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番茄免费小说
国学经典读本(全十二册)
人文社科
完结
163.3万字
《国学经典读本》(全
十二册),用作中学语文的辅助教材,得知编者的意图,我激动的感觉是“先得我心”;见到编成的读本,我明确的认定是“善莫大焉”!因为这套读本收的都是国学中的经典,能够很好地为中学生“完善自我,服务社会”提供条件,创造前提。
更多
8.9
不足50人点评
952
正在阅读
第一章《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册)》(1)

前言

董味甘

《国学经典读本》(全十二册),用作中学语文的辅助教材,得知编者的意图,我激动的感觉是“先得我心”;见到编成的读本,我明确的认定是“善莫大焉”!

因为这套读本收的都是国学中的经典,能够很好地为中学生“完善自我,服务社会”提供条件,创造前提。国学是中国人的宝藏,现代的人谁都知道读书学习是获得知识成为有用之才的重要途径,其实在国学中早就作出了科学的总结。《礼记·学记》就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文心雕龙·神思》也说:“博见为馈贫之粮。”把多读书看做是赠送给知识贫乏者的食粮。类似的说法还有:“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这些前贤都是有识之士,把读书求学的重要性讲得很清楚。而他们说的“书”、“史”,显然都是国学。

为了服务社会,必须完善自我,这主要包括知识美德两个方面。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但却容易被人忽略。培根说得不错,读书不仅可以“促进才干”,而且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像“以文化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些精辟的论述,就已经载入典籍,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并在哺育灿烂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国学是什么?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大致相同的则是“即中国固有的学术,以及研究中国传统的典籍、学术与文化的学问”(袁行霈)。凭国学“以文化人”直至“化民成俗”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长期以来,无数事实证明这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成语“刮目相看”是从吕蒙的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衍生出来的。而吕蒙之所以被鲁肃称赞“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却正是由于吕蒙听了孙权的话,认真读书,终于得到了收获,从粗莽的武夫变成了有文明教养的文质彬彬的“君子”。这套读本,就是要使中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用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充实头脑,改善素质,提高修养,完善自己,为服务社会打好基础。

现代化的社会,新时代的需求,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用得着这套《国学经典读本》吗?答案很肯定,不但完全用得着,甚至是迫切地需要。因为无论从理论或实际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如此。

国学是中国人的学问,是中国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凭着这万古常新的精神纽带,铸成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不怕风吹雨打,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学中,和谐的思想,尚善的态度,天人合一的理念,忧国忧民的情操,敬业乐群的意识,修身养性的守则,完美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更不用说历史的经验无比丰富,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文学的佳作美不胜收,可以使我们的心灵纯洁而美好。中华民族的性格、骨气、品质、精神,全部都是由国学乳汁哺育出来的。今天,谁也不能否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构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促进社会主义的文化大繁荣,不让国学进入课堂,不把中断了几十年的文化血脉连续起来,那才真是缘木求鱼,痴人说梦,难以想象,不可理解。“国学热”之所以有如春潮沸涌,席卷全球,意味着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再一次证明了国学有着青春不老的强大生命力量。

这套读本,应运而生,符合时代要求,所以特别可贵。何况这套读本还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值得另眼相看。

特点之一是博,即能够正确地把握国学的范围,不是“独尊儒术”,只讲“四书五经”,而是“经史子集”,“三教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原本就是儒道互补,佛教东来之后,又讲究三家均衡发展,《国学经典读本》的选择,既肯定了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又突破了“儒家本位”的僵滞的局限,更能比较全面而广泛地体现国学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特点之二是精,即能够恰当地选择国学的精华,从严要求,入选的无愧经典之名,都是优秀的突出的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作品,经过社会的长期检验,历史的反复淘洗,依然影响广泛、传世不衰。难得编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搜寻、比较、挑选,结果只有漏的,没有错的,应该承认的确是够好的了。

特点之三是美,即能够适度地重视文学的美的传承,诗文无所偏废,特别是对于诗词歌赋曲联予以足够的重视,尽管分别选入的只能是一鳞一爪,一花一叶;但聚而成形,足以令人想见全龙腾空,夭矫飞翔于九天;百花缤纷,齐放异彩于满园。

特点之四是正,即能够合理地遵循正则,兼修内外,导引示范。内在思想则有意沟通今古,注意发挥国学的资源优势,取其精华,除旧布新。外在形式则重在示人以范,导以规矩,固其基础,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作为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毫无疑问,这套读本不但完全可以作为中学语文的配套使用补充教材,同时也可以独立使用,甚至可以作为国学爱好者的自修读物。

必须强调:通过国学,以文化人,当然不能抱残守缺,复古倒退,应当立足于今,重视国情,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服务于振兴中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相信只要善用这套读本,一定能够使它化作潇潇春雨,润物无声,使校园中的芬芳桃李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心灵中洋溢着诗意,记忆中涌现着历史,思考中追寻着哲理,健康地成长为支撑新的社会主义大厦的材质优良的大好栋梁。

2011年4月脱稿于重庆师大味庐

第二章《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册)》(2)

弟子规

弟子:学生。规:做人的品德标准和生活规范。

阅读提示

《弟子规》是清代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后经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它以《论语·学而》篇为纲,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立德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教人具备识礼、尊礼、敬人、敬事的品德,培养道德情操,养成忠厚风尚的最佳读物。

一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圣人:品德十分高尚的人。训:训示,教诲。首孝弟孝:孝敬父母,孝为百善之首。弟(tì):通“悌”,尊敬兄长。次谨信谨信:谨慎,诚信。

泛爱众爱众:有爱心,博爱众人,善待万物。而亲仁亲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有余力余力:多余的力气、精力。则学文学文:学习文化知识。

