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坑常见问题窝子有鱼津没鱼口(上)—(下)



柁楼晚饭鲂鱼美,细雨微风水不波。

黑坑钓鱼过程中常常碰到有鱼津没鱼口的情况,明知道窝子里有鱼,就是拽不上来,干着急。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有津没口”的原因及对策!

一、天气水温以及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日常垂钓中,天气因素是导致我们渔获量差异的最直观因素。水体在天气因素影响下,直观的变化包括水温,水体运动方式等;间接的影响了包括:水溶氧量、微生物及藻类丰富程度等等。而鱼类生活在水环境中,水体大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鱼类自身的习性和反应。对应到我们垂钓活动中,体现出的现象钓手们往往会感觉到费解,例如:夏季竿坑中原本好好的窝子,钓着钓着鱼就散了;经常有鱼在水面搅动;鱼群经常扎在某几个钓点;还有经常会遇到的窝子里明明有“鱼津”,但是鱼口却少的可怜。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夏季天气炎热、日照时长和光线强度都比其它季节要强,水体升温极快,水中的氧气主要是水与空气的交互以及水中藻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水面相对较大或是有流水的水域,水体缺氧的现象会好一些;但是我们常钓的竿坑却恰恰属于小环境水体,高温环境下水质的变化会非常迅速。高温水体会加快水底沉积物以及窝料的发酵过程,使窝点的局部水域产生有毒气体(沼气)、严重缺氧,导致鱼不爱下底就饵。

冬季水生植物、藻类极具减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远低于夏季,所以水底也会有缺氧的情况,鱼的活跃度降低、摄食积极性降低,如果水底含氧量较低时鱼类会起浮、不爱下底就饵。

针对由于水底变化或是水溶氧量变化引起的鱼类起浮的情况,钓手们可以尝试:①少打窝、或是不打窝。尽量减少由于窝料发酵引起底层缺氧现象。②定时定量投放味型较强的窝料,以铺住臭底或者钓离底等做法,还可以通过其它钓法来诱鱼下底,比如常常在高温季节用到的麻团钓法等等。③移动钓点,到浅水处垂钓,浅水处水体的交互性好,水底溶氧量高,水浅处即使鱼起浮也不会离底太远。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气压低的天气,水溶氧量低,鱼的活性差,甚至出现起浮的情况。这种情况,即使你的鱼饵再美味鱼也不会轻易开口。

二、人为因素影响

除了上面所说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鱼的影响更大。自然水域中,因为水面大,水体自我净化功能较强,即使没有人工打氧,水中的含氧量也很高。但是,人工的小水域环境(黑坑、竞技塘),由于长期有钓手进行垂钓,在垂钓过程中窝料、手食大量的投放会加剧酱层的沉积,导致水底的腐败加剧,间接地导致水底缺氧,鱼不爱下到水底就饵。笔者认为,在酱层沉积较厚的小水域垂钓,应选择在出水、入水口附近垂钓,这些地方由于常年都有水流的冲刷,酱层堆积的厚度相对来说较薄,溶氧量也就相对高一些,对垂钓的影响较小。

鱼类是非常敏感的动物,非常容易被外界影响。人声、脚步声、轰鸣的机器声、抛竿入水的声音以及岸上晃动的人影都会影响鱼类就饵。我们在选择钓点时要尽量选在相对僻静的地方,抛竿动作也要熟练,尽量减轻由抛竿对鱼产生的刺激。在鱼类受到刺激时往往会游离窝点,迅速回归到它认为安全的水域,待刺激降低以后才会慢慢聚集回鱼窝中,但是反复的刺激会使鱼无法安心下底吃食,鱼类搅动水底或是其自身分泌的气泡都会使钓手误以为“鱼津”。钓鱼之家原创文章。具体操作方法见《如何抛竿可减轻鱼的警觉》

三、鱼情变化影响收获

(一)、鱼层变化

鱼类会受水环境影响,或是钓手的钓法影响下,发生主动或是被动的分水层聚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起浮”了。鱼层没有找对时同样会导致有津没口的结果,因为“鱼津”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鱼只有在水底时才会“吐泡泡”。当目标鱼起浮以后,如果我们依旧保持着粗钩大线纯钓底,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当我们判断窝子里明显有鱼,就是不咬钩时,先尝试通过调整钓法,来摸清鱼层的变化,才是钓到鱼的关键。要有积极搜索鱼层的态度,而不要等着鱼来找你。

