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五味,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有什么重要作用?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是中国古代长期医疗经验的丰富积累。古代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和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因而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和探讨中医药的理论,使其有所突破和发展创新,进而促进中医药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治疗疾病,所运用的是中草药,我国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广大农村的山坡,田间地头的中草药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药库,在加上现在人工种植的中草药,不但能够满足我们国内的使用,而且也出口到国外,让世界人民受益。但是我们在运用中草药治疗疾病中,必须掌握各种药物的性能,才能给广大的患者治愈各种疾病。

药物的性能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药物归经,以及有毒无毒等,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四气,五味和药物的升降浮沉。什么是药物的四气和五味呢?四气,也叫四性,也就是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与病的寒热相对而言的,疾病有寒热之分,一般来说,能够治疗热证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药。如寒性的黄连,黄柏可以清热解毒。能够治疗寒证的药物,大多属于温性或热性药,如热性的附子,干姜能温中散寒。对于寒热夹杂的病证,则寒热并用。故《神农本草经》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温与热,凉与寒是区别程度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此外还有平性,是指性质比较平和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或微温的,所以基本上仍属于四气之内。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于阳证,热证。温热药多具有,温阳,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于阴证,寒证。

药物的五味就是药的五种味道,即辛,甘,酸,苦,咸。此外还有淡味,但一般认为淡附于甘,故不称六味而称五味,无味有阴有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故五味之中,辛甘淡为阳,酸苦咸为阴。而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共同之处。味辛者能散,能行,具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的作用,多用来治疗表证和气血阻滞。甘味能补能缓,具有滋补强壮,缓急的作用,多用来治疗虚证或缓和拘急疼痛。酸味能收敛固涩,多用于治疗虚汗,盗汗遗精,泄泻等。苦味能泻能燥,具有清热泻火,泻下,解毒,燥湿的作用,多用来治疗热证,湿证或气逆,秘结,痿软等。咸能软坚,能润燥通便,软坚散结,多用于便秘和结核,痞块等症。淡能渗能泄,故能利尿渗湿,多用于治疗湿邪或水气为患的病证。

有些药物其味有两种以上,例如肉桂辛甘,元参苦咸。一般来说有兼味的药,其作用也较复杂。另外,每种药物都有气和味,两者必须综合运用,同样是寒性药,若味不同,其作用也就不同,如黄连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浮萍也是寒性药,但却为辛味,也就是辛寒,它是疏解风热的药物。同是甘味药,但气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黄芪是甘温药,可以补气,芦根为甘寒药,则可以清热除烦。这样的例子很多,说明问题就可以了。总之,掌握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选方用药,在方剂中加减药物,直达病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四性
中药的四气五味的总结及应用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三讲语音与文字整理稿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4讲语音与文字
中药四气五味的认定依据
偏方验方治大病治百病,什么是偏方验方呢?怎么选择它治病呢-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