二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呼:呼唤。勿:不要。缓:迟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教:教导,教诲。;父母责,须顺承责:责备。顺承:恭顺接受。承:接受。

冬则温,夏则凊温:温暖。凊(qìnɡ):凉,凉爽。;晨则省,昏则定省(xǐnɡ):向父母问安。定:安定,指侍候父母安睡。

出必告,反必面告:告诉。反:通“返”,回家。面:面见父母。;居有常,业无变居:居住,居所,起居作息。常:固定,有规律。业:职业,所做的事。

事虽小,勿擅为虽:即使。勿:不要。擅为:擅自去做。;苟擅为,子道亏苟:如果。亏:损害。

物虽小,勿私藏物:东西。私藏:私自藏起来。;苟私藏,亲心伤亲:指父母双亲。

亲所好,力为具力:尽心尽力。具:准备。;亲所恶,谨为去恶:讨厌的东西。谨:谨慎,小心。去:排遣,排除,去掉。

身有伤,贻亲忧伤:损伤。《孝经·开宗明义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贻:留给,带给。;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爱:喜爱,喜欢。孝何难:孝顺没有什么困难。;亲憎我,孝方贤憎:厌恶。方:才是。贤:贤良,难能可贵。

亲有过,谏使更过:过错。谏:规劝,劝说。更:更正,更改。;怡吾色,柔吾声怡吾色:指规劝时要和颜悦色。怡:和气。色:表情,脸色。柔:柔顺,柔和,轻言细语。

谏不入,悦复谏悦:高兴。复:又,再次。;号泣随,挞无怨号泣随:指哭泣着予以规劝。挞:用鞭、棍抽打。

亲有疾,药先尝疾:疾病。尝:品尝。;昼夜侍,不离床侍:侍候,服侍。

丧三年,常悲咽丧: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这里指守丧。;居处变,酒肉绝变:改变。指守丧期间夫妻不同居。绝:杜绝,戒除。

丧尽礼,祭尽诚丧:丧事。礼:礼节。;事死者,如事生事:对待,侍奉。

兄道友,弟道恭友:友爱。恭:恭敬。;兄弟睦,孝在中睦:和睦。孝在中: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财物轻,怨何生轻:轻视。怨:怨恨。?言语忍,忿自泯忿:愤怒,愤恨。泯:消失。

或饮食,或坐走或:语气助词。长者先,幼者后长者:年长者。幼者:年幼者。

长呼人,即代叫呼:呼唤。即:立即。叫:叫唤,呼喊。;人不在,己即到人:别人,指被叫的人。

称尊长,勿呼名称:称呼。尊长:年长者。名:名字。;对尊长,勿见能见:同“现”。表现,炫耀。

路遇长,疾趋揖疾:快速。趋:小跑,快步。揖:作揖。;长无言,退恭立无言:不说话。退:退后。

骑下马,乘下车骑:骑马。乘:乘车。;过犹待,百步余过:走过。犹:还,仍然。在古代不管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辈离去约百步之后,自己方才动身离开,以示敬老尊贤。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命:命令,吩咐。乃:才。《礼记·曲礼》:“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闻:听到。宜:适宜。

进必趋,退必迟趋:快步上前。迟:放慢脚步。;问起对,视勿移起:站起来。对:回答。视:眼睛,目光。

事诸父,如事父事:对待,服侍。诸父:指叔父、伯父等父辈人。;事诸兄,如事兄诸兄:指堂兄,表兄等平辈的兄长。

三谨而信

朝起早,夜眠迟朝:早上。;老易至,惜此时至:到。惜:珍惜。

晨必盥,兼漱口盥(ɡuàn):洗手、洗脸。兼:同时。;便溺回,辄净手便溺:指大小便。辄:总是,就。

冠必正,纽必结冠:帽子。正:端正。纽:纽扣。;袜与履,俱紧切俱:都。紧切:穿好鞋,系紧鞋带。

置冠服,有定位置:放置。定位:固定的地方。;勿乱顿,致污秽顿:放置。致:导致。

衣贵洁,不贵华华:华丽。;上循分,下称家循分:遵循自己的名分。称:适合,相当。

对饮食,勿拣择拣择:挑拣,挑食。;食适可,勿过则适:适量。过:过量。则:法则,准则。《格言联璧·摄生类》:“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

年方少,勿饮酒方:正当,正好是。;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揖:作揖打拱。深圆:旧时对作揖打拱要求曲身、低头、两手圆拱。

勿践阈,勿跛倚践阈(yù):踏在门槛上。阈:门槛。跛(bǒ)倚:斜靠在某物上。;勿箕踞,勿摇髀箕踞(jù):两腿叉开蹲者或坐着。髀(bì):大腿。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棱:物体的棱角。

执虚器,如执盈虚器:空的器具。虚:空。盈:满。指盛满东西的器具。;入虚室,如有人虚室:空房,没有人的房间。

事勿忙,忙多错忙:忙乱,着急。《中庸》云:“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勿畏难,勿轻略轻略:草率粗心,忽略,或马虎应付了事。

斗闹场,绝勿近斗闹场:争斗吵闹的场所。绝:绝对。;邪僻事,绝勿问邪僻(pì)事:指不正当,不合于礼的事。绝勿问:应以德的四项行为准则,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去对待之。

将入门,问孰存孰存:谁在。孰,谁。;将上堂,声必扬堂:堂屋。扬:提高。

人问谁,对以名对:应对,回答。吾:我。吾与我,不分明分明:分清楚。以上几句是说,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当回答自己的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到底是谁,这样是不礼貌的。

用人物,须明求人物:别人的东西。明求:当面明白地提出请求。;倘不问,即为偷倘:倘若,假如。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悭(qiān):吝啬,小气。

