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度读书总结【2022】
userphoto

2022.12.19 山东

关注

这是千刀君的第210篇原创文章

你好,一年一度的读书总结又来了。

从2020年起,定下来每年12月到次年的12月算一个年度阅读周期。转眼又到12月,把今年的读书情况也统计下来吧(2021.12-2022.12)。

书籍分两种总结。觉得有趣有料的会在书名后加上荐书理由,觉得一般的书会在书名后加上读书总结总结内容全凭个人口味,仅供参考。

另外,本篇字数超过13000字,篇幅较长。如嫌啰嗦,可搭配下一篇省流版本食用。

推理小说

《清明上河图密码6》(冶文彪) 

荐书理由: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不舍得。第一次读是刚出版的时候(2019年11月),那时候用的还是kindle oasis2.第二次读是2020年初因为疫情封闭小区,在家闭关的时候重读。第三次读便是今年。读此书的心境历程,大致就是很想一探究竟,但又害怕越读越少,越到最后越舍不得。把它放在推理小说是因为对前文发生的各种案件,有明确的解谜过程。只是在这本大结局中,涉及到前五本的诸多人物,要是不留意极有可能没印象或记混。

汴京五绝,各有特色。如果只给一个形容词,讼绝赵不尤是刚直,牙绝冯赛是纯净,斗绝梁兴是勇猛,作绝张用是巧慧,相绝陆青是清冷。每个人的特色,其实正是人类对美好的一种投射,赵不尤心思缜密行为正直,冯赛有自己的界限与行事法则,梁兴有热血敢斗争,张用有热衷且专心的事物,陆青有自己的一方心灵净土。有这些特质也近乎趋于完美了。

而在故事发展中,如果只给一个动词,赵不尤是探,一家几口分别在不同案件中担任侦探,寻得真相;冯赛是奔,整本书中持续在奔走,未从停歇;梁兴是争,与自己人争,与对手争,凭本事,不怯场;张用是流,在发展着、流动着的事物中找到案件的真相和人生的真谛;陆青是厌,对昏君佞臣的厌,对世俗污流的厌,这份厌甩脱了无用庸扰之物,也留下了最本真的情挚。

所有的案件,都是徽宗赵佶在下棋的过程中偶得的一招“梅花天衍局”,但士子无门,商界紊乱,将弱兵颓,工种内斗,敛农财,士农工商兵五行皆乱,只靠这些“急救药”挽救不了北宋颓势。大环境便是这样急剧向下,而书中描写的每个角色却把人性光辉不断提升,这样的对比写法更让人感叹。

极力推荐《清明上河图密码1-6》,极力推荐。

《ABC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荐书理由:推理小说经典中的经典,导致我写下书评的时候还有些紧张。看过很多同种诡计的小说,但阿婆的这本确实地道、醇厚以及浓郁。另外要吐槽的是,我至今还没有融入英国人的绅士感交互里面,所以读起来会出戏,这种感觉在读《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时也存在过。
《鹌鹑》(郭沛文)
荐书理由:大致是我这类有性格缺陷的人们,更容易陷入不存在的感情交织而难以自拔。青年人的情感概念真复杂,以至于分不出执念与爱的区别。《鹌鹑》作者是郭沛文,2020年初禁闭期间读了他的《冷雨》,属于社会派推理作品,《鹌鹑》也是同种类型。两本书都围绕着长沙这个城市,我也有幸在长沙待过一个晚上。作者从语言、特色食品、气候等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真实的长沙,与我的感知别无二致,地域风味十足。现在想想,我竟然还在长沙街头小店里买过一条秋裤,真魔幻啊。他像《白夜行》,像《无证之罪》,像一切错把执念当做爱意,不顾一切投入的复杂情感。世间鲜有完美的情投意合,多的是妄念、不甘、悔恨与自我安慰。而这些不完美恰好是戏剧中最具张力的部分。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下村敦史)
荐书理由:书籍中这种写作手法要么就把自己绕晕了,要么就是神作,而本书属于后者。神到什么程度,当我以为自己终于抓到了那条暗线的时候,顺着线头往下捋的时候,却不停地遭到当头棒喝。寻找真相的时候,感觉近在咫尺,但是望山跑死马。读完反思时又让我想起早年读过西村京太郎的《双曲线杀人诡计》,而表达手段的精彩程度并不影响这本书的主旨,即社会派作品的应有背后呈现:网络暴力是一把无形的剑,迟滞性强、延度广。今年读的《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也反映了这个主题,所以下笔之前我也常想,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可取,什么不可取,这是一个社会公民在没有足够强权监管自己、稍微有点自由的的时候,应当为自己悬垂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春日之书》(陆烨华)

