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与远方杂议
近些年一个很火的词——“诗和远方”。可能是这个词所蕴含的意境深深拨动了当代人的心弦,于是这个词便成了人们抒发人生感怀的代名词。
但具体什么是诗与远方,估计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说法,但说法最多的应该是指一个人理想的生活,或者更高的追求。
据此,网络上又出现了诗和远方的释义延伸: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以表达某些只顾自己而不去体会父母的人的无奈。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词来自一首诗。
生活中的苟且,其实就是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的众多无奈,其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如就业压力、工作压力、买房压力、养娃压力、娃学习压力、婚姻经营压力,以及对生活前途的迷茫与渴望等等,笼统来说,可能就是日常中的柴米油盐和为了柴米油盐的奔波。有些压力是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慢慢产生起来了,而有些压力则从走上社会、谈婚论嫁、组建家庭、家庭生活便有了。
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压力可能是人生遇到最大的压力,有时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出生在陕西关中北部一个当时还比较偏僻的小村,在我比较小的时候,由于爸爸当时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妈妈带着我们弟兄三个,家里日子过得非常艰苦。这种艰苦集中体现在钱很短缺,不过当时农村人绝大多数都是一样。每年到柿子、红薯成熟的季节,妈妈就要把一些品相好的挑出来,装在几个大一些的篮子里,然后再放到在架子车上,拉着架子车步行约13公里到县城去售卖,这样价格就可以比在村里等人来收购高出几分钱,有些时候可能还没有人来收购。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几分钱!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这可能就是农村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当时我能见到的也就是一毛钱,最多两毛钱,而且我上小学一学期的学费也只是五毛钱,到高中三年级时一学期也才是八元钱。就是这区区的五毛钱,村里很多家庭拿不出,还需要到村里或亲戚朋友处去借。到县城售卖东西由于路程原因一般出发都比较早,早晨六点钟不到就要出发,由于处于秋冬季,这时天还比较黑,期间还要经过一个名叫东沟坡的长下坡(长约1公里),这个坡当时还比较陡。在妈妈扶着架子车下坡的时候,我要一手拿着手电筒照明,另一只手拿着一块砖头,跟着架子车一路小跑,以便在架子车速度太快时听妈妈的招呼及时将砖头放在车轮子底下,防止车轮继续滚动,以确保下坡安全。另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家里的夏、秋种,由于家里没有养大牲口(如牛、马),也没有劳力,再加上经济很差,所以播种时节是农村人一年中不得不求人的时候,感觉妈妈当时作尽了难。但就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妈妈经常给我们弟兄三个讲了许多人生的道理,知道了《封神榜》的土行孙和《西游记》里的牛魔王,并且还知道了即使他们那样的神仙其实也不容易。
德国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说过:人生充满劳绩,但还是应该诗意的栖居。他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中抒发了这样的情怀。如果你以为,只有住在很漂亮的房子、开着昂贵的豪车、嘴里吃着美食、与心爱的伴侣快乐的生活才有诗,只有在各种自然美景之间才是诗,那你真的不懂诗。远方其实也是一样,如果你以为远方只有走到不同的地方才叫远方,那你就永远不会有远方。因此,如果个人内心没有心存美好的那份执着、没有善于发现各自生活中美好的心态、没有发现生活中那份美好,即使去的再远,也非远方。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770~1843)
邢万强接受西安市电视采访场景
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生活是不易的。记得西安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组2017年1月3日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新疆返乡、西安中转时的农民工邢万强,他在新疆打工好几个月了。刑万强的行李中除了被褥,其他的全都是零食小吃,这些都是给孩子们买的。他说因为经常在外打工,和家里联系的少,孩子们除了知道他是爸爸外,似乎没有什么感情。邢万强给记者翻着手机里孩子的照片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神情。在西安中转后,他还要坐8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回到河南。他表示到家真温暖,比吃了肉还香,没喝水心里都是甜的。为了回家,他在绿皮火车上站了40多个小时,两天没有睡觉。他说在这段时间里,基本上没有正常吃过饭,并说自己出行时带的泡面也吃完了,还对记者说“没事,晚上不干活的时候吃不吃饭都可以”。最后这一句话,道出了多少成年人生活的艰辛与心酸。但从邢万强的脸上,我们却看到他对即将回家见到亲人们的那份期待和满足。
其实,生活的不易不是生活的全部,还有诗与远方。诗是诗意,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份美好,或者说是在生活中的那份美好期待每个人去发现,只要心存美好向往之心,就会发现在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回味和心存感念的地方。远方是目标也是引领,是每个人给自己生活所建立的方向,只要生活中心存目标,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境遇都是自己沉甸甸的经历和经验,邢万强说回到家比吃到肉都香话虽朴实但谁都知道这是他生活的目标和希望。曾见到单位工地的工人们相互打着趣来上班,在相互说笑中干工作,又在一路南腔北调的哼唱中骑着电动车下班,晚上大家又聚在一起把酒言欢。可能有人感觉这不是诗意,可谁又能说清楚这不是诗意一样的生活又是什么!
记得中学时学过《梅岭三章》,这是陈毅元帅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斗争形势如黑云
陈毅元帅(1901-1972)
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梅岭三章》是陈毅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诗人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谱写成这一不朽的壮烈诗篇。它犹如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面对艰难困苦而又英勇豪迈的精神气概。
面对错综复杂局面能够保持乐观主义的人物当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他于1936年2月红军抵达陕北,红军东征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突破阎锡山军防线后作了一首《沁园春·雪》。该词上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在面对艰难困苦和战胜敌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情怀。
诗与远方,不一定是要求每个人改变其当前生活的状态,而是要都要学会从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发掘不一样的精神慰藉,从而更好地鼓起生活的信心风帆,继续朝着即定的目标的前行。树立更好的生活样子。你也许正在遭受生活的困顿,走出去容易,将生活过好过美很难。
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手迹
诗与远方,是一种人生心境,是一种人生情怀,还是一种人生感悟,也是一种不老不死的精神修炼,它是每个人面对眼前生活而在存在心底的一种雅望。只有经历过真正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诗和远方真正的价值 。
附:文中提到的诗词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德国)
妈妈坐在门前,哼着花儿与少年
虽已时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幽暗的时光,那些坚持与慌张
在临别的门前,妈妈望着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她坐在我对面,低头说珍重再见
虽已时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欢笑的时光,那些誓言与梦想
在分手的街边,她紧抱住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我独自渐行渐远,膝下多了个少年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我知道有一天,我会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梅岭三章》
陈 毅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23.1.10初稿
2023.1.18终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励志诗
(13376)群园学诗抒情怀(2835)(13376)
《重读梅岭三章感陈毅(2005-12-03)》
浓淡由他冰雪中,《红楼梦》里的邢岫烟用一首梅花诗写出真实人生
“献给父母的诗”大奖赛入围作品展(9)邢艳霞的诗
当你扛不住的时候就读一遍(励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