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 |《记忆的性别》导言+第一章:缺失的女性历史

一、读书原因

乡村和女性这两个议题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而这本书非常难得地将这两个元素结合到了一起,另外,书中采访的还是老年妇女,这更是被忽略的群体,所以它一直在我的书单里。

直到最近,我关注的一个专注于关注性别议题的媒体与读书社群里,主办方做了一期节目,邀请了不同行业的嘉宾来分享阅读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我大受启发。所以我决定赶紧开启阅读。

整本书的评价就等我读完全书再来写吧。

p.s 老规矩,公众号后台回复“记忆的性别”即可获得本书电子版。

二、原文节选及感受

原文:1、一个足够好的故事为开放式的阐释和模棱两可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展现一种无缝隙的、已经完成了的叙述,这种叙述仅仅是对听故事的人已经知道的东西进行了强化。

感受:我也要写多一点这样的好故事,去探索一下。

原文:2、国家容忍妇女婚后居住在男方家,导致妇女在母家和夫家都处于从属地位;国家在面对地方抵抗或者需要顺从其他当务之急时,乐于将社会性别平等轻描淡写或者将其置于其他当务之急之后;国家对集体的建构是以男性亲属关系网络为基础的。

感受:太精辟了!完美概括了现状,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就让女性从家庭中回到职场上来,现在觉得人口红利已经吃光了,就变相让女性回归家庭,

原文:3、如果我们将一个被双重边缘化的群体——农村妇女——放置在我们对50年代的探索的中心,那么对于国家政策产生的影响以及地方对这些政策的吸纳和重组,我们可以了解多少呢?如果我们依据一个农村社区作为有力点,并认识到农村各个地区的差别甚大,那么诸如土地改革、合作社、集体化、以及“大跃进”等50年代的国家运动对农村的妇女工作又有何影响呢?解放前,什么样的工作被认为是体面并且吸引妇女们的,这些工作中50年代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村的妇女生活是如何发生改变的?谁是主要的活动积极分子,她们在地方上的事件中有多重要?妇联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地方领导层是如何发展的?妇女工作的变化如何影响家庭经济、家务劳动、性、婚姻以及育儿?社会张力的最大根源是什么?妇女对自身、她们与娘家的关系以及她们与夫家的联系的看法发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她们是如何将自己的生活与她们的母亲和(外)祖母们的生活进行比较的呢?她们从当下回顾50年代,是如何将当时生命中发生的变故与后来的变化作出比较呢?

感受:这些问题提得太好啦!我也想去研究,谁跟我一起去呀。我什么也不会啊,好想找个答案。

原文:4、妇女们一生中所历经的各种身份:难民、领导、积极分子、农民、接生员、母亲、模范、劳动者、叙述者。

感受:这个概括真好,每个标签都有一堆故事可以讲,我也好想采访这样一位女性呀,有人想跟我一起吗?

原文:5、扫盲课和《婚姻法》是影响50年代初期农村年轻妇女生活的两项最重要的制度,而妇女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她们有法律意识。

感受:我也想去扫盲,但是没有找到服务对象,太难了,如果公众号的粉丝有看到这里,有认识没有上过学、但想学习、会使用抖音的女性,欢迎在后台联系我呀~太感谢啦~

原文:6、记忆是一个社会过程,受到不容忽视的、性别的社会差异的影响。

感受嗯!

原文:7、相比我们访谈的男人,这种将国家时间“记错”的情况在我们访谈的妇女中更常见。

妇女们搞不清或记不住集体户时期的事件,却能准确地说出她们每个孩子出生那年的生肖。

感受: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妇女的个人生活排序远远高于公共生活,再进一步追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文:8、除了那次短暂、灾难性的集体大食堂的试验外,家务劳动牢牢固定在家里,只是偶尔才在国家文件中被说成是注定要在共产主义的未来消失的残余。

感受:这又回应了上文提到的“国家在面对地方抵抗或者需要顺从其他当务之急时,乐于将社会性别平等轻描淡写或者将其置于其他当务之急之后”,家务也是一样,在

原文:9、在巨大的冷漠面前,老年农村妇女们在当下讲述的故事变成了一种“顶撞”,一种对具有社会性别特征和指向的记忆的公然肯定。

感受:嗯嗯,讲述就是反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 | 回望女权历史
刘筱红│性别、家庭、国家:印度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的政治张力——基于印度村庄的田野调查
由《记忆的性别》看多重时间观
贺萧 | “为什么不能依赖口述史”,以及“为什么不能没有口述史”
女人,必须学会独立
忆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