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漳州苏氏概述

漳州苏氏概述

苏登科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府地。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公元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南靖县靖城镇)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居。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乾德(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

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历史上,苏姓入闽与肇漳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唐高宗总章年间,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平乱,并定居下来,范围包括今漳州、泉州、龙岩、潮汕在内。唐初中原移民入闽这一历史事件,均记载在《仙溪志》、《八闽通》、《闽书》、《大清一统》、《福建通志》、《广东通志》、《漳州府志》、《泉州府志》、《漳浦县志》、《云霄厅志》、《潮州府志》、《揭阳县志》等书。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远远大于第二次王潮入闽。这次移民有三大特点:一是唯一一次由朝廷组织进行的大规模移民;二是目标明确,直接到达泉潮地区平乱,并且明确到达目的地后就地安家,作长期扎根准备;三是时间长,陈氏家族连续治理150多年。由于数代人在这一地区开发建设,兴办学校,移风易俗,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唐代安定繁荣的区域。同时,闽南作为中原民众南下的目的地,唐末王潮的再次入闽,也是以第一次入闽为基础的。第二次王潮入闽,其影响主要在闽东和闽北。史学界早有定论,闽南民系的形成,闽南方言之流布,均与唐初入闽这一事件紧密相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次入闽,两批共有64个姓,连同随军眷属共有87个姓氏。我们苏姓也在其中。记载在《漳州府志》卷二十二《兵纪》里,也是唯一一个姓苏的,就叫作苏道。他是陈政、陈元光132名部将当中的一员。苏道,入闽时为府兵队正。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授封昭德将军,附祀陈圣王庙(俗称漳州北庙)。这是见于史书苏姓入闽的第一次记载。在龙海太江村,我们还收集到一篇写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道公祭文。如下:

漳州北庙祭开漳始祖道公祝文

主祭裔孙    等,谨以羊首牲醴,庶差粢盛,果品香楮。

昭告于

唐昭德将军开漳始祖道公之神,曰:惟苏开闽,惟公开漳,源衍闽乡,钤谋鸿富,韬略鹰扬,丝纶载敕,弓矢斯长,圣王柳营,试马松寨,启疆南蛮,衣被北庙,锡福穰穰,连登科甲。

这本《寿祝杂款钞録》共39页,前27页有21篇祭文。其中有“青礁始祖冬节祝文”、“三都始祖墓祭祝文”、“虎溪祖庙春秋祭祝文”、“配享列祖祝文”、“太江大宗祭冬祝文”、“愚翁讳日祝文”、“愚翁祖妣讳日祝文”、“清明寿峰墓祭祝文”、“小宗三房祖考妣同讳祝文”、“侍婆讳日祝文”、“哲甫祖上墓祝文”。

在这些祭文里,青礁、虎渡和太江世系排列非常清楚,不逊于一部老族谱。特别是开头第一页“漳州北庙祭开漳始祖道公祝文”,尤为珍贵。这篇“道公祝文”足以说明,在民国三年以前,虎渡和太江苏氏曾前往漳州府城陈圣王庙,祭祀开漳始祖道公神灵,亦即青礁、虎渡和太江苏氏共认道公为开漳始祖。

另据《漳州府志·选举卷》记载:宋代时期,我们漳州苏氏极为辉煌,曾有十位苏氏进士及第。他们是:苏颃(1008年登第)、苏逢(1027年登第)、苏廸(1038年登第)、苏传(1079年登第)、苏绍(1124年登第)、苏良翰(1157年登第)、苏叔和(1190年登第)、苏竦(1199年登第)、苏溥(1220年登第)、苏元(登第年月待考)等十位进士。其中苏颃是福建苏氏第三位进士,排名仅次于泉州晋江苏国华、苏季成兄弟二人。龙溪苏颃、苏逢、苏迪三人考中进士时,同安苏颂(1042年登第)还不是进士。正如元末进士郭惠撰写的《龙溪苏氏族谱序》所说:“龙溪大姓曰苏氏,为清漳之世家”。

