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滑拳
中国拳术之一,其动作和查拳相似。滑宗岐与查尚义为师兄弟。滑宗岐所使架子拳命名为"滑拳",总称为"查滑拳"。另拳谱上有武殿璋创腿拳和滑镗、滑钩的记载。如"说腿论乃武殿璋,二佰余年的历史,盘师武爷爸所传--武殿璋乃西域人也"。滑拳共分四路。滑拳少跳跃多手法,一招一势,有板有眼,清晰规矩,又叫架子拳。滑拳之技击,以快为著,以"拿摔"见长,手脚并用,以腿制胜,手到步到同起同落。滑拳强调手、眼、身法、步在运动中的高度协调,谓之你不动我亦不动,你若动我先动,出招快,收招快。其诸种招数,以快为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滑拳
全称
查滑拳
类型
武术
别称
架子拳
目录
1简介
2发展历史
3主要内容
4特点概括
5名家大师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滑拳是查拳系列"弹、查、滑、炮、洪"中的一种,滑拳是以传授者滑宗岐的姓氏命名的拳术,又叫"架子拳"。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折叠起源一
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中国东南沿海,
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出于爱国,应征东来抗倭。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长途跋涉中,经鲁西染病。后经当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渐康复。为报答关照之情,查尚义将自己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方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资纪念。而滑拳乃是他的师弟滑宗歧所传,故有"查滑不分"之说。
折叠起源二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禄山举兵叛
乱,连陷两京。唐肃宗借大食国、回仡、南蛮等国的联军二十万.平定叛军,收复两京(见《旧唐书·大食传》和《旧唐书·代宗本纪》)相传。大食国将领艾斯、吴艾斯、嘎新三人在平定安史之乱时阵亡,唐朝皇帝为这三人在冠县城内南街修建了~座大寺,并派随从人等看守管理.这可能是冠县最早的"回人"。在安史之乱快结束时,有一位叫滑宗歧的回族将领.因负伤且水土不服,病倒在冠县,当地的人民就把他护送到回族聚居地张伊庄调养。滑宗歧痊愈后.为报救助之恩.就把祖传的武术"架子拳"传授给了村里的年轻人。后来.他又把师兄查元义(又名查密尔)从西安请来一起传教武艺。查元义也是一名骁勇的战将,尤善"身法势"拳。滑宗歧所传的"架子拳"又叫"大架拳"。动作舒展大方,饱满有力,节奏明快。招法清晰。"身法势"又叫"小架拳".动作紧凑,快速有力,节奏鲜明.攻防严谨。后来,查元义、滑宗歧相继故去.们为了不忘恩师,就把查元义所教的拳称为"查拳",把滑宗歧所授的拳称"滑拳"。因为他二人是师兄弟,又同时教的武术。查、滑就作为一门,不分家,同时流传下来。冠县的正宗传人可往上追溯到明朝十四代,再往早说就没有文字可考。只是传说罢了。
滑拳重视弹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个动作。第一、二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刚一柔的技术要求。构成查拳体系基本动作和技击方法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劈、砍等。查拳有以下4个特点:①姿势舒展,动作紧凑。②动迅静定。③发力顺达,节奏鲜明。④协调完整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体系内容:
折叠基本套路
有以仆步穿掌为主要动作的"十路滑抄",也称"拉滑":有以腿法见长的"十路
滑拳
弹腿"和以拳法为主的"十路捣捶"。这些基本功套路,动作简单,好学易记,左右对称.既可单练也可串练,还能对练。它既能引导初学者打好坚实的基础.也对进入高级套路的学练及对散打、招法的掌握起着很大作用。
折叠站桩活气
查拳入门也要求从站桩开始。站桩时要求心静神领,气沉丹田,调息活气。,以气度形。桩功功架有:立体桩、马步桩、弓步桩。站桩活气功对治病强身、恰养精神、增长功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外形要"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折叠打桩增力
