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辛到底能不能“过钱”?

中医业内有一种说法,叫做“细辛不过钱”。但是临床上看到很多中医大夫开细辛量都很大,并未局限于5克之内。那么”细辛不过钱“,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味中药?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归心、肺、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细辛的名称是根据它入药部位的性状特征来命名的,其入药部位是根部,有点像我们做菜用的葱一样,根部是丛生的小须根,非常细而且有辛辣味。

细辛的第一个功效是祛风散寒。适合于风寒表症。但由于它的发汗效果不是很强,所以不作为解表的主药。一般是和其他发汗解表药相配,比较有名的方剂就是《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在这首方剂里既协助麻黄发散表寒,又辅助附子温里寒。

细辛的第二个功效是通鼻窍。通鼻窍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个是外感表证,一个是杂证。细辛在解表散寒的同时能很好地起到通鼻窍的功效,对于外感病中出现的鼻塞不通、鼻流浊涕、喷嚏较多尤为适用。另外,对于单纯性的鼻科疾病,鼻渊、过敏性鼻炎它也可以使用。既可以煎汤内服,也可用鼻腔吹粉外用。

细心的第三个功效是止痛。细辛的止痛功效也体现在两大主要方面:一是外感病表证中出现的头痛、体痛、面部疼痛等可用到它。二是其他痛症如跌打损伤、牙龈肿痛、风湿痹痛等也可以用到它。

细心的第四个功效是止咳。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细辛是一味中枢性的镇咳药,不管寒证热证,临床适当配伍,都能起到很好的止咳效果。但有人说细辛能化饮,这个是不对的,这些说法是受了方剂整体效用的影响,细辛在小青龙汤和苓甘五味姜辛汤这些方剂里都有用到,但化饮的是这些方剂里的整体功效,并非细辛所独有的功效。

杏林中“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始于宋·陈承撰写的《本草别说》,但原书已佚失。据《本草纲目》记载,“承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

自此,“细辛不过钱”一说便演绎至今,成了医家金科玉律。其实《本草》中所言细辛不过钱也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单用”,即单味用,其次是“用末”即作散剂服。仿若用于汤剂再加入复方、则又当别论矣。
               
细辛的用量探讨。当代中医药典中将细辛的用量定为不得超过3克,但在宋以前,本草著作及方书中对细辛用量与其他常用中药一样,并无任何限制,特别是汤剂。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含细辛的药方共有16个,其中细辛用量为六两的有1方,即乌梅丸;细辛用量为三两者有8方,即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细辛用量为二两者有4方,即麻黄附子细辛汤、厚朴麻黄汤、大黄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细辛用量为一两者有2方,即真武汤、赤丸方。细辛用量为三分者有1方,即侯氏黑散。汉代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25克,一钱相当于3.125克,因此《伤寒杂病论》中细辛的用量都大大超过了3克的极限。

现代研究证实,细辛的主要毒性成分是挥发油-黄樟醚,黄樟醚的挥发性远胜于细辛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经煎煮20-30分钟后,汁液中还保存着一定量的有效成份甲基丁香酚,而有毒成份黄樟醚即被大量蒸发,毒性减低,甚至消失。古人在未知细辛毒效成分时,已经知道经煎煮后细辛有毒成份会有所降低,已是难能可贵。

张志聪在《本草逢源》指出:细辛乃《本经》上品药也... ...。近代医家章次公在《药物学》中也说:“细辛不可多服,自是正论,但谓用至一钱,即足以致气闭,则又不尽然。此仅可以论'末药’,而不可以论'汤药’。细辛入汤剂,钱许无妨,编者之经验如此,决非虚语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材图文并茂版——发散风寒药,学习中医必备,你认识多少?
方剂学 讲座共82讲第二十二讲 扶正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
22《方剂学》麻黄附子细辛汤(续)附:助阳解表的再造散;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大承气汤
麻黄附子细辛桂枝汤功效与作用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5)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中医十大名方——小青龙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