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大印学组织对当代印学发展的作用

两大印学组织对当代印学发展的作用
 邬浙雷

 

篆刻是经营“方寸”之地的一门艺术,尽管它的表现空间十分狭窄,但是印章艺术内在的文化意蕴却十分丰富──它既能通过一定的制式、内容反映当时社会的人文环境、时代特征,又能展现作者的艺术才情、奇思妙想,它是袖珍的艺术品。近二十多年来,在广大的篆刻家、篆刻爱好者的努力下,古老的篆刻艺术正以其独特的东方精神和潜在的时代特征而成为当代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可谓“老树发新枝”。当代篆刻创作可以说是继秦汉、明清之后的第三个高峰,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新的篆刻流派已具雏型。而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两个权威性印学组织──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西泠印社起着龙头作用。而两大印学组织所处地域不同、印学研究侧重点不同,客观上对当代篆刻创作起着不同的引领作用。

西泠印社是我国最具权威的印社团体。自成立至今已逾百年。历代大家层出不穷。印社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西泠印社以其“名社”效应于1987年元月率先举办了“全国篆刻评展”,此展共征集了2318件作品,作者遍及29个省市和港澳地区。评展首创命题印(二方),提升了投稿的难度。通过预选、复评,选出入展作品250件。其中获优秀奖作品50件。复评由副社长方去疾、刘江、朱复戡、叶潞渊等九人组成,要求掌握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的基本功。即在篆法、章法、刀法三个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分析作者是否从正规入门和根柢如何。提出要提高篆刻水平,不能只是单纯刻刻,要求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博览各家印谱,提高个人修养和对这门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在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上,应有较全面的认识。老一辈印人对印章艺术的宏观把握确保了评展的成功。展出的作品大都宗法秦汉,渊源有自,也有不少作者法乳流派印章,受吴让之、黄牧甫、邓散木之印风影响较多。作品醇和不狂怪。从获奖的50件作品来看,大写意占6件,工整一格有23件,其余为兼工带写。可见大写意作品未被普遍看好。获奖作品中有不少作者师法近人,如学韩天衡先生的颇多,为日后的“韩流滚滚”埋下了伏笔。时隔一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主办了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得到了全国各省及海内外篆刻家的热烈支持。共有2700余件作品应征。经评审有400余件作品入选,作品分别在南京、青岛两地展出。在国内篆刻界引起极大反响。这次评选由潘主兰、黄文宽、陈大羽、金意庵、蒋维松、方法疾、刘江、邹振亚、徐无闻等印坛宿将主持、并邀请王镛、韩天衡、祝遂之等中青年新锐加盟。为了保证参展作品的含金量,展览特邀王个移、、叶潞渊、沙孟海、朱复堪、秦鄂生、武中奇等篆刻大家参与。此次展事与西泠印社评展相比,参展人数略有上升,一批西泠名家纷纷投稿,从而提升了展览的学术含量,参展作品取法面之广、面目之新为历年来篆刻展览之最。由于北派印风的强力加入,展览涌出一批荡气回肠的写意佳作,如陈平、崔志强、马士达、张根源等先生的印作。全国篆刻展无论从展出的效果、作品集的印制,都较首届西泠印展有了提升。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与西泠印社二届评展都是在91年进行的,两展相距不过一个月。前者在山东烟台举办,评委组成基本沿续上届,只是增加傅嘉仪、童衍方、李刚田、邓昌成、石开诸中青年篆刻家,因而评选更具活力。此展共收到来稿2600余件,具有广泛的地区性和代表性。显示了中国书协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地位。经评选共有473件作品入展(包括评委和特邀作品),展出作品大体风格沿续上届印展,只是更老到些。说明作者经过三年的修炼更成熟了。浙江作品入选达到13.1%;上海作品入选率为15.8%;江苏作品入选率过9.9%,说明江、浙、沪三省(市)仍为印坛重镇。人文环境的优越,经济的繁荣保证了印学的发展。而西泠印社的评展收稿为2000件,略少于全国篆刻展。展出作品250件,50人获优秀奖。二届展命题印“印学话西泠”、“不拘一格降人材”篆法上难倒了不少作者。可见印社对作者古文字学养的高要求。从获奖作品来看,工整雅丽一格印风被评委看好。当然主流还是兼工带写一路的。获奖作品中上海作者面目较为雷同,太过甜腻,倒是传统的浙派刻法很少,只有周建国君一人荣获此誉。此次展览由评委对每件获奖作品进行点评,使篆刻爱好者受益良多。只是每位入展作者只刊发一方印章,且无边款,作品集上难以反映作者的创作实力。不免留下一份遗憾。