荐书理由:轻松明快的日常推理作品。本以为是短篇小说的合集,没想到最后把各个小故事串联成整个进程,十分巧妙。“突然推理”和叙诡略显作者的恶趣味,但故事的流畅性和完整性盖住了这类不足。私以为推理到倒数第二重诡计刚刚好,读者的情绪已经满了。最后一重结局看似反转,其实对比前面几重解答有点衔接不上,像是硬凑。而豆瓣网友的解答要比作者给出的结局更合理有趣,读者的智慧是伟大的。这代表作者要么就是故意留了开放结局的扣子,要么就是还有进步的空间。

《动物城2333》(王小和)
荐书理由:极其有趣的设定,每一个动物角色都符合其大众认知习性,并巧妙的搭配作者赋予的“类人格”。在揭露真相之前,会有一层层的“假底”(干扰项),也会有一次次的推翻排除过程,对强迫症来说读起来就很爽。把他们推翻排出之后,还能顺带拼凑出真正的谜底,这种写法很是佩服。开放性的设定有时候比传统本格更难写。之前相对更喜欢传统本格,所以对科幻或者AI等新兴的作品毫无兴趣。比如在读今村昌弘《尸人庄迷案》时,就被出现“丧尸”这种非现实的设定差点劝退,但奈何这本书当年获奖不断,就认头一直读下去。最后才知道在开放性的设定中,引入一些非现实的角色也是可以接受的。再读到市川忧人的《不会》系列,发现设定越来越离谱
,于是皱紧的眉头、咬紧的牙齿、攥紧的拳头也就渐渐放开了,算了算了,不能生气,只是我的口味原因。但是读到《动物城2333》思想有了转变,开放型推理作品的设定从令人尴尬到惊喜,这一条暗河我算是跨过来了。
《心理罪1-5》(雷米)

荐书理由:早在几年前就读完了整套故事,这次是重读。虽然故事已经知道了大概,但读的过程中,各类情感还是在撞击着我,不得不感叹这就是好故事的魅力。从《第七个读者》的社会派风格,到《画像》,再到《教化场》《城市之光》,才真正地从普通推理小说变成了“心理层面”的推理小说,而《暗河》则像是个番外,故事还没结束,期待作者的新作品。

《阴摩罗鬼之瑕》(京极夏彦)

荐书理由:其实是不推荐京极夏彦的,因为炫学成分和大段心理对白实在是太占篇幅(从儒学聊到朱子理学,从上古神话聊到博物学,从日本的秩序聊到主人公的身世,可见炫学过于严重,但观察京极夏彦的诸多作品,节奏和结构均相似,以至于我总觉得之前读过,后来才知道有一部分“炫学”内容同之前读过的《姑获鸟之夏》)。但故事是好的,故事没毛病。几年前读《魍魉之匣》时也是如此感觉,前面的故事枯燥无味,“废话”连篇。但到了中心触发关键剧情后,形势急转,湍流而下,越读越觉得背后发凉冒冷汗。不是我在推进剧情,而是故事在推着我前进。故事的主旨(核心诡计)让我瞠目结舌,在这里就不剧透了。他总能用最简单的道理、最简短的叙述把一个复杂的故事讲清楚。像是堵住堤坝决水口的一块石头,一旦拿开,万物汹涌。

《前男友的遗书》(新川帆立)

荐书理由:新颖的结构,不变的结局,硬汉派独有的温情作品。当然,所谓的“硬汉派”是我自己分的类别,原书并未提及。主人公(侦探)的性格我很喜欢,真实、可靠、动手能力强。作品提出了一个很好玩的概念,叫竞争性馈赠(potlatch):赠与对方以厚礼,使对方无法回赠而羞愧。典型的例子就是西北锤王少安所言:就算秀莲对他好太过分,他也要锤秀莲。秀莲的照顾本身就带有这种竞争性馈赠的意味。作品结构倒是很新颖,但是读了一部分之后才知道也是一个常规的杀人事件,主人公作为侦探去寻找原因。表层的凶手和里层的凶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结尾升华了,不然只是以找到凶手完成推理过程为结尾就会显得比较平庸,这也是一种代表或趋势,社会派推理的结局往往关注的是案件背后的原因,这是与本格派比较大的区别。

《红莲馆杀人事件》(阿津川辰海)

