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冰箱,沦为了新菜的腐烂场,和剩菜的垃圾堆
userphoto

2022.12.02 广东

关注

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一位朋友买了一箱苹果,计划每天吃一个,但第二天他就发现箱子里有一个苹果坏了。

情况还算好,只是刚刚开始坏,本着节约的原则,他把苹果坏掉的地方削掉,吃了第一个坏苹果。

可是第三天,他发现又有一个苹果要坏掉,于是他像昨天一样,削去坏掉的地方,赶紧吃掉了这个苹果。

就这样,到最后,他吃了一箱子坏苹果。

当时我就在想,他为什么不把苹果放在冰箱里,那样就不会坏了。

这个观点很快被我否定了,原因有二:

其一,也是几乎所有妈妈们的误区,冰箱里的东西只是坏的慢,并不代表不会坏。

其二,自从有了冰箱,似乎我总是在吃要坏掉的东西。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去超市买菜,总要费尽心思挑选最新鲜的蔬菜,哪怕有一点点瑕疵,我都看不上。

可买回来,立刻就被打入“冷宫”,等想起来要吃的时候,他基本上处在要坏掉的边缘了。

也是因为有了冰箱,在做菜的时候,不在精打细算,大方了许多。

不考虑一顿能不能吃完,反正剩下的可以放冰箱,但放到冰箱里的剩菜,一直到放坏了才会再拿出来。

想起刚毕业北漂的时候,穷的只能租起只有一张床的屋子,没有冰箱,没有空调。

每次买菜只买一顿,那时候每天念叨的事情就是,等有钱了,先买个冰箱。对不起谁,也得对得起自己的肚子。

现在虽然还是没钱吧,但冰箱是有了,可非但没对得起他,还经常把他给吃坏了。

以前只买一顿,却顿顿能吃到新鲜,现在豪丈一箱,却总在挑着要坏掉的赶紧解决。

所以才有了这个想法,有了冰箱,再也没吃到过新鲜蔬菜。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好久,终于在最近算是勉强回答上来了,容我用整篇文章来啰嗦的回答下,这个貌似是心理学问题的烹饪哲学问题。

不过文章没那么严肃跟学院,最起码读起来,还算有意思。

最近因为新工作的事情,又搬了次家,新家一切都好,唯独冰箱。

一开门像一个臭味炸弹扔进了我的鼻子里,三四天都余味绕梁,以至于这会儿打字的时候,仿佛那个味道又出现了。

为了对付他,我里里外外的擦了八遍,又买了活性炭,还打听了个偏方,说放卷卫生纸也能吸收味道。

也不是说一点用都没有,确实有一点点用。

后来问了个倒腾旧货的朋友,他跟我说,开门放两天,插电焖一天就没味儿了。

我试了下,成了,确实没有味道了。

我老婆还夸我厉害,这么棘手的问题都能解决。说实话,这次夸奖我受之有愧。

因为我并不认为味道没有了,而且我闻不到了而已,因为我自始至终都没找到味道的根源。

我闻到的冰箱的臭,来自于细菌代谢的产物,甲烷,硫化氢,甲硫醇这类的东西。

温度低的时候,细菌活跃度下降,产生的臭味少了,加之冰箱里一些食材味道的混淆,所以我老婆才闻不到臭味了。

但我知道,如果我把电拔掉,用不了一天,细菌活跃度提高,臭味会变本加厉的还回来。

造成这样的后果,是因为前面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跟我有同样的毛病。

买最新鲜的菜,吃腐败边缘的食材。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我跟我老婆,有个差不多的习惯。

她看着满衣柜的衣服,会低落地告诉我,没有衣服穿了。

我看着满满当当的冰箱,会挠着头说,没菜了呀。

作为厨子,我可能对食材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逛超市的时候,如果看到芦笋比较新鲜,即便自己不想吃,我也得买几根。

