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狂挑衅的玩笑开不得—晋齐鞌之战的起因
周定王十年(前597年),因统兵出征的诸卿意见不统一、又各自怀有私心,导致晋国在和楚国对抗的邲之战中莫名其妙地临阵撤军、不败而败,输给了楚庄王率领的楚军。此战失利的直接后果,就是晋国在实际上失去了诸侯霸主的地位,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大大削弱;楚国则凭借这一战的胜利,将势力范围扩大到黄河岸边,并联络晋国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形成对晋国的三面包围,意图控制中原、压制晋国的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这一段时间内,楚国声威赫赫、国势军威比当年城濮之战之前还要强盛。
晋军败于邲地后,晋景公追究战败的责任,起初想让中军将荀林父自尽以承担罪责,但在大夫士贞子的进谏下,晋景公宽恕了荀林父,让他继续担任中军将,以戴罪立功。但另一位败军之将——中军佐先觳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先是被晋景公论罪剥夺了封地、爵禄,放逐至赤狄国家。后来又因为勾结翟人(即赤狄)进攻晋国,被晋景公追论勾结外人图谋晋国、以及邲之战败阵的责任,出兵讨伐先觳,先氏全族都被诛灭。
晋国外败于楚国、内部又发生内讧,国势因此不振,难以维持霸主地位(实际上也将霸主名号输给了楚国),因此,曾经也是诸侯霸主的齐国(齐桓公时期),逐渐不愿再屈居晋国之下,供晋国驱使。此时,齐国国君齐顷公刚继位不久,年轻气盛、壮志激昂,又野心勃勃、目中无人,也想趁机摆脱晋国的控制,使齐国成为堂堂正正、名副其实的诸侯大国,甚至重新恢复先君齐桓公时期的国威,再登霸主之位。
而对齐国更加有利的是:之前晋国、楚国出于争霸的目的,都争相主动交好齐国,意在获取齐国的支持和帮助,这就让齐顷公可以左右逢源、待价而沽;尤其是邲之战后,晋国国力被削弱,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减弱,还面临西边的秦国、北边的赤狄、白狄不断骚扰进犯,一时间左支右绌、疲于奔命,这就更加助长了齐顷公想要和晋国一较高下、进而击败晋国、称霸中原,恢复先君桓公霸业的野心。
周定王十一年(前596年),邲之战的第二年,齐顷公趁着晋国内外交困、无暇他顾的时机,悍然出兵攻打原依附于晋国的莒国,大胜而归,取得了向晋国霸主地位挑衅的第一次胜利。晋国当时正忙于积蓄力量平定先觳之乱,因此对齐顷公的轻狂无礼举动没有做出更多的反应,齐顷公因此得意洋洋,认为晋国已经今不如昔,自己只要持续扩大战果,早晚有一天齐国将能取代晋国,恢复当年的荣光。
而晋国这一边,荀林父因为被晋景公宽恕战败的责任、依旧重用信赖,于是感念国君恩德、誓死报效国家。他吸取了邲之战失败的教训,在继续担任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时,严格训练晋国三军,并要求军队必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贯彻明确的军事目标(这也是晋景公清除不听指挥、存有私心的先觳家族势力的原因)。周定王十一年(前596年),在齐顷公伐莒,初步试探、挑战晋国霸权的同时,荀林父亲率晋国中军进行了示威性的伐郑行动,警告三心二意的郑国不要脱离和晋国的盟约,而郑国在晋军的威慑下,不得不向荀林父做出保证,不敢违背晋郑盟约。
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六月,荀林父经过三年的整军后,率领面目焕然一新的晋军出征北方的潞国(赤狄国家),将之前和先觳勾结准备偷袭晋国的潞国攻灭。同月,经过荀林父训练的晋军又在辅氏之战中击败了前来偷袭的秦军,将西部边境的作战主动权牢牢控制在手中、遏制了秦国想趁晋国新败之际乘虚而入的军事冒险行动。
灭潞、败秦之后,荀林父自认为已经弥补了因邲之战失败而使晋国国力受损的(一部分)过失,心中再无牵挂,于是在周定王十四年(前593年)春,向晋景公提出告老归隐,将中军将兼执政大夫的位置奉还给国君。晋景公对老臣荀林父的公心钦佩不已,在同意他退休之后,将他的儿子荀庚提拔为卿士,任下军将;而荀林父空出来的晋国中军将兼执政大夫之位,则以邲之战中临危不乱、应对有方,还小有斩获的原上军将、现任中军佐士会继任。
