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曾经有目标感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付费内容免费读)
userphoto

2022.11.30 上海

关注

(摄于青海前往茶卡盐湖的公路上)

本文原本为知识星球内的付费内容

今天免费全文送上: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针对毕业生的长期调研显示,有3%的同学在尚未毕业时就给自己拟订了清晰的人生目标。

25年后,当耶鲁大学再次进行调查回访的结果显示:

27%没有目标的毕业生,生活不如意,嘴里充满抱怨;

60%有目标但模糊的同学,成为社会中下层,虽生活安定,但无特别成绩;

10%有短期清晰目标者,成为社会中上层人士,且短期目标达成概率很高;

3%有清晰长期目标的人,几乎都成为社会中的精英人士或商界领袖。

你希望成为以上4类人中的哪一类?

你现在是以上4类人中的哪一类?

先别急着回答,我们先往下走。

01你要去往哪里?

正如以前有一句金句,叫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所以哪怕你目前的状态位于4类中的27%,但只要你每天愿意花时间去思考,不断地去读文章,刷抖音、快手,去看看别人的生活状态,或许就会找到某个“我也好想这样”的“啊哈时刻”。

有一次,我在阅读《刘润对话华杉》的文章里,看到华杉老师有一个长远目标:

他希望自己能写出叠起来和自己身高差不多的书。

这个目标触动了我。

彼时我才出版了2本心理学相关的书籍,那2本都不厚,我把它们叠起来,放在地上,发现连我的脚背都还没超过。

尽管如此,我在大脑里脑补了未来50年的画面:

如果未来每年出版一本书,那么到我80多岁的时候,就差不多也可以赶上自己的身高。(届时年纪大了,背佝偻了,说不定还能少写上几本 ^-^)

但这是终局,天天写书也受不了,我希望自己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来写呢?

我在一次休息刷抖音的时候,一位旅行博主的生活状态瞬间令我神往:

她几乎每几个月都会从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沿途停停走走,写写文章、拍拍视频。

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财务水平支持她显然并不赚钱的生活状态呢?

详细了解下来,原来人家早就通过资产配置,用被动收入实现财务独立了。

所以,第一个关于“怎么办”的“关键结果”就标记在了“50本书”的大目标之下。

02 人生OKR

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显然就是一个典型的OKR结构。

OKR是一个来自芯片巨头INTEL的方法,被谷歌发扬光大。

O(Object,目标):写50本书,著作等身;

KR1(Key Result,关键结果):被动收入实现财务独立,不再需要用“时间”去“换钱”。

有了KR1,自然还会有KR2和KR3。

KR2是什么呢?

每隔几个月要去一个崭新的地方,没有一副健康的身躯,怎么行?

于是,第二个“怎么办”的问题又清晰了。

KR2:健康身躯支持自己领略各地风情,避免因身体原因只能宅在家里。

还有吗?

应该至少还有KR3,只不过暂时还没想到,所以可以先空着,等到以后有满意的答案再往里面填进去。

KR3:待填写。

有了2个清晰的KR,接下来怎么做?

答案是继续拆解。

比如KR1根据我们之前写过的一篇内容可以拆成两个小目标:

1、468万可投资金额;

2、平均年化10%收益的手艺。

KR2也可以拆解成:

1、每天运动25分钟;

2、每天冥想5~10分钟。

KR2已经拆到底,变成每天的可执行行动了,但KR1还可以继续拆。

小O1:468万可投资金额:

--小KR1:在职场上获得工资收入的增长;

--小KR2:增加工资外收入;

--小KR3:避免非必要性消费。

小O2:平均年化10%的收益:

--小KR1:资产配置的认知与方法

--小KR2:超长期发展赛道基金低历史百分位定投的认知与方法

--小KR3:慧眼识别基金经理并长期能“拿得住”的认知与方法

到这里,聪明的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些小KR还能继续拆解下去,并且由无数个策略组成,这也是我接下来许多时间将长期涉猎并撰写成文章的内容。

为什么要写成文章呢?

第一,毕竟,费曼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才是最好的学;

第二,这些内容,包括本篇文章,将来可以结构化,然后写到50本书的某些里面。

03 你的人生OKR

给你清楚地剖析了我的人生OKR,你对自己的人生OKR是否清晰呢?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

我们总是高估了1年内可以做成的事,但又往往低估自己未来5年可以做成的事情。

如果你一时半会儿定不出人生的OKR,可以先从5年OKR入手。

你不妨花上15~20分钟,努力想象一下,5年之后,最好版本的你,是怎样的?

把这个画面想清晰,清晰后用OKR的办法去拆,直到拆成“可执行的行动”,或者拆成“需要去了解和学习的策略或方法”。

04 跟踪

但OKR并不是定好一次就结束了,后续还有更多的跟踪和迭代。

我们的大脑喜欢具体,讨厌抽象,所以当你把一个OKR仅仅从一个大目标拆解成一个小目标、小方向,而不是具体的某项行动时,你会发现你仍旧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着手。

举个例子,比如运营“逆商成长知识星球”就是我的一个小目标,但怎样才能让更多人感知到这个星球的价值呢?

所以我就要在“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做功。

形式上,必须要求自己每周一三五早上6:30发布最新内容。

这个要求对我来说并不难,因为我每天早上5:00起床写500字雷打不动,每2天就能写完一篇,一周7天写完3篇后还有富裕产能可以作为缓冲。

内容上,我所写的东西必须要满足星球成员的需求。

由于我所服务的目标用户主要是24~42岁的职场人士,这些用户也并不是期望一夜暴富的异想天开之辈;

而是以10年为单位实现慢慢变富、财务独立,愿意每天付出努力但对自己的目标尚不清晰,行动尚缺少策略、较难坚持的意图进步人士。

因为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对这些用户的痛点有充分的体感和同理心,因此我的行动就可以落到以用户能看得懂、听得明白的语言,讲授用户能操作的策略和方法。

05 迭代

行动很清晰了,并且每周的工作量也都能开始滚动起来了,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你必然会遇到卡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所谓愚昧,就是盼望着总是用相同的方法去盼望不同的结果

所以在遇到卡点时,迭代方法是一个必要步骤。

怎么迭代呢?

有两种路径:

第一种路径,叫做:摸着石头过河。

这种方式通常用来做一件从无古人,从0到1的项目。比如最近的钠离子电池,如果想要开发出一款成本更低、储能效率更高、充电更快、更安全的新型电池,无数次的探索、试错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没有前人经验,就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

第二种路径,叫做:摸着前辈过河。

人类能发展至今,一代胜于一代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总是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摸着前辈过河。但个人潜意识中又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恋,以至于一些人目标很明确,但耻于或不屑于去摸着前辈过河,他们“擅长”重复制造轮子。

我听过的一个最悲惨的例子,就是一位民间科学家花费了大量的生命,经历了难以计数的挑战,终于,重新发明了“微积分”。当他在发表自己“学术成果”后,发现自己多年的努力做了白功,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这位老人内心的奔溃。

所以,如果不想类似的悲剧重蹈覆辙,不说“空白心态”,大量地去接触、连接、阅读涉猎自己目标方向的前辈们以及他们的作品,都是帮助我们顺利“摸着前辈过河”,改善迭代原有行动的必要步骤。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样去理解和制定目标,才能带来个人成长的跃迁
学会定立明确可执行的目标,并去拆解它
为什么有些能力强的人,往往做不了领导?
OKR 如何彻底激发员工积极性,挑战不可能?
管理工具箱:如何制定有效的OKR?
目标拆解方法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