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于19941月在北京揭幕。与三年前的上一届篆刻艺术展比较而言,此次大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作者创作热情空前,应征作品达到3200余件。超出上届600余件,显示了篆刻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新时期篷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同时入选作品控制在300件以下,使这次大展的整体艺术水平得到相应的保证。三届篆刻展作品的极其鲜明的个性拉开了与历史上任何印章流派的距离。它以一种“豪唱大江东”的气势冲决了那四平八稳为主流的传统印风,作者大都以豪宕自如的心态来刻写自己的灵性,以热烈、奔放、宏阔、野逸取代拘谨、雕琢、秀媚。它的本质是“尚情、尚趣”,许多印作用刀夸张、点线错综变化,注重形式构成之美,明显受西方大美术思潮的影响,与社会上流行书风遥相呼应。其中评委王镛、石开的印更加雄浑开张,更富有抒情意味。写意印风的喷发,其根源在于是时代的变革。然三届篆刻展也暴露了当代印坛潜在的危机,如:模仿抄袭尚有市场。继几年前的“韩流滚滚”之后,王镛、石开、李刚田、黄一路印风都成为竞相模仿对象,以新奇、狂怪为尚,一些青年印人对传统认识甚浅,仅凭胆气和聪慧,持刀逞强,故结果不免有浅簿粗俗之嫌。吴昌硕云:“小技拾人者易,创造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一印仅方寸之地,然欲使其仪含万象,高标自立,不以深厚全面的学养和过人的传统功力贯之,恐不能为。四年一次的西泠印社评展于957月再次在杭州拉开帷幕。西冷印社坚持自己倡导学术的大旗,其命题印作“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弄潮儿”,体现了西冷印社举办此次评展的要求与企望。特别说明了命题印创作应有二方边款,并增加了入选者应撰写一篇印学短文,其目的是为重视培养印人应有的多方面基础知识与修养。而不仅仅会刻印。大力提倡学习理论、重视读书的风气。这次评展共征得稿件1300余件,数量上远低于全国三届篆刻展,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瑞士、美国都有寄件,体现了西冷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社员不以宗派之分,地域之别。应该说此次评展对树立正确的印艺观起了导向作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过激的“流行印风”起了纠偏作用。正如叶一苇先生在《对新潮篆刻的看法》一文中说到的:“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中,代有‘新潮’。明末清初胡正容的创新,曾风靡一时;清代云间派也流行一隅,但都成为昙花一现……我们今天的新潮篆刻,有不少可贵的创造,也有不少缺点,共同一点是存在不稳定的因素,粗要存“精”,趣要合“理”,要百花齐放,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不以单纯追求形式,而是从艺术内涵上去完美、丰富,使之成为一种被人们共同欣赏的新风格。”可喜的是,这次国外作者如尤丽沙(瑞士)、伊沙(法国)所刻印章深得中国书法篆刻三昧,他们的加盟无疑对我国篆刻艺术在国外的发扬光大起到积极作用。