(二)、鱼有伤或受过惊吓

鱼在运输途中颠簸、缺氧、受伤,使得鱼在投放到黑坑之前状态极差。再加上投放量又大,坑中鱼的密度高,进一步加剧鱼的缺氧和受惊吓程度同样会导致鱼不开口。

长期反复钓放的鱼我们通常称之为“回锅”鱼。鱼体通常都会有伤,例如嘴部被钩过导致发炎、鱼体表面黏膜减少、鱼鳞由于反复的在鱼护里倾倒导致脱落等等。这些不健康的鱼开口通常都不会太好。再加上一些响声和震动的影响,导致鱼不开口。

钓手还要注意一点,中鱼后应迅速把鱼领出窝子,尽量减少跑鱼的现象,至少不要在窝点里跑鱼。这会使窝点的鱼受到惊吓,俗称“炸窝子”,导致窝中的鱼四散逃离或长时间不开口。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四、线组搭配不当看不出鱼口

当发现窝点里常有鱼津而鱼口很少时,先尝试判断鱼层、鱼体的健康程度,要尽量排除掉由于自然因素影响的鱼类反应,在这之后才是我们钓手自身可以控制的范围。

线组搭配不当时,很可能会出现鱼已经索饵,但是吃口动作较小,加之线线组的传导能力较差,无法使浮漂出现准确的动作,这种现象在垂钓回锅鱼或是鱼口较弱时经常出现。

上面的文章从天气水温以及环境因素、人为因素、鱼情变化因素、线组搭配不当因素分别分析了有鱼津没鱼口的问题,下一篇文章将从浮漂调钓、饵料问题继续分析,并为大家讲解各种情况下有津没口的对策,敬请期待!

黑坑常见问题窝子有鱼津没鱼口(下)

雨多泽国蒲鱼美,秋至楚天风露寒。

上一篇文章《窝子里有鱼津没鱼口怎么办(上)》从天气水温以及环境因素、人为因素、鱼情变化因素、线组搭配不当因素分别分析了有鱼津没鱼口的问题,这篇文章将从浮漂调钓、饵料问题继续分析,并为大家讲解各种情况下有津没口的对策。

五、浮漂调钓不当影响有效动作

(一)、通过钓法来找鱼层

当垂钓区域臭底、水体缺氧鱼不下底时,鱼类会起浮到中上层活动,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用飞铅钓法,通过钓行程,来寻找鱼层垂钓;或是通过其它饵料状态,来尝试的将鱼层引诱至底层,例如麻团钓法、散炮钓法等等。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飞铅钓法:将铅皮座向浮漂方向移动,以增加钓饵与铅坠之间的距离,变相的加长子线,增大摆幅,减缓鱼饵的下降速度,达到让各个鱼层都可以发现鱼饵、追到鱼饵的目的。利用这种的钓法可以找到起浮的鱼所在的鱼层。提高铅皮的程度是由钓手控制的,如果想让饵料降速更缓慢一些,则可以把铅皮提的高一些。

(二)、遇到酱层较厚的水体

竿坑、鱼塘等小水体环境下,塘底酱层过厚,导致鱼在窝中只闻到鱼饵的味道,但找不到鱼饵。有关酱层的问题,我们放到单独的文章中再做专门介绍,因为酱层的话题比较复杂,很难简单说清。

针对酱层很厚的坑塘,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浮力大一点的浮漂并且调灵钓灵,即尽量增加调目和钓目的差。例如:15目浮漂,调8-10目,由钓5-6目调整为钓2-3目,这样可以有效的把钓饵牵住,使钓饵尽量悬浮于酱层的中上层。

针对酱层还可以尝试带饵调漂。例如:带双饵半水调4目,向上推浮漂,当浮漂露出5目时,这是说明双钩已经到底,这时向下拉浮漂,使浮漂露出4目一边。

如果窝点中出现有津没口时,可以试着钓一下窝子前后左右试试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饵料问题影响鱼口