回家放冰箱里,过两天再吃,即便我知道他的最佳食用时间只有一天。

后来我慢慢地劝自己,大哥,能不能把过两天再吃这个决定,改成过两天再买。

或者在买的时候,能不能预判下自己的胃口,会不会在他变质之前,能生出想吃他的欲望,如果有,酌情买,如果没有就忍痛割爱。

控制下自己的占有欲,也能顺便治治拖延症。

不买芦笋,我就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在我的冰箱里,枯萎干瘪。

这算是从源头上掐灭下臭味的根源,如果没战胜那个自私自利的自己,买回来了,就想想办法尽可能延长下食材的保质期。

给食材质保,最简单的办法,是当他们是你的孩子去呵护。

蔬菜,都是活的,他们需要水,保住水,就能保住新鲜。

叶类蔬菜,如果有根的话,润一下。

有根没根,把叶子也稍稍给一点点水。

除了给水,就是锁水,用保鲜袋或者保鲜盒,单独密封包装,再进冰箱。

根茎类的,有泥的话最好,不要去洗他,带着泥保存的更好。

吃的时候,如果一次吃不掉,尽量留住根或者蒂的部分。

例如西葫芦,一次只能吃一半的话,吃花的那一半,留根的那一半,保鲜袋包好,别漏气,别走水。

连用姜也是一样,每次都从上面往下切,留住下面的部分,不容易变质。

说完冷藏,顺便聊聊冷冻的事儿。

冷冻这边,其实事儿更大。

我家的冰箱里,每到年底都会被我清理出一批陈年老肉,腾开位子,好在过年之前囤肉。

过年囤的肉,肯定吃不完,又会压到新年的年底,为下一批新肉腾位置。

如此如此,周而复始。

为什么不吃了他们,我也是有正当理由的。

那么大一块肉,冻得又很瓷实,拿出来就用刀切,根本切不动。

等化了再切,剩下的放冰箱继续冻,下次再解冻,再冷冻,来这么几次,这肉就没肉味儿了。

恐怕不止我这样,据我所知,我姐夫也有这毛病。

再加上,冻肉腥味比鲜肉要大得多,折腾解冻本就麻烦,腥味还大,我为什么不买新鲜的吃呢?

所以冰箱里的冻肉,就一直冻着呗。

我们也都知道,肉类的腥味,主要是残存的血水,带着血水冻了那么久,很难通过高超的烹饪手法根除了。

血水在肉里已经生根发芽了,像我一样,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圈,所以啊,肉冻得越久,腥味越大。

正确的办法,是把买来的肉,清洗干净,分小块,那种一次吃一块的大小。

泡泡水,把血水尽可能地泡出去,再分别冻起来。

这样的话,每次吃拿一块,就方便多了。

冻肉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得保水。

冷藏里要保水,冷冻里更得保。

冷藏里,虽然温度低,但好歹细胞不会失活,自身就有保水的能力。

但冷冻里就不行了,细胞膜被冰晶刺穿,失活不说,还给水分流失提供了通道。

别忘了水是可以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升华。

如果冻肉不保水,那他的失水程度就是彻底的。

彻底到变成肉干的那种,毫无口感,味道和营养可言了。

尤其是冻虾,这东西没办法,只能冻起来,没办法养活的。

冻的久了,虾壳会发白,发干,其实就是水分流失过多了。

海边打鱼的朋友教了我一招,把虾放进矿泉水瓶子里,再灌满水,拧紧了盖子放冰箱。

一次吃一瓶,剪了瓶子把虾化开,这一招亲测有效,虾肉不说跟新鲜的一样,但比直接冻的强多了。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电都不是每天都有,更别提冰箱了,但每年最爱坏东西的夏天,反而是吃得最新鲜的。

午饭前菜地里新摘的豆角,长红了的尖椒,老到需要掏籽儿的茄子。

吃起来反而更有味道,这个自然的冰箱,虽然不凉,但也不会坏东西。

去年冬天,刷到过一个囤菜的视频,他把夏天菜园子里的新鲜菜,都冻了起来,吃一个冬天都吃不完。

话说,他何尝不知道冷冻了的新鲜蔬菜会不那么好吃,但跟我把那些新鲜蔬菜放臭了扔掉相比,人家才是节约的美德,而我只是个活在自我欣赏的世界里的一个小丑。

是冰箱把我惯坏了,对冰箱的依赖,簇生了我不切实际的占有欲。

但现在,我还在给自己找借口,还赖冰箱呢,是我自己忘记了初心,失去了对食材的敬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冻肉也能变回小鲜肉!解冻回鲜有妙法
老妈用一招把冰冻肉变成新鲜肉,这方法太方便,以后都不用怕
冻肉放冰箱后,能存放多久?提醒:超过一个时间,快扔掉别吃了
千万不要拿水泡, 教你1招, 3分钟把冻肉解冻
冻肉吃出鲜肉感,解冻方法最重要哦!
冻肉从冰箱拿出来千万别用水泡,教你一妙招,味道跟新鲜肉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