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剿匪后的军旅生涯(二十二)转业时的艰难选择(结束篇)

原著:杨顺德  整理:杨卫真

  从执行三支两军任务,参加地方“三结合”领导班子到完成任务奉命撤出,我已离开原部队近三年了,回到老部队后才发现一起工作了十余年的领导、同事大都已不在,更换了不少人员,就是连队干部也换了三茬,过去熟悉的面孔能看到的已经不多了。我们这批从地方撤回归建的同志,由于原岗位已有人上位,编制齐整满员,成为了多余的人。但组织上还是给每人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尽量不让我们闲着无所事事。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工作情绪难免受些影响,于是心里渐渐做好了转业的准备。

  1975年初,我被调到军需给养股任副股长,职务上虽然提升为副营级,但级别工资仍然没有变动。到达给养股后,我主要做行政管理、军事训练的工作,这些工作对我来说还是老本行,轻车熟路不需要付出太多的辛苦,就能顺利完成工作。军需给养股担任着部队穿衣吃饭的问题,有八九个食堂,近百人的炊事、给养、管理人员,只要伙食改善得好,部队官兵吃得满意,不出什么大的差错,领导对这些部门基本不会引起太多关注。就这样工作了一年多,1976年上级对部队干部的级别进行了一次调整。根据有关条件规定,我是建国前参加的革命,担任营级职务的19级的干部,可以提到国家行政18级。而我们股的其他三位领导,虽然和我一样同样是19级,只因为他们是51年参军,所以只能维持19级不变。

  随着干部年龄的不断增长,干部的子女也渐渐多了起来,为了解决部分干部子女就业的问题,部队也在想办法增添一些岗位,把原来由现役军人负责的兵工厂、修理厂,改为由部分工人操作,这样就给部队的子女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我的大女儿也被安排到位于江西鹰潭的福州空军汽车修理厂,我内心十分感激部队领导对我孩子的照顾,这个单位虽远离城市,生活上相对艰苦一些,但这对青年人意志的锻炼是有些好处的。

  197811月,领导上决定让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对于转业我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当真要离开为之奋斗近三十年的革命大家庭,心里不免百感交集,生出难分难舍之情。晚上躺在床上碾转反则,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军营,我的灵魂已化作了军营里一抹绿色,现在要永远离开部队了,心头的难受难过无法用言语表达,对军营深深的依恋挥之不去。

  转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决定去向,究竟转到哪里去呢?是回河南家乡,还是转到南昌?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在那片令我魂牵梦绕的土地上,我那年近七旬的老母和我的兄弟姊妹们正在翘首盼望着我回来;一个是我爱人长期工作,也是我三个孩子成长的地方,何去何从我心里真是七上八下,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些年来我一直远离故乡在江西空军部队工作,但隔得再远我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对故土的深厚感情,何况那里还有我年迈的母亲和兄弟姐妹等至亲,如果我是孤身一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转业回到家乡去,但作为一个丈夫,一名父亲,这些年来我对夫人和孩子们的亏欠实在太多了。我一直工作在部队,1956年刚结婚不久的我由福州空军场站调到了江西空军樟树场站,三年后夫人在南昌的江纺当了一名纺织女工,虽然樟树离南昌乘火车仅仅只有两个小时的路程,但由于部队工作一直很紧张,部队探亲的规章制度也很严格,我和家人一直聚少离多,往往是一年才能有两三次探亲的机会,而且每次总是来去匆匆,刚住上一两天最多四五天就要回部队了,一年加起来真正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还不到半个月。南昌是夫人工作的地方,也是我的儿女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当时我儿子还在上初中小女儿正读小学,他们在学校学习,早已经习惯了周围的环境,习惯了和老师同学们融洽相处了。而当时我夫人已在江纺工作了近二十年,大女儿还在鹰潭工作,我如果转业到老家,就意味着要兴师动众,夫人和孩子们都要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重新面对一个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环境。

  夫人虽然和我一样老家在河南,但毕竟在江纺干了多年,已经渐渐习惯了南方的生活环境,而夫人在老家除了一个妹妹外多是远房亲戚,而她最亲的亲人——母亲就在身边,所以回乡的愿望远没有我强烈。南昌毕竟是省会城市,对子女今后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加上我身患高血压病,市区几个知名的省级大医院对于我的治疗会更方便些。就这样,我左思右想,最后下了很大决心转到南昌来。

  做出这样的决定当时的痛苦难以言喻,这意味着从此永远再离故乡。一想到远在家乡的老母亲、兄弟姊妹们,心里总泛起一种难言的滋味,这些年来我和家乡的亲人们天各一方,对亲人们的关心和照顾太少太少了,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愧对我年迈的老母亲,愧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却辗转难眠,常常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自己白发苍苍的老母亲,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土,那里有我住过的草屋,那里有我走过的小路,趟过的小河,有我童年时代一起玩耍的伙伴们。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但中华民族叶落归根的思想早已在我心里根深蒂固,每每想起此事,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人生在世,或许就是这样不能尽如人意吧,正如苏轼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我1949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军区独立一师一团三营八连一排机枪班,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直至1978年从部队转业,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回首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些年来的军旅生活就像电影镜头一般在我脑海里一幕幕不断回放着,虽然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及其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个人而言却是极为漫长的岁月。回首近三十年的军旅往事,我虽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直在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个军人的职责,同时也有幸和战友们一起见证了我国的空军由最初的建立到逐步走向壮大的光辉历程。我们的军队是一个革命大熔炉,铸成我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使我由一个懵懵懂懂的农村青年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定信念的共产党员;部队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温暖的革命大家庭,和我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战友们都是我的亲人。由于我父兄的历史问题我在运动中受到过不止一次的审查,怎能忘记,就在我的人生遭遇低谷的时候,正当我对前途感到迷茫的时候,部队领导采取了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运动后对我下的“该同志忠厚老实,可继续留在部队工作”的结论挽救了我的政治生命,让我可以在部队一干就是将近三十年;怎能忘记,我那些可亲可敬的战友们,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我的家庭问题而疏远我,相反在我遭遇困难的时候一次次向我伸出了援手,这一切早已成为温馨美好的回忆,永远镌刻在我记忆深处,令我没齿难忘!

以上为我父亲回忆录原稿

以上为我父亲转业证书

图为1978年国庆父亲即将转业时照的全家福,前排为我父母,后面中间是我姐,右边是我哥,左边为我。当时父亲47岁,母亲43岁,姐姐20岁,哥哥14岁,我11岁。
图为2009年国庆节父亲获得由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纪念章。

2019年国庆节,88岁的老父亲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2020年12月,老父亲驾鹤西去,享年89岁。每每念及慈父的音容笑貌我不禁潸然泪下,纵然阴阳相隔,但父亲的深爱却永远陪伴着我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如同灯塔般永远照亮我们儿女前行的道路。

欢迎朋友们关注闲梦山月,让我们一起营造一片诗意的天空,守住一方心灵的净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能自主择业还转文职,都说是为了孩子!
1988年授衔时,他是唯一一位独臂将军,从副团长直升副军长
离开部队是我最大的遗憾
军旅往事(01)|政治处男
如果,你真心想离开,不妨先扪心自问4句话
【军旅情深】几回回梦里梦军营/郭同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