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现碳中和,主要有哪些路径?
userphoto

2022.12.16 上海

关注
我们知道,所谓“双碳”,是我国政府在2020年提出的,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其中,碳达峰指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顶峰,碳中和指的是碳排放和通过植物造林、节能减排等手段实现的碳收集、碳分解之间形成正负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碳达峰、碳中和,合称“双碳”。

显然,要实现这个“双碳”的目标,需要每一个企业,乃至每一个个人具体的行动。那么,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具体有哪些路径,需要做哪些工作呢?今天我们来聊聊从企业层面,都有哪些实现“双碳”的路径。

01

实现碳中和的两大路径

从大类上来讲,实现碳中和无非两条路:一是减少碳排放,二是增加碳吸收。两手都要抓,但是如果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侧重于哪一条路径呢?

表面上看,第一条路牵涉到现有的产业链条,要改变起来需要“伤筋动骨”,不容易。而第二条路则是在现有的环节最后,加上一个新的环节,感觉会容易一点,其实不然。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增加碳吸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通俗来说就是“种树”,因为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另一种方式叫“技术固碳”,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把它再次利用,或者存储起来。但是这两种方式都一些问题。

首先植物虽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也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且,植物一旦死去,或者燃烧,也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虽然根据数据统计,植物吸收的碳,比释放的碳要多,但是其总量也只占所有碳排放的8%左右,所以属于杯水车薪,不能解决主要问题。

其次关于技术固碳这一块,目前主要存在成本方面的问题。根据测算,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每处理一吨二氧化碳,工厂要额外增加140~600元人民币的运行成本,这样的话,火电厂的发电成本就已经高于了现在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的平均价格。另外,要进行技术固碳,就需要运行一大批相关的设备,而这些设备本身也是耗能大户,如果是使用传统能源所发的电,其实也就增加了碳排放。这就存在了一个逻辑上的矛盾。

因此,增加碳吸收这条路径,起码在目前阶段来看,还不能成为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

也就是说,就算是要伤筋动骨,我们也只能主要从减少碳排放上想办法


02

减少碳排放的五种方式

减少碳排放涉及产业链上的很多环节,如果从一家企业运营所涉及的能量流和物质流两个方面来拆解,大体上有这样几个减少碳排放的方式。

在能量流方面,从能量的产生到使用,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来源、转化和利用。针对这三个环节,产生了四个减排的路径。

在能源的来源方面,减排的路径主要是电力脱碳化。也就是说,要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根据中国碳排放数据库发布的数据,在全国所有涉及化石能源的行业中,电力行业的排放量最大,占到总排放量的44%。所以电力行业的改造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备选选手,主要有光伏、风力和核电这三大主力,还有像水力、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些辅助。仅就光伏、风力和核电这三项,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陷。比如光伏发电不够稳定,风力发电的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且成本太高,核电则是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这些都是目前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就是这些行业的机会所在。

对于普通企业来讲,就是可以通过尽量使用绿色能源来为减少碳排放做贡献。比如苹果公司的2021财年数据显示,其名下覆盖全球的1000多座办公楼、零售店、数据中心等场所和设施,已经有90%使用了绿色能源。另外,苹果公司还积极投资光伏、风电等行业。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做法。

在能源的转化方面,主要有用能电气化和燃料脱碳化两种路径来进行减排。

所谓“用能电气化”,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设备和工艺,从原来的用油,改为用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能源汽车。其实非消费领域,很多工程车辆、轮船、生产机械,都在经历一个“油改电”的过程。比如中国的徐工集团,就推出了针对隧道、地铁及特殊施工工况的新能源工程机械,以及满足城市作业需求的纯电动环卫装备、高空作业车等产品。

所谓“燃料脱碳化”,就是在一些无法改用电的环节,比如航空燃料,就尽量从原来的石油,改为一些零碳燃料,比如绿氢燃料、生物质燃料等等。其中,根据蔡钰老师的观察,氢能源不仅仅会作为一种替代燃料,在未来十几年,国内更多的还会把它当作一个储能产品来开发,做为我们能源版图中的“充电宝”使用。

在能源的利用方面,就是通过资源利用高效化来进行减排。也就是通过数字化升级、流程优化、设备优化等手段,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其中,数字化是被谈论最多的一个技术手段。根据测算,未来十年,通过数字化为企业赋能,可以减少碳排放大约20%。毫无疑问,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可以,也都应该马上采取的减排方法。而在这方面做得好,不仅仅是为碳中和做出贡献,同时也意味着在竞争中获得了更多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一举两得。

前面这四种路径,都是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碳减排的方式。除此以外,一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还可以从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角度,来实现减排,称之为“原料脱碳化”。具体来说,就是尽量采用生物基、二氧化碳中性材料、可再生材料等来替代化石原料,来减少上游开采和下游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比如说产品的包装,尽量减少塑料等化工材料的使用,而是用可再生材料进行替代。

03

小结

小结一下:

实现碳中和的两个方面: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从目前来看,主要还是要依赖减少碳排放来实现“双碳”目标。

减少碳排放从能量和物质两方面考虑,主要有五种减排的方式,分别是:

1、电力脱碳化

2、用能电气化

3、燃料脱碳化

4、资源利用高效化

5、原料脱碳化

以上这些,是针对如何实现碳中和的框架性思路,但是针对每个行业,每个具体的企业,因为其行业的特性,所面临的困难肯定各有不同,如何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路径的选择呢?

我们下回接着聊。

本文参考资料:

1、《中国企业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

2、得到APP课程:《碳中和产业报告》

3、得到APP课程:《蔡钰.商业参考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2050年净零排放战略
美国发布2050净零排放长期战略
能源转型与石油公司的艰难抉择(强烈推荐)
美国能源部发布《工业脱碳路线图》
IPCC-WGⅢ最新报告 | 6大重点解读:减缓气候变化路在何方
[首藏作品](7170)实现“双碳”目标,亟须多种技术“抱团”发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