凡出言,信为先信:信用,诚信。;诈与妄,奚可焉妄:胡说,荒诞。奚:怎么。焉: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惟:只有,只要。是:恰当,无误。佞(nìnɡ)巧:花言巧语,奸诈机巧。

刻薄语,秽污词秽(huì):低下、庸俗。;市井气,切戒之市井气:唯利是图的风气。

见未真,勿轻言未真:不清楚,不明真假。;知未的,勿轻传的:明确,确切,真实。

事非宜,勿轻诺宜:合理,合适。诺:许诺。;苟轻诺,进退错苟:如果。老子曾说过:“夫轻诺则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凡道字,重且舒道字:说话吐字。重:指声音要响亮。舒:舒缓,流畅。;勿急疾,勿模糊疾:急促。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莫:不要。闲管:多管闲事。

见人善,即思齐善:好,善行。齐:看齐,学习。;纵去远,以渐跻去:离,相差。跻:登,上升。这里是赶上,追上的意思。

见人恶,即内省省(xǐnɡ):反省,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有则改,无加警加警:加以警惕。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唯德学,唯才艺德学:品德,学问。;不如人,当自励励:勉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戚:悲伤,忧愁。

闻过怒,闻誉乐过:过错。誉:赞美。一个人喜“闻誉”而恶“闻过”,就会失去真正的朋友。;损友来,益友却损友:指对自己有损害的朋友。却:远离,避开。

闻誉恐,闻过欣恐:惶恐。欣:高兴。;直谅士,渐相亲直谅士:正直诚实的人。

无心非,名为错非:名词用作动词,指做坏事。;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辜:罪,过错。孔子说:“过则无惮改。”。

四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覆:覆盖。载:承载。

行高者,名自高行高:品行高尚。名:名望。;人所重,非貌高重:敬重。貌高:相貌好。

才大者,望自大望:名望,声望。;人所服,非言大服:佩服。言大:说大话,吹嘘。老子有言云:“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己有能,勿自私能:才能,本领。;人所能,勿轻訾訾(zǐ):诋毁,非议,怨恨。

勿谄富,勿骄贫谄:谄媚,讨好。骄:轻视。;勿厌故,勿喜新故:旧的事物。

人不闲,勿事搅事搅:用事情打搅。;人不安,勿话扰不安:情绪不定。

人有短,切莫揭短:缺点,短处。揭:揭开,揭穿。俗语说:“揭人莫揭短,打人莫打脸。” ;人有私,切莫说私:隐私,秘密。

道人善,即是善道:说,称道。;人知之,愈思勉愈:更加。勉:勉励。

扬人恶,即是恶恶:短处,缺点。;疾之甚,祸且作疾:憎恨。祸:灾祸,祸患。作:发生。

善相劝,德皆建劝:劝说,规劝。德:品德。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就能修养身心,不断进步。;过不规,道两亏过:过失,过错。亏:损失,损坏。

凡取与,贵分晓取:取得。与:给予。分晓:清楚,明白。;与宜多,取宜少宜:应该。中国有句老话:“吃亏也是福。” 。

将加人,先问己加:施及。;己不欲,即速已欲:想,愿意。速:快,立即。已: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恩:恩惠。欲:将要,这里是应该的意思。报:报答。怨:怨恨。

待婢仆,身贵端待:对待。婢仆:婢女,仆人。身:自身。端:端正。;虽贵端,慈而宽慈而宽:仁慈而宽厚。

势服人,心不然势:势力,权势。服:使人顺从,服从。不然:不服,不以为是。;理服人,方无言理:道理。方:才。

同是人,类不齐类:品类,等级。;流俗众,仁者希流俗:指世间平庸的人。众:多。仁者:品德高尚的人。希:同“稀”,少。

果仁者,人多畏果:真正的。畏:敬畏。;言不讳,色不媚言不讳:说话直言不讳。色:脸色,态度。媚:谄媚,献媚。

能亲仁,无限好亲:亲近。;德日进,过日少德:品德。过:过错。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小人:品质恶劣的人。进:靠近,包围。

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力行:努力去做,去实践。但:只,仅仅。;长浮华,成何人长:滋长。浮华:表面华丽而不实际。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任:放任。己见:自己的见解,见识。昧(mèi):无知,不明白。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信:确实。要:重要。

方读此,勿慕彼方:正在。此:这。彼:那。;此未终,彼勿起终:结束。这里指读完。起:开始。

宽为限,紧用功宽为限:指把学习期限放宽些。;功夫到,滞塞通滞(zhì)塞:指不懂,不明白的地方。通:畅通,明白。

心有疑,随札记疑:疑问。札记:笔记,读书时摘记要点和心得。这里是做笔记的意思。;就人问,求确义就:趋向,接近。确义:确切的意义。

房室清,墙壁净清:清洁。;几案洁,笔砚正几案:书桌。

墨磨偏,心不端端:端正。;字不敬,心先病敬:恭敬,整齐。病:私心杂念。

列典籍,有定处列:排列,放置。定处:固定的地方。;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虽:即使。卷:书卷。束:捆。;有缺损,就补之就:随手。

非圣书,屏勿视圣书:指儒家经书。屏:抛弃,放弃。;蔽聪明,坏心志蔽:蒙蔽。心志:思想和志向。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驯:渐进,逐渐。致:达到。

第三章《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册)》(3)

诸子名言

阅读提示

本单元精选了志向信念方面的格言共60则,分立志、爱国、信念、气节、尚贤、奋进六个部分,旨在教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时若能深入体味,并下工夫背诵,必能终身受益。

志向信念篇

一立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 志不强者智不达。

——战国·墨子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志当存高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外甥书》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宋·张载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宋·苏轼

◇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

——宋·胡宏

◇士之所以能立天下之事者,以其有志而已。

——宋·朱熹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

◇人须先立志,立志则有根本。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品卑由于无志,无志由于识低。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