士会继任晋国执政后,继承荀林父的军事思想,在加紧训练军队的同时也不忘平定边境隐患。周定王十四年(前593年)三月,士会亲率三军伐赤狄,将狄人的残余势力——甲氏、留吁、铎辰全部消灭,彻底稳定了晋国北方边疆。
在晋国休养生息、同时逐步消除边境威胁的时候,野心勃勃的齐顷公也没闲着,他一方面和楚国私下接触,准备联楚以制晋,一方面加大和晋国在东方的重要盟友——鲁国国君鲁宣公的合作(鲁国国政其实由国内的三桓(即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后代:孟孙氏、叔孙氏、季氏)所掌握,并和晋国诸卿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因此鲁宣公为了夺回权力,才积极靠近齐顷公,意在依仗齐国的助力,压制三桓,行使君权),想要瓦解晋国在东方的控制权,并取而代之。
晋景公和执政大夫士会早就注意到了齐顷公数年以来的小动作,对齐国想要挑战晋国诸侯霸主地位的野心也是心知肚明,但南方的楚国一直虎视眈眈,随时会北上“窥视王都、饮马大河”,西边的秦国和北方的狄人也不消停,晋国实在没有力量四面树敌,所以只得暂时把还没撕破脸皮的齐国放在一边,先严守南方,防止楚国北上,再腾出手来,将秦国的骚扰击退,最后彻底消灭北方的赤狄,消除威胁最大的隐患。
周定王十四年(前593年),在彻底消灭了赤狄、稳定北方局势后,晋景公召集鲁宣公、以及卫侯、曹侯、邾子等诸侯国君在晋国的断道(山西沁县)会盟,商议如何应对楚国的威胁,以及讨伐叛盟附楚的郑国、陈国、蔡国,而齐顷公也收到了赴会的邀请。晋景公召开断道之盟的意图,明面上是商议如何对付楚国,其实还是借机行使诸侯霸主“征召诸侯会盟”的权力,向天下表明晋国还是霸主。
齐顷公本来对晋国在邲之战后还继续占据诸侯霸主地位就不以为然,这几年一直蠢蠢欲动,想要打击、削弱晋国的权威,自己好取而代之;所以,对于晋景公以霸主身份召开盟会、从而稳固晋国霸权的举动,齐顷公当然不愿意配合。不过,晋、齐两国到底没撕破脸,表面上还是盟友关系,对晋国的会盟邀请毫不理会也是很无礼的事情,于是齐顷公派出了齐国大夫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四人代表自己前去赴会。齐顷公认为,这样既不用和晋国翻脸,也不在实际上承认晋景公的霸主地位,还向天下表明齐国和晋国是“平起平坐”的对等身份,一举多得。
在奉国君之命赴会的半路上,高固大概是觉察到事情很可能没这么简单,于是走到了敛盂后,就借口身体不适,半途而返了。其他三人则没这么精明,老老实实地赶往断道,准备代替国君参与和晋国的盟会。
晋景公原本准备拉着齐国、鲁国一起,借会盟的机会向其他诸侯表示自己还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名正言顺地率领中原诸侯继续和楚国争霸,结果却被齐顷公结结实实地摆了一道,羞恼之下,于是拒绝了晏弱、蔡朝、南郭偃这三位齐国使者参会,还派人监视他们,不让三人随意出入。晏弱、蔡朝、南郭偃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下可能会糟,于是立即不辞而别,拔腿就跑,想要逃回齐国。
晋景公本来就对齐顷公拒不亲自前来会盟的无礼举动怨恨不已,现在齐国使者在众目睽睽之下又公开跑路了,简直没把晋国这堂堂诸侯霸主放在眼里嘛!于是,盛怒之下的晋景公立即派出军队追赶,将晏弱、蔡朝、南郭偃三人先后抓获,押送回晋国听候惩处。按晋景公的意思,干脆都趁着会盟的由头,祭天得了(就是杀掉)。
正巧,齐使被押回晋国的时候,半路上碰见了晋国出使他国返回的使者苗贲皇(即楚国前令尹斗越椒之子斗贲皇,斗越椒举兵叛乱失败,全族被杀,只有斗贲皇趁乱逃走,辗转投奔了晋国,被晋国任用为大夫,封在苗邑,改名为苗贲皇)。苗贲皇自己就是负责外交事务的使者,所以对齐国这三位倒霉的同行很是同情,便和他们一起返回晋国,并对晋景公谏言说:“齐使有什么罪,他们都是奉齐侯的命令才来赴会的,即使有无礼举动,根子还在齐侯那里。他们来之前,高固就预计了会被扣押,所以半路上返回了,可这三个人却冒着被扣押的危险,还是前来赴会,以维持晋齐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真的扣押了他们,那么诸侯们会怎么看我们晋国,齐国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敬服我们。让齐国因为这件事而怨恨我们,让其他诸侯害怕我们,最终受损的不是齐国,而是我们晋国的霸业啊!”