荐书理由: 大致在推理小说中已成为常青树,所以这次的“暴风雪山庄”模式并未有多么浓墨重彩的描写,以至于让我会无意识的直接套入到这个模式里,而事实也是这样。这是可贵的,结构(形式)为内容而服务,如果中规中矩必须搞一个明显的结构和框架,极可能变得卡涩和突兀。第一个死者就让我大为震撼(难以接受),感觉故事朝崩坏流发展了,我还没准备好接受麻耶雄嵩的洗礼呢。“华生”的情绪进入的有点早(大概是在故事中途),要么是自己判断失误,要么就是准备先铺一段假的谜底,最后再进行反转,毕竟是两个侦探的“对决”。那必然会有两个结局,只不过在最后才会揭晓。这一结构可参考仓知淳《星降山庄杀人事件》。读完了发现倒是没铺垫假谜底,但确实没猜出来真正的凶手和真正的立意。作者把汹涌的情感交互深埋在最后的尾声中了,没有破坏文章的结构,不至于显得尾巴偏重,让推理的部分显纯粹一点,挺好的。又想起来和菜头《成年人修炼手册》中所提到的,默杀是最好的复仇方式。

《深藏于骨》(赵婧怡)

荐书理由:要想掩藏一棵树,最佳地点必然是森林。近期读《红莲馆杀人事件》时注意到译者是赵婧怡,今天在书架上就发现了她的作品。读完之后甚是惊喜,不啰嗦,不炫学,除几处巧合实在是太巧了之外,故事的叙述和结构都非常好。实际上巧合也都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新证据,但可能受篇幅限制,感觉来太急。在立意上,冷酷现实下仍挡不住炽热的爱意(代际亲情)流动,最真实的情感最容易打动人心。读这书的时候天正降温,却被这个主题暖到了。这种惊喜可能源自于自身偏见,现在反而觉得国产推理还是有好作品,也肯定会有好作品。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中山七里)

荐书理由:最后一重反转真的有必要吗,中山七里这本书,是今年与《红莲馆》一并被炒热的、被各大号推荐的书。在日式推理小说产出不足的局面中,有这种公认的好作品确实让人感动。依稀记得上一本这个推广力度的是仓知淳的《星降山庄杀人事件》,再往前就是今村昌宏的《尸人馆迷案》,不同的是后两者皆为密室类本格推理,而本书所属的是社会派推理。

回到书籍本身,其实谜底和诡计在书尾已经猜到了,得益于自身稍微有一点日语基础。也是因为今年刚复习过《心理罪5:城市之光》和《心理罪3:教化场》,诡计如出一辙,以至于让我觉得最后一重反转似乎站不住脚,有些牵强,似乎是为了最后一个底特意准备的。但故事架构很好,社会派所要彰显的道理已经表述的很好了,不考虑最后一层地推进的太急的话,是一本好作品。读的过程中一些桥段让我想起了横山秀夫的《64》,感叹日本是一个奇特的国家,人可以攻击警察,警察也有犯罪的可能,就这样混乱。不知道人民的崇拜是什么,或者说崇拜是我强行赋予的一个虚妄意象。日式推理有其浓郁的地域性。以前喜欢看恐怖片,各国均有明显特色。美国是猎奇,泰国讲究恩怨、韩国喜欢以暴制暴,日本则注重人的完整性。不仅是肌体上的完整性,更是精神上、行为上的完整性,大概也与这个民族的特性有关吧。

《凶人馆事件》(今村昌弘)

荐书理由:人和人能相遇,能有羁绊实在是太美妙了,你投射爱意的时候,对方也以爱意回应你,这是普世之爱,自我就在这一瞬间打开成长了。叶村在剑太阳般的光芒下,依然能做那个闪闪发光的星星,真好。回到推理本身,看到最后以为自己猜对了,实际上又错了。班目机构一出来的时候就觉得“终于来了”,杀人巨兽出场的时候就感觉有味了,这就是系列小说的魅力。在今村昌弘的小说架构里,通常是打奇异形象的幌子(非常规设定),实际上是真实环境的凶杀案,本书亦如此。亮点在于突出了复仇和道德的两难,纯粹心灵与不得不犯下罪行的两难。核心诡计其实接近于社会派,与京极夏彦《阴摩罗鬼之瑕》近似,不再剧透。

《空城计》(呼延云)

荐书理由:这本书是在一个周日的晚上一口气读完的,精彩程度值满分。我对呼延云的印象停留在他的第一本小说《嬗变》中,那时候对这本书的评价很低,因为觉得确实不行,把主角塑造成一个神志不清的醉汉,人设不讨喜,谜底设置的也很牵强。而在《扫鼠岭》中重新认识有正常作息和能做出逻辑推理的侦探呼延云,觉得可爱顺眼多了。