——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

二爱国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事》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

——《吕氏春秋·务大》

◇爱国如饥渴。

——汉·班固

◇忠臣之心,壮夫之节,苟利社稷,死无悔焉。

——《新唐书·刘贲传》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宋·苏轼

◇精忠报国。

——宋·岳飞之母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宋·岳飞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宋·林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三信念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哀莫大于心死。

——战国·庄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

◇少年心事当拿云。

——唐·李贺

◇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

——唐·李渤

◇霜雪之后,必有阳春。

——明·刘基

◇不安于小成,然后可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

——明·方孝孺

四气节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吕氏春秋》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移志。

——汉·桓宽《盐铁论》

◇内不负心,外不愧影。

——晋·葛洪《抱朴子》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

—— 晋·陆机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坚心如铁石,不谄亦不欺。

——唐·孟郊

◇安不忘危,慎不忘节,穷不忘操,贵不忘道。

——唐·皮日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

五尚贤

◇贤者,百福之宗也。

——《孔子家语·辨政》

◇无故无新,唯贤是亲。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以贤为宝,不以玉为宝。

——汉·桓宽《盐铁论》

◇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病不得良医也。

—— 汉·王符《潜夫论》

◇得贤则教兴,失人则政废。

——《晋书·郤诜传》

◇用贤则理,用愚则乱。

——唐·白居易

◇任贤如事师。

——唐·杜牧

◇学不到圣贤,此意终未满。

——宋·陆游

◇兴邦在人材。

——宋·陆游

◇ 贤才,国之宝也。

——《明通鉴》卷五

六奋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孔子家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孟子·尽心上》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离娄下》

◇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汉·刘安《淮南子》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唐·李咸用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宋·司马光

◇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

——宋·程颐

◇ 安逸,道之贼也。

——清·吴承恩《西游记》

第四章《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册)》(4)

孝经

阅读提示

《孝经》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相传是孔子与其门人曾参以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进行的阐述。

对生活在家庭中的人来说,孝应体现在事亲上,即对父母的奉养。它要求子女对父母“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戚”。也就是要以爱敬之心奉养健在的父母,要以哀戚诚敬之心祭祀亡故的父母。子有爱敬之心则父母乐,有哀戚之心则父母在天之灵安。这就是孝。

开宗明义章第一开宗明义:开其宗旨,明其义理。

仲尼居仲尼居:仲尼,孔子的字。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居,闲居,无事闲坐。曾子侍曾子侍: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弟子。侍: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身侧为侍。子曰子曰:孔子说。:“先王先王:先代圣帝明王,这里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圣王。有至德要道至德:至美至善之德。要道:重要简约之道。以顺天下顺:顺理,治理。民用用:因而。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汝知之乎:你知道这些道理吗·?”曾子避席曰避席:离开座位站起来以示恭敬。:“参不敏敏:聪敏,有智慧。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之所由生也:所有教化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的。复坐复坐:重新坐下。吾语汝吾语汝:我告诉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立身行道:自立修身,实践道德思想。扬名于后世扬名:显扬名声。以显父母以显父母:显,荣耀。显父母,显扬父母的声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行孝,始于侍奉父母,进而为国为君尽忠,最后实现自己的志向。《大雅》《大雅》:指《诗经》中的《大雅·文王篇》。《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云:“无念尔祖无念尔祖:就是念尔祖的意思。杜注云:“无念,念也”。尔祖,你的祖先。聿修厥德聿修厥德:意思是修述其先祖之功德。《尔雅》云:“聿,循也,述也。”厥,代词,古代厥、其二字相通。”

天子章第二天子:指帝王、君主。《礼记·表记》云:“惟天子受命于天,故曰天子。”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恶:厌恶,憎恨。慢:轻侮,怠慢。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德教加于百姓:道德教化施于万民。刑于四海刑于四海:刑,法则。四海,全国。盖天子之孝也。《甫刑》《甫刑》:一名“吕刑”,《尚书》篇名。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一人,天子。庆,善也。兆民,万民,指天下百姓。赖,依靠、信赖。全句意思是说,天子有了爱亲敬亲等值得称赞的事实,天下百姓都依靠和信赖他。”

诸侯章第三诸侯:由天子分封的国君。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在上不骄,高而不危:不骄,没有骄傲之心,即能守法合礼之意。意思是说地位在上而不骄傲,处于高位而没有危险。;制节谨度制节谨度:费用约俭谓之制节,慎行礼法谓之谨度。满而不溢满而不溢:满,充实,指国库充裕。溢,过分,这里指奢侈浪费。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之有国者必立社稷,以社稷之存亡示国家之存亡。而和其民人和其民人:和,和睦,这里是“使……和睦”的意思。民人,百姓。全句意思是说诸侯和人民和悦地相处。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近。意思是说恐惧谨慎,担心坠入深渊不可复出,担心陷入薄冰下不可拯济。

卿大夫章第四卿大夫:地位仅次于诸侯的高级官员。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法服,法定之服,合于礼仪规定的服装。不敢服,不敢穿。;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法言,礼法之言,合于情、理、法的言论。不敢道,不敢说。德行,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口不出恶言,身不做恶事。;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语言传遍天下没有过失,行为遍及天下没有怨恨和厌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宗庙:古时立祖宗神像以供祭祀的场所。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尔雅·释诂》:“夙,早也。”匪,同“非”,不。懈,惰。全句意谓,卿大夫当能早起夜寝以事天子,不得懈惰。

士章第五

资资:供养,资助。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长:上级。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禄位:俸禄与职位。而守其祭祀祭祀:备供品向祖先行礼,表示尊敬并祈求保佑。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释言》:“兴,起也。”夙兴,指早起。夜寐,晚睡。无,不要。忝,羞辱,有愧于。所生,即生身父母。

