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卦故事对号入座

节卦故事讲的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不食周栗。


本来非常直白的故事,对号入座《周易》的节卦,是周公旦书写节卦的本意。两位贤人为了清白而守节。不食周栗。宁死不屈的气节。

却被经典版周易解读为“节制”。

在九五爻:甘节,吉,往有尚。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春,古历二月初三。在西周联军进驻孟津的路上。遇到两位老人。

两位老人本来在河南安然度日。不闻不问仕途世事。突然听说周武王和姜尚带领西部地区联军攻打商朝。已经来到孟津。

两位贤人心潮澎湃,义愤填膺。认为西周部落不够哥们义气。一个小小的部落要攻打几百年历史的大商朝,成何体统?不讲信义嘛!

牛脾气上来了。于是,两位贤人抱打不平。来找武王和姜尚说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于是,在西周联军的队伍里,周公旦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两位老人拉住武王和姜尚的马车,不让战车前进通过。质问武王:你父亲姬昌一心追随商朝做官,一直担任西伯侯官职。死后才几年(公元前1050去世),不好好在家孝敬母亲大人,为何发动战争?要想去攻打朝歌城,就先杀了我们俩老头子吧!

于是,有句成语:叩马阻谏。就是这个情景编写的。

士卒要杀两位老人。被姜尚阻止。这样不怕死的犟老头,是惹不起的。没有道理可讲。于是,让士卒拉开两位老人。大军继续前进。


从这句爻辞里,有“往有尚”这句话,就能断定节卦说的就是伯夷叔齐两位贤人的故事。

如果还是不相信伯夷叔齐的故事就是节卦讲的故事。那说明后人的脾气比两位老人还牛掰哦!

节卦的卦意说的是死守气节。气节,是节卦的本意。

不是节制。跟节制相距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故事开始,从商朝末年北方的孤竹国讲起。

这个河北东部的小诸侯国,估计也没什么追求。国君的两个儿子竟然都不想当官做国君。

为了清白之身,为了爱惜名声,为了防止别人说闲话,为了争气,为了不被世人笑话,为了各自的清誉名节。出走了。

卦辞:亨,苦节不可,贞。

伯夷叔齐两位贤人选择苦守气节而不食周栗,宁死不屈。令人敬佩,也令人惋惜。这样苦守气节,不值得效仿。

爻辞:初九爻:不出户庭,无咎。

孤竹国的两位王子,伯夷叔齐两位兄弟。

关系是真正的亲兄弟。

在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发生了令人惋惜的事情。

国君老了,有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国君想让叔齐继位。那无可厚非。叔齐就可以继位。不一定非要长子继位。

当年西周部落季历也是老三,还不是继承了王位。而且搞的风生水起,欣欣向荣。

所以,叔齐可以继位。而伯夷也没有必要逃离朝廷去外面逃避。

或者像季历的大哥二哥一样出走也行。

但是,兄弟两人关系那么好,伯夷完全可以留下来辅助叔齐做事嘛。就像微子启不是在朝堂上帮助帝辛做事嘛?都是好兄弟,为啥要出走呢?

九二爻:不出门庭,凶。

不过,也许伯夷想的也对。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叔齐对大哥是没有说的。但是,时间久了,在朝堂上做事,哪有不产生矛盾纠葛的?

手下之人难免不会拨弄是非,挑拨离间,祸害家人。

所以,伯夷觉得,如果不离开朝堂,以后会有无妄之灾。那就还是出走吧。于是,伯夷就偷偷逃离了朝廷。

六三爻: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伯夷认为,父王在朝堂上有意让叔齐继位。

如果自己不遵从父命,那肯定是要背负不孝顺的罪名。

这个遵从父命是必须要遵从的气节啊!孝顺父母是最高尚的品德,也是最高尚的气节!

所以,伯夷必须要遵从父亲的安排。让叔齐继位。

而自己最好是离开朝堂。

六四爻:安节,亨。

伯夷逃离了朝廷。来到商朝境内安然度日。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

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弟弟得知哥哥离开了孤竹国去了商丘。也决定逃离朝堂,来找哥哥伯夷。

在商丘城,两位兄弟相遇了。相拥而泣。

纵使国君父亲再三催促他们两人回去,他们硬死不回去。

叔齐认为,哥哥是长子,理应让哥哥继位。如果自己抢了王位,有何颜面活在世上?

这就是叔齐的气节!谁说也不顶事。

九五爻:甘节,吉,往有尚。

很快过了几年。听说西周部落的国君姬昌,带领的朝廷规定要尊敬老人,保证每家老人都能安度晚年。生活有保障。

所以,两位老人徒步前往西周而来。谋求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走到黄河岸边,听到了西周部落带领西部联军攻打商朝朝歌城,要消灭商王帝辛天子。

于是,两位老人找寻到西周联军的军营。在军中遇到了战车上的武王和姜尚军师。

两位老人痛哭流涕,质问武王为何要兵伐殷商?为何要发动战争?为何要给商周带来战乱?让老百姓要受到灾祸呢?

为何不安守孝道,在家孝敬母亲大人呢?

问得武王无话可说。

两位老人拉住马车不让战车前进通过。

士卒要杀害两位老人。被姜尚阻止了。这样的犟老头是不可以硬来的。他们又不怕死。杀了他们,还要背负世人的指责和唾骂。

所以,姜尚只是让士卒拉开他们两人。队伍没有停留,继续前进。

上六爻:苦节,贞凶,悔亡。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来到西周部落的山里。

听说商朝纣王被逼自杀自焚于鹿台。

两位老人心里非常气愤。充满了仇恨。对西周部落的不仁不义之举异常痛恨。

他们两人一商量。不吃周朝的粮食。饿死也不吃周栗。只挖野菜充饥。

来到西部地区的首阳山上,祭拜了山神庙。

在山上遇到了当地采药的老人。聊天之间,得知两位贤人是伯夷叔齐。也是有点不理解他们哥俩的行为。

采药老人说,您们两个人啊,为什么要这么认死理呢?吃个周栗又如何呢?难道吃了周栗就辱没了你们的名节吗?那名节就那么重要吗?

名节比生命还重要吗?

周栗您们不能吃,难道山里的野菜就不是周朝的吗?

现在的天下都是周朝的。那野菜也是周朝的。

那您们野菜也不要吃了。那才算得上有气节呢!

这话说的。这无疑是把两位老人往绝路上逼嘛。

果然,两位老人不怕死。他们开始拒绝吃任何东西。野菜也不吃了。甚至水也不喝了。

很快,两位老人双双离开人世。周室族人安葬了他们在首阳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阳采薇”不仅是伯夷叔齐的仁哲大义,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
易经:持中守正,做事讲究分寸
《孔子家语·卷一》含注解译文
中国名言大辞典 节     操
《国语》晋语31 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骿肋 | 晋语| 儒家
【四字书法】求仁得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