晋景公听完苗贲皇的谏言后,觉得也是这么回事,不过就这么放了齐使,面子上过不去。于是晋景公让守卫们故意放松对晏弱的看管,让晏弱半公开地逃回了齐国,而蔡朝、南郭偃则改送到招待外国使者的宾舍内安置,好生招待,以待他用。
周定王十五年(前592年),晋景公为了缓和和齐国的关系,同时也为下一次会盟做准备,于是和执政大夫士会商议后,决定遣卿士出使齐国,再一次邀请齐顷公会盟。为了显示对齐国的重视和礼遇,晋景公决定派晋国中军佐(晋国朝堂第二人)郤克(先任晋国执政郤缺之子、邲之战中为上军将士会的助手、担任上军佐,协助士会反击楚军小有斩获,还安全地把晋国上军带离战场)为使者,带着齐国使者蔡朝、南郭偃一起,前往齐国参拜齐顷公,并邀请他会盟(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晋景公命好生招待蔡朝、南郭偃,以待他用的意思)。
为了表示隆重,晋景公在派郤克出使齐国时,也邀请了鲁国、卫国、曹国一起遣使赴齐,共同拜见齐顷公;晋景公认为这次这么给齐国面子,齐顷公总不好再耍性子,公开给晋国难堪了吧。但晋景公还是低估了齐顷公的作死能力,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晋齐两国彻底闹翻,最终兵戎相见。
郤克奉国君之命,带着蔡朝、南郭偃两位齐国使者,并在半路上与鲁国使者季孙行父、卫国使者孙良夫、曹国使者公子手汇合,一起前往齐国拜见齐顷公。经过一番跋涉后,郤克等人抵达齐国国都临淄,拜见了齐顷公,并郑重邀请齐顷公在之后某个方便的时间参与盟会。
可齐顷公在接见诸国使者时,看到郤克是个跛子、季孙行父是个秃头、孙良夫是个驼背、公子手是个独眼,觉得有趣极了,几乎当场笑出声来。于是,跃跃欲试想要挑衅晋国霸权、同时又童心未泯、极有孝心的齐顷公,决定捉弄一下这几个使者,同时让自己的母亲也能舒心开怀,发散些郁闷的心情。齐顷公觉得,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嘛。
齐顷公的生母萧同叔子,是齐顷公之父齐惠公的妾室,当初齐惠公在世时,萧同叔子和丈夫的感情非常好,等到齐惠公去世后,萧同叔子十分思念亡夫,因此郁郁寡欢、日夜悲泣,心情长期悲切郁闷,很久都无法释怀。齐顷公事母极孝,为了宽慰母亲,他经常在探望萧同叔子时,说一些宫外的趣事和民间俚语给母亲听,稍稍缓和了一些母亲的郁闷心情。
这一次,几个身体上有缺陷的外国使者前来参拜,顿时让齐顷公找到了可以让母亲开心的新机会,于是,齐顷公先是决定举行大朝会,向各国使者宣布第二天在正殿正式接见使者,接受国书,商讨盟会事宜;另一方面,他私下安排人在朝堂之侧围上帷幕,请母亲萧同叔子第二天前来,端坐在帷幕内,观看各国使者朝拜国君的外交仪式。
为了增加事情的突然性和搞笑性,齐顷公在邀请母亲来观礼时,并没有告诉她使者们的真实情况,而萧同叔子对于这么严肃、正规的外事活动原先也并没有太大兴趣,起初并不想来观看,但拗不过儿子的再三邀请,于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并在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后宫女侍们赶到朝堂,坐在帷幕后准备观礼。
