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神》里伯邑考是姬昌长子,为何太子不是他?原因令人骇然!


听风如故: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听风如故的文章,建议大家记得将听风如故的公众号加⭐星标置顶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点击下方卡片一键关注探秘历史的真相!

《封神》第一部中,伯邑考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他的人设确实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以命换命,为了救出父亲甘愿只身犯险,而最终自己被剁成肉泥时,让不少人为之心碎。

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和大禹后代太姒的长子,他继承了父母高贵的血统,他善良,孝顺,伯邑考也是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因天下第一琴而闻名天下。

周文王姬昌被殷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长子伯邑考去朝歌救父,自愿做人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无可挑剔的好大儿,姬昌为何越过伯邑考,反而却把次子姬发立为太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史记》记载: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

​大意思说武王(姬发)妈妈名叫太姒,也就是姬昌的老婆是个生育能力很强的女人,先后为姬昌生下十个儿子。大儿子伯邑考,二儿子姬发,然而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姬发)和周公旦(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次子发为太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伯邑考作为姬昌长子的身份,显然是被舍弃的对象。实际上他并不是什么继承人,而从一开始的继承人就是他的弟弟――姬发。

伯邑考虽然是姬昌长子,却无缘太子之位,很有可能源于古代“食长宜弟”的传统!

实际上,真正的嫡长子继承制从周朝建立之后才开始的


历史上的伯邑考也许就是作为一个“无用的大儿子”所存在的。

在《墨子·节葬下》与《列子·汤问》之中有如下记载:

昔者越之东有核沐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 之,谓之宜弟。

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 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
​​​​​​​​​​​​​​​​​​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说,就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习俗之中,存在着“食长宜弟”的风俗传统。

远古的时候,南方楚国和越国的某些地区当地人要杀首子而食,墨子都已经是战国时期的人了,这种习俗居然都还有残留,有了这些杀子而食的记载,历史上很多典故都似乎不难解释:

比如齐桓公的厨师易牙杀死自己的大儿子,烧给齐桓公吃,这在后世看来当然是禽兽不如呢,毕竟虎毒还不食子。

所以姬昌在位时很可能还保留着远古时期“食长宜弟”的传统。父亲把自己最大的儿子杀掉,然后把其福报传给自己的其他儿子,这便是当时存在的一种风俗传统。而伯邑考的死和这个风俗极有可能有很大联系!

《封神演义》里周文王姬昌被殷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长子伯邑考是姬昌派往朝歌的质子,负责给纣王驾车,后来妲己诱惑伯邑考不成,妲己恼羞成怒,她蛊惑殷纣王烹杀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姬昌,以此考验姬昌是否有占卜先知的能力。

姬昌明知肉羹是儿子伯邑考,可是为了迷惑殷纣王,姬昌忍痛吃下肉羹。

殷纣王知道姬昌吃下肉羹很高兴,他说:“谁说西伯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于是就放了姬昌。

姬昌回到西岐后,他就从马上摔了下来,众人匆忙将他扶起,却看到他从喉咙里吐出了三块肉羹。这些肉羹在落地后,长出了四只脚,长上了两只耳朵,变成了三只小白兔,向西方跑去。

​​​​​​​​​​​​
​​​​​​

“文王食子”的情节固然让人动容,但终究只是小说的艺术加工,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武王继位、伐纣的那个时期,伯邑考早已经去世。

按照当时的风俗传统,或许伯邑考还没来得及成名就被姬昌杀死吃掉了,然后姬发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

后来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是按照汉朝的习俗来推断商朝,以为商朝也是立长子继位,所以就以为是纣王杀了伯邑考,同时为了塑造姬昌的完满形象和武王伐纣的合理性,甩锅给商纣王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国编年史略——《春秋》之前的鲁国
封神演義 第一○○回 武王封列國諸侯
周文王史录与秘闻
赵国君主,赵国君主人物介绍
知否 | 汉景帝为何要杀掉长子刘荣?
西汉战争:天降猛男汉武帝,两汉头号战争狂人的出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