回到本书。本书的结构是多个谜面做幌子,从中抽出一根谜底,并把一些看似不相干的线索合理的串起来,简直是惊艳,“接化发”使得明明白白。甚至说,场面这么混乱但却不觉得拥挤,线索指向那么多却全都能拨回来,这就是推理线收束的魅力。利用了一个信息差来掩盖住最不可能的诡计,直接把读者骗得服服帖帖。其反映的社会现象(儿童人身安全)也值得关注和反思。从情感角度上说,相似谜底的作品有郑执的《生吞》,紫金陈《无证之罪》以及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化身》。书籍开头、结尾与各章之间巧妙化用京剧《空城计》,优雅,真是优雅。

《扫鼠岭》(呼延云)

荐书理由:该有多强的信念感,才能在经历摧毁后仍能保持初心呢?大概是现实中鲜有这类完美角色,所以才在艺术创作中塑造核心人物周立平的饱满形象,类似于《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本书有纯粹的本格推理(如时刻表诡计、替身诡计等),又兼容社会派的深刻(主线是关心残障儿童的安全成长问题、副线是法律所体现程序正义的完整性),利用了两个案件相互映射、相互弥补的结构,来把一些阴暗面掀开,使之暴露在阳光下,“逼迫”法律秩序修补其漏洞与不合理之处。只是大多数作品(《死亡通知单》《心理罪5》等)都告诉读者,城市义警的存在与现实律法极容易成为对立面,而作为上帝视角的读者,也很难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合适的选择,毕竟“两难”是小说中屡试不爽的招式。

《梅花钉》(阿虎)
读书总结:社会派推理分支的中等之作。社会派推理追其根源无非是爱恨情仇和金钱利益,鲜有其他原因。一旦故事没有太大亮点,或是文笔不够突出,作品就会变得普通。本作未从上帝视角出发,而是一个小事件入手,通过不断查证新材料,来决定事件的走向,充斥着傅里叶定律般的恶趣味。警察推理是把警察作为侦探原型(可参考横山秀夫警察系列),但侦探气息不能太重,岛田庄司的吉敷竹史警察系列侦探味就非常重,属于反面教材。要以警察的思维方式和查案逻辑,毕竟相比“侦探”这个冷门职业,警察更加本土化和令人熟知。如果推荐相同风格,可以读松鹰的作品,但也属中等作品。

《书与钥匙的季节》(米泽穗信)
读书总结:打开前不知道是短篇合集,着实对短篇无感。但作者是米泽穗信,创作了大火的校园日常推理《冰菓》,号召力肯定是不错的,但也是很遗憾没看过一次米泽的长篇。六则小故事,标准福尔摩斯与华生的配置,携手解决各类奇奇怪怪的日常案件,推理是在线的,有线索有证据有推论。读起来的感觉就是回到了校园时光,也体验了青春独有的干净和美好,也包括得不到现实理解的残酷与这个年龄段独自对抗世界的迷茫。进入字里行间的时候,图书馆擦得锃亮的地板,伏案学习的学生,自动售卖机里一排排饮料,拿到手里的时候外面还带着热空气与汽水金属罐碰撞而凝结成的水,因晚风吹来而跑动的云朵,盖住太阳的时候就变成红色,骑着自行车穿梭,听风吹铃响,看路灯昏黄,种种画面扑面而来。让人感觉青春不是哪一段时期,而是那些画面组成的群像。说着说着就跑题了,总之这本书篇幅短小无压力,可以作为轻松小说来读。

《深宫女捕快》(暗步烧)
读书总结让我不带感情,客观地评价本书是很难的。核心推理确实是几种常见诡计的结合,利用物理方式的机械诡计(宫女投井案),无头诡计(尸体掉包案),使用诡计尚可,无太多不合理之处。人物刻画存在一些引起生理不适的过度描写,详可参考主人公川剧变脸般剧烈起伏的神情描写。情节恶俗,所有的案件情节,要么是男女交欢导致死亡,要么是使用情趣用品导致部分女性疾病,要么是女性早产后强行交欢导致死亡我可以接受文学,可以接受毛片,但求求作者别打着作品的幌子过度的展现自己的暴露癖。又想写推理,又想写宫斗,两个都一般。总之不要读,浪费时间还恶心了自己。

《相声神探1,2》(王晓磊)

读书总结:旧瓶装新酒,功夫还需磨炼。喜欢相声的可以看,里面有很多相声素材,包括相声历史、表达手段、行业黑话等。我常年沉浸于德云社相声中,耳濡目染,自然有一定熏陶,接受起来就快。读到有些熟悉的地方便会心一笑,这也算是是一种默契了。

