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华老僧

  



南华老僧

文/刘永生

南华寺的久负盛名,大约与其供奉着六祖慧能法师肉身不无关系。那日我之所以驱车数百里专程游览南华寺,很大程度上是去瞻仰六祖真身的。

进“曹溪”山门,过“宝林门”、“五香亭”、“放生池”、“宝林道场”,直上“大雄宝殿”、“天王宝殿”,穿“藏经阁”,沐“卓锡泉”,仰“灵照塔”,终至“六祖殿”,据说六祖真身就供奉于此。

与一路风光迥异的是,双层的“六祖殿”修葺一新,二楼正中高悬竖写“祖殿”匾额,红地金字,周边辅以镂金蟠龙;一楼亦悬匾额,为横书“祖印重光”,质地同上。但西侧廊柱上极不协调地绑缚着脚手架,大殿也谢绝参观,显而易见,这里正在进行维修,从大殿里堆积的建筑材料可以看出,整个“六祖殿”只差内部装修尚未完成。

游客们或虔诚地在殿外顶礼膜拜,或匆匆拍照,或远远地探头即走。我心有不甘,明知道六祖真身就在这大殿里,近在咫尺却不得见,岂肯轻回?于是绕过蒲团,溜进殿内,只见整个大殿里脚手架布满两廊,黑森森不见光亮,惟迎门处铺着满墙的胶合板,中间处留出两平方米左右的玻璃窗,细看,隐隐约约似有佛像之类的坐像。猜想那必是六祖真身无疑了。

举起相机刚要拍照,就有两名工作人员上来阻止。我点头示意,只不作声,两人对望一眼,竟默许了。我急忙选好角度匆匆拍了两张。

倒退着出殿,盯着六祖坐像,心里暗说:六祖,祖殿完工后,我一定再来拜祭。

出得殿来,一回头,忽见一老僧身着簇新的杏黄色僧衣,垂首坐在墙边的香炉旁,闭目打盹,偶尔慢慢抬起头,定定地望向祖殿大门,复又恢复原状。仔细一看,见老僧右脚脱了僧鞋,脚面上似乎敷了一层油光光的药膏之类的膏脂,手里拿的分明是盛药膏的小盒子。我就想,他或者是火工僧(干杂事的僧人),被滚油烫伤了脚面?但烫伤应该取阴凉之处歇着啊,怎么还在三十五六度的天气里,在太阳下暴晒?只见他脊背已驼,短发稀疏,胡须参差,双眉低垂,皱纹不多,老年斑现,实在猜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七十岁?八十岁?如果不是火工僧,那他是个什么职位?方丈不可能,长老(退院高僧)倒有点像,一般退院的老和尚多是闲居养静,再不问事,闭关专修,大体都是功高望重,修持与德操达到圆满的程度。如果不是长老,也必已休闲,“再不问事,闭关专修”了。我又想,他何时遁入空门?又因何事常伴古佛青灯?以他这把年纪,应早已戡破红尘,何以竟满脸的落寞神色?此时此刻,抑或每个晨昏,他都在想些什么,回味着什么?他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爱恨情仇?他的道行多深,修为几何?越细看,越感到他就是一本书,一本神秘莫测的书,任你展开无尽的遐想,你想到了什么,他就是什么。

我注意到,老僧身后的左侧,就是明朝宪宗皇帝的《御制六祖坛经法宝序碑》。《六祖坛经》为慧能大师所著,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岂止明朝皇帝,1300年多来,历朝历代,哪个帝王敢不尊崇这位被中国的佛教界尊称为“东方如来”,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的六祖呢?

