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城对话牵手,梦圆千年夙愿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在串联起万仞高山的同时,也孕育了两岸绚丽多姿的沿黄城市,济南、郑州即是其中最闪耀的两颗明珠。12月8日上午,随着济南、郑州对发列车同时开行,两省人民期待已久的济郑高铁正式开通。自此,山河紧相连,千里变通途,齐鲁大地与中原腹地开启了直连直通、携手并进的崭新时代。

在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一条400余公里高铁线路的开通,何以引发如此热切期盼和广泛关注?究其背后的意义,或不仅是人财物层面上的“链接”与“辐射”,更有从个体到国运,从战略承载到文明赓续的重大转折。也正因此,“济郑高铁开通”必将载入两省交通发展的史册。

一,同饮黄河水,鲁豫一家亲

一曲黄河,串联起山河四省,让鲁豫人民一衣带水遥遥相望;一脉文明,联动起儒家与中原,让两地文化同气连枝情意相投。在此背景下审视济郑高铁,之于鲁、豫两省而言:

一是两座万亿之城的实时对话。济南与郑州,虽同处平原,且直线距离仅400余里。然而,囿于整体交通的历史因素,两个省会城市之间的直线链接,一直面临着“京广”、“京沪”两条南北大动脉的阻隔。由此造成,从济南到郑州,或北上绕道石家庄,或南下绕道徐州,最短也需4个小时。在朝发夕至、一日千里的高速通行时代,这样的速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两个万亿城市之间互联互通的需求。

济郑高铁的开通,恰恰填补了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那条“直线”。令之前曲折的行程直接压缩至1.5小时,并且有望形成1.5小时生活圈。当条条高铁风驰电掣之速穿行在广袤的中原大地,游客在收获线路平顺、视野开阔、乘坐畅快的体验同时,也开启了两座万亿之城间的实时对话。

二是两个重磅城市群的优势互补。“一”字型高铁两端,一头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一头是中原城市群,分别是北方第一和第二经济大省。一直以来,两省份的发展各有所长又各有千秋。在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背景下,当下两个城市群内部发展势头风起云涌,都有着向外拓展破茧成蝶的强烈意愿。而今,济郑高铁的开通令这份发展意愿有了明确的承载和安放。

当丰富沿海港口资源与全国铁路枢纽得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机遇驻足垂青;当海洋特产与中原物产实时高效互换互通,便利的不仅是民众生活,更是地区间资源配置的优化;当活跃开放的沿海思潮、享誉中外的儒家思想与博大厚重的中原历史之间的沟通能够实时开展,即时回声,所收获的不仅是时时更新的思想观念,更有双方发展理念上的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进而凝聚成推动发展进步的合力。

三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的助力支撑。作为沿黄城市的实力担当,济南、郑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使命责无旁贷。一方面济郑高铁的开通,推动了两座城市之间的深度链接,在促进沿黄流域城市群由点到片、协同抱团的同时,也开启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对话新阶段。

另一方面,“济郑高铁”本身就是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卓越典范。历经两千多个日夜的探索与突破,开展艰苦的前期规划与反复论证,攻克无数技术难关,两度跨越黄河,穿越多个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区,最终实现了高铁建设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这无疑为后续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板。

与此同时,济郑高铁也为2016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再添重要一笔。

二、省会能级扩大,洪荒之力爆发

作为主角城市之一的济南,济郑高铁不仅为完善“米”字形交通网络再添重要一笔,也更加激发了“强新优富美高”强省会建设的洪荒之力:比如

拓展城市发展双向空间。向内看,槐荫、长清等济南西南片区的“城西会客厅”,当下氛围活跃势头迅猛,正处于发展上升的黄金时期。如今与中原铁路枢纽郑州的直线贯通,令济南的“西部大开发”得以增速提质,为城西南片区聚拢更多人气;向外看,济南乃至山东可以依托京广高铁、郑州枢纽等要道,南下沿长江流域直达西南地区,与武汉、西安、广州、深圳的通达时效提速。由此,在进一步扩大开放门户同时,城市发展空间得以由内向外双向拓展。

增强省会经济圈黏合度。伴随着济郑高铁全线开通,沿线的聊城、茌平、莘县等因由此结束“不通高铁”历史,而被大众调侃,引发社交平台关注。事实上,借以高铁贯通而由此获益,恰恰印证了济南“强省会”战略的溢出效应和辐射能力。

一线通南北,往来山水间。作为“江北水城”的聊城,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典故众多,与毗邻的长清大学城内众多莘莘学子相互间一直有强烈的畅通意愿。如今高铁贯通,不仅便利了济聊两座城市的往来,强化了省会经济圈黏合度,且民间个体也有了最现实直观的获得感幸福感。

助力济南“网红变长红”。线路开通,引发了一波市民乘坐体验热潮。镜头下、视频中,映衬着中原大地的山河美景,躯体线条流畅的游龙“复兴号”闪电般在祖国腹地游弋,“趵突泉”、“把子肉”们引发新一轮网友垂涎的同时,济南再一次登上热搜!这似乎是一种必然。丰厚的历史典藏,兼以沿海与内陆两种文化交融碰撞,一直以来济南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宝藏城市。如今新的高铁线路开通,令向外输出齐鲁文化,展现济南热情好客,讲好济南新时代故事开辟了崭新机遇和路径,而这也印证了“网红济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三、山河紧相连,牵手圆夙愿

济郑高铁线路的开通,毫无悬念成为了当天社交平台的顶流。热切关注的背后,除了高铁线路本身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两省人民千丝万缕勾联的特殊情感,比如: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曾有段子调侃,鲁豫两省的人坐一块,都不用劝酒,一个比一个能喝,最容易开怀畅饮。虽属玩笑,但却客观反映了,由于紧邻接壤,往来密切,两省人民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化、饮食喜好等方面并无多少隔阂。你喜欢我家把子肉,我爱喝你家胡辣汤,物质生活层面的交流顺畅无阻,颇有似曾相识、相见恨晚的感觉。首发当日的体验热潮,即是这种血脉中流淌的地缘关系的映射。

高铁牵线,文化交融。一线通鲁豫,联通的除了国家战略、经济交流等宏大命题外,更有精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当齐鲁大地的豫剧迷们能够亲临现场感受中原历史气息,当山东快书有了来自中原腹地的众多拥趸,过瘾的是民众,丰盈的是底蕴。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交流互鉴,既是自身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体现,也是带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济郑直连,跨越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中,伴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演进,公众能够清晰感知到两座悠悠古城之间牵手对话的强烈意愿。然而或囿于物质条件的限制,或因为种种因素的积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两座古名城之间只能彼此望洋兴叹。

但是,犹如心心相印的一对璧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与国家交通事业发展相伴随的,是济南至郑州的列车几度提速:从硬板票到电子客票,从40多千米每小时到350千米每小时,从绿皮车到复兴号……如今,在克服重重难关后终得相聚。济郑牵手,山河相依,坊间雀跃,群众欢呼。此一对话,跨越千年,我们清晰感受到了两地人民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同梦的浓厚深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又多了2个“米”字形高铁枢纽
郑济高铁济南段走向确定2017.07.19
北方拿得出手的城市:西安、郑州、青岛、济南,谁领未来?
山东丨济南:我要当山东第一!青岛:我才是。
跟郑州有关,这条跨省高铁进入开通倒计时!凤凰网河南
中国最给力的高铁,连接两大省会,人口覆盖近2亿,北方将崛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