庶人章第六庶人:平民百姓。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用天之道,分地之利:用天之道,指春生(春天耕种)、夏长(夏天耘苗)、秋收(秋天收获)、冬藏(冬天入库),举事顺时,遵守自然规律。用,善用。分地之利,分别五土,视其高下,各尽所宜。郑注按《周礼·大司徒》:“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谓庶人须能分别,视此五土之高下,随所宜而播种之。”。谨身节用谨身节用:处世恭谨,用度节省。按古人说法,身恭谨则远耻辱,用节省则免饥寒。《孟子·离娄下》:“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而患不及:而担心做不到。患,担心。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三才:指天、地、人。

曾子曰:“甚哉甚哉:甚,很,非常。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天之经:《白虎通·五经篇》:“经,常也。”《汉书·五行志》:“礼,王之大经也。”颜注:“经,谓当法也。天之经,盖谓天下之常法。”,地之义也地之义:《淮南子·缪称训》:“义者,比于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吕览》曰:“义也者,万事之纪也。言事事适合于众也。故曰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民之行也:意思是民所履之道。《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传云: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尔雅·释诂》:“则,法也。”则,动词,效法。是则之,意思是把这作为法则。则天之明则天之明:《荀子·劝学》:“天见其明。”杨注:“明谓日月,盖日月流行,以定四时。”,因地之利因地之利:《说文》:“因,就也,以口以人。”因地之利,意思是就各地之利而利之。因,凭依。以顺天下以顺天下:郑注:“以,用也。用天四时地利,顺治天下,民皆乐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是以其教不肃而成:是以,因此;肃,严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化虽然并不严厉,但却能收到显著的效果。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化民,即教化民众。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民莫遗其亲:意思是说人民不弃其父母。陈陈:施行,宣扬。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郑注:“若文王敬让于朝,虞芮推畔于田。则下效之。”《礼记·乡饮酒义章》:“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导之以礼乐导之以礼乐:导,倡导。礼,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乐,音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好,美好的。恶,丑恶的。郑注:“善者赏之,恶者罚之。民知禁,莫敢为非也。”。”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师尹,即周之太师尹氏。赫赫,显盛。瞻,敬仰。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遗:遗弃、遗忘、失礼之意。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万国:指四方各诸侯国。之欢心欢心:爱护、拥护之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治国者:指天子所分封的诸侯。不敢侮于鳏寡鳏寡:《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郑注:“丈夫六十无妻曰鳏,妇人五十无夫曰寡。”《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而况于士民士民:指士绅和平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治家者,指受禄养亲的卿大夫。臣妾,家之男女仆役和小老婆。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夫然:如此。夫,发语词。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郑注:“上下无怨故和平,风雨顺时,百谷成熟,故灾害不生。君惠,臣忠,父慈,子孝,是以祸乱无缘得起也。”。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有觉德行:《广雅·释诂》:“觉,大也。” ,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敢:与人对语自言冒昧,表敬副词。可译为大胆地、冒昧地。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无以加于孝乎:没有比孝道更好的吗··”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间有生命之物,最为贵重的是人。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莫,没有什么。严,尊敬。按古代说法,万物始于天,人伦始于父。所以对父,应像对天一样尊敬。严父莫大于配天严父莫大于配天:配天,指祭天而以先祖配之也。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郊祀:古代祭祀天地在郊外。后稷后稷:周朝的始祖。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明堂亦称清庙。明堂为专祀文王处。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何以:以何,凭什么。·故亲生之膝下膝下:指人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旁,此处指孩提时代。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唐玄宗曰:“圣人因其亲严之心,敦以爱敬之教,故出以就傅,趋而过庭,以教敬也;抑搔养痛,悬念箧枕,以教爱也。盖爱敬二字,为孝治之本。故先王以此设教,而使万民皆相爱敬也。”。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此句的意思是圣人的教化虽然并不严厉但却很有成效,圣人的政令虽然并不苛刻但却能使天下太平。其所因者,本也其所因者,本也:本,这里指的是孝道,因其为孝道的根本。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父母生之,续莫大焉:续,传宗接代。焉,代词,这。《尔雅·释诂》:“续,继也。”这句的意思是父母生养我们,我们又生子传孙,没有比传宗接代更重要的了。君亲临之,厚莫重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意思是君王对臣,好比严父对子女,没有比这更厚重的恩惠。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悖德:悖,违背。悖德,即违背道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悖礼:违背礼仪。以顺则逆,民无则焉民无则焉:则,法则,榜样。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凶德:丑恶的品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虽得之,君子不贵也:虽,即使。贵,重视。

“君子则不然不然:不是这样的。言思可道言思可道: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考虑是否能得到别人的称道。行思可乐行思可乐: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到能否使人感到喜悦。德义可尊,作事可法作事可法:建立的事业要使人能够效法。容止可观容止可观:容貌和举止要使人能够仰望。进退可度进退可度:一进一退都合符法制经得起推敲。以临其民以临其民:用这样的办法来统治他的臣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象,模仿,效法。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他的百姓既敬畏他,又拥戴他,并处处效法他,模仿他。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淑人,有德行的人。淑,善良。这句话的意思是善良的君子,他的威仪礼节不会有差错。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居,日常的家庭生活。致,尽、极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孝子在日常的生活起居中,要用最敬重的心侍奉父母。养则致其乐养则致其乐: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要用最愉悦的心情去服侍自己的父母。病则致其忧病则致其忧: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父母生病的时候要用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他们。丧则致其哀丧则致其哀:丧,死亡。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父母去世时要用最伤痛的心情来料理丧事。祭则致其严祭则致其严:祭,指用仪式来对死者表示悼念或敬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祭祀自己的父母时要用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他们。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在丑不争:丑,类,同类。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三牲之养:三牲,指牛、羊、猪。三牲之养,即用佳餐美味供养父母之意。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五刑之属:五刑,古代五种轻重不同的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墨者,黥面。劓者,割鼻。剕者,刖足。宫者,男割势,下蚕室,女闭幽宫中。大辟者,斩首。而罪莫大于不孝而罪莫大于不孝:罪行没有比不孝更大的。唐玄宗曰:“条有三千,而罪之大者,莫过于不孝。”。要君者无上要君者无上:要,要挟,胁迫。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武力威胁君王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君王的存在。非圣人者无法非圣人者无法:非,诽谤,诋毁。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言语诋毁圣人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法理的存在。非孝者无亲非孝者无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心目中就没有父母的存在。此大乱之道也大乱之道:大乱的根源。道,根源。”