第二次是在唐光启元年(885年),淮南道光州固始人王绪、王潮、王审知三兄弟“悉

举光、寿兵五千人,驱吏民渡江”, “自南康入临汀,陷漳浦,有众数万”,直下漳州、泉州,入占福州,创建闽国,连同子孙经营福建达五十余年。

第三次是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攻占开封,掳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 导致连宋室也不得不南迁浙江杭州,形成了宋代以后持续不断的北人南迁入闽的浪潮。此时,有很多皇室贵族及追随将士和逃难士民,隐匿闽南偏僻地区并定居下来。

历史上这几次中原士民大规模南迁,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血缘脉络。无数苏姓先民凭智慧和毅力肇基创业,传下了一脉脉子子孙孙,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他们的功德应该受到后世的缅怀和颂扬,他们的经历应该在苏氏家族的发展史上写下光彩的一章。研究苏史,就必须将家谱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和理解,充分利用历史研究的结果去伪存真,更客观地认识我们苏姓的发展历史。

原先我们漳州苏姓有三大族群,一是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粤平乱,落籍戍守漳州的苏道族群;二是宋时徙居龙溪青礁的苏宋杰族群;三是现在的虎渡大宗。因为苏道族群和苏宋杰族群,早已消失溶入虎渡族群,现在我们漳州苏姓主要有虎渡族群。

(一)龙海市:现有姓氏388个,全市苏姓有4万人,排列第9位。

苏宋杰派系苏沛支派(格林苏姓),传衍至今有6个村社3000人。

青礁,地处九龙江汇海之滨,古时属漳州府龙溪县三都,今属厦门海沧管辖。青礁苏氏肇基始祖宋杰公,名颐,号碧溪。第三世苏竦,字廷仪,登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苏竦传二子(四世),长子溥,字渊夫,登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居青礁;次子沛,字泽夫,迁居港尾格林,为格林开基祖,繁衍港尾镇格林村碑仔头、高厝、埔尾、和尚坑、下格林、凤岭等社,还有迁徙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

苏宋杰派系苏朴支派(虎渡苏姓),传衍至今有50苏姓个村社37000人。

青礁苏氏肇基始祖宋杰公第四世苏溥,传二子(五世),长子椿,次子朴。苏椿传四子(六世),长文灿、次文育、三文炜、四文烨,俱守祖青礁。苏朴在南宋末年,由青礁避居虎渡,始为开基祖。朴公娶进士郑申舜之女,生八二宗簿;而郑氏先亡,置虎渡庄,再娶何氏,生八三府君。八二宗簿守居青礁大观后,二世又分居厦门海沧区东孚镇贞岱、凤山二村和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传衍至今,已有5000人。八三府君居虎渡,繁衍50社,尊朴公为虎渡支派开基祖。详见《龙海苏姓村社》一文。

(二)芗城区:现有姓氏462个,全区苏姓有4000人,排列第26位。

芗城区苏姓主要分布在城区和浦头浸水埕社。浦头浸水埕开基祖,为苏朴第四世百三评事,在元末由海澄虎渡徙居龙溪石仓,后居浦头浸水埕。

苏氏宗祠“石田堂”,座落在漳州市芗城区文化街145号,古地名为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七都浦头堡。宗祠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1495平方米,实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大堂高8米,宽20米,长12米,砖木结构。大门前,有口池塘隐泉,常年涌流不息,相传该祠堂是“毛蟹穴”,堂埕常年有水,故称“浸水埕”。

祠堂大门石横额镌刻有“苏氏大宗”,左右联曰:“数百年宗祖丕基真堪铭碑勒石,亿万世儿孙事业不过读书耕田”的训勉诗,以激励后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纪念先人祖德宗功,还超常规定了逢年农历“正月十五”、“八月十五”、“冬至”等三节,为本堂族亲后裔向先人尊宗敬祖的日期。

