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月初七,一个正在消失的传统节日
userphoto

2024.02.16 北京

关注

正月初七又称人日节,传说这一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在中国人自己的“创世说”里,鸡、狗、羊、猪、牛、马,先人而生,人类才欢欢乐乐地来到世间。

虽然说今天人日节的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在古时候却是一个大节

 人类的诞生,改变了世界,先人为此设置人日节。中国人既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也重视生而为“人”的内心体验。图片拍摄的是上海一家大型开放式博物馆的落成典礼,由艺术家吕胜中剪出的人形剪纸从天而降,寓意“天降吉祥”。 供图/图虫创意

人的节日

正月初七,古时叫“人日”,是专门用来尊敬人、赞美人的。

或许你会说,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暗含了一种独一无二,至少也包藏一种“特别”:元日是独一无二的新年伊始,冬至是黑夜最漫长的一天,就连现代诞生的妇女节、儿童节、教师节,也都独属于某一个具体的群体。那“人日”呢? 

似乎非常贴合“熟视”与“无睹”之间的逻辑关系,人无处不可见,那么也就毫无必要有一个专属的节日吧?但在中国的历史上,“人日”不仅真实存在过,还被文人反复记述和吟咏。

▲ 古时,纪念女娲造人的活动常在正月初七进行,但随着人日节的消失,时间也有所变化。图为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流行的“转九曲”活动,元宵节前后,当地人用璀璨花灯组成灯阵,称“女娲九曲阵”,绕游其间,可求一年通顺,四季平安。  供图/图虫创意

关于“人日”的最早记载,一般认为出自西汉东方朔的《占书》。在漫长的历史中,《占书》原文早已佚失,但后世典籍对其的引用,层出不穷,基本上都离不开这样的套路:“岁正月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意即从正月初一开始,每一天都用于占卜某一具体生物。并以这一天的阴晴,来预测这一生物在新年的发展。如果这一天晴明温和,那么新年里就会安泰健康,如果这一日阴寒惨烈,那就是衰败疾病的征兆。
值得注意的是,占卜这一文化,流行于“迷信”色彩浓郁的秦汉时期,尤其南方地区,这一传统尤其鲜明。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了一座名为“喜”的秦代官员的墓葬。在这座墓葬中,发现了一大批珍贵简牍,在其中出土的《日书》上,即已有“人良日”的记载。不仅如此,猪、马、牛、羊、鸡、犬,都有属于自己的“良日”。为此,有些学者就把后世典籍中的人日与其关联起来,认为这一节日的雏形,早在战国时即已出现了。
但也有人认为,秦简中不仅有“人良日”,还有“人忌日”,这些日子其实是用来指导这一天适宜干什么、不适宜干什么的——这有点类似传统的日历,而和后世流行的“人日”风俗无关。

▲ 图为山东省邹城市举办女娲伏羲祭祀活动,时间定为农历三月初三——“女娲娘娘生日”,这一祭典复原了宋制。 供图/图虫创意

在民间传说里,“人日”更像是致敬母神女娲的日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同一时代,曾任泰山太守的应劭,撰写了一本《风俗演义》,更具体地描述了女娲的事迹——天地开辟,未曾有人,女娲抟黄土作人,后来捏也捏不过来了,便引绳于泥中,甩泥浆为人。

女娲的传说何时与“七日说”结合?“人日”的具体起源,似乎也没有定论,但正是这样的争论,可以帮助我们逐渐接近真实的历史。

▲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相传是女娲补天造人的地方,女娲传说的遗迹比比皆是。如今,此地建造了全国最大的祭祀女娲的庙宇——“娲皇宫”,每年三月初三都会举行“女娲祭典”,图中即为祭典场面。 供图/图虫创意

鸡与人的神话空间

仔细想想,诞生“人日”似乎尚可理解,为什么连鸡、狗、牛、羊等牲畜家禽也一一分配了生日?毫无疑问,它们都是农耕文化环境中最容易接触到、也最不能缺乏的重要动物。那么,另有一个问题,它们又是凭什么把自己的节日排在了人日的前面呢?
在睡虎地秦简被埋入地下约700年后,南朝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里,更为详细地记载了人日的习俗。在那一时期,荆楚一带的人们迎接新年的前七天,仍然是“正月一日为鸡……七日为人”,以鸡为开头,以人为结尾,动物的顺序也没有变化,但有了更具体的独特习俗可说。“正旦(正月初一)画鸡于门,七日帖人于帐”,显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节日。
宋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中也记载,“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也”,将鸡与人单列,足见其重要性。“鸡日”能够名列第一,这与鸡的习性有关:作为司晨报晓的动物,鸡是东方日出的象征,也总被用来指代新的开始。