广要道章第十二广要道:从大的范围来说明孝道。

子曰:“教民亲爱教民亲爱:意思是用亲善仁爱的道德去教育民众。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教民礼顺,莫善于悌:顺,顺序,这里指长幼之序。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导百姓懂得长幼之序,没有比用敬事兄长的悌道更好的办法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移风易俗,指改变社会风气和习俗。乐,指音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荀子·修身》:“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论语·宪问》:“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礼者,敬而已矣礼者,敬而已矣:意思是“礼”说到底就是一个“敬”字。故敬其父则子悦故敬其父则子悦:悦,高兴,喜欢。这句的意思是有人敬重自己的父亲,做儿子的一定感到喜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寡,少。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敬的人少,而高兴的人却很多,这就是所说的重要道理啊。”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家至,家家亲自都到。日见,每天都见面。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

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恺悌:慈祥和悦的样子。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顺民,适合民心,顺应民意。意思是没有至高无上的德行,谁能有这样伟大的顺应民心的力量呢· ?”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移:转移,感情的转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居家理:指善于料理家事。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谏诤:规劝君王、尊长、朋友,使之改正错误。

曾子曰:“若夫慈爱若夫:连词,表示他转或提起,此处可译为像那些。、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闻命:谦词,意思是说对师长的教导已经领会。敢问子,从父之令从父之令:听从父母的命令或指示。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是何言与:这是什么话·是,代词。与,语气词。!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争,同“诤”。诤臣指能直言谏诤之臣。郑注:“七人者,谓太师、太保、太傅、右辅、左弼、前疑、后丞。考此七字,非专指七人,而不得增减也。”此处七人,非实数。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虽,即使。无道,没有仁政。这句的意思是即使他一时缺乏德政,也不会失去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争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令名,好的名誉。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曾子曰:“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感应:古人认为人间的真诚行为能使神灵作出相应的反应。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郑注云:“尽孝于父,则事天明。尽孝于母,能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神明彰矣:神明,古人心中的一种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志的力量。彰,显明。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意思是即使是天子,也必定有比他更珍贵的,那就是他的父亲。;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宗庙:祭祀先祖的地方。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修身,指修养身心。慎行,行为小心谨慎。先,先祖。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宗庙致敬,鬼神著矣:鬼神,即宗庙之祖先。著,明显。《易》:“阴阳不测之谓神。”《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事上:侍奉君王。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进,指为朝廷做事。退,回到家里。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将,助。匡救,扶正补救。这句的意思是对于君王的美政,要帮助其推行;对于君王的过失,要匡正补救。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

矣遐不谓矣:遐,通“何”。谓,说。·中心藏之中心藏之:中心,即心中。藏,隐藏。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丧亲:失去父亲。丧,丧失,失去。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偯(yǐ),哭泣的余声,以至气竭声嘶,已到悲伤痛哭的极点。这句的意思是,孝子应当哭泣,但不可过于悲痛,声断伤身。礼无容,言不文礼无容,言不文:容,仪容。文,修饰。《礼记·丧大记》:“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寝苫(shān)枕块,非丧事不言。”,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乐,前一个乐为音乐的乐,后一个乐为快乐的乐。旨,鲜美的食物。甘,香甜。

“三日而食三日而食:《礼记·问丧》:“亲始死……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麋粥以饮食之。”,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丧不过三年:指守丧时期不可超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棺,棺材。椁,套于棺材外之木盖。衣,寿衣。衾,丧礼用的被单。举,举葬,举行小殓及大殓的礼节。陈其簠簋而哀戚之陈其簠簋(fǔ ɡuǐ)而哀戚之:陈,陈列,摆设。簠簋,古代祭祀时,盛稻粱黍稷用的木制器皿。簠盛稻粱,外方内圆。簋盛黍稷,外圆内方。戚,哀伤。擗踊擗(pǐ)踊:擗,拊心曰擗,拍胸之意,指女子哭时用手拍胸。踊,顿足曰踊,男子哭时以足顿地。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卜:占卜。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宗庙,郑玄注:“宗,尊也。庙,貌也;亲虽亡没,事之若生,为立宫室,四时祭之,若见鬼神之容貌。”,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指春秋两季。郑注:“四时变易,物有成熟,将欲食之,故荐先祖,念之若生,不忘亲也。”。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孝子已经尽到侍奉双亲最终的孝道了。”

第五章《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册)》(5)

短文选粹

阅读提示

本单元所选24则短文中有不少典故为后人所推崇,影响很大。如宗悫不满十四岁却壮志凌云,雄心勃勃;范仲淹心怀天下,忧乐国事;子罕不贪,杨震拒金,管宁高洁,次非无畏等,人们都耳熟能详。诸葛亮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成为后世的座右铭。

诫子书诫子书:这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的一篇短文。诫子,告诫、训导儿子。

夫君子之行夫:句首发语词。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行:行为,这里指道德方面的修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用静思修养自己的人格,以俭朴培养自己的品德。非澹泊澹(dàn)泊:恬淡寡欲,不慕名利。澹:“淡”的异体字。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达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广:扩展。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惑乱懈怠,过度享乐。励精:振奋精神。励:磨炼,振奋。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躁:冒险急躁。治:修养,陶冶。年与时驰,意意:决心,意志。与日去,遂成枯落枯落:枯槁散落。形容人衰老以至于死亡。多不接世接世:接触现实社会,有所作为。;悲守穷庐穷庐:寒舍,穷困贫寒人住的房屋。将复何及复:又。及:达到,指有所作为。!