(一)、饵料味型

味型对路子很重要,春、冬季偏腥、夏季清淡、秋季香甜,这些是说法笼统的。我们在开制饵料时味型的选择与天气、水温、鱼情、水情都是息息相关的。

饵料小药浓度过大是造成有津没口的常见原因。过大浓度的小药虽然可以把远处的鱼诱过来,但是,由于鱼饵中加入了过量的小药,鱼进窝子后会非常躁动,或者说根本就进不去窝子。究其原因就是药的浓度太大了,或是饵料自身的味型过重导致的,鱼对这种刺激非常不适应,使鱼受惊。

笔者建议使用小药时要“从淡到浓”。初到一片新的水域时,切莫原封不动照搬网上钓友或者其他黑坑使用的“绝杀”配方。因为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在其它地方适用的在这里不一定也适用。当我们尝试摸索某款小药味型效果时,不要上来就用复合香型的小药。建议从单一香型小药用起,起初少量加入到饵料中。通过观察垂钓的效果,感觉味型对路时,可以逐步提高浓度,或加入其他香型调整,直至鱼口稳定。若出现有津没口的情况,就要及时重新开制钓饵,调整小药比例、味型。如果打了大量的浓度过高的窝料,建议更换新的钓点,以免因为原窝子鱼饵、窝料中小药的浓度过大造成长时间死窝。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二)、饵料状态

饵料状态也是影响鱼口的重要原因,鱼饵软硬程度,雾化快慢,大小都要把握好。

1.鱼饵雾化过快、附钩性过差:鱼在窝中抢食或者窝子水浑浊鱼要找食的情况下,导致鱼儿光闻见鱼饵的味道,但是吃不到鱼饵,也就钓不上来鱼了。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鱼饵的持钩性,降低饵料的雾化速度,调整饵料的软硬度(可以偏重于耳垂的柔软度)。让鱼有味可闻,有饵可吃。

2.鱼饵过大过硬:鱼饵的软硬大小与鱼的体型不符,鱼很难将其吃进口中。减小所搓饵团的大小,并在搓饵上钩之前用手沾一下水,使搓出来的鱼饵大小软硬度适口。

3.饵料过重:饵料重会影响鱼的入口,特别是在冬天鱼就饵的动作很小,重量大的鱼饵很难被其吸入口中。在有酱层的水域垂钓时,因为饵料过重,鱼饵会陷入酱层很深,导致鱼类需要反复的搅动水底,酱层中的有害气体会使鱼类变得无法安心就饵。我们应该在调整钓法的同时,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比重较轻的状态饵,以减轻鱼饵的比重,例如:轻麸、雪花粉等等。使饵料可以被酱层托住,并且易于鱼的吸食。若使用的是可搓可拉的鱼饵,变搓饵为拉饵,也可以改变鱼饵陷入酱层较深的现象。

4.垂钓原塘老鱼、回锅鱼:糗鱼时建议不要用雾化程度过大的鱼饵,因为老鱼、回锅鱼都是受过惊吓的。在它们还是生口鱼时基本都有过,抢吃雾化程度大的鱼饵被钩的经历,所以这类鱼对雾化程度大的鱼饵很警惕,宁可不吃成团的饵料,去捡拾窝点周边的饵料残渣。针对这类鱼,应该减小鱼饵的雾化程度,做到软粘适口。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5.窝料投放量要适中。在炎热的夏季,水温很高,如果窝料投放过大,会很快在水底发酵,造成水底窝子处溶氧量过低,导致鱼不进窝的尴尬情况。笔者建议一边钓一边打窝,根据鱼口、鱼情掌握投放的窝子量和投喂频率。感觉窝中鱼少了、鱼口慢了就补一点窝子,而不要一上来就duang、duang的打下好几球窝料。

