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系列


近日以读《中国学术名著提要》一书为日课,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些书目的提要稍加理董后摘录于此。自渡顺便渡人,觉得有帮助的朋友,麻烦点个在看和转发,在此先行谢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一卷。严可均辑。原稿现存一百五十余册,藏上海图书馆。全书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黄冈王氏广州刊本。目前的通行本,是中华书局1958年据王氏广州刊本为底本出版的影印本。也有不止一种的标点排印本。

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弱冠出游南北,足迹半天下。清嘉庆五年(1800)考取举人,道光二年(1822)出任建德县教谕,后因疾辞职返乡,专事学问。平生喜文字校雠之学,对《说文》及唐石经、先秦诸子等均有较深入的研究。著作除本书外,尚有《铁桥漫稿》、《说文声类》、《唐石经校文》等多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严可均纂辑的一部汇总唐代以前文章的总集。严氏之所以纂辑此书,与嘉庆十三年(1808)开始编纂的《全唐文》有直接关联。时清廷初设全唐文馆,严可均以位卑而未得身厕馆臣之列,但因其对金石之学颇有研究,馆方仍委以补辑王昶《金石萃编》所未收的唐碑,备《全唐文》之用的任务。严氏既将有关碑文录呈全唐文馆,同时考虑到唐以前的文章尚无一较完备的总集,因开始专力纂辑本书。经过九年的努力,完成初稿。又花了十八年的功夫,拾遗补阙,抽换整理,终成此作。但其书在严氏生前并未付梓。直到光绪五年(1879),才有蒋氏刊行其《编目》一百三十卷;十三年后,复有黄冈王毓藻以广雅书局为依托,集合数十位学者八次校勘,方将此部大书刊刻行世。

本书卷首有刊刻者黄冈王毓藻序、严可均自撰“总叙”及“凡例”十四条。正文分十五集,集下分卷,依次为:“全上古三代文”十六卷、“全秦文”一卷、“全汉文”六十三卷、“全后汉文”一百零六卷、“全三国文”七十五卷、“全晋文”一百六十七卷、“全宋文”六十四卷、“全齐文”二十六卷、“全梁文”七十四卷、“全陈文”十八卷、“全后魏文”六十卷、“全北齐文”十卷、“全后周文”二十四卷、“全隋文”三十六卷、“先唐文”一卷。各集以人系文,各家排次,则以皇帝、后妃、宗室诸王、国初群雄、诸臣、宦官、列女、阙名、外国、释氏、仙道、鬼神为序。每家文前先列该人小传,下依文体分类编排,一般是赋、骚在前,杂著殿后,书、启、序、赞等在中间。综计全书共七百四十一卷(据卷首“总目”,书末有“韵编全文姓氏”五卷,但刻本注云“原缺”,故此五卷不计),收录了近三千五百位唐以前作者的流传至清代中叶的几乎全部文章。

作为一部汇总唐以前文章的总集,本书的特色,首先在收罗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完备。书中所录,不仅为各家的单篇完整文章,同时也包括了佚经经文、子书佚文及佚子书、史序史评及佚史之论赞、文章残句及已佚文章篇名等。

如“全上古三代文”卷四录《韩非子》佚文,卷五录孙子《兵法》佚文;“全汉文”卷三十九录刘向《说苑》佚文;“全后汉文”卷四十七录崔寔《四民月令》重辑本;“全晋文”卷一一七录《抱朴子内篇》佚文,等等,对于后人全面了解、研究这些名著均颇有助益。而像“全后汉文”卷二十四班固文中录已佚失之《白绮扇赋》题,“全隋文”卷四录炀帝杨广已佚失之《归藩赋》、《神伤赋》题,诸如此类,则又为考察有关作者的文学活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所收绝大部分作品均注明出处,有些还注多个出处,并相应地作了不少文字校勘及作者归属考证的工作。

