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蒋介石的偶像,也是为后世留下最多地名的儒学大师
userphoto

2024.03.27 北京

关注


本文6100字,阅读约需12分钟。

一个健康的社会,只有拥有了一套稳定的核心价值观,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生活其中的民众才能感到幸福。如今民间自发的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说明了民众对信仰缺失的恐慌,他们在尝试着接受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来寻求心灵的寄托。儒家自古就是中国人心灵的教堂,你只有理解了儒家,才能理解我们的文化中,本来就有一种类似宗教的力量。它使人即使在挫折中,也能体会到生的幸福感,它可以时时抚慰你的心灵。
——中华遗产 2010年01期《儒家思想:中国价值观的救命稻草》,叶匡政

千百年来,以经世济民为己任的儒者,将忠、孝、仁、义写在了中华大地上。


儒生王守仁的奇幻漂流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浙江余姚的大户王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儿。王家是儒学世家,先祖自大明朝开国以来,历代皆以治《礼》《易》《春秋》等学问闻名于世。婴儿的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孙儿取名“守仁”

王守仁十岁那年,父亲王华状元及第。王家从未有过这样的喜事,远近亲友都来拜贺,交谈间不免对守仁寄予厚望:作为状元的儿子,将来即便考不中状元,也得考个像样的功名,承续家声。王守仁却不以为然,有一次与塾师讨论经典时,口出惊人之语:“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先生听了差点喷出一口老血,耐着性子问他:“那你想干什么?”王守仁淡定地说:“读书做圣贤。”

▲ 浙江余姚阳明古镇夜景。

的确,孔子考过状元吗?孟子考过状元吗?功名是虚,像圣贤一样立德、立言、立功,才是实实在在的。读书考功名,最多只能把名字留在史册里,而这个小男孩的志向,是把自己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华大地上
当时大概没有人能料到,这个孩子的志向真的实现了。王守仁创造了一个记录:为后世留下最多地名的儒学大师。
▲ 江西吉安青原阳明心学院。供图摄徒
王守仁更为今人所熟悉的名号是王阳明,国内称“阳明”的地名如今非常多见,如浙江、江西、贵州等省份都有阳明路,台北市有阳明山、阳明大学,连日本也有以阳明为名的园林。

这么多的地名,都是后人为了纪念王阳明而起,只有一处例外——浙江会稽山阳明洞。据清代《会稽县志》记载,王守仁初入仕途时,曾一度因病告归,在会稽山阳明洞侧结庐“默坐三年,了悟心性”,因而自号阳明子,后世尊称为阳明先生。所以,王阳明的名号,源于阳明洞。

王阳明为何受到如此推崇

不朽之人,必有彪悍的人生。明正德元年(1506),担任兵部主事的王守仁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太监刘瑾,官阶一撸到底,被贬为贵州龙场(今属贵州省修文县)驿丞——相当于县招待所的所长。贵州是明朝的蛮荒之地,而群山中的龙场,更是蛮荒中的蛮荒,蛇虫猖獗、瘴疠流行,语言不通,条件十分艰苦。别说做圣贤,能活着就不错了。这种境地,大概只有曾被贬至海南岛儋州的苏轼可以相比。
王阳明到达贵州龙场后,一下子从“官二代”变成了苦力,不仅亲自种地、砍柴、担水、做饭,还要照顾生病的随从,比苏轼还惨。不过,王阳明“读书做圣贤”的志向未曾动摇,这从他为自己居处的命名中可见一斑。龙场驿破旧得没法住人,王阳明只好蜗居在附近小山上的一座溶洞里,随后又在洞旁的荆棘丛中搭建了一座极其简陋的茅棚。这个见者伤心的山洞,却有一个“后现代”的名字——玩易窝,因为王阳明喜欢在洞里埋头玩味《易经》,并且颇有心得。
横屏观看
▲ 王阳明的脚步,遍及江西、贵州、两广等省份,所到之处平盗匪、施教化,也留下了很多地名。图为贵州修文县阳明洞,王阳明遭贬时曾在此居住。摄影/我是风V

经此大难,王阳明认为自己对于荣辱得失都已超脱,只有生死一念还未看透,这也是修身成圣的最后一关。于是他在玩易窝下面找了一个石罅,称之为“石椁”(石制外棺,这里代指墓穴),对着它苦苦冥思:如果圣贤遇到这样的绝境,会怎么办?如果我在这里死了,就以这个石椁为墓,直接把我埋进去吧。

