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到底有没有存在过?
userphoto

2024.02.18 北京

关注
龙年开工第一天,不知道春节假期去北京旅游的朋友们有没有仔细留意过天安门上的华表柱。如今最完美的龙的形象,应当是天安门前华表柱上的蟠龙。它盘绕在华表柱上,身旁装饰云纹,仿佛正在腾云驾雾。
龙在中国人心中,是兼具力量和神性的动物。而他的形象,是复杂的合体。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描述汉代思想家王符心中的龙。
图源网络,作者:@阳光,侵删
汉代学者王符曾说,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龙的这种形象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
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把目光移向遥远的史前,看龙飞腾的那一时刻。

一龙九“顶”?
龙,是所有甲壳类动物之长。
汉代的王符说,龙身上有九处像别的动物。它的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龙的背上,有九九八十一片鳞甲,具九九阳数。龙的叫声就像铜盘撞击发出的声音。龙嘴两边有须髯,下巴上面有明珠,喉咙上有倒着长的鳞甲。龙的头上还有博山,也叫尺木,就是类似牛角之类的东西,借助尺木可以升天。龙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龙的形象不仅多元,《五杂俎》还记载了龙的“衍生物”:龙性最淫,故与牛交,则生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就是说龙和那个希腊神话里多情的宙斯一样,也有繁衍各种物种的神奇能力。
不过,春秋之前,龙基本保持着爬行动物的特点,形态结构比较丑陋,蛇身兽头,带着一身的粗野与狂放、暴力与恐怖的特色,展现出神秘的威力。
那么,龙是由哪些动物演变而来的呢?龙的原型到底从何而来?


濮阳龙:一条鳄鱼

和龙的形象最接近,同时也是讨论最多的是鳄鱼。
1987年,在渭河东边的漳河流域,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45号墓里,发现了一条蚌龙,即由蚌壳组合而成。墓中,墓主人居中,头南足北。其西面为虎,东面为龙,经专家考订,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濮阳西水坡遗址年代,据科学测定,约距今6460年前,此龙虎图案,则是目前在全国考古发现龙图中年代最早的。
濮阳龙长什么样?龙长1.7m,头颅高昂,大嘴半张,瞠目露舌,弯颈弓背,短腿牵伸,五爪抓地,尾端开花,呈舒缓前行姿态。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刘洪杰教授鉴定认为,龙的眼眶和鼻部突出,和鳄鱼非常类似,全身比例关系也和鳄鱼吻合。
中华龙起源的密码。上图为陶制朱砂彩绘蟠龙盘。蛇“龙”盘曲身体,口部吐出类似树杈的信子,或许和土地神祭祀相关。供图/首都博物馆
鳄鱼,多生活在亚热带河流、浅滩和淡水流域,华北地区适合鳄鱼生存吗?远古时代,中原会有鳄鱼吗?
环境考古学家周坤叔等对土壤做了鉴定,在距今八千到三千年前土壤中的花粉里发现:这段时期,中原地区曾经出现过适合在亚热带生长的阔叶植物栎树、山毛榉、水蕨的孢子等。而且,殷墟遗址也发现过有大象的遗骨。
大象和鳄鱼是同一地区生长的动物。据记载,距今六千四百多年前,最长的鳄鱼长达十多米。而且鳄鱼的生命力极强,长寿,平均寿命高达150岁。水陆皆能生存,有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尽管和恐龙在同一个时代诞生,但是依旧存活到现在。
上图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龙形器的龙头呈扁圆形,并伸出许多条龙须或鬓。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是最早“中国”的发源地,它为华夏民族龙图腾崇拜找到了最正统的根源。
早期人类对具有超能力的动物普遍有敬畏感,同样也对能适应环境的动物感到敬佩,而鳄鱼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存在。所以,因为神异而崇拜鳄鱼,将其视为通灵之物,濮阳西水坡遗址的“龙虎图”,显然就是这一思想的反映:请龙助人预知天象,和神灵相接。
颇为神奇的是,濮阳西水坡遗址的“龙虎图”还不止一幅。距45号墓南20米外第二组地穴中,有用蚌壳砌成的龙、虎、鹿和蜘蛛图案,龙虎呈首尾南北相反的蝉联体;而再往南25米处的第三组,是一条灰坑,内有人骑龙、人骑虎图案。这不禁让人想起“黄帝骑龙而升天”、“颛顼乘龙而至四海”的传说:《史记》记载,黄帝在荆山下铸造铜鼎,铜鼎铸成时,有龙挂着长胡须从天而降,黄帝乃乘龙上天。