《全国第四届篆刻展》是廿世纪书法大展的一项,应征作品达三千件。通观全国第四届篆刻展,印坛区域性风格还是有的。如上海学韩天衡居多,北京学王镛、福建学石开、河南学李刚田、查仲林,似曾相似的作品太多。套路过于简单,流于表面化的东西太多。边款还是创作的弱项。拓工粗糙,文字功夫欠缺。从展览作品中可以看到,刻印的辅助手段在不断丰富。除了常见的冲切用刀方法外,敲击刮磨,各种制造,制造平面构成效果的工具手段,也都派上了用场,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带来了印面效果的不断丰富。展览中有不少作者在寻找构筑自己的篆刻艺术语言。一些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印作注入了更多理性思考。篆刻作者开始静下来--从作品形式、内容上作深层次的探究。西泠印社第四届篆刻作品评展之际,正是建国五十周年大庆之际,是澳门回归一年,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文艺是时代的嘹歌,是为社会服务的,为了体现这一主题,评展以“奇正相生”、“映日荷花别样红”、“九九归一”为命题,并要求创作中有一方卜文字体的作品,此展征得稿件1200余件,国内除西藏外,其他省市皆有作者参与。一批年轻的社员加入了评委行列,体现了西泠印社领导层的前瞻意识。入展作品大都在传统上下过功夫,过于狂怪板滞的作品基本都在淘汰之列,与全国三届篆刻展印风取向拉开了较大的距离。包根满、张奕辰、施晓峰这路师法王福庵,陈巨来西泠前贤的印风多次获大奖,多少反映出西泠评委的一种怀古情结。日本籍印人比嘉南牛粗犷豪放的东瀛印风,颇吸引人的眼球。此次共评出边款奖七件,有汉篆、简帛书、魏碑书法功力深湛,对宏扬边款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艺术展》首先从“印文化”的角度对篆刻评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关注到艺术创作在材料学(印材)层面上的“创作”可能性。打破原有的小“篆刻”理念,在篆刻艺术主体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大胆增加雕钮项目,鼓励注重边款创作的探索,以尽可能展现印文化的魅力与风采。在评展的投稿规定项目中,也推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举措,如投稿作品中必需有一方仿唐宋官印或花押风格的,篆书投稿也必需书写论印诗文。西冷印社的新思维,对印社持久发展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作品集编辑的清新素雅,数量不多的篆书作品,特别是21件彩印精美的印钮作品为作品集增色不少。2005年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在大连举办,收稿近三千件,基本和上届数量持平。评审操作模式也无大的变动,这对作者来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国展的权威性也能通过这种量的叠加突现出来。获奖作品古玺占重头,北京的吴砚君、内蒙的朝洛蒙、包国庆皆可谓“刀客”中的快刀手,用刀精准猛励,颇有侠客之风。山东的陈靖印风温藉,可谓意与古会。获奖提名的广东鞠稚儒印风大异时人,极为精工,可谓篆刻中的“少阴”。评委葛冰华的印作争议最大,他一反过去“公章系列”模式,以道教印为创作范本,文字似用印家最忌的六书通的古文,给读者一种陌生感,神秘感。此展最大的遗憾是作品集印刷的不理想,篆刻作品的欣赏不同于书法作品,是需要通过作品集(印谱)慢慢体会的,一部印刷精致的作品集可以将展览资源利用效益大大提升。