补注:关于浸水埕大宗祠始建于何时,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编印的永定苦竹《苏氏族谱》有载:十六世和友(1700年生),与漳州大臣公之裔合建“漳州大宗祠”,并于乾隆辛未(1751年)往台湾收取公银。据此可知,浸水埕大宗祠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内祀苏明神位。苏茂、苏明二人事迹,详见《漳州苏氏历代名人谱》。

(三)龙文区现有姓氏222个,全区苏姓有1500人,排列第17位。

龙文区苏姓主要在步文镇田丰村田中央、新店二社,系虎渡苏姓后裔,至今已传25世,上千人田丰村,又名田中央,有三个自然村,即沟仔口、新店、田中央,总户数462户,总人口1736人,大部分为苏姓现村民已入住联丰浩苑小区。

苏氏宗祠“崇德堂”,始建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二进结构,原建于旧社2007年,因城市道路扩建工程,迁建于100米远联丰小区中心位置,坐北向南,丑未癸丁,占地面积2030平方米,建筑面积366平方米。并于2007年农历十一月初六日,举行落成庆典,热闹非凡。祠堂内横梁悬挂有清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科武举人苏陈范“武魁”匾一块。中题:武魁。右题: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抚福建等处地方兼理粮饷加三级王懿德为;左题:咸丰壬子科中式第四十五名举人苏陈范立

(四)长泰县:现有姓氏264个,全县苏姓有800人,排列第31位。

上深苏姓:始祖名不详,据传清初自同安莲花乡西营占圳尚洋迁居上深社,今属枋洋镇美宫村上深自然村。

许内苏姓:始祖名不详,据传自南安县葫芦山迁入,今属枋洋镇美宫村许内社。

县城苏姓:始祖苏文叔(详见本书《漳州苏氏历代名人谱》),居住县城西门苏厝巷,现地名沿用,而苏姓族人散居各处。

其它苏姓:县城外武居委会泉北小区苏姓、岩溪镇甘寨村汉武陂社苏姓,于20世纪40年代由泉州鲤城区马甲镇迁入。

:民国廿一年(清)张懋建修《长泰县新志》卷六《氏族》载:“苏,祝融裔,昆吾之子封于苏,国为氏。一云:苏忿生为周司寇,遂以为氏,望出扶风。县城西隅,始祖未详,丁口四。上深始祖未详,丁口约九十余。许内始祖未详,丁口约二十余。”

(五)东山县:现有姓氏232个,全县苏姓有200人,排列第59位。

铜陵镇苏姓:由龙海迁入,散居公园、下田、演武、苏峰、文峰、铜亭、大澳街。

西埔镇苏姓:由陈城迁入,散居龙舞、中兴、白石等街区。

(六)华安县:现有姓氏216个,全县苏姓有3000人,排列第16位。

上巷苏姓:仙都上巷苏姓开基祖苏东泉,由何处迁入不详。元泰定四年(1327年)移居棣园,生三子,因诉事,率妻子避居龙溪县二十五都宜昭保(今华安仙都招山)大帽山。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复返仙都上巷定居,传31世。

上巷苏姓,主要分布在仙都镇市后村上巷、洋中、赤厝、大岭、伍辉等社,高安镇三洋村塘边社,还有散居金山农场。

苏氏宗祠“崇赐堂”,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市后村上巷社,古地名“龙溪县廿五都宜昭保”。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赐“大夫家庙”金匾,故又名大夫家庙。1996年重修。土木结构,同字向,二进大五开间,坐癸向丁兼丑未,内用三十四支大圆柱、十二支半圆柱架构,占地二亩多。每年四月十二日开祭。

上巷苏姓昭穆字辈:“吾宗承许素,着显文义章,瓜瓞绵延远,衡山纪凤翔,派衍继先哲,兴邦仰栋梁,天心耀后昆,佐治毓贤良。”

内溪苏姓:由何地迁入不详。宋末元初,苏姓先人因躲避战乱,始迁龙溪县二十五都升平堡(今华安县沙建镇上坪片区)兰溪社(今内溪社)。据《芥坑苏氏族谱》记载,苏氏入升后七代单丁相传,至八世分为两房,之后才开始人丁兴旺。至第九世苏景平(1464-1547年),已拥有千亩山地,发展为东溪瓷器民窑。到了清康、乾年间,内溪苏姓已成为当地望族。现今居住内溪社苏姓有25户,125人。

