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籍是凡.高创作上的“缪斯”:《我为书狂》

《星月夜》《向日葵》《吃土豆的人》是世界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艺术作品。

事实上,人们一眼就可以认出这是文森特.凡.高的画作:

构图简洁,笔触粗拙、遒劲,炽热的色彩充满画布,金光闪闪的星星在夜空中盘旋。

“本真与真诚”是他作为艺术家所秉持的信念,更是他终生坚持不变的信条。

凡高短暂的一生也受到内心“激情”强烈的推动——追求艺术、追求信仰,追求书籍。

他曾说:“书籍、现实和艺术对我来说就是同一种东西。”

马里耶拉.古佐尼(意)是凡高艺术的研究者,他爬梳了凡高800多封信件,抽丝剥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书籍、艺术和人性交织于一身的凡高,以及书籍如何为他赋能。

作者说,凡高并不是一位藏书家,而是一位书籍的使用者——他将所读过的书全都记在脑海里,内化后,成为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在凡高写给弟弟提奥的650多封信中(提奥是凡高创作、情感和经济支持的来源之一),他不仅倾诉了自己在阅读、绘画、观察上的即时思考,也分享了他喜欢的作家:莎士比亚、左拉、米什莱、狄更斯、艾略特等,

以及自己崇拜和借鉴的艺术家:伦勃朗、米勒、新印象主义画家和日本版画家。

凡高嗜书如命,终生阅读,不断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阅读边界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古典传统、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自然主义,最终成为象征主义和颓废主义。

书籍的语言类型,高达三四种。

海量的阅读,使凡高在与之喜欢的作家及艺术家身上,不断汲取力量和勇气;也使他在创作上,不断尝试新技巧,革新绘画题材,创作出独具自己个性和前所未有的艺术。

比如,在法国巴黎,凡高在接触了“日本风”浪潮的洗礼后,随后创作的《鞋》《雨中的桥》《自画像》等绘画中,采用了日本浮世绘的技法,让东方艺术悄然渗透进画作中。

起初,凡高曾想成为一名像父亲一样的牧师,遭遇失败后,他才转向了绘画,立志成为一名画家

“在做出决定后不久,凡高就通过全新视觉手段来表达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

一生中,他画了几十幅表现阅读者和书籍的画作和速写。

显然,书籍已成为了凡高身上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为书狂》很好地彰显了凡高的一个根本信念: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书籍和学习来照亮自己的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关梵高 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你可能不知道,他也这么爱读书
梵高:我的每幅作品都受到日本画的影响
天天快报
享受孤独是一种幸福
梵高?莫奈?其实你不懂印象派丨隐秘的杰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