▲ 人日别名人胜节,最重要的节俗是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在正月初七这天,贴于床帐、屏风等处,或戴在头上来应节。人日“戴胜”,不仅有戴人形的,也有戴花形的,称华胜。图为故宫藏点翠球梅纹头花。 摄影/逆光

在中国上古社会的动物象征谱系中,鸡就已经被作为东方的代表。战国时墨家的经典《墨子》中有记载:当敌人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向进攻时,需要分别以鸡、狗、羊、猪作为牺牲,以祈求战事胜利。以鸡、狗、羊、猪分别作为四方的代表,是远比人日更为古老的文化传统。

有了“四方”还不够,还有“乾为马,坤为牛”之说,在八卦概念里,乾坤分别对应天地,也就补足了以马为天、以牛为地。“天地”与“四方”组合,这六种动物,构成了我们熟悉的“六合”概念,亦奠立了华夏文明的宇宙观
在“天地”与“四方”组合成的空间概念里,应该还有最后一块拼图,即“中央”,“中央”该由谁承担?无可疑议,由“人”来填补。因此,每逢新年伊始,先由鸡来揭开黑暗、唤醒光明,六种动物渐次登场,营造出一个有六方维度的空间,最终才迎来正月初七的人日,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重生,也就水到渠成了。
由七种生物创造出七个方位,来开始全新的一年,“人日”堪称是中国人的“创世纪”

南方北方大不同

尽管人日的起源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到了魏晋时期,这一节日已经成型了。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已经明确记载了人日的习俗:“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  《荆楚岁时记》。

到了这一天,荆楚之地的人们,要以七种蔬菜做成菜羹食用,人们相信食用了这样的菜羹,可以无病无灾,身体健康。把丝绸、金箔等材质,剪为人形的“人胜”,并把这一装饰物贴在屏风上,或是贴在头鬓上;除了人胜以外,当时的人们也会互相赠送剪成花朵形状的“华胜”。

无论是人胜还是华胜,皆有祈福辟邪、繁衍壮大之意。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中,还保存着人胜的实物,一枚为女子形象,一枚为儿童形象。将这样的人胜佩戴在身或贴在床帐之上,显然有着祈求生育之类的生殖崇拜色彩。

但写作《荆楚岁时记》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分裂的时代,宗懔所生活的南朝,热衷于人日风俗,而北朝对这一节日的观感,则截然相反,更准确地说,可能根本没有观感。据《北史》记载:“魏帝宴百僚,问何名人日,皆莫能知。”北魏朝堂上的政权精英阶层,对'人日’毫无概念,可见这一节日在当时的中国北方,几无存在感。

  ▲  日本正仓院藏唐代人胜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论是秦汉起源阶段充满神秘气的占卜色彩,还是南北朝时期日益丰富的荆楚风俗,对于人日的重视似乎始终是南方胜于北方。而这一节日最终进入中国的主流文化圈,还要仰仗着中国的重新统一——隋唐王朝。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写了首赋《人日即事》:“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诗中不仅有人日里最为醒目、令人欢欣鼓舞的盛景,也有放眼天下的大气磅礴。
据说,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特别看中人日节,人日那天每每大宴群臣,“赐王公以下彩缕人胜”,这其中又包含“以人厌胜”的意思,带有巫术祈祷的成分。

到了唐代,北方地区也多了更多关于人日的记载:在陕西渭南,人们在正月初七要过“人齐节”,家家户户在土地庙前放置油碗,碗中放入与家中人数相等的灯捻,点燃长明灯;山西人也要在人日夜里焚香点灯,用煮熟的稷米祭祀北斗星。

▲  日本白马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公元7世纪,人日的节俗,还跟着回到日本的遣唐使而传入了日本,形成了白马节会。虽然节日的名字从“人”变成了“马”,但其中的很多精髓并没有改变。直到今天,传统的日本家庭,仍会在这一天以七种蔬菜制作稀饭,在这远播东洋的“七种粥”里,还能望见宗懔笔下的荆楚遗风。
另有一样古时北方在“人日”里常做的事,就是帮助女娲娘娘一起“补天”。当日,要在院中摊煎饼、食煎饼。从大地仰望天空,蒸腾的火焰和热气可以“熏天”,而圆圆的、薄薄的煎饼,则可以“补缺”。这样的奇思妙想,由迷恋美食的中国人创造出来,当真是妙。

▲ 图为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镜画局部。其中两位儿童手举精致的人形花灯,这种花灯是正月过年少不了的道具,这和“人日”以人形厌胜一样,包含着祈福纳祥之意。 摄影/逆光

「人日」只在诗歌中

回到中国本土,人日后来发展成了一个怎样的节日?这个节日又是怎样消失的呢?