——《诸葛亮集》

刺股

苏秦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纵横家。齐湣王末年被任为齐相。当时秦昭王约齐湣王一并称帝。苏秦劝说齐湣王取消帝号,和赵国李兑一起约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废帝号,归还一部分魏韩地。读书欲睡,引锥锥(zhuī):头尖锐,用来钻孔的工具。自刺其股股:大腿。血流至足。

——《战国策·秦策》

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悬屋梁:用绳子系着发髻向上拴在屋梁上。后为当世大儒大儒:有名的学者。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

借光

匡衡匡衡:西汉经学家。东海郡承(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汉元帝时曾任丞相。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指隔壁烛光照射不过来。逮,及,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邑人大姓文不识: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邑,同乡。大姓,大户人家。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佣作:当雇工,辛勤干活。偿:报酬。主人怪怪:感到奇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遍:尽,全部。读之。”主人感叹,资资:借。给以书,遂成大学大学:大学问家。学术上造诣很高。

——晋·葛洪《西京杂记》

囊萤

车胤车胤(yìn) :字武子,晋代南平(今福建南平市)人。官至吏部尚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练囊:用柔软洁白的布帛做成的小口袋。萤火:萤火虫。以夜继日焉。

——《晋书·车胤传》

映雪

孙康,晋京兆京兆: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一带。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映雪读书:借雪反射的光亮看书。

——明·廖用贤《尚友录》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阳杨时:北宋时学者,他曾虚心求学于程颐(yí)、程颢(hào),与吕大临、谢良佐、游酢(zuò)并称程门四大弟子。程颐: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伊川(今河南伊川县)人。曾和兄颢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洛:今河南洛阳市。时盖盖:大概。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瞑坐:坐着打瞌睡。瞑,同“眠”。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即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史·杨时传》

嗟来之食

齐大饥饥:荒年。黔敖为食于路黔敖:春秋时齐国的一个富翁。为食:设置食物。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蒙袂(mèi)辑屦(jù):用衣袖遮着脸,趿拉着鞋。贸贸然贸贸然: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的神态。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嗟:叹息声。!来食!”扬其目扬其目:饿者抬起头来,瞪着眼睛。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以至于斯至于斯:落到这般困难的地步。也。”从而谢从而谢:(黔敖)随即向他道歉。谢:道歉。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檀弓下》

不贪为宝

宋人或或:有人,有个人。得玉,献诸子罕诸:之于。子罕:名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正卿,官任司城。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玉工,雕琢玉器的工匠。玉人以为以为:认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尔:你。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若以与我……不若人有其宝”句意:如果你把宝玉给了我,那么,我们都将失掉自己的“宝”呀。与其那样,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好了。”

——《左传·襄公十五年》

次非斩蛟蛟:古代传说中龙一类的一种凶猛动物,生活在水中。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干遂:吴国地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北。还反反:同“返”。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两:有人疑为“而”字之误。文中的“能两活”应为“而能活”。活者乎?”舟人曰:“未之见也未之见也:没有见过呀。“之”作动词,宾语提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句式。”次非攘臂祛衣攘臂祛(qū)衣:挽起袖子,脱去衣服。祛:脱去外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吕氏春秋·知分》

扫除天下

蕃蕃:即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人。东汉桓帝时任太尉,与李膺等一起反对宦官专权,为太学生所敬重,被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灵帝时任为太傅,封高阳侯。后与外戚窦武等谋诛宦官,他率官属及太学生八十余人冲进宫门,事败被杀。 年十五,尝闲处闲处:闲住。处:居住。一室,而庭宇芜秽庭宇芜秽:这里指屋内杂乱肮脏。庭:厅堂,厅院。宇:泛指房屋。芜秽:形容杂乱肮脏。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薛勤:人名。候:问候,探望。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

世处世:活在世上。当扫除天下,安事安事:怎么能只管。安:疑问代词,这里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事:伺候。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清世志:澄清社会的志向。甚奇之。

——《后汉书·陈蕃列传》

杨震辞重金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四迁:经过四次升迁官职。荆州:州名,东汉时治所在汉寿(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后又多次迁移。刺史:州里负责监察的长官,官阶低于郡守。东莱:郡名,东汉时治所在掖县(今属山东)。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当之之:到,往。郡,道经昌邑道经:路过。昌邑:县名,今属山东省。东汉时为兖(yǎn)州治所,故城在今兖州市金乡县西北。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当时用察举制度选拔人才。令:县的最高行政长官。;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遗(wèi):给予,赠送。震。震曰:“故人故人:老朋友。这是杨震对王密亲切又客气的谦称。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子:您。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敬称。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汉书·杨震列传》

陶侃惜谷

陶侃:晋朝浔阳(今江西九江市)人,官至征西大将军,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勤慎吏职约四十年。他小时靠母亲纺织维持生活、读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用此何为:拿这个干什么?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人云:“行道所见,聊聊:随意,随便。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不田:不种田。田:这里用作动词,种。而戏贼戏贼:随意毁坏糟蹋。贼:这里用作动词,破坏,伤害。人稻!”执执:捉住,抓起来。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勤于农殖:即“于农殖勤”,对农副业肯下功夫。介词结构“于农殖”后置。家给人足。

