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排名次与拴大象——写在期末考试前

镜头一                         

前天晚上,教务处利用晚自习前的十几分钟,对各班教师进行学生评价。

我拿着学生名单和问卷卡来到八年级教室,对学生讲解填写问卷卡方法,并宣读每个学生的评卷号码。学生突然问了一句:老师,你排的顺序,是不是上次月考的名次?

我怔了一下,大致看了一下,的确,这个班级排名靠前的学生是教师们经常提到的成绩优秀的学生。

连老师都没有在意的一个看似随机的排序,居然被学生看出了其中的“猫腻”!

镜头二                        

明天要进行又一次月考了,学生都盯着我手中的考场座次序,听我读着自己的考场、座号。

当有些学生听到自己的考场次序靠后时,都默默地低下头发出轻声的叹息;而另一些考场次序靠前的学生,脸上则露出得意的笑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因为大家知道:每一次的考场、座号都是按照上一次的成绩总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学生也早已知道这一规则了。

……

以上只是学校生活的几个小镜头,却折射出成绩排名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之深。

我时常思考:

成绩排名,真的就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了吗?看似随机的学生排序,怎么会被学生看穿其中的“潜规则”?难道学生的次序只有按成绩才能排个顺序吗?难道一次评教工作,就不能真正地随时按学生的姓氏来排序?

我平时也会在班级管理中公布一些学生的名单,我一般的做法就是按姓名音序排列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很快地找到学生的名字,不管是收费、还是活动积分,是清点人数,还是值日巡查,这些次序都与成绩无关。

其实,不按照成绩排序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淡化学生的成绩名次。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

为什么要淡化分数名次呢?

有人说:在学校中,学生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需要得到保护。这是为了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我十分赞成这一观点。

学生的分数,只是一次考试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学生以后更大的发展。况且,单单用分数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更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悖 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早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早已被老师们熟知。加德纳认为: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所以,分数只是一个人逻辑智能方面的评价而已。

我想,之所以要淡化分数排名,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学原因。

在讨论这一问题前,我们先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

你知道怎样用多粗的铁链能牢牢地拴住一头大象吗?

答案是:一根指头粗的铁链就可以了。

这么细的链子,怎么可能栓得住呢?

如果直接来用很细的链子来拴大象,当然是不行的。聪明的人类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开始用很粗的链子栓住的它,任由小象拼命挣扎,怎么也不能挣脱。渐渐地,小象看挣脱不了,就不再挣扎了。这样,等小象长成大象之后,只要有一根很细的链子,就能栓住它了。

要知道:拴住大象的并不是链子,而是它对自己无力挣脱的失望之心。

分数对于学生不也像那根链子吗?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用分数给学生贴上了或高或低,或优或劣的标签,告诉学生:只有分数高的,才是好学生!

每次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那么几个,名列前茅的也就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好任由老师定义为:不好好学习、不努力、上学没有价值。

一次两次的考试也许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要经历数十、上百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次考试都排名公布名次,都会在学生心中给自己一个定位,不管是名次靠前,还是靠后,都会让学生给自己做一个顺序界定。

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只拿分数给自己定义,只用名次为自己在学校的生活找价值感。而这种名次慢慢会固化在学生心中,让成绩不突出(也就是逻辑智能不占优势)的学生,看不到努力的希望,感不到自我的价值!

本来,老师用名次是想“激励”学生,找到方向,鞭策进步,但实际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成绩排名会成为时下很多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而这种心理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即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或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想一想:一个孩子跳十下还够不得心中的“桃子”,他还会有多大信心再跳第十一次。

昨天,学生宇的爸爸打电话求助。孩子自下学期开始,学习状态一直不佳,回家后作业不做,只知道打手机游戏,想请我帮助。

作为语文教师,我也在课堂上观察宇的表现:不管讲什么内容——不论是有趣的故事,还是简单的背诵,他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别人举手发言,他蛮不在乎。作业照着别人的抄一下,应付应付。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只说学习没有劲头,提不起兴趣。我知道他厌学,这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也想找到家庭的原因,但家长殷殷的期待,时常的询问关注,似乎也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孩子不学习,真真切切地厌学状态摆在我们面前,我却无能为力。

到教室后,我发现,他们班后面的墙上赫然贴着各次考试的成绩排名,宇的名次几次都在班级后几位里。我似乎知道宇厌学的原因了。

是我们亲手用成绩排名抹杀了宇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一次次的分数名次公布在潜移默化中让他对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

在不得不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我来讨论关于分数的话题,感觉很老套。但与分数有关的教育问题,还在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学生。

我们不禁反思:我们如何才能尽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要学校里找到自己学下去的理由呢?

我时常对同事讲:现实中是没有最好的教育,但,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环境,让教育少一些伤害,至少有一个“最不坏”的教育呢?

       能不能让分数只成为评价学生的一个尺子,而不要成为一个笼子、一根链子?

即使是高考仍旧是“一考定终身”的今天,在分数还是重要标准的当下,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能不能淡化处理分数,合理对待名次,让学生跳出分数、名次的牢笼,自由地成长,健康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呢?

      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聊聊月考奖励
在excel2003电子表格中怎么才能计算成绩总分和个人的名次
健康百家谈第六十一期:调查整心态,决胜中高考!
巧用excel为学生考试成绩排名
孩子厌学,你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