诗歌是我们重新了解人日的又一个入口。唐人刘餗(sù)撰《隋唐嘉话》,记载了一段故事:隋代诗人薛道衡,曾在北齐为官,奉命出使陈朝,恰逢正月节庆,一直无法得见后主。一直等到“人日”这天,由于朝臣的上奏薛道衡的诗人身份,热衷风雅的陈后主才接见了他。且一见面,便向这位北朝使者索诗。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缓缓吟出两句,笔调极为平淡,引得一片窃窃私语。“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当他又念出这两句后,满堂哗然变成一片静寂。
▲ 相传人日还流行一种活动——让小孩头顶八卦,测试能坚持多久。一是为了训练其耐心,二也为祈愿吉祥、祈求人丁兴旺。 绘画/杨兆恩

当日正为“人日”,民间以人日为家人再次团聚的日子,有登高思乡的习俗。薛道衡只用了两句平淡的开头,即巧妙地从感受上拉长了时间。其实,诗人离家来到江南,不过二十来天,但跨年的感受与平日不同,又或者出使任务的艰难,使他度日如年,最终对应了诗中所表达的“乡情的浓度”。后两句更加惊艳人心,春天来了,大雁急于北归,春天也被春意催动,振萼而放,而自己却仍寸步难行……

一首《人日思归》,不仅为薛道衡赢得了千古诗名,也为“人日”牢牢定下了千回百转的思念的调子。

唐朝是人日诗最丰富的时代。盛唐时期,李峤以“人日”来赞叹美好的新年新气象——“凤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风光倍觉饶”。在动乱时代,诗人们又纷纷借“人日”来思念亲朋故友。

上元二年(761年),人日那天,高适为流寓成都草堂的杜甫作《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高适写这首诗时,唐朝逢安史之乱,盛世不再,时事艰难。高适尚能谋得蜀州刺史的官职,而同样流落蜀地的杜甫,则刚能稍稍稳定,在浣花溪旁的草堂寺内,找到一处简陋的居所。
逢新年,过人日,本应满目皆是欢愉的乐景,却眼见国家破碎、身世浮沉,诗人们互致问候,不过是彼此慰藉的由头。高适诗中的“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分明是对杜甫的悲惨际遇,感同身受。
但谁曾想到,数年以后,杜甫重新在书卷堆中拾取这封诗文,高适却已经不幸离世,诗中词句竟成谶语。杜甫念及昔日好友的无私帮助与拳拳情意,懊悔自己未曾及时回信,只能赋诗遥想故友——“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 人日要吃煎饼,必须在院中边摊边吃,意为帮女娲娘娘“补天地”;人日还要吃一种“七宝羹”,由六种时令蔬菜与鱼合煮。因为每种蔬菜各有吉祥寓意,据说吃就会变得聪慧、更吉祥。  绘画/杨兆恩
人日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一切美好都可以赋予人日,人日里人们纷纷虔诚的祈愿。
到了两宋时期,人日的习俗中仍然保留了古老的占卜色彩。在重庆白鹤梁的题刻中,可以找到不少人日时观水留题的记载,在这一天游览白鹤梁,了解水位的升落,以预期来年的凶吉。
宋代以后,或许由于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影响,属于汉族传统节日的人日,并不像大多数节日那样,与农耕活动、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而被渐渐废弃了。或许另一个原因是,正月里的节日过于密集,人日的不少节俗,被合并到春节(元日)或上元节(元宵节)之中。不过,在诸如客家人、四川盆地等较为闭塞的汉族群体或区域中,人日仍然保持着生命力。

▲  四川成都举行的“人日游草堂“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咸丰四年(1854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颇熟悉高杜之间的友情,便为杜甫草堂题写了一副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又将这段千年前的往事,引介至公众面前,使得时人竞相效仿游草堂。时至如今,成都人为了怀念这两位真挚、纯粹的诗人,还保留着“人日游草堂”的风俗,古老的人日,成为了诗歌的回响。
所有的节日,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节日。
“人日”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它直白地关注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致意遥远的祖先,也不刻意划分人群中的彼此,而是没有区别地对待每一个你我。 

图文来源:《中华遗产》2020年02期
撰文: 楼学      编辑:F.L.J.

《中华遗产》2024年02期
 
《玉见中国》专辑来啦 
(点击可购买)

#最中国节日#清明2023-04-05
敬老节、主妇假日、全民体育……重阳到底是属于谁的节日?2022-10-04
新刊推荐 | 最中国的「节日」:想要让你了解我们的故事2020-01-08
十月一,烧寒衣:祭奠亡亲故人,除了清明、中元,还有今天!2023-11-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月初七话人日
武 斌丨初七“人日”
【岁时节日|年节】新年从鸡日开始(下)
人日节的由来与风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历法学习笔记
被弄丢了的重大节日——人日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