据考证,六祖造像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纻法塑造而成。其方法是,在慧能法师圆寂前,身披袈裟,尽腿盘屈(趺坐),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对盖密封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质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份被吸干,遂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以香泥上之”,然后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师颈”,遂成真身。“文革”中,寺院被毁,僧众遣散,国宝慧能的肉身被拉到韶关游街,内脏被掏出。据说还是习**先生亲自过问,才使肉身得以保全。

那么,这位老僧为什么终日背倚御制碑,痴坐在祖殿前呢?哦,或许他是祖殿管理的头儿?祖殿新修,为的是慧能法师1300年圆寂的隆重纪念活动,老僧不忍先师法身受到惊扰,只索于殿外默默地值守吧?偶尔抬头看一看,隔着一道新饰的大门,感受祖师的信息。

我远远地以长焦摄他,又慢慢走近身前,他垂首依旧。想要跟他说点什么,恍惚间,一道七彩的墙,一如六祖法身四周铺着满满的胶合板一样,使我与这老僧虽近在咫尺,却仿佛天人殊途,只可仰视,不敢惊扰。


趺坐:即结跏趺坐,是坐法之一。即互交二足,将右脚盘放于左腿上,左脚盘放于右腿上的坐姿。在诸坐法之中,以此坐法为最安稳而不易疲倦,是由神秀大师所流传,初学佛法者次第修行的一个方便法门。结跏趺坐又称交一足为半跏趺坐、半跏坐;交二足为全跏趺坐、大坐、莲花坐,此为圆满安坐之相,诸佛皆依此而坐,故又称如来坐、佛坐。



【小常识】

慧能法师:慧能(638-713),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师承五祖弘忍,主张直澈心源,顿悟成佛。慧能起初弘法岭南,是为南宗,其后蔚为“五家七宗”,影响深远。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见宋志磐《佛祖统纪·达磨禅宗》。唐·刘禹锡《佛衣铭》:“六祖未彰,其出也微。”前蜀·韦庄《赠礼佛名者》诗:“寻思六祖传心印,可是从来读藏经。”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一:“我书唤作《三桠记》,六祖天台共一龛。”慧能法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法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惠能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他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七十六岁时赴新州入灭。其思想核心有二,一是自有佛性说,一是顿悟成佛说。在世界佛教史上,他是一个把中西佛教思想融合贯通的思想家。


轶事

禅宗从慧可传到三祖、四祖而至五祖弘忍。弘忍见到慧能大师,就问他,你来做什么?慧能大师入寺前,原本是一个砍柴的,文化并不高,也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教理,当弘忍问他来干什么的时候,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我来这里是为了成佛。这个回答是非常敢于承担的,非常有气魄。弘忍听了,就说,你一个岭南人(岭南位于广东,唐朝时还没有开化,属于边地,当时犯错误的人就被贬到那里,是蛮荒之地),一个“獦獠”(相当于野蛮人),连开化都没有,还想成佛!六祖说:“人有南北,佛性没有南北。”弘忍当时听了,觉得这个回答很不错,但是表面上却不吭声,叫他到寺院后面的碓屋里给大众舂米。

过了一段时间,五祖弘忍觉得自己岁数大了,要找一个合适的人传法,于是他放话说,现在我岁数大了,你们跟我学法的时间也不短了,大家都把自己的体会用一首诗写出来,让我看看,合格的把衣钵传给你们。这个话传出去以后,在寺院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寺院的首座叫神秀,文化修养很高,修行很好,德行也很好,平时是寺院僧众的老师。大家就议论说,五祖的衣钵非神秀大师莫属。神秀大师也知道大家有这种期许,于是就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他对修行的理解。大家可以看出,神秀大师对修行的理解里,有生和死的对立,有身和心的对立,有染和净的对立。大家都觉得这个偈子写得很好,于是不断地传诵。六祖听到这个偈子以后,认为这个偈子写得不好,没有达到开悟的境界,于是就说,我也有一首偈子。他不会写字,就找人来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子是针对神秀大师的偈子写的,它把禅的精神表达出来了。禅是超越对立的,超越身和心、染和净、拂拭和不拂拭的对立,本来就没有染和净,什么地方还会染上尘埃呢?五祖看到这首偈子以后,就把衣钵传给了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祖惠能完美真身,千年不腐,华美袈裟下,却是处处遭受摧残
南华禅寺——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南华寺: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
千年南华寺,供奉佛教禅宗六祖真身
五祖寺
赵琳||寻禅五祖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