在这种积极求进的心态中,王阳明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不久,王阳明移居龙岗山腰的另一个山洞,比玩易窝宽敞明亮了许多。也许是想起了家乡,他将这个山洞更名为“阳明小洞天”,并为之作诗曰:“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只要内心从容安定,何处不可为家?
和苏轼一样,王阳明精通佛、道,但骨子里还是儒家。儒者都是“操心”的命,有一份割舍不去的经世精神。于是他在龙岗山顶办起了书院,根据当地风俗教导少数民族乡民,很得民众拥戴。当地的土司也对他非常崇敬,经常给他送米、肉、鸡鸭,馈赠金帛鞍马。

君子亭是王阳明在此居住期间命名的,亭子下方有蒋介石游阳明洞时题写的“知行合一”四个字。摄影/曹经建

人在哪里不重要,做什么才重要。即便身陷地狱,也要奋力把地狱变成天堂。此刻,王阳明想起了至圣先师孔子。《论语·子罕》中说,孔子有一天忽然想居住到偏远的“九夷”,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办?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后来终究没有搬到“九夷”,王阳明却在龙场“混”得风生水起。当地乡民见山洞阴湿寒冷,主动在洞口附近为他建了一座茅屋,又在洞口上方建了一座小亭,周围植以绿竹。根据孔子的箴言,王阳明将茅屋命名为何陋轩,又将亭子命名为君子亭

儒学大师王阳明的归来

谪居贵州的王阳明,受尽艰苦而愈挫愈勇,心境也更加开阔起来。正德三年(1508)的一个深夜,王阳明终于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史称“龙场悟道”,是为心学的发端。他在龙场、贵阳聚徒讲学,讲授“知行合一”之学。这是贵州从未有过的新鲜事,当地民众纷纷前来观听,远在江西、湖南的学子也慕名前来听课,多时达上百人。
贵州从此人文蔚起,这个曾经连峰际天、鸟飞不到的文化沙漠,一时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龙场的玩易窝、龙岗书院,贵阳的文明书院,都成了儒生心目中的圣地。(三百多年后的清嘉庆年间,贵阳人为了纪念王阳明的文化开拓之功,还在城东扶风山修建了阳明祠。)

 贵州扶风山阳明祠。

好消息接踵而来。第二年,王阳明谪戍期满,回调庐陵(今江西吉安),刘瑾也于次年被处死。到了正德十一年(1516),王阳明已经升任南京鸿胪寺卿(主管朝会、祭祀等礼仪)。
这时,南方传来战报,江西南部地区盗贼势力扩大,攻城略府,地方官军已无法剿平。有意思的是,朝廷放着满朝武将不用,而是起用了能力出众的王阳明
王阳明当仁不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儒家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今正是立功报国的好机会,岂能错过。很快,满朝文武都惊呆了:平日里文质彬彬的王阳明,到了战场上忽然好像换了一个人,用兵奇谲诡诈,从来不按套路出牌。奸恶凶狠的盗贼这下遇到了克星,短短一年时间内,为患十年的盗贼被悉数荡平。
▲ 王阳明真正做到了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攻城容易守城难。为了防止流寇复聚,变强贼之穴为礼义之区,王阳明向朝廷请求在盗贼的老巢设立县治,以安邦抚民。王阳明吸取了在贵州施行教化的经验,认为平息盗匪的根本还在于礼教,因此县名至关重要,关系到一方百姓的自我认定

王阳明斟酌再三,决定名为崇义,以示推崇教化,崇尚礼义。而且此地原系上犹县崇义里,因地名县,顺应民意。此外,王阳明在剿匪所到的福建南部、广东北部也奏请设立新县,分别命名为平和、和平,内含儒家“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去过广西南宁的人,也许会记得城中的青秀山也有一个阳明洞。相传,这是王阳明泊舟于此时所刻。王阳明为何会远行至此?原来,嘉靖六年(1527),广西少数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两广总督不能平定,朝廷不得已再请年老的王阳明出山。在南方诸省人的心目中,王阳明是神一般的存在,因此卢苏、王受一听说王阳明要来,立即就投降了。这是王阳明去世的前一年,次年冬天,他病逝于赣南的一条船里。

