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是我们的神——《最熟悉的陌生人》读后

这是觉察的第80篇文章

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我的闺蜜之一W最近的境况好像很糟糕。

受政治环境影响,忽然被安排很多本职工作之外的硬性任务,一眼望不到头,想辞职都不行。

老公接二连三做出让人心灰意冷的事情,纠缠着牵扯不清,生活变成一团乱麻。

她抓狂地问我:“不管生活还是工作,都想逃跑了事,是我有问题吗?”

我告诉她,当年考虑是否辞职时也跟她一样,一走进办公室就心烦意乱,根本坐不下去,只想跑得远远地。

我想,只要经历过纠结和痛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这样的疑问。

“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和想法?我这么想对吗?我应该怎么做才好?”

这些看似具体的问题,其实都关乎自我,都可以在一本书里找到答案。就是它,《最熟悉的陌生人——自我认知和潜能发现之旅》,作者提摩西·威尔逊(Timothy D.Wilson),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书名很文艺,看起来像首歌或者一句诗,实际上,它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心理学读物。李松蔚老师曾经在《心理学思维自修课》中推荐过,买回来后,我随手翻过几次,看一两页就看不下去,太烧脑。

这次重新翻出来,薄薄的二百页,断断续续读了两周才读完。不过,真的是“读”完的,或者朗读,或者在心里默读。

自我探索大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吧,我们总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正是自己最陌生的那个人。

有一年,一个好久没联系的朋友忽然问我:“你现在在新疆吗?”

“啊?我为什么会在新疆?”我很惊愕。

“啊?你不是说要去新疆放羊或者种棉花吗?”他也很惊愕。

“啊?我有这么说过吗?”

他很肯定地说:“有。你很认真地跟我说过。”

他这么肯定,我只好潜入记忆的深渊挖了挖。一挖,好像真的有这么一回事,曾经听朋友讲过一个波折又美好的爱情故事,女主角我也认识,最后他们一起去了新疆种棉花。

想去新疆放羊或者种棉花的这个我,对于后来的我,就是个陌生人。后现代主义学派认为,根本不存在单一的、连贯的自我。他们认为,在当代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人们会遭遇矛盾冲突的多重影响,使得我们很难拥有单一的、连贯的自我。自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文化、角色扮演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我”这么善变,又不像他人一样容易观察,那该怎么探索?威尔逊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方法。

这本书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人为什么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如何才能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为什么不能?作者引用了佛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适应性潜意识。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对孩子大吼大叫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怒不可遏。如果能意识到,一般能不会表现得那么凶神恶煞。

适应性潜意识的一个特征是自动化,所以,它是以一种快速的、无意识的、毫不费力的方式去处理信息的。不但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也很难客观观察,就算观察到了,通常也不清楚自己之所以如此行为的真正原因,往往虚构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原因。

书中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实验,像“爱在桥上”“连裤袜”“真空吸尘器”等等,看得我有点心惊,忽然对曾坚信的一些事情产生了动摇:我会做某某事情,真的仅仅是因为某某原因吗?就像我们读书会在讨论《奇迹男孩》中杰克的高尚品格时,分析出他可能也因为某些不可告人的愧疚而不得不高尚。好吧,人性是复杂而难以言说的。

作者也引用了很多心理学专业术语,其中有个“合理化机制”,是说当我们有一种需要或动机,如果我们意识到它是不能忍受的,我们就会找一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以免除内心的不安。对于那些制定了计划而不能顺利实施的人来说,这个机制一定是常常启动的。

而W只想逃跑的心理,也能在书中找到解释。身为人类,我们不但有生理免疫系统,还有心理免疫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是高级顾问、合理化者和辩护能手,能为消极事件找到合理的解释,会竭尽全力维持幸福感。可是,当事情发展到怎么也没办法自圆其说的地步,心理防御机制就会启动。就像跟某人发生冲突,打得过就打,打不过?那就跑呀。尤其是,我还给她指出了一条可以逃跑的路径。

知道自己很难认识,那怎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内省,尤其是列表法。这个方法我曾经用过,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还是自己发明的。一旦遇到需要选择的处境,就拿出一张大纸,画几条分割线,一项一项写下来。不但自己用,我还极力推荐别人用于是否离婚,怎么装修,该选哪个幼儿园……关于它的效果和缺点,作者又提到了好多实验,结果证明,别分析那么多了,跟着感觉走吧。不过,我好多年没用这方法了,被我推荐过的人,也别用了吧。

过度分析没用,但是,作者认为对直觉进行区分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这样适应性潜意识才能做出稳定的、明智的评估。是要大量搜集客观信息,而不是主观分析。(怎么区分客观和主观,请看这里:心理学思维自修课(3):怎么区分客观与主观?

作者推崇的方法是詹姆斯·彭尼贝克(James Pennebaker)提出的记录法,并说“这是我们目前所知惟一能令人们通过建构有意义的故事而产生积极作用的内省方法。”很欣慰,这正是过去十几年来我经常用的记录法,其实也就是很认真地写日记吧,记录自己深层次的想法和感觉。

彭尼贝克是这么指示的:“未来三天,我希望你能将自己对一个极其重大的情绪问题的深层次想法和感觉记录下来。我希望你真正放空自己,并探索心灵最深处的情绪和想法。你或许会把自己的经历与你和他人的关系联系起来,包括父母、恋人、朋友或亲属;与你的过去、现在或未来;与你过去是什么样的人,你未来想成为的人或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我想说,这个方法确实很管用,能让我无限接近自己的内心。在做出某个选择时,不至于深陷矛盾、纠结和痛苦。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撕裂的人,威尔逊说:“有些人很幸运,他们清楚地知道内心的渴望,但他们又很不幸,不知如何实现它。虽然未实现愿望,但这些人至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比较悲催的命运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望是什么,以至于经常盲目地做出选择,陷入纠结与痛苦之中。”

你呢?你的内心真正渴望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最熟悉的陌生人》有感
与最好的自己在一起(来自李锦老师)
你不了解的,却时刻影响着你行为的力量,来自你的潜意识
你好啊,《最熟悉的陌生人》
心理学:把“谢谢”挂在嘴边的人,往往出于这3个目的
心理学:不幸福的女人,大都被这三种潜意识控制,你有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