而齐顷公早就准备好了他自认为“一举两得、天才创意”的后续行动:他从齐国的引礼官中,特别挑选了四个分别是跛子、秃头、驼背、单眼的人,分别对应郤克、季孙行父、孙良夫、公子手这四位使者,在朝会开始的时候,引导他们登上齐国朝堂正殿,向高坐在上的齐顷公行礼参拜,举行正式的外交会见活动。
当坐在帷幕后的萧同叔子猛然看见跛子带着跛子、秃头带着秃头、驼背带着驼背、独眼龙带着独眼龙这么一幅奇怪的场景,缓步走上了齐国的朝堂,还煞有介事地举行隆重严肃的外交活动时,先是错愕不已,然后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儿子要自己来观看这么正式的外交活动的原因之所在,顿时乐不可支、爆笑不已,欢快的笑声穿过了帷幕,清清楚楚地传到了朝堂上。同时,萧同叔子还不住地和身边的侍女评价这几个外国使者的样貌,其中不礼貌的话也被郤克等人完完全全地听进了耳朵里。齐顷公见母亲如此开心,自觉计谋得逞,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使得原本都憋着笑,尽量以严肃的姿态参与朝会的齐国卿士们也开始窃笑,一时间,齐国朝堂上笑声不断。
郤克虽然出身高贵,是先任中军将兼执政大夫郤缺之子,但他出生的时候,其父郤缺因为父亲郤芮谋反之事,已经被贬为平民,得和妻子一起下田劳作、自己养活自己,暂时被排除出贵族行列之外。因此,郤克小时候生活在民间,以“罪臣之后”受尽了白眼和欺侮,同时,郤克天生有些跛脚,因为地位低下、身体有缺陷,他在少年时没少被人嘲笑、调侃,这也是他内心中最敏感、最自卑且最不愿被人触及的地方。
虽然郤缺之后被晋文公提拔重用,重新回归贵族行列,并担任了晋国执政,郤克也在成年后逐步晋升,进入了朝堂、身居高位,但少年时因身体残缺而被别人讥笑嘲讽的往事,他一直没能释怀。不过,随着郤缺、郤克父子的崛起,郤氏在晋国已经是顶级贵族和权臣,自然没有人可以当面嘲讽郤克的跛脚了,他差不多已经忘记了少年时被人欺辱冒犯的往事。
但让郤克没想到的是,齐顷公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居然在这么严肃的外交活动中故意用这么没品的手段让自己出丑、冒犯自己最不愿被人触及的缺陷,赤裸裸地侵犯自己的尊严(尤其还是让一个女人公开嘲笑,哪怕她是齐侯的母亲),简直不可理喻!(其实郤克在看见是一个跛子来引导自己登上朝堂、参拜齐顷公时,就知道齐顷公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了。不过为了晋齐两国的盟约,不影响晋景公安抚拉拢齐国的策略,郤克原本都准备忍下这口气的。但让郤克不能忍的是:自己居然被齐侯的母亲公开嘲笑、挖苦,这就不再是外交能解决的事情了。从另一方面说,晋国的次卿,怎么也不能被其他诸侯的母亲加以公开羞辱,这关乎晋国的国家颜面和霸主权威。)
于是,怒发冲冠的郤克立即中止了和齐顷公的外交礼仪,当场甩手而去,只留下副手栾京庐在齐国处理后续事宜,自己第一时间就离开临淄,赶回晋国。其他三国使者虽然没胆子敢像郤克这样发怒一走了之,但同样在心中对齐顷公充满了怨恨,勉强完成外事活动后也立马返回各国,并相互约定,必报齐人侮辱之仇。
郤克在抵达黄河渡口准备渡河回国时,跪下对着黄河发誓说:“(假如)不报复齐国加给我的耻辱,河伯给我作证,生生世世不再渡过这条河!”