▲ 中华龙作为沟通天地的神兽,“龙”在商周时期获得了更多的加持和神性。上图为商周时龙纹的形象。与新石器时期相比,商周龙纹增加了角和奔走的爪子,活动能力大大提升,这种变化无疑增加了商代龙纹的复杂性。
不过,据考古专家说,濮阳西水坡遗址并不是帝陵,而是一处祭祀场所,M45中的老年男性,可能为当时的部落首领或巫觋。但距今6400年的时候,正是传说中五帝的年代,无论如何,这一龙虎图案,是对文献中的许多传说记载的一种印证——那时的人,已和龙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就记载了一则养龙的故事。晋国太史蔡墨说,舜的时代有一个奇人,他非常喜欢龙,而且能知道龙的口味给它们准备食物,所以龙纷纷都归附于他。于是,这人就成了专业人才,为舜帝收编,专职养龙。舜一高兴,就赐他姓董,或许觉得他懂龙的喜好,还赐他豢龙氏,封地无数。
到了夏代,帝孔甲册立为王,上天显神威恩赐,给了他两条龙,但是他不会养,也没有豢龙氏的后人在身边,怎么办?就让一个叫刘累的人,向豢龙氏请教方法,学成回来替孔甲养龙,所以孔甲又重新赐名刘累为御龙氏。
为什么从豢龙氏变成御龙氏呢?

▲ 在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商代铜盘中,雕刻了一条蟠龙。商代龙纹往往夸大头部而简化躯干,有的简化为没有特点的头部延长物。这条形态怪异的神兽,给人强烈的神秘感和一种狞厉的美。商时的龙,接近定型。

龙在古代还可作交通工具。《竹书纪年》记载,周穆王征伐楚国,大军浩浩荡荡来到了九江。周穆王看前有河流挡道,就以“鼋鼍”为桥梁渡河,这里的“鼋鼍”,就是龙的原型动物之一。古代驯养龙,可能作用之一是作为渡水工具。
传说,大禹治水时,为了方便勘查水情,也驾着龙在水上奔行。大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御龙的技艺,经常乘着龙遨游在水波之上。


半坡龙:跃动的鱼

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有一个观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并非黄河流域一个中心,而是“满天星斗”。所以,龙的原始形象也不是单一的。
左青龙,右白虎。图为濮阳西水坡发现的蚌塑龙虎图。墓主人居中,暗合“左青龙、右白虎”记载。史载,濮阳是颛顼的封地,这位墓主人,会不会是颛顼的巫师呢?摄影/素冰

