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关于传统节的三首古诗

一、总述。

1、课文结构图示

2、课文主题思想

《元日》这首诗描写了农历正月初一除旧迎新的景象。 
《清明》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描写了 重阳节那天,诗人独自在外,想象远方的家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3、课文感悟
《元日》:听,到处都是燃放爆竹的声音,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空气中燃放爆竹的硝烟还未散去。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 
《清明》:清明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的节日,可诗人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添了愁绪。让我们珍惜温暖的家庭生活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背井离乡, 在重阳节这天,更加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4、疑难探究
在元日这天,为什么要用新桃换旧符? ?
探究:“桃符”是一种挂在门上压邪的门饰。农历正月初一,人们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或画上他们的国像,悬挂在门上,用来驱邪。王安石写《元日》的这一年,他担任参知政事,正式开始主持变法。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元日恰恰是一年中的第一天,王安石期望自己的变法能够顺利推行,惠及每一个 人,也希望自己的变法能够如这新桃换旧符一样,为大宋带来一番新气象。 
5、写作特点
紧扣“独”字抒发情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抒情小诗写法朴素,但对游子思乡怀亲之情的表达极为深切。诗歌一开头便以寻常之语写思亲之切, 诗人对故乡亲人的强烈思念,对孤独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独”字里。由于前两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使人产生强烈共鸣,因此,成了千古名句。后两句写远在家乡的兄弟们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这两句不直接写诗人自己思念家乡亲人,却写家乡的兄弟们思念自己,出乎常情,更显得曲折有致。
6、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诗写得好,同时还是个政治家,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元日》是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写的,意在借新年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心壮志。王安石看到辞旧迎新的景象,通过描写“燃放爆竹”“喝屠苏酒”“开门迎日”“更换桃符”来表现,变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
杜牧(803一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擅长文其《阿房宫感》为后世所传诵。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川,有《樊川文集》传世。 
王维(约701一761):字摩诘(jié),有“诗佛”之称。祖籍太原祁(qí)县(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含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他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著有《王右丞集》。他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二、生字街
1、会写、会认的字

旧(新旧)(旧事重提)
符(符号 )(护身符)
(食欲)(随心所欲)
(灵魂)(魂不守舍)
(借用)(借口)
(酒家)(酒足饭饱)
(何处)(何足挂齿)
(牧童)(游牧民族)
(兄弟)(难兄难弟)
(单独)(独断专行)
(异乡)(异口同声)
(佳节)(身体欠佳)

2、会认的字

3、同音字

符(符合) 幅(篇幅) 扶(扶持) 服(服务)

欲(食欲) 玉(美玉) 遇(相遇)育(教育)


异(差异) 忆(回忆) 意(意思)易(容易)

jiā

佳(佳作) 加(加深) 夹(夹子) 家(作家)    


三、新词苑

1、词语释义

 【爆竹】古人认为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可以驱赶鬼怪,所以在农历正月初一这 一天燃烧竹子。后来指用纸把火药卷起来, 两头堵死,点着引火线后能爆裂发声的东西,多用于喜庆事。也叫炮仗或爆仗。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流逝, 过去。
【屠苏】诗中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 常在元日饮用。古人合家欢聚饮屠苏酒,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年纪较长的后喝。因为小孩过年长大了一岁,所以大家要表示祝贺;而老年人过年则是又老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喝,含有祝祷长寿的意思。 
【瞳瞳】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新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欲断魂】灵魂将要离开肉体, 形容悲伤到极点。
【借问】敬辞,用于向人打听事情。 
【遥指】指向远处。 
【山东】诗中指华山以东。 
【独】独自。 
【异乡】外乡,外地(就作客的人而言)。
【异客】作客他乡的人。
【倍】:加倍,更加。 
2、反义词 
送一迎 
入一出 
新一旧 

四、课文风景线

 元旦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前两句紧扣诗题,写出春节人们放爆竹、畅饮 屠苏酒时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后两句紧接着前两句的欢乐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 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译文】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在温暖的春风中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 家万户,人们都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去上坟祭扫的人的心情。后两句写行人与牧童的问答,有声有色,令人回味无穷。 

【译文】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路上行人的心里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我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家,牧童伸手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在重阳佳节, 加倍地思念亲人。后两句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想象着家乡的亲人们都佩戴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一个人,他们该有多遗憾呀!

【译文】我独自作客他乡,每逢佳节都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想到远方兄弟们身佩茱萸登高,也会因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 

五、课后习题解析。

点拨:朗读诗歌时,要注意古诗的节奏 美、音韵美。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 新的动人景象。朗读时,语气欢快,语调昂扬向上。 

朗读《清明》时,语调要低沉,要读出诗人雨中前行时的苦闷、伤感之情。

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语调低沉,速度稍慢,以抒发、烘托诗人对亲人深沉的思念之情。

背诵时可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这样背诵起来就会流畅一些。 

默写时,要注意格式,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 

答案:《元日》写的是春节;《清明》写的是 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 

《元日》描写的是春节时,人们燃放爆竹、畅饮屠苏酒、换上新桃符的欢快情景。 

《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在街上行走的诗人悲伤苦闷,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自远离家乡,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


六、课外拓展,知识积累。

传统节日 

除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与节日相关的诗句

春节: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唐]孟浩然《田家元日》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文秀《端午》

小古文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 来去甚捷。
【译文】乡间的农家,住的是茅屋,周围是竹篱笆,村庄紧靠着小河。水边有几棵杨柳树,中间夹杂着桃树和李树,有一对燕子飞过,时而高,时而低,来去的动作很敏捷。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 “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三国时期的著作中对“重阳节”之名已有记载,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经历朝历代沿袭至今。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进行祭祖与敬老活动。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佩戴茱萸、吃糕。 

  美文感悟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清冷的烛光照着我,我独自在旅馆里 躺着,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子的内心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亲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新的一年里,我的两鬓又要增添新的白发了。

  阅读小语

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 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自悟空间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诗人写“寒灯”,其实是表 达内心的凄凉愁苦。 

B. 第三句中的“故乡”指故乡的家 人,“千里”指千里之外的自己。 

C. 末句通过写故乡的亲人朋友又年 长了一岁,抒发了无法陪伴家人的愧疚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十一首春节古诗,总有一首合你的心情
千门万户曈曈日:有关大年初一的古诗九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全册古诗 译文
古诗中的除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