打桩增力功是为增长技击和肢体的抗击应力而设.包括静功和动功。静功是用拳、掌、指做静止倒立.或将拳、爪、肘、膝、脚等部位顶在墙壁或木桩、沙袋上,静止用力,使气力合一.提高各部的抗应能力。 动功是用拳、掌、指插豆缸或沙缸、插打沙袋或沙包。用胯、腿、肩、肘、膝撞击沙包,用脚踢击沙包,有一定功夫后.再在木桩或树桩等器具上练。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要求运气聚力,以意使气,设桩为敌,结合招法,以意使气,以气催力,意、气、力、合一,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滑系"的高级套路有:查拳十路、滑拳四路、炮拳三路、洪拳四路、腿拳二路。此外还有查拳上手、滑拳上手、洪拳上手、三路飞脚、五摇三穴(五鹞三踅)、四平拳、六角势、二十四势、行手拳、六路短打、子母捶。
折叠对练套路
十路弹腿对拆、六路短拳对拆、四路查拳对拆、鲁八杰对打、康八腿对打、板搭铐子对打、套子捶对打等等。
折叠器械
单刀:头趟查刀、二趟查刀、武圣刀、双刀。大刀:三十六刀、关公十八刀、双手带。剑:查剑、昆吾剑、三才剑、双剑。棍:五虎群羊棍、三十六棍、一百单八棍、大梢子棍、双小梢子棍。枪:头趟查枪转环枪)、二趟查枪(梨花枪)、锁口枪、中平枪、五虎断门枪、大花枪、大奇枪。有月牙铲三路、查钩三路、拦马撅四路、查镗十二路。
折叠对练器械
对摔棍、对扎枪、单刀进枪、大刀进枪、大棍进枪、镗破枪、对刺剑。济南马永奎先生还有秦琼双锏、大戟和稀有兵器挎虎双篮及多种兵器对练等。滑拳有训练实战的从初级到高级的方法:主要有训练上肢招法运用的"活手功",训练下肢招法运用的"活腿功"。中级阶段有手的"操行手"及高级阶段的"打散手"。以上训练既要单操单练.更要两人以上的对练,但必须是对查滑拳系的套路、技法、意理熟练掌握之后.才能进行上述内容的训练。
滑拳系的具体内容由于历史久远.加之地域不同和不同的师承关系.也就难免存在一些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说法。比如有的师承有三套滑拳.有的传有四套滑拳,有的把六路炮当六路查.有的说六角势就是六路查.还有的说七路查拳已失传,现传的七路查拳是七路洪拳充当的.这些都有待考证。
还有的说查拳前两路有副拳共十二路.也有的说十路查拳各有正副共二十路。可没见有人说清楚副拳的由来和副拳的名字。本人认为,查滑门历来称查拳门.以练十路查拳为主。而以滑拳、炮拳、洪拳为副。滑拳三套,炮拳三套。洪拳四套共十套。这样就是十路查拳为正,滑、炮、
滑拳
洪加起来也是十路为副。另外。还有一首查拳总歌也值得推敲一下:头路上手子母拳.二路行手势相连。三路飞脚摇穴势,四路撩阴势当先。五路快速风魔起,六路六角埋伏拳。七路梅花上手势,八路飞虎带连环。二十四势龙摆尾,串通十路仙人转。有人认为这首歌,不只是说头路查拳叫子母拳。二路查拳是行手拳.三路查拳叫飞脚。或叫摇穴势等等.而是一句里面有的包含两套拳。如有的师承就是除了十趟查拳外,另有"查拳上手"拳一套,"滑拳上手"拳一套。"洪拳上手"拳一套,"行手拳"一套."三路飞脚"一套,"五摇三穴"(五鹞三踅)一套,"六角势"或写成"六脚势""遛脚势"、"六家势"一套。尤其是"二十四势龙摆尾"一句.九路查拳是一套较长的套路,怎么可能只有二十四势。或叫二十四势呢?其实门里人都知道.二十四势有两套.据说一套是早期有人根据少林拳编创的.另一套是杨洪修在济南镇守使马良的技术队时期所传。这首歌很可能是查拳体系发展到某个时期把当时所有的拳套包括在内所编的一首歌。"摇穴势"一句。有人认为应写作"鹞踅势".因为有一套拳叫"五摇三穴"(应写"五鹞三踅"),套路里有五个鹞子翻身和三个踅步为特点。滑拳门很多拳师都不识字.所传一些拳谱、歌诀都在传抄中写有错字、白字。济南所传另一首查拳总歌就较简明:一路归门二路旋.三路凤踅雁盘环.四路查滑光门面.五路风魔出圣贤,六路虎跃埋伏拳。七路梅花传少年.八路连环十路串。九龙摆尾在中间。"三式查拳"只有四、五、八路查拳大体一样外。其他几路各不相同。
折叠十字要决
即:缩、小、绵、软、巧、挫、速、硬、脆、滑。
缩如张弓蓄巨力。发力如放矢;
绵而不断意力随,变化分虚实;
软能克刚随机变,借力出奇计;
巧生智力灵活用,巧技打拙迟;
挫则侧身跟步进,闪展腾挪击;
速如闪电莫迟疑,快打出不意;
硬如钢锥戳软泥,冲撞莫松弛;
脆如爆竹发寸力,克坚如摧壁;
滑能化消敌人力,乘虚再进击。动作采用了五种动物形象的特点,即:龙,虎,蛇,鹤、猴。
龙:升降自如,能隐能现,婉蜒缭绕,变化万千。
虎:勇猛善扑,伏坐纵跃,目光如电,不动自威。
