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物厄运何时休
userphoto

2022.12.08 北京

关注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

8月6日的深夜,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屏南“万安桥”在短短20分钟之内就被大火所吞噬。起火原因目前还在调查中。

▲万安桥着火的现场

这次文物被毁的惨剧,不由得令人想起在2020年5月4日凌晨,浙江温州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老宅“司马第”大屋突发火灾。原本相当完整的民宅建筑群被烧掉了大半。

一次又一次,疏于管理的古迹在某一天突然离开这个世界。即便事后重建,也古意不再。

而其实更令人痛心的是,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其发展是一个曲折而长期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存在有大量不规范、不严谨的环节。致使许多时候的文物维护,反倒成了二次破坏。这其中的时代眼泪,莫过于天梯山石窟的悲剧。

位于甘肃武威的天梯山石窟,既不是建造最早的石窟,也非最精美的石窟,为何会享有“石窟鼻祖”的美誉?

“石窟之祖”花落谁家

在武威市南50公里的祁连山脉中,有一片开阔的盆地。四周峰峦如聚,发源自祁连雪山的黄羊河,自南而北贯穿了整个盆地。盆地北缘,山路崎岖,登临如上天梯,故名天梯山。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就位于此处。

既不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也不是莫高窟,却是相对来说不太知名的天梯山石窟享有这个美誉。这是为何?

▲图为天梯山石窟中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洞窟,同时也是最大的一座,从窟底到窟顶高27米。窟内现存石胎泥塑7身,中为身高23米的大佛,两侧从里到外分别雕造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为了充分体现大佛的宏伟形象,两侧雕像显得过于拥挤。而且,经历代多次重修,大佛体态略有臃肿。在窟顶左右两侧壁上部,还残留有清代所绘壁画。

武威,也称凉州,处于河西走廊最东端。魏晋时期,随佛教传入,西来东往的高僧大德多驻锡于此。在当地统治者的扶持下,凉州成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佛教中心。著名高僧竺法护、鸠摩罗什、昙无谶、昙摩密多等,都曾在此译经。

公元412年,北凉国主沮渠蒙逊迁都凉州,称河西王。蒙逊“专弘事佛,于凉州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千变万化,惊人眩目”。

这座距今1600年的凉州石窟便是天梯山石窟。此后,多个朝代均有开凿之举。至今有北凉5窟,北魏4窟,唐代3窟,不明朝代7窟。

著名考古学教授宿白先生综合天梯山第1、4两窟和河西地区的金塔寺、文殊寺石窟后,将新疆以东最早的石窟样式称为“凉州模式”,它包括数种特征:有设置大佛的佛殿窟;主要佛像有释迦、交脚菩萨装的弥勒;窟壁上画千佛;边饰花纹有两方连续的化生忍冬;佛和菩萨面向浑圆,眼多细长,深目高鼻……等等。

▲与第13窟相比,同是唐代的雕塑,原第3窟内的彩塑右胁侍菩萨发髻耸起,余发三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身体肌肉丰满匀称,体态优雅。更能体现天梯山石窟唐代造像的精美。

凉州模式扩散至中原,是在北凉覆灭之后。北魏灭北凉,徙凉州三万余家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其中包括数千僧侣工匠,遂把凉州建筑艺术带入平城。主持修造云冈石窟的昙曜,正是凉州和尚。

北魏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亦仿云冈形制,仍是凉州模式的延续。而莫高窟虽是内陆石窟之最早开凿者,但其鼎盛期仍受北凉、北魏艺术流派的影响。

因此,从对内陆石窟的影响上看,天梯山石窟被尊为石窟鼻祖。然而,除寥寥数个洞窟幸存至今,其他的要么已毁,要么空空如也。

可悲的是,它的命运,伴随着“三厄”,从最初开凿的那一刻便已经注定了。

▲堤坝两侧水位与地面高度悬殊

“三厄”毁灭天梯山

第一厄是岩石材质。天梯山用于开凿石窟的岩层,是浅红色的砂砾岩。

著名的张掖丹霞地貌就是红色砂砾岩。但是对于石窟而言,它并非良好材质:既不十分坚硬,胶结性也不强。若是经水浸泡过久,还易导致崖体坍塌。

第二厄为地震。沮渠蒙逊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天梯山石窟恰恰处在一条地震带上。而且,是这条西海固地震带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因此,地震活动频频造访天梯山。

▲天梯山石窟所在地是张义堡盆地,上世纪50年代被当作水库选址。大图为1959年水库蓄水前所拍摄的石窟全景图,视角从西南到东北。

特别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古浪大地震,三天之内便发生了7次五级以上地震,最高震级为八级。石窟数目从明代的26个,到民国初年只剩下18个,而古浪大地震又震塌了5个。

幸运的是,这5个石窟因塌毁年代较近,后来清理发掘了不少遗物。但即便再加上一个新发现的洞窟,也仅有19个留存至今。其中更是只有6个保存比较完整,其余皆残缺不全了。

▲向南眺望的盆地景色,远处祁连山雪顶隐约可见

第三厄是水库。流经石窟前的黄羊河,是武威农田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为了更好利用黄羊河的水利资源,20世纪50年代决定建设水库以人工调节流量。而石窟所在盆地,就是水库最好的选址地点。

按工程处的计算,水库蓄水后最高水位海拔2049米,而石窟群海拔在2032—2064米之间,即窟群下面两层的10个洞窟将淹没在水中。因此,需要给石窟“搬家”。

自1959年11月至1960年4月,搬迁工作历时六个月,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担任工作队队长。但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拆迁对石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后来受一些“运动”冲击,搬迁过程中整理的材料也丢失了一部分。

▲1959—1960年,出于建设水库的需要,天梯山石窟的雕塑、壁画大部分被搬迁到了甘肃省博物馆。上图为如今石窟与水库共存的场景。其中,第13窟因为体量巨大,就地保留。后来,又增修了一道堤坝,将洞窟圈围保护起来。

最为吊诡的是,这个搬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设计水库时过高估计了水库蓄水量,在水库修好后,最高水位距最底层的洞窟还有5米之高,水库对洞窟并没有威胁。

2005年,甘肃省博物馆将馆藏部分天梯山石窟壁画造像移交到了故里武威,并计划重新安置到原洞窟里去。或许在以后,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第4窟是保存北凉壁画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洞窟。图为其中的一幅彩绘立式菩萨像,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从中可以清晰看出,人物的衣着、神韵、晕染方法,和印度佛教艺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说明了凉州石窟艺术渊源直接来自于印度,而非西域。

文章部分内容节选自
《中华遗产》2017年10月刊
撰文/安洋
编辑:zq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梯山石窟——石窟鼻祖之厄
甘肃天梯山石窟导游词3篇
莎萝蔓蛇:《天梯山石窟》航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陇西 天梯山石窟
散文||寂静的佛陀
天梯山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