郤克返回晋国后,立即向晋景公请求发兵攻伐齐国,以震慑那些敢于挑衅晋国霸权的宵小。晋景公得知国家的次卿(中军佐)居然被外国如此侮辱,这相当于直接打自己的脸了,同样做好了和齐国大打一场的准备。但晋景公思虑到楚国的威胁更大、西边的秦国又时刻准备跳出来撕咬一番,这个时候不宜和齐国彻底闹翻,于是安抚郤克说:“私人的恩怨,还是不能影响到国家,将来,终究有你清洗屈辱的时候。”郤克不甘心,又向晋景公表示自己可以不动用国家的军队,只带着郤氏私兵去讨伐齐国,即使失败了,也和晋国没关系。晋景公为了集中力量对付楚、秦,还是没同意。
在国君的压制下,郤克的愤怒和怨恨发泄不了,心情很是狂躁,以前做事井井有条、聪慧睿智的他在这种憋屈、抓狂的情况下性情大变,几次在晋国内部制造事端、和别的卿士家族发生矛盾,几乎要到了挑起内讧的地步。这些情况,都被他的前辈、晋国中军将兼执政大夫士会看在眼里。
士会自从二十年前从秦国返回晋国后,一直兢兢业业、为历代晋侯效命,修法典、缉盗贼、理国政,并攻灭赤狄,是晋国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最终才能继荀林父之后,成为晋国第四任中军将兼执政大夫(第二任就是郤克之父郤缺,至于第一任则是大名鼎鼎的赵盾。赵盾之前的晋国中军将不兼执政大夫)。
多年的从政经验,让士会对人情世故、朝野局势都了如指掌,对郤克如今的反常举动也洞悉在心。当年邲之战中,是郤克的全力协助,才使得身为上军将的士会能在主力败阵的不利局面下,将上军安全撤离战场,还小有战果。对郤克的能力,士会心知肚明,对郤克的委屈,士会也是深有感触。而邲之战中晋国执政荀林父和次卿先觳彼此不服气、矛盾重重,从而导致晋军莫名其妙地输给楚国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为了避免内部产生矛盾而影响到晋国霸业的稳定,士会决定提前退出朝堂,以成全郤克的伐齐夙愿(也有将郤克的怨恨之气引到国外的意思)。
于是,士会私下对儿子士燮说:“《诗经》有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的喜怒可以制止祸端,不是君子,他的喜怒往往会制造祸端),人在喜怒无常的时候,合乎礼法的行为少,离经叛道的行为多。中军佐(指郤克)是君子,但正处于大怒的时候,因此我担心他的怒气会导致祸端。而中军佐的怒气不是发泄在齐国,就是发泄在我们晋国内部。发泄在齐国,自然对我们晋国有好处;假如发泄在晋国,那不光是国家、就连国君乃至我们卿士,也不能避免牵连。所以我决定告老隐退,让中军佐继承我的位置,使他拥有能够对齐国发泄怒火的权力,这样,他就不会在我们晋国内部制造冲突来转移心中的怒气。我告老后,你带着范氏(士会家族即晋国范氏)听从诸卿士们的指挥,完成国君的命令,恭敬从事。”
周定王十五年(前592年)末,士会正式向晋景公提出告老,辞去了中军将兼执政大夫的官位,并推荐次卿、中军佐郤克接任晋国执政。晋景公同意了老臣士会的请求,让郤克晋升为中军将兼执政大夫,同时安排士会的儿子士燮进入朝堂,担任下军将。郤克一接任晋国执政,就马不停蹄地准备和齐国开战,以洗刷齐顷公当年对自己的羞辱。
巧合的是,周定王十六年(前591年)春,就在郤克刚刚担任晋国执政不到半年的时候,晋国的生死大敌——楚国国君楚庄王却突然患病、且医治无效,不得不带着巨大的遗憾告别了从晋国手中夺来的诸侯霸主宝座,黯然去世了。楚庄王去世后,因楚太子审当年只有十岁,年幼不能治理国家,只能由叔父子重、子反辅政。子重、子反拥立太子审继位,即楚共王。
楚庄王的去世,使得他在位期间被暂时压制的楚国国内贵族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其中芈氏王族和屈氏卿族(也是楚国王族远支,即屈原的同族)之间的斗争尤为激烈,屈氏首领屈巫(申公巫臣)因此逃亡到晋国,被晋景公任命为邢地大夫。子重、子反得知屈巫叛逃后,将他留在楚国的近支宗族全部诛杀,瓜分了他的田土和财产。