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于200810月在深圳举办,共收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海内外篆刻家、篆刻爱好者的投稿作品3928件。此次篆刻展借“中国印”东风,投稿者热忱高涨,参加人数和收稿数量均大大超过了以往各届,创历史最高纪录,被誉为篆刻高考。共评出一等奖作品5件,二等奖作品15件,三等奖作品30件,获奖提名作品30件,入展作品451件。六届展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上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和独特的创作个性。古玺一格的作品,学院派影响较大,章法上大开大合,运用图形标识,“文字符号”,具有大美术观。作者对于边款的用心已大大提升,取法多样,各体具备,拓制精心,完全可以作为一幅小型碑刻来欣赏。在投稿者中,主要为当今活跃在印坛的中青年翘楚,其中不乏有全国影响的篆刻家。最年长作者为84岁,荷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也有作者投稿。被印坛誉为篆刻“高考”。充分地体现出篆刻艺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由感性的“艺术创作”回归理性范畴,休现了当代篆刻创作的学术性高度及艺术创作的纯粹性。此展特邀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老篆刻家作品参展,如:沙曼翁、叶一苇、高式熊、刘江等,使展览厚重许多。本次届展最大的亮点是每位作者作品都附有创作手记,说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路及其创作感想,提升了展览的学术品质。六届展出了上下二册作品集,编辑的细致、印刷质量之高为历届之冠。展览主办方还请每位入展作者篆刻一枚以《千字文》为内容的印作,原石与大展一并展出,五彩的印石与朱红的印屏相映成辉,构成了当代印文化的繁荣昌盛的一道亮丽风采。

《西冷印社第六届篆刻艺术评展》共展出作品494件,其中茯奖作品78件、入展作品416件。评出边款优秀奖5件,入展28件。此次展出有一大亮点,即海外作者,来稿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优。除获奖的28件外,入展作品达142件。充分说明了篆刻艺术的海外发展的良好势态,日本印人不仅能很好理解中国篆刻的三昧,更多的是融入本民族的文化,金石气浓郁,形成了“东瀛印风”。赤井清美先生的作品简远、高古;原田历郑先生的印作雅正淡远、中谷正先生的印作猛历、厚实,其魏碑体边款阳刻书法精美,镌刻细致。体现了作者不俗的书法审美。加藤秀意、冈野楠亭二先生所作为东瀛印风之代表。班驳的石花、商周金文的高古,营造出阳刚之美。六届展的另一看点是边款创作,从获奖作品上可以看出作者已完成从被“要求边款创作”到主动探索边款创作新路,书体丰富,手法老到。有些作者已形成了自已的边款风格。

两大印学组织对当代篆刻艺术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二者在印学上着眼点不同,篆刻委员会注重篆刻艺术的原创性、表现力、更多的是从艺术本位上考虑。注重制作、注重技巧、注重造型。打破师承,作者在艺术创作上拥有更多的自由。由于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号召力,及其对各印学流派的广泛接纳,篆刻作者在投入创作的热情上要略胜西泠印展一筹。全国篆刻展与“流行书风”互为呼应,推波逐浪,显示了古老书法艺术在新时期的活力。相比,西泠印社有百年发展历程,素有“名家之社”、“天下之社”的雅誉。西泠前贤无不是饱览诗书的学者。西泠印社举办的展览是以学术为支撑的,是从“印文化”这一理念出发的。从西泠印社历届评展来看,更注重作者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反对狂怪、粗野,讲究内涵,注重人文精神,与时俱进。西泠评展的历程是创新发展的历程。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先生指出:“西泠印社作为海内外印学中心,其主办的展事一定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之所以对参赛作品提出较高的难度,是为了体现西泠印社的专业艺术水准,以区别其他普及性的大型赛事。经过几年的坚持,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对全国印学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将会逐渐凸显出来,并切实促进篆刻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西泠印社在举办届展的同时,多次进行书、画、印“海选”,投稿也分地域有七个赛区,看似方便作者,实际上给投稿者带来诸多不便,使人摸不着头脑。“海选”似有太多秀的成份,以我的陋见,西泠印社还是要多下力气,打造好届展这面金字招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泠印社:一窥中国金石篆刻艺术
中国篆刻网当代印人丛书之《印坛点将》系列——征稿启事
“印象福田”第三届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请展 入展篆刻作品欣赏)
东坡乐事:当代名家篆刻东坡十六赏心乐事专场 全部0元起,正在热拍!
月度精品丨西泠印社、中国美院、当代名家篆刻专场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