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一生有哪五次磨难?他为何受海南岛人民深深的崇敬?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东坡早年得志。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二十一岁时,他和弟弟苏辙跟随父亲苏洵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第二年,他就在文坛领袖欧阳修主持的进士考试中考取第二名(主考官欧阳修因误认为苏轼的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苏轼只屈居第二),成为嘉祐年间中的进士,那时他才二十二岁。但是,不久后,他就遭遇了人生中一连串的厄运。

第一次磨难::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求外放。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变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第二次磨难:因'乌台诗案'坐牢。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但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就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总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第三次磨难:被贬黄州。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有空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第四次磨难:东山再起,但不久再次外调。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就在这时,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重新启用司马光等旧党,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苏轼在朝半月后,升起居舍人。当他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他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由此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第五次磨难,在第四次磨难的基础上再度几次被贬。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不久他又因为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苏轼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边远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苏东坡最后的人生结局: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朝廷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今河南郏县)。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的南宋建立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话,鼓励了多少在迷茫困苦中挣扎的人
《苏东坡传》书评:一蓑烟雨任平生
趣谈苏东坡
苏东坡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他用四首诗告诉我们人生为什么一定要乐观
苏东坡:将苟且活成快乐
问汝平生功名,黄州惠州儋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