《时间的女儿》(约瑟芬·铁伊)

读书总结:这本书没法打分,因为没读懂。原因在于文体属于历史推理,首先对国外历史不熟悉,其次将自己代入书中就已经很吃力了,还要在书籍中将自己代入作者所描述的历史中,难上加难,直接放弃。

《埋骨场不会言说》(市川忧人)

读书总结:以为与前三部(《玻璃鸟不归来》《蓝玫瑰不会安眠》《水母不会冻结》)同属于长篇推理小说,没想到却是几个短篇,且内容相当于花絮,用来交代背景。对短篇无兴趣,故事也没太大吸引力。

《大诱拐》(天藤真)

读书总结:其实不怎么吸引人,而是我看过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本小说。看到中间部分大致能猜到故事内核——一个温柔的亲情故事。读到最后解密时刻发现自己猜错了,这倒让故事相对高级了点,起码不烂俗,不会让人一下子看清楚。只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核心诡计有浓重的本土背景,需要解释才能明白,猜不到也正常。

《孤岛之鬼》(江户川乱步)

读书总结:江户川乱步的猎奇向作品真的有够恐怖的,跟爱伦坡如出一辙。早期的这几位作家写作的时代风格极强,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都是典型的战争年代风格。岛田庄司稍微会有点那种影子(日本殖民朝鲜时代),松本清张则像是活在经济发展尚有起色的日本。不推荐的理由是过于猎奇,但全文逻辑很好,符合推理小说的基本结构,只是因为怪奇的诡计与现实差的太多,所以没有代入感。

《枭獍》(时晨)

读书总结:我对时晨老师的“刻薄”是早有伏笔的,因其在早期所著的多部作品中机械建筑诡计略带青涩,尚未成熟。而本篇则属于转型之作,看到了作者的风格多变。读这本书用了1小时,可从侧面上反映出来整本书太平了,除了最后几页有惊喜反转外, 其他地方平的一览无余。整体的结构头轻脚重,第二层假底有点站不住脚。值得称赞的是,时晨老师从使用机械建筑诡计(擅自成为古典推理)转变为社会派推理后,仍能设置这么一个巧妙合理,又不失温情的谜底。同时揭示了社会乱象,满足社会派的基本标准,是很好的。
《扮演者游戏》(赵婧怡)

读书总结:没想到是短篇集,对短篇无兴趣。故事偏日常推理,答案都很“飞”,很巧妙。

《莫格街杀人案》(爱伦坡)

读书总结:没想到是短篇集,对短篇无兴趣。第一个案件的凶手就超出了我的认知氛围,随即放弃。

小说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清水洁)

荐书理由:真正开始接触日本是在大学期间,原因是追风跟舍友学日语。学过一阵后,因语法较为复杂(相对英语)果断放弃。但从其敬语、礼貌用语、普通用语这个角度,了解到日本是一个“阶层分明”的社会。继而从日剧的演绎、日系推理小说这个角度了解到执政党、警察、公安等体系的另一面:政治家也有蠢蛋(参考《民王》《半泽直树2》)、公安警察权力会被滥用(参考《无间双龙》《消失的13级台阶》),以及暴力团体/宗教团体的横行作恶(参考《血色星期一》《1Q84》)。

回到本书中来,一直以为这是一本虚构的推理小说,而读完后才知道这是真实事件的前后报道。读推理小说多了,便产生一种情绪,能接受架空世界中的连续杀人或各类诡计,却很难接受现实世界中发生这类情节。本质上对推理小说的迷恋也只是希望好作品在架空世界中绽放,避免在真实世间酿成惨剧。胜利站在正义一方的同时,背后的影子中也藏着流血之人。

《侯大利刑侦笔记7/8》(小桥老树)

荐书理由:不废话,不过渡炫学的刑侦类小说还是值得一看的。第7册讲的故事副线主题是家庭暴力,也引起读者反思:离被施暴者勇敢的站出来发声这个目标,还需克服许多障碍(心理的、社会认同的)。而最终目是人要合理控制情绪,有互相尊重的观念,严禁以暴力作为手段,使家庭暴力永远不会出现,要实现也很难。而系列故事的主线来到了经典戏码,福尔摩斯开始直面莫里亚蒂。第8册的副线主题则是“人的本性中令人战栗的部分”,说多了容易剧透,请诸君自行想象,更好的消息已经明确第9册是系列大结局,前几册是各类故事,中间几册开始向主线靠拢,都是由外向内推进。现在锁定莫里亚蒂后,盲猜大结局是要从里往外,便可造成双向发力,直击读者内心。