七、遇到有津没口应该怎么办

首先判断窝里是否有鱼

1.钓点水浑浊证明窝中有鱼在搅水

2.看窝上水面有没有波纹,波纹小则证明鱼在深处,波纹大证明鱼在中上层

3.观察浮漂有没有鱼撞线、蹭线的漂像

4.窝中之前闹小鱼,突然不闹了,说明有大鱼进窝

5.观察是否有鱼津,有鱼津则说明有鱼。注意分别鱼津与地津的区别。

鱼津是鱼就饵、抢食时身体或口中产生的气泡。因为有粘液的存在,所以不宜破裂,鱼津位置不固定。

地津是水底淤泥产生的沼气,沼气浮出水面时的气泡。比鱼津容易破裂,且位置相对比较固定。

有地津的水底不但缺氧而且有毒气体会溶于水中,导致鱼不下底。如果断定了窝中存在的“鱼津“是地津时,建议跟换钓点垂钓,或钓浮。有关鱼星的问题,将在单独的文章中做专门介绍,敬请期待!

有津没口分两种情况

遇到全坑都有津没口时,我们需要进行下面的判断:

1.鱼体健康,但是由于气压低,水底发酵原因导致全坑水体缺氧,鱼起浮不下底就饵。

①选择在出水、入水口垂钓,这些地方酱层堆积相对来说较薄,对垂钓的影响较小。

②移动钓点,到浅水处垂钓,浅水处水的交互性好、水溶氧量相对较高(由于温度的不同,上层水和下层水会发生垂直方向上的对流,也就是交互,加之水表面与空气接触,所以水体的运动能够带动氧气交换)水底溶氧量高,水浅处即使鱼起浮也不会离底太远。

③少打窝,减少由于过多的饵料沉积发酵引起底层缺氧。亦或是定时定量的投放窝料或是味型较强的饵料,以铺住臭底或者钓离底等做法。

④通过其它钓法来诱鱼下底,比如常常在高温季节用到的麻团钓法、散饵钓法等等。

⑤用飞铅钓法:将铅皮座移至浮漂底部,以增加钓饵与铅坠之间的距离,变相的加长子线,增大摆幅,减缓鱼饵的下降速度,达到让各个鱼层都可以发现鱼饵、追到鱼饵的目的。利用这种的钓法可以找到起浮的鱼所在的鱼层。

⑥试着钓一下窝子前后左右试试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钓鱼之家原创文章。

2.鱼体不健康(回锅鱼)身上有伤,受过惊吓,不爱开口。

①糗钓回锅鱼,要选用软竿细线组。

②在饵料中加入雪花粉、轻麸减轻鱼饵比重,让鱼饵更适口。同时还要将钓饵打的粘软一点,降低雾化,减少鱼对钓饵的警觉。

③降低饵料味型,增加基础饵的比例,降低鱼对饵料的警惕性。

④用逗钓的方法垂钓,刺激鱼开口就饵。

全坑普遍鱼口不错,只是少数人有津没口时,我们需要进行下面的判断:

这种情况要调整饵料味型、调钓方式

1.鱼饵不对路

①改变饵料比重和软硬度使其更好入口。

②降低饵料味型,以免由于饵料刺激过大导致鱼不敢就饵。

③换钓点并更换新饵料味型

2.钓的太钝了或者饵料陷入了酱层

①增大调目与钓目的差,把线组调的灵敏一些,将饵料牵出酱层。

②在饵料中加入适量轻麸、雪花粉,减轻鱼饵比重,使其可以被酱层托住,并易于鱼的吸食。也可以变搓饵为拉饵,目的是一样的。

3.钓位问题导致钓点周边没有目标鱼聚集

某些小水体环境下,鱼类确实会明显的聚集在个别钓位,或是明显的会避开某些个别位置,这多是由于水质状况、水底环境、岸边情况等等综合因素影响的。当我们不幸坐到这些传说中的“死位”时,只能迅速的通过判断,来分辨出是否需要更换钓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钓技 | 黑坑钓鲤,这些难题不再难!
黑坑钓鲤最常见3个问题,已解决!
黑坑鱼突然停口,妙招轻松解决
【垂钓沙龙】黑坑作钓,4种常见鱼口的成因及对策,是什么?
大热天鱼口一旦不好,我就悄悄用这调钓技能,十用九准,切记别忽视
黑坑钓鲤鱼出现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