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田玉籽料就是高大上吗?
userphoto

2022.12.09 山东

关注
【我们的公众号】
       我们的公众号文章致力于珠宝知识的推广、珠宝文化的传播以及优秀珠宝作品的赏析。目前已有几百篇文章推出。全方位涉猎各种珠宝原石与成品、设计与加工、历史与文化、佩戴与保养等各个领域。
      如果您有任何需要了解的内容,可以随时给我们留言,相信我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把相关内容整理上传。
     我们致力于为广大珠宝从业者与珠宝爱好者打造一部珠宝百科全书。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文章得到不少专家学者们的好评。
      当然我们也有些许私心:文章中会自动插入部分可能您不喜欢的广告,但这是维系我们写作经费的微薄收入,敬请谅解。
      衷心的期待没有关注我们的朋友能够给一个关注;希望关注过我们的朋友能够尽可能多的转发我们的文章,以期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如果您同时能够让你周边的朋友给我们一个关注,我们将不胜感激!再次感谢你的支持与帮助。

【您的关注与转发对我们很重要】

      这片文章是与一网友闲聊有感而发。这位网友认为只有籽料才是和田玉,山料什么都不是;玩山料就是不懂和田玉;籽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东西,不能雕琢等等。

      有关籽料与山料我们已经有过很多介绍,这里不想赘述。

一、历史上籽料的地位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籽料在历史上并没有任何地位!在这之前,山料更受欢迎。

      在90年代以前都是以山料为主。那时候新疆的原料市场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逐渐变得越来越好。一些富起来的人开始对这种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有所追求,这时候和田玉才慢慢地走向了大众的视野。但是籽料的市场面还是很窄。
      山料主要是青玉、青白玉居多,好的白玉并不多,因为当年是以大件为主,大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掏糖,镂空,白度差一些的料子通常会提白,其消费群体不是个人消费,而主要是用于出口,所以在新疆当地,小料市场并不是很好。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历史,我们引用玉管家|的文章“老王说玉——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历史”做一见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文化产业,其实是一个空档,这一点,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和田玉一直到八十年代以前是没有文化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百废待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类出现了很多的大家。书画市场也空前的繁荣。艺术品收藏慢慢的价值回归,和田玉作为收藏门类的一个很小的一个项目,也逐渐受到了人们重视,记得八四年的时候,和田玉并不怎么值钱,当时是以公斤计算,一公斤和田玉三百五到四百块钱。”

      “那个时候顶级的羊脂级籽料没有人要,当时的玉石主要是以山料为主,有很多是大型的国营的玉雕厂。上海、苏州、扬州、北京以及河南、新疆都有大型的玉雕厂,当时是以做大型山子摆件,瓶、炉、罐之类的,器皿件市场上流通很少,基本上都是做出口的,很多国内作为礼品用的也有,但是真正流向市场上的,百姓用的几乎很少见,当时的和田玉籽料不值一文,到处都是,随便可以捡的到。那会儿,小朋友拿着它打鸟,滚石头道,都是用这个。”

      “在八四年,和田玉籽料一公斤三百五十块钱到四百块钱,很便宜,而且是没有人来采购的,那时的块料,基本上都是当地的人坐火车拿到内陆玉雕厂去销售,当时南疆地区是没有火车的,玉料非常便宜,八四年开始已经有了和田玉的交易,当然规模非小。”

      “1989年开始,有一些商业嗅觉比较灵敏的小贩,开始对和田玉进行一些采购,到内陆销售,主要当时的市场,扬州玉雕厂和上海玉雕厂,这两家玉雕厂相对还做一些小件,籽料概念,不是太重,当时的市场还是着重于山料为主,像在新疆市面上卖的一些皮带扣,鬼头,辟邪、护身符之类的东西,这种类型的和田玉在市场销售,价格也不贵,几十块钱一件,也就是买着玩玩,并没有像现在变成了工艺品,变成了收藏品,它的市场价值达到空前的一个高度。”

      在没有大型挖掘设备的从前,籽料只是人工在河床上捡拾。这些块头很小的小东西,是不受任何重视的。偶尔有大块籽料被使用,被沁染了的皮色也是被当做脏污被剔除。实际上在中国和田玉历史上皮色一直是不受欢迎的(《和田皮色种类与特点》)。相比籽料,山料的开采是有很长历史的(堪比籽料的七大和田玉山料》)。

二、籽料的兴起与疯狂

      当年一块小小的籽料,五十块钱就能买到它,谁敢梦想着有一天它能有百万身价?如果有,那他一定会被当成精神病人,但是,如今它做到了。这便是籽料的疯狂,而这个时间段只有区区的40年。

      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的20年代,也许我们的身价并没有变化,但籽料的身价却涨了不止万倍!有人做了一张有意思的图:

       ↑一张并不夸张的和田玉涨价图

      最近几十年中我们也能看出籽料的变化,籽料市场正在经历着几十年来最快的巨变!“籽料”这个词几乎人人熟知,当然,它也成了业内外谈和田玉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甚至有人偏执的认为,不玩籽料就算不上是和田玉玩家。

      随着籽料的疯狂,皮色也被披上了各种各样神秘的色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美的特征,也出现了所谓的“籽料的皮色之美”,没有皮色的籽料反而会被看作是美中不足!完全颠覆了传统玉文化的认知。曾经被当成“污渍”的皮色,如今被当成了宝贝。

     其实和田玉是很容易被污染的,如果把和田玉放入装有水的生锈铁质容器里,三两天就会被污染着色。当然深沁是需要些时间的。

      很多和田籽料是有脏绺裂的,可以说是“十籽九裂”,色(脏)也会随着绺裂深沁到和田玉肉之中,在中国传统玉文化中,这是不允许的存在,玉雕中的“剜脏去绺避裂”就是这个意思。但在当代,在和田玉的籽料中,这些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甚至已经被当作是纯天然的写照。

       ↑籽料绺裂

      不得不说,当代人对籽料的宽容已经是空前的了。甚至于一些籽料中的僵点、僵皮、石皮都会被全盘接纳。

      ↑籽料僵皮

      当今市场和田籽料越来越小,有位玉雕大师说“以前玉雕厂去收料都要挑那种巨大个的,回来做摆件做器皿做山子。那时候只有大料才可成材,小料几乎都是送的,就更别说几克十几克的料子了。”

      但如今,随着时代的不同,随着玩法的变化,玩家们对籽料的喜爱也发生了变化。

     小精品成了如今的关键词,大料买不到,小料喜欢的人更多,小而精成了如今天价的主流。那些克价过万的都是一些小小的籽料。

      从mini的小不点到对皮色的追求、杂裂的容忍,或许这些都是很多人认为籽料不应该雕刻的出发点。

      有人甚至认为,所有的籽料是上天与大自然的杰作,不应该有任何人工修饰。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一方面人类同样是上天与大自然的杰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工的修饰也是这种自然杰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籽料是人所持有,由人来赏析它,那它自然必须符合人类的审美。这也是“玉不琢不成器”的传统文化所指。当然对于一些高端精品原石,无论是籽料还是山料,我们也都会把持一个从简雕刻的原则,这便是“大玉不琢,良玉不雕”的道理。

三、玩籽料应有的理性

      其实籽料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是有它一些存在的道理的。

      现今普遍的认知是山料为籽料之母,一些山料因各种自然原因被解体而冲刷到河流中,经过亿万年的冲刷滚落与河水河床各种元素的沁蚀,而形成了我们当今所看到的籽料。这个过程中,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把这些籽料打炼的比原先的山料更好。其油润度、密度、硬度都优于解体前的山料,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挂件首饰的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一些优质的小籽料自然会被人们所追捧,这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籽料并非都是优秀的,玉龙喀什河一大堆的鹅卵石,它们与籽料同在!很多人拿着一些一眼就能看出透闪石含量极低的低劣玉石沾沾自喜;拿着一些僵棉严重的低劣和田籽料而去鄙视优质山料;把一些杂裂严重的籽料视如珍宝。甚至更有人把玩着一些由山料造假而来的“假籽”来PK优质的山料。如此种种的现象,不能不说是对古老传统和田玉文化的亵渎。是对和田玉认识上的严重不足。

      在籽料疯狂的当代,自然界中和田籽料可以说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了。那么市场上依然充斥着大量的籽料,这自然会让人想到一个词:“造假”!

      籽料最有名的产地就是新疆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当然并非只有这两条河才出产和田玉子料。只要符合形成所必须的地质条件,就会出产籽料,比如赫赫有名的玛纳斯,除了大量出产山料碧玉外,也有籽料的碧玉产出。

      据称,在最疯狂的时期,每天约有三十万人汇聚河岸,6000余台挖掘机沿着河床日夜翻挖,每次挖掘深至地下数十米。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寸土,每一块石都经过了反复的翻挖和筛选,如今的玉龙喀什河早已无籽料可寻。和田籽料在玉龙喀什河已经几乎成了传说,当地政府也早已明令禁止大型机械在玉龙喀什河挖掘。但至今仍有玉农在用人力试图挖掘河床底下的玉石,但除了石头之外别无他物。

     ↑当年河道旁的疯狂挖掘     

      无论是山料还子料都有品质的好坏,不能把话说死。有的和田玉籽料原石,切开后发现品质很差。
      虽然不能说毫无价值,但价值也是极其有限的。而有的和田玉山料质地细腻,鉴定为羊脂玉。价值与籽料相比,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疯狂和田玉
百万人狂挖最后的和田玉
疯狂的石头:和田玉价格暴涨利益链调查
匡时在线 | 雪域精灵——和田籽料专场(二)
新疆和田大巴扎探玉,走进玉龙喀什河
高价催生众多"替身" 和田玉:炒的就是个稀缺(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