苏氏宗祠“追远堂”,位于村西部,坐南向北,始建年代不详,1995年族人苏建行出资重修。土木结构,同字向,二进大三开间,内用4支大圆木柱、4支方形石柱架构,总占地十多亩。每年冬至开祭。祠堂内横梁右侧悬挂有“选魁”匾一块。中题:选魁。右题:分巡巡海丁漳道二次加四级甘国基为;左题:龙溪县儒学贡生苏登耀立

(七)南靖县:现有姓氏271个,全县苏姓有2000人,排列第37位。

磜头苏姓:梅林镇磜头村山仔头社苏氏开基祖苏梧凤,清初由永定县苦竹乡迁入。

双溪苏姓:默林镇双溪村下角社苏氏开基祖苏富彩,明代由永定县苦竹乡迁入。

新楼苏姓:丰田镇丰田村新楼社苏氏开基祖苏启建,由永定苦竹迁入。

黄厦苏姓:靖城镇天口村黄厦社苏氏开基祖苏溪(慈慎),清代由龙溪县浦头迁入。

山城镇现有苏姓大部分是因经商、行医、从事手工业或参加工作等,自清末以后陆续从永定县苦竹乡和本县默林祭头、双溪迁入山城、靖城城关各小区。

龙山镇平洞(今称平重)苏姓从程溪迁入。蓬莱肖山社、西山村下郭社、东爱村官

学社、龙山村旧圩、宝斗村大社,以及丰田镇凤安、保林、东华、丰华等村社,祖源和迁入时间均不详。另外,还有1949年后从外地迁入和接侨安置从海外移居的苏姓。

(八)平和县:现有姓氏271个,全县苏姓有2000人,排列第29位。

坂仔镇民主村苏姓:由广东省槟榔村迁来,传衍民主村石古楼、楼仔、坎下、石古尾、高寨社,东坑村马江社,梨洋村下楼社,西坑村甘坑、东古社,以及五寨农场坑内作业区和南胜镇云后村左阳社。

宝南村黄干社苏姓:于1932年由龙岩市曹山镇月山村迁入,传衍宝南村黄干、五点楼、南山、南巷、虎耳等社。

牛尾楼苏姓:由龙岩市永定县湖坑乡湖坑村迁入。

虎耳社苏姓:于1958年由永定县湖坑迁入。

南巷社苏姓:1949年从龙岩市永定县南溪乡庆洋楼迁入。

(九)云霄县:现有姓氏243个,全县苏姓有400人,排列第44位。

云陵镇镇区与桃畲村(今属和平农场)苏姓:于清末明初从外地迁入,源流不详。

莆美镇大埔社苏姓:1956年由广东省潮安县凤塘沟头村迁入。

常山开发区吉仔、双山作业区苏姓:1960--1978年先后由印度尼西亚、越南迁入。

(十)诏安县:现有姓氏242个,全县苏姓有300人,排列第50位。

诏安县苏姓散居在梅岭镇田厝村董厝前社、南诏镇五一村,其源流和迁入时间不详。

(十一)漳浦县:现有姓氏248个,全县苏姓有2000人,排列第43位。

沙西镇高林村新城社苏姓,祖源来自龙溪县(今龙海市东泗乡)虎渡社,于明嘉靖年间避寇乱,逃到新城开基,建一座“新城” 防倭。

1949年后,也有苏姓从外地迁入,散居县城苏厝巷和绥安镇查岭村葵坑社。

(苏登科2015年12月30日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姓入闽肇基祖史料综述
闽人三十六姓,至今还留在冲绳的后裔人数大约有2万人
漳州族谱研究一:黄氏源流
注意:不少平和人搞错自己的姓氏,可能就是你!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八十九:桃花依旧笑春风
地名文化 | 不看不知道,台湾原来竟有这么多和福建同名的村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