 绍兴王阳明故居西小河畔。摄影林少波

王阳明是历史上罕有的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儒学大师,为后世树立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儒者典范

从丰镐房走出来的“大儒”

1975年,《历史研究》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蒋介石是祸国殃民的大儒》的文章,作者为北京市北郊木材厂和北京师范大学党史系、历史系大批判组。今天看来,这篇文章充满了阶级斗争式的激烈言辞,但“大儒”的说法,却不是空穴来风。
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在浙江奉化的一个盐商家庭,与王阳明的家乡余姚仅一山之隔。“奉化”何意?据南宋《宝庆四明志》、明代《宁波府志》等方志记载,奉化人“受性刚直,任气尚义”,“性易抵冒,好斗讼”,最是难管。据南宋奉化文人陈著的说法,赋予“奉化”之名,就是希望此地人“乐于奉承王化”

▲ 浙江奉化溪口蒋氏故居:斯人一去不复返,门外剡溪自悠悠。摄影林少波

蒋介石似乎天生就与儒家有缘。当地的习俗要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蒋介石的父辈有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周房。蒋介石的父亲行三,恰属周房。蒋父去世后,蒋氏兄弟分家,又须各立房名。族中长辈根据西周的两座都城——丰邑和镐京,将蒋介石一房名为丰房,其弟蒋瑞青一房为镐房。因蒋瑞青未成年而早夭,蒋介石承袭镐房,合称丰镐房
丰镐房,有浓厚的儒学气息。孔子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的毕生志愿,就是恢复至善至美的周礼,而丰镐二都,是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蒋介石在丰镐房长大,也毫不意外地接受了最传统的儒学教育。
 奉化溪口蒋介石出生地摄影/林少波

他最崇拜的儒学先师,是王阳明。那种知行合一、治平天下的经世精神,强烈地吸引着这个乱世中的少年。

1932年,蒋介石对青年演讲“中国的立国精神”,回忆起他在日本留学时亲眼看见:“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在轮渡上,凡是在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特别是他的海陆军官,对于阳明哲学,更是手不释卷的在那里拳拳服膺。”

蒋介石震撼不已,认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成为强国的原因之一,就是得力于中国的儒学,尤其是阳明心学。因此,他加倍发奋阅读儒家著作,甚至一度导致双目成疾。他的心中种下了一个牢固的观念:儒学,可以救中国。

崇礼、尚义,中国的希望

1931年,蒋介石已掌握了全国最高的实权。他亲自坐镇江西,指挥“剿匪”。联想到王阳明在江西的卓越战功,蒋介石在安排军事围剿的同时,也极力鼓吹“革命必先革心”:要改变中国,必须从改变民众的心志开始。为了教育广大民众,蒋介石一度兼任过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长。

用什么教育国民?当然是儒学。在蒋介石看来,儒学是“几千年来中国思想界的大动脉”,要救国,必先“昭苏国魂”,唤醒“全民族历史文化之传统的根本精神”。眼下,这也是对抗“共匪”和马列思想的可用武器。为此,1934年,国民党中央通过了一个“尊孔祀圣决议”,通令全国的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孔诞纪念大典”,号召学生们“尊孔读经”。

就在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逐渐成为亡国灭种的大患。1931年,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在3个多月时间里强占了东北全境,进而突破长城。兵锋所指,华北危殆,中华民族危殆。
临危之际,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奉命赴任察哈尔省主席,在此整军练兵,准备抗日。1934年春,宋哲元和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巡视治下各县,路经商都县、张北县。张北城东的丛山里藏着一座古镇,此地在元朝便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定边城,正是历代中原王朝与北方强敌激烈争夺的要地。但这里距张北县城一百余里,且张北县境过于广大,行政管理颇为不便。宋哲元回省后,即将张北县的二、四区划出,同时将商都县的二区和三、五区六乡十六村划出,新置为两个县。
两县甫一成立,便逢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县名当如何拟定?这一年,全国正在大张旗鼓地开展蒋介石亲自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什么是新生活?就是以“礼义廉耻”作为民众衣食住行、思想道德和行为的准则,革除旧习,教化人心。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民族的兴亡尽在于此。