《金色梦乡》(伊坂幸太郎)

荐书理由:就在打算重读伊坂三部曲(家鸭、奥杜邦、金色梦乡)的时候,《金色梦乡》限免一个月,怎么能这么巧呢,觉得自己很幸运。再次重读有又惊叹,转场转的真好,十分流畅和巧妙。几年前读的时候记得关键剧情,但没记结局。这次看了结局感觉还是很惋惜,甚至是觉得更加荒谬了。有些事情的真相就直接消失,没有说为什么,这就是荒谬的地方。很多事情就是发生了,尽管法律条例、社会道德、公序良俗都在,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发生的根,只能给结果擦屁股。青柳雅春最后被迫整容,以另一种面貌继续生活,只是再也回不到原先的那种生活,命运的齿轮一旦在某一个齿尖错过,那就真的错过了。

《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寄物柜》(伊坂幸太郎)

荐书理由:我们把神暂时关在投币式寄物柜中,就可以做一些免于谴责的事情了,只是这个举动困住的往往都是心有信仰之人。故事用两条前后时间线,慢慢推进,最终像拉链一样,巧妙缝合。才发现任何不着调的行为都有背后原因,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如此有趣。想偷走动物园小熊猫的残疾人姐弟在全书中只出现了两幕,但却用滑稽场面来平衡了故事主线中的悲伤意味,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奥杜邦的祈祷》(伊坂幸太郎)

荐书理由:把《奥杜邦》留在最后读是一种胆怯的表现,只因为本书中所描写的恶意是最接近身边,最容易发生,也是最不敢去细想的。故事发生在一座小岛上,享受了“设定系”带来的好处,所以不论设定成什么,读者就甘愿去相信。于是就可以深度体验这个神秘小岛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神能预言一切,但神不能说,不能因为不同人的好恶而去改变岛上事物的运行规律,恪守着与能力相匹配的责任。神告诉岛上的人,要相信内心正义,相信规则,相信恶有恶报。而这儿童一样的内心清净,给了读者一个温柔的栖息之所。
《雪中悍刀行8-20》(烽火戏诸侯)

读书总结:不把他列为荐书纯粹是因为篇幅太长,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它作为网络爽文来看,更可贵的优点是相对来说,都是写主角光环,但书中写得挺有人物灵魂,而非无脑指数式增长的模式。全书的主旨是“自己的路自己走”,所以我也是“自己挑的书自己读”。

《质数的孤独》(保罗·乔尔达诺)

读书总结:理性是淡漠和思虑结成的网状物,常使人作茧自缚。把质数的数学意义迁移到生活上来很巧妙,但除了这个没什么其他的亮点。(我就说以自己的性格理解不了言情书...


《气球人》(陈浩基)

读书总结:想了想,比起陈浩基前两本作品《网内人》《遗忘刑警》来说,这本书不够“推理”,所以才算作小说一栏。作品是同一个主人公发生的不同故事,所以前后也不用很连贯(逻辑性不强),可以当成多个短篇来读。但短篇中也有亮点。比如在平淡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不平常的事情,就知道小说要展开情节了。比如顺利的过程中突然来了插曲,就知道要有好戏。比如在不同篇章中开始切换视角,切换第一人称,就知道接下来可能要用“叙述性诡计”了,读到中途则证明如我猜想一样,被骗了,但是很爽,这是读者与作者之前的特有默契。全文有几个爽点,其余的都平淡。且当成有趣的小故事来看。

《燃烧的蜂鸟》(秦明)

读书总结:炫技没炫明白,推理又没做扎实。看的我在中间尴尬地带瑟瑟发抖。
故事结构较为老套,附身情节的有无并不影响故事架构,而附身情节又显太俗。对于一些法医概念信息感觉想说明白,又没说明白。案件本身也没有太大吸引力,看文末还要写续集,逐渐恐慌。

《贞子之环:环朔》《贞子之环:环裂》(铃木光司)
读书总结:这两本书出版于2012-2013年,是铃木光司《环界》后的续作,很像是系列小说的一些番外,因为看过2000年左右出品的《午夜凶铃》三部曲,读的过程中就会自动带入那个年代的电影质感,还是挺有趣的。故事的本身相当于一个串联,把核心主线的来龙去脉一点点交代清楚,有一定可读性。如果比较起来,前几部才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文学

《树上的男爵》(伊塔洛·卡尔维诺)