如三国曹魏时曹丕所撰《典论·论文》,见收于本书“全三国文”卷八,即主要以《北堂书钞》卷一百所录为底本,校以《三国志》注、《艺文类聚》;另据《太平御览》卷五九五、《北堂书钞》卷六十、《艺文类聚》卷一百补录三条佚文,而得出“此三条,疑当在前半。《文选》删落者尚多也”的结论。

又如汉代文学家扬雄所撰《蜀都赋》,见收于本书“全汉文”卷五十一,文末出处列三种,即:“《古文苑》韩元吉本,又章樵注本,又略见《艺文类聚》六十一。”而文间双行小字校语又颇不少,其中多据《文选》注、《太平御览》校改补足本文,而遇文意未详处,亦有注明“疑某字”或“未详”者。

再如东汉名作家蔡邕的《霖雨赋》残句,因为《艺文类聚》编录时列于曹植同题赋之后,仅题“又《愁霖赋》”,而未署作者名,后人因多将其编入曹植集中;本书据《文选》注两处引及蔡邕《霖雨赋》,文字皆与《艺文类聚》所载相同,判定此赋残句实出蔡邕手笔。凡此均显现出编者的审慎与本书所具备的比《全唐文》更为严谨的学术风格。

但由于主要以一人之力编就,加上编纂原则存在某种程度的偏颇,本书也有不少明显的缺陷。

从作品的收录范围看,由于追求“全”,不少集中编录了显然非该时代或该作者的文章。这在“全上古三代文”部分尤为突出,如明知《神农书》之类显系后人伪托,而仍全篇照录于炎帝名下(卷一);《笛赋》末已注“此赋用宋意送荆卿事,非宋玉作”,但仍以“隋唐以前本集有之,误收久之”,而认为“不必删耳”,径列于宋玉名下(卷十)。从编排体例论,各集中作者排次由于主要依照各人身份,而不是依照年辈,故一时代文章发展脉络甚不清晰,像“全晋文”中东晋王羲之列于卷二十二,远在西晋陆机(卷九十六)、潘岳(卷九十)之前,便颇不合理。至书中某些文章张冠李戴、无中生有、重复叠出,亦不乏其例,中华书局影印本“出版说明”已揭示数端,可参阅。

从中国文学研究史的角度看,严可均所辑的这部卷帙浩繁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有益后来学者的功绩仍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严氏汇辑本书之前,有关的总集,已有明代梅鼎祚的《文纪》、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两种。但梅著不录赋,张书考证颇疏,失误不少,并且从“全”的角度看两者皆不如本书,因此严氏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汇辑,使唐代以前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有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总集,这对于清代中叶以来学界从事中国文学尤其是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无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迄今为止更新更全的唐以前文章总集尚未诞生,故本书又成为今人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所必备的一种资料书。

研究本书的论著,有章太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校评》(《历史论丛》第一辑,齐鲁书社,1980年)、姚大荣《辩严铁桥辑三古至隋全文攘美之诬》(《中国学报》第四期,1913年)、刘盼遂《三家补严铁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辑目》(《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五卷一期,1931年)、陈启云《读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香港《新亚生活》一卷三期,1958年)、张岩《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编次得失平议》(台湾《大陆杂志》二十一卷八期,1959年)、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三册论“严氏辑集”部分、程章灿《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阙误》(《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一期)、王菱《严可均辑桓潭〈新论〉佚文商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赵逵夫《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之失与〈全先秦文〉的编辑体例》(《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5期)以及踪凡《严可均《全汉文》《全后汉文》辑录汉赋之阙误》(《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等。

自2004年至2013年,三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韩理洲主持纂录的《全隋文补遗》、《全北齐北周文补遗》、《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全三国两晋南北朝文补遗》。

本书的相关工具书,现有两种,一是1932年燕京大学图书馆引得编纂处编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作者引得》,一是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全唐诗 曹寅等
王齐洲等:邯郸淳《笑林》提要(隋书经籍志著录小说总目提要之二)
论中国音乐史料的编纂
徐有富:论书目的学术史价值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全十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 合订本(全8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