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渡苏氏肇基祖朴公传略

虎渡苏氏肇基祖朴公传略

苏登科

宋封承务郎,肇基虎渡苏氏始祖朴公,排行四十七府君。高祖苏宋杰,赠奉直大夫,肇基青礁始祖;高祖母王氏,赠宜人、旌表节孝。曾祖苏珪,赠奉直大夫;曾祖母陈氏,赠宜人。祖苏竦,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奉直大夫、肇庆府司推;祖母颜氏,赠宜人。父苏溥,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朝奉郎、福州府签判;母颜氏,赠安人。

始祖朴公,生于开禧元年(1200。南宋末期,正是战乱频繁的时侯。青礁正处于九龙江入海口,盗寇日益猖獗,他们到处打家劫舍、敲诈勒索,祸害乡里,族人终日惶惶不安朴公毅然举家搬离青礁避居虎渡,以求生存。初娶进士郑申秀之女,生八二宗簿。而郑氏先亡,置虎渡庄,再娶何氏,生八三府君,子孙繁衍“海澄三十六社半”。

虎渡旧名虎溪,古时极为偏僻,进出全靠水路。一条南溪贯穿漳浦、海澄二县,最后汇入九龙江入海口。八百年前,南宋一大批末代皇族,就是从这条水路逃到漳浦马口,并在那里筑起著名的“宋城”赵家堡。虎渡,最早见于元代进士林弼写的《书虎溪待渡图后》和《送苏用宾归里序》(见《林登州集》卷十九)二文。文曰:“漳之山水,惟东南虎溪为最胜,而士族苏氏最严整。”到了明代,才出现“虎渡”的称呼(见万历《漳州府志》卷三十)。“虎渡”这一地名,是由“虎溪渡”演化而来。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苏氏子孙代代相传。据说,始祖朴公书香后代,性情仁慈,无意做官,在虎渡岩下养鸭为生。当时慈福山上有座慈福寺,突然发生石狗吠贼守夜、石鸡夜啼报晓奇事,引来很多人观看,寺庙由此香火顶盛。

一日午后,有一位江西地理师路过,听了人们的传说,觉得好奇,也跟着上岩看看,果然是个脐穴财丁大地,惊喜万分。这时天下起暴雨,地理师赶忙躲进寺内,不小心弄湿了地面,寺里的和尚破口大骂,还蛮横地要他脱下衣服擦干雨水。朴公望见,大为震怒,斥责和尚无理,并邀请地理师到家避雨。

那天晚上,地理师就住在朴公家里。朴公盛情款待,无微不至。地理师深感朴公为人善良,必有大福。言谈中,他告诉朴公大穴之事,说和尚失德,无福消受,大穴必属他人所有,问朴公有意否?朴公婉言谢绝,称小本人家,不敢有此奢望。地理师力劝朴公大地难得,天赐良机。最后,朴公只好听他的话,用红绫包好郑氏骨骸,等侯吉日上岩安葬。

过了几日,这天子夜时分,地理师突然敲门唤醒朴公,说吉辰已到,快备工具骨骸上岩。二人趁着淡淡月光,摸索上路。到了慈福寺前,挖开岩石,沙土中一股热气冲出。地理师大叫好穴,摸到品字石缝,要朴公赶快将红绫包塞进去,然后填上沙土,铺好草皮,急速离开。刚刚回到家,外面顿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第二天,地理师笑着说,大功已成,好人有好报。说完,与朴公告别,飘然而去。过后寺前石鸡不啼了,石狗也不吠了,寺庙和尚一个接着一个走了。而朴公的鸭寮,却是只只母鸭生蛋双粒仁。一时间,轰动整个乡村。

从此,我们虎渡苏氏人丁兴旺,蒸蒸日上。到了今天,虎渡苏氏已成为闽苏一大派系,拥有六十余个苏姓村社,还有外徙厦门、龙岩、广东、浙江、台湾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后裔达二十几万人。

虎渡大宗,源远流长,栋才辈出。据府县志所载,历代有进士十二人,举人二十三人,贡生二十五人。以及一大批著名的文武大员湖南洞庭水师副将苏侃,福建陆路提督苏明良,台湾北路守备苏进德,杭州知府苏光弼,女诗人苏世璋,画家苏鸣夏,厦门水师守备苏廷玉,福建水师海坛游击苏起鳌,晚清画家苏元。还有近现代族贤:抗日名将苏精诚,共和国中将苏静,共和国少将苏京,中共龙溪地委副书记苏海成等人

诚实善良,是始祖朴公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睦相处,携手发展,共创美好家园,是我们虎渡苏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亦是我们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

(作者单位:漳州苏明良史绩研究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氏青云公传略
《虎渡苏氏族谱》(3)
漳州虎渡苏氏源流
清代风水名师〈黄定肇〉精抄《杨公真传地理秘籍》一册全
清代风水名师〈黄定肇〉精抄《杨公真传地理...
志公禅师传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