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君子的蜕变

孔子诞辰,聊正事。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大概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何为君子,千百年来标准不一,对此孔子认为,若有想说的话,君子应先行付诸行动,再开口不迟。

今天谈到君子,我们往往会想到一个道德高尚,风度翩翩的帅哥,女君子则叫淑女。

但在儒家上位前,君子并不是这层含义。

可以看出,甲骨文君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边右部像一只大手,手里拿着权杖还是棍棒都无所谓,这部分形似“政”字的夂旁。下边看着像一座高台,持棒者高高在上,也可能是一张大嘴,在发号施令。

自古有君临天下、民贵君轻等说法,毫无疑问,君的本意正是君王、帝君。《史记》载:“吾君帝禹之子也。”

话说大禹死后,诸侯不服继任者益,转而尊崇禹的儿子启,称他为“君子”。于是启就顺利继位天子,揭开了世袭大幕。

“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比特。”
-《史記·夏本紀》
回到最初,君子便是“吾君之子”的统称,西周时泛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类似于今天公务员职级。

公爵位高权重,如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等,还有为安置殷商后裔而建立的宋国,国君如宋公栾、宋公差等,根正苗红。

侯爵最为普遍,大体是周室姻亲或元勋,像鲁候姬禽、齐候姜尚、卫候康叔、晋候姬虞等,他们与周天子关系较好,东周时成了王室保障。

伯爵多为中期封建,如郑伯、秦伯等,他们是周室东迁的功臣。

子爵尽是蛮夷之君,像吴、楚等。楚君就一直向周天子要求升爵,天子不给便自行称王,导致和中原诸国结下梁子。男爵作为大国附庸寥寥无几。

据《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以上有爵位者,皆为“君子”。
君子君子,君的儿子。

封建的本质实为自治,诸侯可自行分配管理所辖土地,组织政府,建造都城,招募军队皆可,忙不过来就封给大夫一块地,诸侯国里就有了小封君。而以大夫身份辅佐国君理政者称卿,卿的地位略高于大夫。

卿大夫们的领地以邑为单位,小国卿大夫不过领数十邑,大国则数百,一样实行自治。

那么问题来了,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某些大国的卿大夫家族厚积薄发,实力不仅超过了小国国君,甚至还威胁到了本国稳定。

亦既是说,“君子”们的地位与尊严一触即溃...

比如在鲁桓公死后,三位庶子都成了大夫,时称“三桓”。在此后百余年间,三桓始终把持着鲁国朝政,期间竟也被阳虎、公山不狃等家臣所挟持。

为还政于鲁君,孔丘曾发起过“堕三都”运动,即拆毁三家私邑,后因失败开始周游列国,进而锻造出了孔子。

三桓与君王同族,晋国六卿却为异姓。史上,韩、赵、魏等六大家族轮流掌兵达百年,最后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既然卿大夫能变国君为傀儡,那周天子更像是瓮中之鳖,久之,侯爵制度自然也失去了以往的威严。除楚君自行称王外,齐国大夫田氏也在僭越为齐君后向天子索要爵位,一举升级为候。

经过这番折腾,“吾君之子”已早非公、侯、伯等皇亲国戚身上的那层保护伞,但“君子”名声在外,依然令人神往。

乱世下,卿、大夫、家臣、门客、武士等车载斗量,来去匆匆,周礼不复存在。
所谓礼崩乐坏,是指在周室东迁,历史步入“春秋”后,诸侯、卿大夫等各怀鬼胎,公然违反礼制的事实。
春秋其名,正是源自鲁国史书《春秋》,大致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止。孔子死于前479年,为春秋末年人士。

孔子周游列国,并以教书为生,无非是把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当成了毕生追求。多年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行编纂成集,即《论语》。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君子不器。”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书中数次提到的君子,所指何事?

先说有年冬天,齐国大夫晏婴来到一处小河边,发现百姓都赤足躺着冰水过河,于是就把他们叫上了车,获得了一轮好评。次年,在同一时间地点,相同的戏码再次上演,晏婴再获好评。

当时孔子正在齐国,他得知后大骂:“晏子,小人也!若是真关心百姓,不如修座桥啊!”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指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在乎私利,君子讲究法度,小人重视恩惠。

晏婴,显然是个小人。

小人,非君子,否则就是大人。

想来想去,既然无法阻止“君子”堕落,那就把损失降到最低,来对新一代“君子”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提高自身修养,传授为官之道...

大人,官也。

所以孔子教导说:“别人虽然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这不正是为官之道吗?”

“做官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即使有学识也不稳固!”

“为官者饮食不求饱足,住所不求安适,做事干敏且说话谨慎!”

“官员不应像工具一样,沉浸于手段却不加思索!”

“官员办事不应拘泥于形式,唯求合乎于道义!”

“官员说话不能着急,但做事要迅速,不能光说不做!”

结合现实,孔子重新定义了君子一词,即把最初泛指的皇亲国戚,变成了天下普遍掌握权力之人,也包括即将掌权者,以及有意出仕的年轻人。

在孔子眼中,君子正是为官之人,他们应该也必须是社会的典范。

《孟子》亦载:“古之君子仕乎?”可见在战国时期,君子已普遍为官。只是到了汉代,统治者将改进后的儒学推广至全国,才有了今天的君子淑女。

而再三推敲,孔子所提的这些条条框框,仅是说给那些青天大老爷听的,并非针对普罗大众。

这是一种极其先进的道德观。

(完)

             匕

精 选 文 章 推 荐

真相 | 无为

 阝                

                              廴              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官制
2,周朝官职
《列女传》故事8
《列女传》卷之一 母仪传:鲁季敬姜
【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五
战国时期封君和封侯是怎么来的?君爵与侯爵相比哪个地位更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