——《晋书·陶侃传》

叔敖杀蛇

叔敖:即孙叔敖,春秋时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人。在楚国官至令尹(为楚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辅佐楚庄王,使楚成为强国。婴儿:初生儿。这里是指童年时代。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闻见两头之蛇者死:这是迷信,事实是当时孙叔敖并没有死,后来还做了楚国的令尹。向者向者:刚才。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汉·刘向《新序》

管仲论天

齐桓公问管仲齐桓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的政治家,曾被齐桓公任命为卿。曰:“王者何贵何贵:贵何,以什么为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非谓:不是说。苍苍莽莽之天也,君君:君临,统治。这里用作动词。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与:拥护,依附。之则安,辅之则强,非非:反对。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人而无良,相怨一方:统治百姓的人不好,百姓就在一旁责怨。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角弓》。民怨其上上:指地位在百姓之上的君主。不遂遂:于是,就。亡者,未之有未之有:古汉语否定句中的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前面。按照现代汉语的词序就是“未有之”。意思是没有过这样的事。也。”

——汉·刘向《说苑》

三镜自照

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以铜为镜:古时候人们以铜为镜,玻璃镜是近代才有的。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兴替:兴盛衰亡。替:衰,败。;以人为镜,可以明明:明了,明白,了解。得失。朕常保保:保持,保存。此三镜,以防己过。”

——清·陈鸿墀《全唐文纪事》

乘风破浪

宗悫宗悫(què):南北朝时南朝宋将领。文帝(刘义隆)时,屡立战功,任振武将军。元嘉三十年(453),为南中郎咨议参军,随刘骏(即后来的孝武帝)平定刘劭。刘骏即位,为左卫将军,后升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大明三年(459),参与平定竟陵王刘诞之乱。前废帝(刘子业)时,任雍州刺史。字元干,南阳涅阳涅(niè)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地区邓县东北。人也。叔父少文高尚不仕少文:名炳,字少文,宗悫的叔父,擅长弹琴、书法、绘画。孝武帝召他做官,不就。不仕:不做官。仕:做官。悫年少,问其所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少文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必破我门户:必然要败落我们的家。破:破毁,指家境败落。门户:家庭。”兄泌泌(bì):即宗泌,宗悫的哥哥。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劫相拒拒:抵挡,抵抗。十余人皆披散披(pī)散:原指头发、鬃毛散着下垂,这里是指溃败。不得入室。

——《南史·宗悫传》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光生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在今山西省)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有《资治通鉴》等书。凛然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自是:自此,从此。释:放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瓮(wènɡ):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弃去:逃走。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迸(bènɡ):涌出。儿得活。

——《宋史·司马光传》

为者常成

梁丘据谓晏子曰梁丘据: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晏子:即晏婴,齐国著名的国相,曾相灵公、庄公、景公,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以节俭力行,名显诸侯。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敬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至死:直到老死。夫子:即“先生”。这是对长者的敬称。此处指晏婴。”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为者:不断地实践的人。成:成功。行者常至至:到达目的地。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置:弃,放弃。常行而不休而已矣休:停止。而已矣:罢了。”

——明·李贽《初潭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二岁而孤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在今江苏省)人。孤:幼年死去父亲叫孤。现在也常把幼年失去父母的称为孤儿。母贫无依,再适再适:再嫁,改嫁。适:出嫁。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世家:旧时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这里指家庭历史的变化情况。世:身世,指出身和遭遇。感泣辞母,去之南都之南都:到南都临安。之:去,到。南都:今浙江杭州市。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定都于此。入学舍学舍:学校。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或:有时。昏怠:疲倦。辄以水沃面辄(zhé):就,往往。沃:浇洗。往往粥不充(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吃不饱。日昃日昃(zè):太阳西斜。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六经:诗、书、易、春秋、礼、乐等书的总称。旨:要义,思想内容。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南辕北辙辕:车杠。辙: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大行 (hánɡ):大路。方方:正在,时间副词。北面而持其驾驾:车。告臣曰:“吾欲之之:去,到。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将:将要,副词。奚:什么,疑问代词。奚为:为什么。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用:资用,指路费。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御者善:驾车的技术很好。”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战国策·魏策四》

画龙点睛

武帝崇饰佛寺武帝:南朝梁武帝萧衍。崇:崇尚,爱好。饰:修饰。多命僧繇僧繇(yóu):即张僧繇,南朝时著名画家。 画之。……金陵金陵:梁国都城,今江苏南京市。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固:坚持,执意。请点之。须臾须臾:片刻,不一会儿。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余音绕梁

昔韩娥东之齐韩娥:韩国的著名歌手。晋代张湛注:“韩国之善歌者也。”之:到。匮匮(kuì) :尽,缺乏。粮,过雍门雍门:齐国都城的西门。鬻歌假食鬻(yù):卖。假食:乞食。假,借。这里作“乞讨”讲。 ,既去而余音绕梁(lì):房子的中梁、栋。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痴人说梦

僧伽僧伽(sēnɡ qié):是梵语的译音,一般简作“僧”,也叫“和尚”。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这里作“有个和尚”讲。 ,龙朔龙朔:唐高宗李治的年号(661—663)。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李邕(yōnɡ) :唐朝时著名书法家。工文,善书,尤善以行楷写碑。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何姓,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痴人:傻子。说梦耳。

——宋·惠洪《冷斋夜话》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番茄小说
版权信息:本书的数字版权由 四川数字出版 提供并授权发行,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我的-意见反馈”告知我们
去番茄小说免费看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建云·说家风:《孟子》篇】儿女很无辜,父母很伤心:还算是孝吗?
《孝行》
南宋佚名《孝經圖卷》
宋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台北故宮博物院
曾子-宋-汪晫《10语录》04
《孝經》吳大澂篆書(足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