荐书理由:卡尔维诺用一个全新的“不可能”视角,似透镜一般,借历史车轮以小博大,将个人的命运折射为是人类的共同命题:我是谁,我该怎样活着,我属于自己还是属于集体,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让人觉得,这世上还是有一寸土让自己沉思、伸展拳脚、享受自由,最终看破命运。结局是点睛之笔,给逐渐颓废的气息灌注了积极的力量。

《在轮下》(赫尔曼·黑塞)

荐书理由:少年人的烂漫和炽热真好啊,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十岁。可以热烈追求喜欢的事物,可以不惧世俗眼光去感受自由的和非自由的,甚至把死亡都铺满艺术感。这大概就是主人公十几岁应该有的感觉。也是我,是千万人在这个年纪上的自由和自信。但在时间的车轮滚动时,人又不得不面对世俗、去做被别人定义应该做的事,去接受非自由的约束,甚至稍有偏出轨道,就会跌落在轮子之下。前面写得越炽热,后面就会越沉重,这种对比感张力十足。相比《德米安》来说,《在轮下》没有那么多的宗教背景,故事也顺。黑塞知道少年时各有闪耀、中年人大都趋于平淡是大多数人的常态,直到把它写下来,把锐利感展现出来,才知道作家的笔尖跟现实一样,扎人挺疼的。你可以永远相信黑塞把一切不可企及的梦写进现实中,并邀请人与现实共舞,虽然梦醒后的痛苦比企及不到的时候更深刻,这可能是就作家骨子里的恶趣味了,而读者也不得不去做瘾君子。如果不理解这段是什么意思,另一个典型就是余华的《活着》,相信一点便通。

《荒原狼》(赫尔曼·黑塞)

荐书理由:对于普通又大差不差的生活,我始终是抵抗的。我们所必须接受的平庸,只因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所致。看书里面密密麻麻的心里对白,密集到必须集中精力不落下一个字,很少有抽离的状态,所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把主人公投射给我,社交格则是对外所表现的沉稳、冷静、正常参与社会交互,而本格则是这些密密麻麻、互相冲击的的心路历程。强行区分社交格和本格是不科学的,黑塞在书中也强调了这种二元对立的荒谬性。后续更新长篇书评。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荐书理由:已写长篇书评,详见本公众号文章《马尔克斯的一镜到底》。

《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话》(阿尔贝·加缪)
荐书理由:已写长篇书评,详见本公众号文章《我好爱加缪啊,我读<鼠疫>》都哭成狗了!》。

《奇鸟行状录》(村上春树)

荐书理由:书是普通书籍的三倍体量,文字理解不复杂,背后意义则各有各的观点。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明显地进入故事当中去,留了一点观察在故事外。所以就一边看故事,一边分析作者的写作方式。长篇小说可能最费劲的就是捋清楚各类人物信息,所以有些故事会在开篇就进行“登场人物简介”,方便读者去大致了解。我们好像默认的、下意识的从人物开始捋,那么有没有从事件开始,以事件为串联线索的叙事方式呢?在构成故事的几个要素,人物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核心点。估计没有缺乏人物的写作手法立不住脚,没有共鸣。写作者应起到调焦者的作用,意味着我们进入故事的方式,都是通过作者或者主人公来了解故事中的世界,所以才会有作者构建一个通道,读者通过我的视角走过故事。

《幻兽之吻》(周晓枫)

荐书理由:其实是散文,我擅自归到小说类型。读完整本书,感受到了女性作者细腻笔锋所能割开的未知深壑。惭愧的说我很少读女性作者的书,没有那种灵敏的分辨力。最典型的例子是读约瑟芬铁伊《时间的女儿》时,读完后查豆瓣评论才知道作者是女性。正如周晓枫在书里专门为女性写的一章《雌蕊》中写到的,很多女性作者“几乎完全消灭了自己的性别,无法判断值笔者是打领带的还是穿裙子的”。说实话,在地铁上拿手机刷完前几页就着迷了,因为她写猫,写一群猫。带着满足感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除可爱之外的恐惧,而恐惧感则来源于对自己内心的审视。比如猫在发情期需要绝育,避免因发情期引出的疾病缩短寿命。那么就必需在生命和情欲做出和解。大多数普通人看到一面,即用手术延长生命。作者则看到两面,作为猫的饲主要如何去做出选择、如何承担结果、如何在两难之间调整自己的良心位置。大致知道生命尽头的悲剧什么样,才会体会到当下的快乐、团聚尚有一丝温度,才会安心。除了猫,书中还有许多其他动物,还专门写了女性,专门写了梦境。看到其实最惊喜的、最打动人的可能还是最后章节作者的自叙,为什么要写作、怎么去享受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苦难和美感、如何以凛冽的笔锋去对抗数以千万倍计的压力、如何在这条“不归路”上步履不停,孤独漫游,这些真诚的内容更让人感同身受。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赫尔曼·黑塞)