甲骨文“龙”字(绘画/孙可依)
在现今中国的渭河流域,曾经出土了七千多件彩陶。1953年春,在西安东郊灞桥水电厂的施工场地,挖掘出了上千件尸骨和陶片。经测定,村落存在于六千多年前。1955年春,人们发现了一个陶罐群,打开陶罐,里面竟然装的是儿童的尸骨,陶罐竟是葬具。令人奇怪的是,这些陶罐的盖子上都刻有“人面鱼纹”图。图案上,人的嘴巴左右两边各銜一条鱼,而双眼则微微呈现笑眯眯的表情,有几分诡异。为什么在小孩葬具刻画“人面鱼纹”呢?
远古社会,人口繁衍是远古先民最大的愿望。所以,多产的鱼,是渭河流域人民的信仰图腾,它是人和神灵之间的信使,象征着多子多孙和丰产。
“人面鱼纹”刻画在小孩葬具上,似乎也说明半坡人希望,鱼可以帮助他们召回死去儿童的灵魂和生命,让他们回到氏族中来。
那么,“人面鱼纹”和龙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苑》中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讲述的就是龙鱼互变的关系。鱼,经过努力,一跃而起,飞过高高的门槛,就可以成为龙。“鲤鱼跃龙门”正生动地诠释了民间对鱼和龙转换的认同。
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因父与兄为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对吴王阖闾说,楚国黑白不分,人妖颠倒,鱼龙混杂。鼓动吴王攻打楚国。成语“鱼龙混杂”就是这么来的。虽然我们已经分不清在此间到底鱼是坏的,还是龙是坏的,但足以证明鱼和龙之间有不可分的联系。
在半坡遗址200公里远的北首领遗址上,曾出土了一个蒜头壶,上面刻画了一个“似鱼非鱼”的形象,专家们把它叫“水鸟啄鱼纹”。这个动物,即被认为是龙。
鱼纹蒜头壶很可能与宗教活动有关。鸟代表天,鱼代表地,鸟衔鱼是一种沟通天地的象征。蒜头壶是一种酒器,而酒和巫术有密切联系。借助鸟和鱼的意义,达到人类和上天沟通交流的目的,而这种神奇超自然力量非龙莫属。
“原龙纹”是我们迄今所知最古老、最原始的与龙有关的材料。这一时期的龙纹,在形象上因部落和时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我们今天熟知的龙的角、鳞、爪、齿、须等特征皆不可见。这一时期的龙形更接近起源的本体——蛇,身体盘曲,略显蛇花纹特征。
▲ 这件古朴的玉璧,是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交龙纹玉璧。
历史演进到战国,新的社会情况给龙纹注入了新的活力。战国时各个思想流派百花齐放,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龙纹身体更长了,呈曲折形,龙身上多饰以谷纹纹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纹饰。战国龙纹,给人一种唯美浪漫的表现形式,昂首前进,极富生命力。

陶寺龙:盘曲的蛇

在另一条孕育生命的大河流域,汾河,专家们也发现了“原龙纹”。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工作队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一带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大墓。这就是陶寺遗址,距今约四千到四千六百年,属于仰韶之后的龙山文化时期。其中发现了一件祭祀礼器:陶制朱砂彩绘蟠龙盘。蟠龙盘上的动物和蛇十分相似,无足无鳞,只在头部鼻框处有突起,专家称为“陶寺龙”。
怎么确定是蛇的呢?
在龙纹的头部,人们发现类似树枝的图形。树枝伸出去,一枝分为三叉,看上去就像蛇口中吐出的“蛇信子”。而古代祭祀,主要对象是社稷,稷是谷神,社是土地神。因为不同地区生长不同的树木,所以各个地方就把当地的树木当作土地神来祭祀,而作为礼器的陶寺龙,其口中吐出的树枝,恰好可以代表“社神”。口叼粟穗意为“神降嘉禾”,是农业经济的反映。《史记·历书》曰“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匾。”
陶寺人过着一种长期定居的农业生活。他们在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安家落户,发展生产。他们不依赖采集和渔猎,农业生产,为龙准备充分条件。
很明显,陶寺先民已经将龙——蛇,当做神圣通灵的动物。蛇,也是汾河流域先民的部落图腾。它凶狠,善变,而且水陆皆宜,蛇口能大能小,无足能行,无牙能吞象。冬眠时,几个月不进食,春天还会蜕变。这一切让先民们对蛇有着无上的敬畏,自然,也就被认为是通灵的龙。常言道,蛇是地上的龙。
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给出了他的解释。闻一多认为,龙只是一种图腾崇拜,龙的生物原型是海洋巨蟒,是东夷族图腾,而且龙主要来源于蛇。
古籍上描述伏羲女娲,也有“人首蛇身”之说。如《山海经》郭璞注女娲之肠时:“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伏羲女娲的蛇身是源自对蛇的崇拜。伏羲、女娲传说是人首蛇身,是以蛇为图腾的民族奉祀的始祖神。
不惟如此,《竹书纪年》还将伏羲女娲和“龙”联系了起来。据《竹书纪年》说,伏羲氏族集团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等。伏羲一词在古籍中有伏羲、伏戏、宓戏、虑戏、炮戏、鼻息等多种写法。《左传》也有说,“伏羲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也就是说伏羲氏是以龙来命名的。
在远古,龙是宇宙中超凡的神物,代表了天,伏羲女娲为龙身,则象征他们秉承了天的意志,是天命观的表现。