蛇:无足善窜,见孔即入,折叠盘转,曲伸自然。
鹤:动中有静,动静互换,只身独立,耐久稳健。
猴:攀登跳跃,灵活轻便,机警性敏,窜蹦闪展。
折叠十路歌诀
头路顺步如担扁,二路十字似拉钻,
三路劈盍夜行犁,四路撑扎左右盘,
五路挑打钻封闭,六路仆搂是单坎,
七路双砍紧掩肘,八路二郎担山势,
九路捧锁鸳鸯腿,十路箭弹势归原,
世人莫看势法单,多踢多练妙无边,
能测其中奥妙义,打开难关献绝技。
折叠编辑本段特点概括
滑拳重视弹腿,
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个动作。第1、2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
滑拳
、副套路又有一刚一柔的技术要求。10路查拳的名称是1路母子、2路行手、3路飞脚、4路升平、5路关东、6路埋伏、7路梅花、8路连环、9路龙摆尾、10路串拳。查拳的基础功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查拳还分长短单(双)练器械以及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构成查拳体系基本动作和技击方法的有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等。
滑拳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
①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肢体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
②动迅静定。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行如风,站如钉,亦即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大动作或小手法都必须非常快速、敏捷,同时在异常快速旋转、闪躲或冲、蹬、踢等技击方法进行时,又能突然地静止而稳定。
③发力顺达,节奏鲜明。滑拳发力的顺序是上肢起于腰,传于肩、肘,达于手;下肢起于,传于,达于足。在完成这个发力顺序的同时,还要做到节奏分明,即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自然顺达。
④协调完整。人体内外要协调完整,对于动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前后连贯。有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转身、拍脚、跳跃、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这种内外配合的练法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
折叠编辑本段名家大师
马云龙
"千斤王"王子平早年在沧州老家时之开门之师也。马云龙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脚行出身,每天靠推大轱辘车运载粮食的微薄所得维持生计。过去,沧州东南头的回民学练武术,
滑拳
主要两大门派。一是六合拳,一是滑拳。马云龙从师刘化龙,学习滑拳。马云龙练功刻苦,毅力坚强。他虽然每天干脚行苦力,但他嗜武如迷,每天早晚都坚持一两个时辰练功打拳。他没有什么文化,大老粗,但接受能力好,身腰敏捷,手脚快。马云龙之师刘化龙是沧州有名的"活差事",拳技精深,马云龙在名师指点下,进步很快,深得滑拳之精要,是刘化龙最得意的高徒。他打起拳来,气势贯通,功力沉实,犹如龙翔虎潜,攻防意识强烈。当地回民骄傲地称其师徒为沧州东南头街上的两条龙。 马云龙为人忠厚、本分。他虽然武艺在身,但从不以武扬威,恃力凌人。他一生没有离开过故土,也没有什么名闻轶事。但他深厚的功力和高尚的武德,却深为沧州武林人士所称道。严师出高徒。马云龙授徒很严,且重武德教育。他在沧收徒传艺,弟子多达百余人。其中佼佼者有后来闻名遐迩的王子平,还有胡万通、高宝太、冯锡同、张凤山等。他为人正直,家境虽然不宽裕,但授徒传艺从不收徒弟的钱财礼物,深为弟子们所敬重。1952年,马云龙在沧州谢世,终年84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腿基本功潭腿与弹腿
临清十路潭腿(下)
谭腿
查拳
功夫谭 • 诸拳篇——北派武艺之本“弹腿”
想学少林绝技看这里——带你领略九套少林罗汉十八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