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王维《山水论》谈山水玉雕(九)
userphoto

2022.12.09 山东

关注

为专业玉雕工作者提供更多备用资料;

为初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为珠宝销售者提供更多的基本常识;

为爱好者提高鉴赏水准与鉴别能力。

       -这是我们公众号平台定位标准!

(yesleng珠宝百科殷切期待您的关注)

      《山水论》是王维对自己青绿着色山水画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对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以来的山水画理论的继承、进一步规范与发扬。

     本文分九个部分图文并茂的全面解读《山水论》在玉雕作品中的重要意义与指导价值

                     第九篇

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译文:山头不能画成一样,树冠不应画得雷同。山峰以树木作为衣裳,树木以山峰作为骨骼。树木不能画得太繁密,须要显现出山峰的秀丽;山峰不可画得太凌乱,须要显示出山的精神。只有像上述这样作画,才能叫作高手画山水。

山与树的协调统一

    “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大自然本就是如此,自然界中没有长的一样的树,更不会有相同的山!

   ↑天工奖金奖作品《 依山傍水》寿山石 39x38x11作者罗嘉林、林建飞

     作品中树木浓密之处多为路,与王维所论“有路处则林木”是一致的。山体中零星点缀的树木,既不显山的凄凉,又有“树籍山而为骨”的依附性。

   ↑2022天工奖铜奖作品《轻舟已过千重山》

     山体中树木开合有道:远近景开、中景合,既有树木的密集,又不显山之贫瘠,不失山体之宏伟。作品将山、树、屋、河、舟有机的融为一体。

↑这幅寿山石作品树所占据的位置过于偏中,主干太直,缺乏灵动性,画面中没有能与之呼应的关系,左侧人物也过于拥挤。从整体来看,山体缺乏轮廓与筋骨,没有“山之精神”!
    ↑“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
      这幅作品的山头、树头甚至是亭子造型都是重复的,并且树木、亭子过于密集与排列整齐。梁思成先生说过: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显然这幅作品是单调而又枯燥的。
     玉雕构图要做到“疏能跑马,密不透风”,讲的就是疏密关系,虽然很夸张,但强调了其对美的重要性。作品上半部分显然没有遵循这一美学原理,不仅重复且过分密集。给人以呆板、单调、乏味之感。
      若一幅作品的结构线互相平行或物象雷同,就会给人呆板、僵化的感觉。因此画中的山、树、石等景物既不能平行,也不能完全雷同。下图也有一样的缺点:
↑“​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
      将这种“画蛋蛋”的幼儿简笔画搬进玉雕中,的确是浪费资源(如果材料是纯天然A货原石的话😊),尤其是右上角那幅,怎么看都像是公墓!自然界里很难看到如此的山石堆积,雕刻者恐怕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观察与审美素养
​      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土壤与阳光雨露,山体平坦与缝隙之处,是土壤与水分积存的地方,也是最适合植物生长与植物密集的地方。上面几幅作品植物搭配正是符合了这一基本规律,山体与树木搭配得益。是对“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的最好诠释。人文的布置也让整个环境更有活力与灵性。
​      树木因山洪冲刷,土壤流散而根系裸露,因寻求阳光而枝干曲折,合理的展现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仔细观察我们周边的环境,你会发现,密集的树木往往都比较高,这是争夺阳光的缘故,达到一定的高高,树冠往往会相互“谦让”,各自占据自己稳定的空间,自然的力量的确非常神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王维《山水论》谈山水玉雕(四)
写意《山水图》教程,超简单,适合初学者
栩栩如生的山子玉雕作品(6)
写千寻之峻 造万树之美——读洪谷子的山水画
这位名家的山水画值得一看 投资收藏佳品
明 蓝瑛《雪景图》《仿王维雪景山水》《雪景山水图》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