红山龙:猪首蛇身

“猪”也可能是龙的始祖。
在辽西地区发现的被认作为距今5000年以前的龙文化遗存共有三种,其中之一的“C”字形玉龙,曾被媒体广为报道,并被称之为“中华第一神龙”。
中华第一玉龙的风采。中国最早的玉龙,在哪里腾飞?图为从内蒙古赤峰市三星塔拉村征集的C形玉龙,它的龙吻上挑,方圆中正,躯身似勾月,长鬣极具动感、神秘、古朴。专家断定它是“红山文化”的祭祀玉器,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玉龙”。摄影/素冰
这个C形龙也叫兽面玦形玉饰,俗称为“玉猪龙”,1984年出土于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遗址群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M4号墓。红山文化的这类“玉猪龙”,似乎与“龙”没有直接关系。学术界称其为“玉猪龙”,是一种在研究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俗称。仔细观察,这条C形龙的原型很可能是猪。
虽然身体如蛇,但是有专家放大C形龙龙首,在龙嘴上发现类似于猪的双鼻孔,大面积占据头部的是两只大耳朵,这一切都和猪的形象非常贴切。而身上的长鬃毛,也和野猪身上又长又硬的猪鬃毛吻合。很可能红山龙的原型就是野猪。
远古时期,猪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除了把猪作为食物以外,还把它作为“水兽”,在祈天、求雨、防洪等祭祀中,经常把它作为祭品,并逐渐把猪抽象神化。这些观念反映到玉器造型中,猪首龙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玉猪龙很可能是“猪乃龙象”最早的源头。那么,龙体的形状为什么源于蛇的身躯呢?有专家认为,这是红山人对蛇崇拜的表现。因为,蛇的活动与季节的循环是相符合的,因此,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于是两者结合起来,就出现了猪首蛇身龙的形象。龙首源于猪首,生动说明,这种似乎高不可攀的神物,最初并非单纯幻想的产物。
龙的始祖那么多,又是如何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的呢?新石器时期的“原龙”,大概到了夏商之交,随着国家政权的形成而走向统一,逐渐定型。其代表形象,就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它标志着龙开始和国家的权利结合。
太史公云,大禹治水成功后,受禅登基。在即位典礼上,两条蟠龙从它藏身的地方飞了出来。在夏王朝的大旗上,画着两龙相交的纹样;夏后氏用勺,也绘有龙纹。可见夏朝龙纹遍布。
《史记·封禅书》说,“夏为木德,有青龙之瑞”,故以龙为王朝的图腾神物。这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可能是象征权力的“龙杖”。而该件龙形器的主人,不是“王”或王室成员,就是负责祭祀的“御龙氏”。
百川汇于海,新石器时期的“原龙纹”融合团聚成了后世“龙”的形象,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图文来源参考:《中华遗产》2016年11期
撰文:周琴语  供图:陈敬哲 等


《中华遗产》玲琅格店铺
 
新刊来啦 
(点击可购买)



中国搓澡简史2024-01-05
解密「最早的中国」,二里头,凭什么?2023-12-15
不生娃不养老,一睡120年,是谁创造了这个奇异王国?2023-12-19

「最中国」的葫芦,里面装了一整个宇宙

2023-12-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聊十二生肖
用剪纸演绎【美女与龙】
中华之源:第三章 龙与伏羲
厚重濮阳:中华第一龙系列之十——雷泽大脚印与伏羲大帝3
龙的起源
浅说龙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