读书总结我没读懂这本书,究其原因有三。我是无神论者,对宗教亦无兴趣。而这本书串起来诸多基督教的名词、概念以及典故,加之在这些框架下隐晦不清的隐喻和指代,让我难以参透其中奥妙。其次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极容易出戏,毕竟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带入故事时,面对这么多不熟悉的文化背景,会有不适应感,幼时读《少年维特之烦恼》亦有此种感觉。再者也可能快到三十岁的自己,三观已基本塑造完成,便体会不到少年人慢慢摸索世界的乐趣、碰壁后而沮丧、价值再造的痛苦、找到方向的幸福等等,诸如此类的情感。这倒是给了自己警醒,前一阵子还想读《十日谈》和《神曲》,现在想的是如果涉及太多宗教类的内容,干脆投降不读也罢。作者黑塞是诗人,相对来说黑塞的《在轮下》更好读一些,而《德米安》更压抑、更孤独。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读此书时正值初夏,屋里温度高,读不懂的时候心也浮躁,就大声朗读,企图以此种方式让自己理解这晦涩的文字。上次这么做还是在读荣格的《红书》,当然也没读懂多少。

《南货店》(张忌)

读书总结:一本书窥探一个时代。读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就是抓不住重点,发现了一个桥段,以为能以此为中心展开说故事,然而却几个段落后开始下一个主题。一代人的落幕和下一代人的开场。如果这种结构和布局的话,写三代人是没问题的,但篇幅有限,写四代人就垮了。实际上读完只是两代人,上一代写得少些,下一代写得多些,就构成了金字塔式的稳固。可能这类型的作品我接触的不多,整体感受就是南方作家有一些语言上的风格很明显,倒也不是说接受不了,就是觉得独特,独特就会引发思绪。叙事平淡,甚至说你都预期到会发生什么,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写一个人好的时候也不吝啬把其坏的一面展现出来。用书籍的主题来说,一本书装进了一个时代,这个评价很中肯,也很巧妙。


技能书、杂类


《阅读的方法》(罗振宇)

荐书理由:怎么说呢,这本书的实际内容与书名是不符的,这也是罗振宇的聪明之处。阅读嘛,基本功是有文字理解能力和相符合的认知(年龄、见识等的符合),读书方法因人而异,不同人兴趣又大相径庭,哪里真的需要人去手把手的教呢。所以这本书也不是教人怎么阅读,而是写阅读背后的东西,即你在书籍之后体验到了什么其他的东西,透过表层的故事了解里层的表达手法,又怎么透过书籍这个媒介去连接这些东西。人的生命、精力、眼界、阅历都有限,又怎么能了解无限的东西呢,那就是通过书籍这种工具。它既是放大镜也是聚焦镜,既能看距离长短也能看时间久远。另外这本的价值可能就是老罗给自家的“得到电子书服务”做的一则宏大的广告。不是一句口号、一张海报、一个链接能表达的广告,这次用整整一本书,这样够酷吧?得到就是一个这么酷的公司,这本书值得我吹。再说一句题外话,几年前读罗振宇的其他书籍,口水话的居多,含金量不高,所以也不推荐。

《佛畏系统》
荐书理由:好书,后续更新长篇书评。
《送行人》(王手)

荐书理由:已写长篇书评,详见本公众号文章《关于如何体面离去的一些细节》。

《5%的改变》(李松蔚)

荐书理由:好书,后续更新长篇书评。

《三国不演义1,2,3》(王觉仁)

读书总结:这套书籍介于非虚构作品还是历史类作品,反正读起来是挺爽的,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的风格,白话版本的历史剖析。其实从题目“不演义”也能看出来书籍是偏正统史实,也引用了《资治通鉴》《三国志》等典籍中的不同论据。我读历史的弊病也在这期间浮现出来,即只关注事情,而忽略意义和结果。就导致走马观花读完了,实际上没有主动去了解坐着在事实背后做出的分析。

综上,2022年读推理小说31本,小说24本,文学11本,技能书及其他7本,共计73本

谢谢各位读者听我啰嗦,明年调整品类比例,十二月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阅读总结:消失的书籍
创作短篇推理小说应注意什么|推理课堂
日式现代推理是什么味道?这6本小说带给你极致烧脑体验
梅花落满了南山——2016年阅读总结
请安心坐在椅子上,翻开江户川乱步的猎奇之书
23部国内经典悬疑推理小说,你看过几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