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种失眠不仅会遗传,还会致死

看过《鬼吹灯》的小伙伴们一定还记得鬼眼族的鬼眼诅咒吧?胡八一、王胖子、雪莉杨都沾染了这种鬼眼诅咒,如果不能及时解除诅咒,一般活不过40岁,而且这种诅咒还是家族性的,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鬼吹灯里的鬼眼诅咒/电视剧《龙岭迷窟》剧照)

吓人吧!不是祸不及三代吗?怎么还一代一代的去影响后代人?其实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例子,只不过,它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诅咒,而是一种罕见的家族性遗传疾病——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一种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发病后存活时间在1-2年的严重遗传学疾病,而且,即使到了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这样严重的遗传学疾病,我们依然束手无策。

说到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作为一个医生,我之前也没听说过,第一次接触,还是2018年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期间,老师提到这种罕见病的发病家族,全国确定的发病家族也只有两个,一个家族在河南被发现,一个家族就在上海。

当然,这并非准确的数据,可能还存在一些没有被确认的家族,和没有家族发病的散发病例。只是这两个家族共同的在几代人里陆续有人发病,而且在发病后的1-2年中去世。比如2006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被发现并确诊的这个家族,在三代人里,先后有10个人因无法缓解的失眠症而在1年多的时间死亡,而他们的平均发病年龄甚至还不到50岁。迄今为止,这一罕见家族性疾病全球一共也才发现了27个家系,百余名患者。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实际上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死性朊蛋白病,是由于朊蛋白基因(PRNP基因)C178和C129突变造成的遗传学疾病。

(朊蛋白病毒/wiki百科)

临床表现一般会包括:睡眠相关症状、神经系统的症状、进展性交感神经症状。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睡眠相关的症状,以及快速进展性痴呆(RPD简单地说,这就是一种发病后怎么睡也睡不着,怎么睡也睡不好的家族性遗传病。一般晚上伴有正常的昼夜节律睡眠活动模式的丧失,而在白天相对清醒的时间内,又会表现为梦境般的困惑状态。

下表为FFI患者详细临床特征:

(翻译自《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的临床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比如,2006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病例中,患者长达半年没有真正睡过觉。有时即使浅浅入睡,也会全身不由自主地痉挛性抖动,有时还会做一些匪夷所思的动作。比如入睡后经常双臂在空中无目地挥舞,醒后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表示不知道。白天无精打采,很困,想睡,但却睡不着,住院期间逐渐开始显露出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失常表现,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下降,甚至有时连病房门都找不到,找到了又摸不着。这名患者的最终结局是,成为了家族三代人中的第11位本病致死者。

(一位FFI的病情发展过程参考)

诊断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可以依靠典型的失眠症状表现,可以依靠睡眠脑电图的变化,可以依靠脑影像学的变化。但这些都不是特异性变化,很容易被漏诊和误诊,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所以,确诊家族致死性失眠症,最关键的诊断标准还是朊蛋白基因(RPNP)检测结果阳性只要查出RPNP阳性,就可以直接诊断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

(FFI患者脑影像随着病情变化而变化)

目前的研究表明,平均1000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基因的突变,但每50000个人中才会有一个人死于这种基因突变造成的朊蛋白病。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朊蛋白都一定会致病。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也都在致力于研发基因药物,帮助朊蛋白基因停止突变,如果这种药物真的能够问世,那么这种病将会可以被治愈,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死去。

在所有研究朊蛋白的科学家中,有这么一对贤伉俪,像《鬼吹灯》里的胡八一、雪莉杨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美国的索尼娅夫妇,原本并非医学相关专业,索尼娅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律师,而她的丈夫是麻省理工的工程师,不过,自从索尼娅的妈妈被确诊为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并快速死去,索尼娅也查出携带RPNP这种致命的基因,一切都改变了。夫妻二人没有和其它人一样向命运屈服,而是转而研究朊蛋白基因,经过多年的研究,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甚至多次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的《nature》杂志上,二人对于朊蛋白病的突出贡献也得到了全世界科学家的认可。

索尼娅夫妻)

虽然这种罕见的遗传性致死病目前还没有获批的基因药物问世,人类也还没有掌握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不过相信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之下,总会有治疗的方法问世的。在这之前,如果40岁~50岁的人出现了无法改善的失眠症状,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昏昏沉沉恍如梦境,请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

也许我们还不能去治愈这种疾病,但医生有效的干预一定会减少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的,况且科学一直在不断的进步,谁知道下一刻不能有特效药问世呢?

参考文献

[1] 靖冬来,陆慧,黄朝阳,等.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诊断标准,[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33(6):438-439

[2] Expert Consensus on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Fatal Familial Insomnia[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018, 131(13):1613-1617.

[3] Manetto V, Medori R, Cortelli P, et al. Fatal familial insomni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study of five new cases. Neurology 1992; 42:312.

[4] Plazzi G, Schutz Y, Cortelli P, et al. Motor overactivity and loss of motor circadian rhythm in fatal familial insomnia: an actigraphic study. Sleep 1997; 20:739.

精神疾病病因复杂,加之个体差异影响较大,不同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各有不同,但各有各的道理。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生,遵守医嘱,坚持治疗,才更有机会获得康复。好心情推出私人医生服务,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一对一交流平台。点击文末图片,选择获取适合你的专属“私人医生”吧!👇

科普|解惑|答疑|辟谣|懂你|涨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临床表现及多导睡眠图特点分析
【科普】至死不眠的失眠症
罕见的睡眠障碍:致死性家族性失眠
一文解读“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
失眠困扰人类 科学仍无法解释真正原因
一文读懂: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的最新诊断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