运动传播到华北,宋哲元作为省主席表态积极响应,要求治下各县长“为民表率,应行八德,以作倡导”。这不全是向蒋介石表忠的政治作秀,宋哲元心里明白,以自己在察哈尔的兵力,恐怕迟早抵挡不住日军南下。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也许最终还是要依靠国民精神的觉醒,唤起全民族无所畏惧地为国尽全忠、为家尽大孝。于是,他在“礼义廉耻”中取前两个字,为新设的两个县命名为崇礼、尚义。礼义,是中华文明战胜外来侵略的终极武器。

蒋介石对《中庸》推崇备至,称其为“我国古代哲学之精义”。恰好《中庸》中也有“敦厚而崇礼”之句,想必崇礼这个县名很得蒋介石的认同。或许蒋介石也联想到了王阳明在赣南命名的崇义,二者意义相近。面对日寇铁蹄,蒋介石一定无比强烈地期望像王阳明一样力挽狂澜、旗开得胜,立下不朽之功。

再见,阳明山

蒋介石以阳明学的继承者自诩,似乎对赣南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1937年,蒋介石寄予厚望的长子蒋经国从苏联回到中国,两年后,被派到赣南主政。这时的赣南,就像王阳明江西平乱前一样动荡不安,一幅“化外之地”的景象
方世藻的《“赣南新政”概述》有详细描述:“各军阀占山为王,各霸一方……地方土豪劣绅,封建头目,高墙壁垒,拥兵自据……烟民的数量超过6位数,赣州城赌场规模不亚于澳门。许多地方民匪难分,难童、游民无处安身。”
蒋介石的这个安排很有深意。如果爱子能和王阳明一样,在一方任上剿平盗匪、教化民风,那么对于国民党的形象,以及蒋经国的个人威信,都大有帮助。
万安县油菜花节。图源:文旅万安

这次磨炼对蒋经国的影响很深,数十年后,蒋经国用赣南最穷的一个县——万安县的地名,给孙子取名为蒋万安,意在让后辈记住这段艰苦岁月,记住忘在莒

可惜,王阳明的辉煌没有重演。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
这一刻,蒋介石会不会反思,他所信仰的儒学失败了?应该没有。去台之前,蒋介石曾三次参谒阳明洞。退居台湾后,蒋介石又嫌台北草山有“落草为寇”之意,将其改名为阳明山。此外,一些学习和开会的场所,也根据《传习录》命名为传习馆。蒋介石对儒学的追随,铭刻在了台北的地图上
▲ 台湾花莲县崇德火车站。沿着海岸线环岛旅行,会遇到很多富有儒学色彩的地名,比如嘉义、文贤、仁和、仁德、崇德、归仁、善化等。从这些地名中,可以看到台湾岛良好的儒学传承。摄影/泓伊
蒋介石参研、反思阳明心学,一直持续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令人唏嘘的是,恰恰就是在阳明山,他遭受了生命中最后的沉重一击。1969年,蒋介石参加完军事会议,和宋美龄一同乘车回阳明山。
忽然,一辆军车迎面飞驰而来,蒋介石的座车司机慌乱中误把油门当刹车,猛然撞上了前面的引导车。蒋介石的心脏受到了重创,身体从此大坏。他对“行政院长”严家淦说,阳明山的车祸“减我阳寿二十年”
▲ 从阳明山国家公园俯瞰台北101和城市景观。供图 / Kit Leong
从奉化丰镐房到台北阳明山,蒋介石的人生大起大落,却不如他的偶像王阳明那样圆满。只有阳明山巍然挺立,向四百多年前的儒学大师表达着永恒的敬意1973年,蒋介石病重,留下遗言:“我死后,将灵柩暂厝慈湖,那儿风景好,很像我们奉化老家。”

图文来源参考:

《中华遗产》2018年10期,撰文/李行

《儒者走过之地》

部分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天到了,快“袍”起来

「最中国·文博市集」2024首场从福建这座宝藏城市开始!2024-03-18
冷宫究竟怎么冷?后宫把女性变成了什么?2024-03-15
中国最有诗意的三条江,都在这个省!2024-03-13
龙抬头 | 你的家乡地名『含龙量』有多高?2024-03-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游阳明洞
龙场悟道
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纪念祠——阳明洞和阳明祠
一生俯首拜阳明——王守仁
哲学家能写这样的行草 佩服!
哲学家写出来的行草真让人佩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