就要注重去启发,而不是强加,让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他要做的是他自己。也不是父母的翻版,不能把自己所不能达到的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当然我们也可以适时引导,如果孩子愿意我们订立的方向,那么当然更好,自然也另当别论。总之,是要尊重孩子这个个体,父母能做的便是以正常的态度、良好的方式、有效的方法给予适当的启发即可。

而就起点线上不能输的是什么来讨论,我们可以说孩子最需要的便是做人、做事最基本态度的培养,而不是教他多少知识。孩子一生所来为何?还不是把人做好,这才是最根本的。不管是学习什么,还是什么工作,都是如此,为了完成他来这一生的任务。

起点线上的任务就是“蒙以养正”,启蒙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心地纯正,要让孩子走正道,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才是最为根本和重要的。我们看到太多现代高学历的孩子走上歧途的情况,我们都很痛心,毕竟家庭、社会为他付出了那么多,但是他却用知识犯罪,称为“高智商犯罪”,如果真是这样,那还不如不培养他那么好的才能。

因此,在起跑线上,先学做人,让孩子品性纯正,行为符合文明规范,不做有害于社会的一个“谦谦君子”,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成果。而不是一个与他人相处不好,到哪哪嫌的害群之马。

总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个性,他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启发,不是什么都往孩子那里塞,而不管孩子装不装得下,愿不愿意,是不是那块料!这些都是有欠妥当的。

同时还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不管学什么、做什么,都要有良好的品性,因为一切都是为了这个中心展开的,这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他一生的辉煌其实也在于此。所以我们家长在引导的时候很重要,让孩子在具体学习实践和生活行为中,重视自我的成长,重视自我品格的塑造,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样才能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不至于急功近利,在各种关系中失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真正可以不断进取,不断向上,成为一个真正值得成为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25条教育法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办园理念】让孩子自然成长还是超前成长
跑得慢的孩子,跑得更远 | 节日
教育孩子的三个“关键” 起跑线、快乐和早恋
了解“家庭语言环境”,刺激孩子大脑发育,孩子未来成长更优秀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益智解扣,锻炼孩子的专注力,益智力和想象力,一套仅19.9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