屈巫在家族被灭后悲愤万分,写信给子重,誓言要报仇,并发誓说:“一定要让你在疲于奔命中死去!”(后来晋景公听从屈巫的建议,派他带着三十辆兵车出使楚国的死敌吴国,结好吴人,并教会吴人战车的使用方法。屈巫还让自己的儿子狐庸留在吴国,出任行人(外交官),负责和晋国联络,共同攻楚。此后吴国在晋国的支持下,不断向楚国发起进攻,子反、子重面对吴国的骚扰果然疲于奔命,一年之内七次和吴国交战,不胜其扰。日后楚国的衰落和吴国崛起,都因此而生。)
楚庄王去世后,楚国国内发生内讧,掌权的贵族排除异己、抢夺私产、无暇他顾,因此楚国的国势开始下降,对慑于楚庄王的军威而前来依附的诸侯国的控制力有些松懈,邲之战后实际掌握的天下霸权也显露出不稳的迹象,对齐国、秦国的暗地里支持(以用来对付晋国)也难以为继。天道轮回,当年晋国战败后出现的一些窘迫情景,现在又发生在楚国的身上了。
周定王十六年(前591年)夏,趁着楚国国君新丧、国内发生贵族内讧的好时机,新任晋国执政郤克决心发动战争,以夺回被楚国“僭越”了六年的诸侯霸主地位。但出乎意料的是(当然,在郤克看来是理所当然),郤克向晋景公提出的作战目标不是南方的死敌楚国,而是几年以来一直上蹿下跳、蠢蠢欲动,想要挑战晋国霸权的齐国。
晋景公对于齐顷公的轻狂挑衅也是深恶痛绝,觉得是时候敲打敲打一下这个不长眼的“盟友”,便同意了郤克的请求,并亲自率军出征,还联合卫国一同出兵,共同讨伐齐国(卫国是由太子臧率军出征,而当年被齐顷公羞辱的卫大夫孙良夫有没有随军,史书上没说,不过估计没少在后面出力,搞不好这一次鼓动卫国和晋国一起出兵伐齐的就是他),但晋景公没有让郤克一起出征,而是让他留守国内,处理日常政务。
在晋、卫联军以“不赴断道之盟、羞辱外国使臣”的理由大举进攻、连战连胜、兵锋并直抵齐国阳谷(今山东阳谷)的不利局面下,失去了楚国支持的齐顷公不得不认怂,主动到缯地和晋景公会面(其实是告罪),达成了和晋国的盟约,并应允断绝和楚国的联系,这才使得晋景公满意地撤军。不过,为了警示齐顷公不要再嘚瑟,晋景公让齐国太子彊作为人质,随同自己一起回国,以为齐国对晋、齐盟约的诚意。
不得不说,晋景公这次出兵伐齐,还是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来对待齐顷公的,这从他没有带和齐国有私仇的郤克出征就可以看出来,而对齐国的征伐也是点到为止,目的还是将齐国拉回正轨,回到盟友的正道上来。但齐顷公口服心不服,表面上认怂,还将太子也送到晋国当人质,可心里面从未认输,时刻想着再度联络楚国、获取外力支持,再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发起对晋国霸权的挑战,以恢复当年齐桓公所创立的霸业。在这种膨胀心态的驱使下,两年后,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齐顷公主动攻打晋国的盟国鲁、卫,又一次挑战晋国的霸主地位;在晋景公的首肯下、郤克亲自率领大军出征,毫不客气地讨伐背盟的齐国,晋齐两国因此爆发了空前激烈的会战——鞌之战,目中无人的齐顷公在战争中几乎被晋军俘获,齐国一败涂地,齐顷公想要和晋国争夺霸权的企图也被彻底粉碎;而有关这一战的精彩历史典故,就留在下一篇文章中为大家详细讲述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史(先秦)(八)
晋景公之死
晋国中军元帅列表及简介
中国的战争:春秋时代——晋悼公的霸业(五)
中国史上战争(17)晋齐平阴之战
齐晋火并:齐景公终于重温霸主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