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江里、上水里∣这些与水有关的会城地名你认识吗?

(新会)东南一带,唐时皆沮洳泽国。

——光绪《新会乡土志》

遥想几千年、几百年以前,新会河流纵横,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汪洋。直至1300年前唐朝中期,新会的北部、西部才变成陆地,东部、南部宋代还是一片海洋。在距今600年左右的明朝前期,随着冲决三角洲的发育,新会陆地渐渐形成,但依然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在我们小时候,会城也是河涌纵横,水塘众多。会城河、五显涌、厂边涌、骑虎涌等连成一体,通向大海,潮起潮落。我家住河南街南面,前有会城河,东西有横涌,门前有大水塘,所以我们从小便常常在水玩耍,游泳水平不算很差。
如今,会城很多河涌虽然已经渐渐消失,但我们从会城地名的演变中,依然可以看到它留下的“水迹”,除了大量“涌”字地名外,还有很多与水有关的地名(如今大部分已改用新名)。经新会文史专家林福杰先生研究归纳,会城有如下几种与水有关的地名。
一是表明河道流经的地方,如汇泗里、汇源路、上水里、水关头、文溪(流经学宫前)、河口、塞窦口(仁寿路西段旧名)等。

二是说明是水边的“湾”,比如浐湾路、江湾里、龙湾里、彭家湾、叶家湾、游家湾、东门湾底(如求社附近的旧地名)。湾,即水流弯曲的地方或海湾。

三是描述水进水退的“潮”“澜”,比如潮江里、潮溪里、龙潮里(原浐湾路四巷)、观澜里、东澜里、澜洲里(今骑虎西二巷)、水大尾等。潮,潮夕或潮水;澜,波浪;“水大”,是潮涨的会城方言,都说明过去有潮水到达这些地方。“澜”字笔划太多,后来又见不到潮水,有人索性改作“兰”,如东兰里、双兰里。
四是形成陆地初期的“洲”“滘”贤洲路、大洲园、东亭洲(百岁坊前名)、沿滘口(今河口)、新开滘(即城南村)、田流滘(有作田螺滘,在东庆北路与侨乐路交汇处东面,今有田芦里)。洲,河流淤积而成的陆地。今已成为冈州大道中段的贤洲路明代初还是海滩,沙洲形成,沿洲成街,原名“沿洲街”。本地的“滘”,多由河滘名延伸为水中新形成的田地名。带“滘”字的地名都在原会城河以南。
四是桥因水而建,比如泗水桥、沙堤桥、南门桥、北上桥、跨龙桥、三多桥等。旧时会城河涌多必然桥多,如原会城河上就有东门桥、募前桥、驿前桥、新桥等,后来盖河填涌,这些河上的桥消失了,今城内仅剩下龙溪桥(白石桥、花桥亭)、化龙桥(学宫前跨接盆趣园)等少数短桥,但地名中的“桥”还有所保留,如濠桥街、新桥路等。
四是用“湖”、“塘”命名,比如如葵湖路、东湖(今城东市场)、南边塘、狗髀塘、何家大塘、眼镜塘(在城西)、双孖塘(原骑虎西三巷)、塘井里等。

五是其它涉水地名,比如菱角坡、河南路、深源里、水浸亭、小谷埠(又作水谷埠)等。
会城作为水网地带,江河纵横,但可惜的是没有一条横跨城区的大江大河。我有时漫步江门长堤,或站在开平潭江半岛酒店,遥望宽阔的潭江,真是羡慕不已。潭江装点了城市风光,也为水上运输带来了方便,正所谓水为财。
不管是历史的无奈或人为的结果,会城河的狭窄与覆盖,都算是一种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镇嘉定掠影 舟自横
家在广州:曾经沧海珠江水
南京的水
【古典詩詞】全唐詩選録(之五:張九齡、孫逖、張旭、劉希夷、王翰等)
四川成都:锦江印象
南郭街市 ▏南塘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