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发现并尊重自己的无知吧

雨后的清晨有种舒适的通透感,但因为是被打错的电话叫醒的,有一丝燥热在清凉中游荡,要呼唤夏日觉醒一般。阳光在云层后面努力着,就像合照时站在后排被挡住脸的人一样,垫脚歪头找缝隙微笑着。

参加例行会议,听例行的话,对咱们有例行的各种要求。散会下楼,走在前面的同事大声吐槽,我自以为安抚的一句话却似火上浇油一般,再一次燃起不满。哈哈,我大概是个淡人吧,起码跟他这显然浓人比起来。

外在上我是个淡人形象吧,但扪心自问,有时也会浓,可能浓点与大家不太一致就被认为淡了吧。

外出总能见到各种奇怪状态下的猫。大部分是懒懒趴在树荫下或楼道边的,有时候会坐成很突兀的姿势,像一个疲惫不堪的打工人顾不得别人的眼光瘫坐着。昨天在老校区围墙边遇见的趴墙头往校内看的大橘猫格外好玩,墙头看见的是大大的黄脑袋和扒在墙上的两只前爪。因为用力的原因吧,肩和胸肌显得格外壮,让人觉得是个健身教练在监视你训练有没有偷懒的样子。站墙下喵它,它也回喵我,居高临下的表情。

晚风清凉。夜间的花草在暗处悄悄释放不一样的魅力,忽然闻到喜欢的合欢花的淡淡甜香,抬头看不到小绒花。白天绕去看,果然,毛茸茸粉色小花颤在嫩绿高枝头,好有纯真童年感。

读完了彼得·渥雷本的《树的呼吸》,慨叹作者的勇敢和直白,也感谢这么新的书被翻译过来让我们读到。

读《森林空调》那章时,说到死去的大树甚至倾倒的开始腐烂的大树,都对周边环境形成很大的影响。树干完全空了一般只剩薄薄一层木头,数周没下雨的外部环境已经干燥得尘土飞扬了,但这棵几乎完全腐烂的树干表面却仍然非常湿润。“我”应邀用手感触了一下,树干表面碎屑状的物质就像海绵一样,手一按压,就会有水从腐烂的木头中流出。

森林能降温。书中参考的研究团队用了15年测量研究夏季温度,测量于2017年结束,也就是2018--2020年夏季这创纪录高温数据未加入该结果。即使如此,这个温度地图依然给了我们很明确的结论。城乡温差自不必说——沥青和水泥升温更快,这里最感兴趣的是森林的表现。

十五年积累的数据能说明一些事实吧。古老森林与城市温差大约15摄氏度,与有草地和农田的田野温差大约10摄氏度,即使与单一种植林相比也有8摄氏度的温差。特别是最后这一差距是我没料到的。此外,森林还能制造更多降雨,这从土壤润湿度和水循环中也能自行推出了。

作者在不少章节都怒斥了部分林业专家,他们利用自己的专家身份发言,把一些为木材经济服务的说法修饰成科学,让普通人在对他们专业性的信任中掉入陷阱。比如我也记得脑海里有这样的信息,大树过于庞大的树冠会对新生长出的小树产生不良的影响。但真实的现象似乎完全相反。

首先,亲代树木投下阴影是一种关怀措施。母树可以在地下通过树根辨别出谁是它的幼苗后代。之后它就会温柔地与后代建立联系,并用营养液对其提供支持,类似于人类哺乳。亲代投下阴影的关怀,是因为这能抑制树冠下幼苗的生长,否则在阳光直射下,这些幼苗会迅速向上生长并形成粗壮的树干,进而导致它们在一两百年内就耗尽精力。而反过来,若幼苗在阴影中生活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它们就能存活非常久。阴影意味着更少的阳光和更少的养分。这种由母树温柔的约束导致的缓慢生长也被称为“阴影教育”,像咱们俗话说的细水长流的育儿观念呢。

嗯,忽然带入了幼苗视角,母爱好霸道,也许我只想热烈地过一场自己选择的生活呢。可怜小树更没得选,它逃不开呀。

不只是亲代树木之间,成年树木也会通过根系来帮助生病和体弱的个体。阿根廷学者通过实验验证了亲属植物之间的互助。他们用的实验植物是拟南芥——一种植株高仅30厘米的植物,很容易在培养皿中种植,比较适合实验观察。实验中他们发现这种植物互相关照的举动。

当植物生长分布非常密集时,它们的叶片就会给相邻的植物带来阴影。被阴影挡住的植物光合作用就会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它们获得的养分就会变少。这自然会让相邻的植物变弱,从竞争的角度看这原本是一种优势,毕竟植物普遍都互相争夺阳光。

但这竞争并非不惜一切代价。实验展示,当拟南芥识别出亲属关系后,它们的表现完全不同。一旦发现邻居是来自同一家族的,它们的叶片就会体贴地改变朝向,让邻居不会在阴影中饿死。它们的行动并不迅速,它们善意地将叶片转到一旁,需要花好几天的时间。

识别亲属关系并相应给予关照,这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意义重大。在个体生存依赖于群体力量的地方就会形成团队合作。对哺乳动物来说是家族团结和兽群。许多鸟类是终身伴侣,例如乌鸦。即使是黏菌,也就是单细胞动物,也会通过合作来产生子实体。

拟南芥是如何认出亲属关系的呢?人们想到的第一个方式就是通过树根,毕竟它们的社交是在地下的。但实验者想要证实这一点,于是把拟南芥每一棵都放置在单独的花盆中。这时候它们的根系被隔离开了,再把花盆放得很近,叶片间可以相互遮蔽。这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当植物间有亲属关系时,它们就会将叶片从对方的位置上移开。

再重新认识拟南芥的眼睛吧,原来它是通过一种特别的红蓝光波占比来识别亲属关系的。当学者用基因突变的植物进行反向实验,这些植物缺少相应波长的感光受体。结果发现,它们没有关照它们的亲属,因为它们认不出来了。

但是树冠羞避似乎还不是同样的道理,作者还顺便反驳了避免摩擦的物理原因。似乎还没有非常有说服力的解释呢。

作者还对生物多样性也进行了不少的分析,包括细菌、狍子、野猪、狼之类,都有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但最让人开心的是看他写摇摇欲坠的象牙塔,还有指名道姓地批驳那些借口气候变化、借口碳排放、借口环境友好的各种政策实施前的理论基础,批评中虽然情绪饱满但有理有据——真正而全面的数据,不是那些政策鼓吹者的片面且可能是故意地忽略。

看这些研究者如此努力地去了解和帮助植物,其实是在帮助人类,于是更不能理解身边那些胡乱地伐树截枝——砍伐下的枝干甚至都毫无用处。原本林荫道忽然亮了许多,这不是光明,它太过耀眼刺目了。晚上觅零食走到从前老树葱郁的小街,也变得光秃秃的,几个老人在热炕的路边树干下下棋。

书的结尾句特别好:发现并尊重自己的无知,可以帮助我们做好许多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家里的植物,也许一直在注视着你!
多肉养“出色”才成功,5个实用小技巧,让你的多肉大变样
多肉植物说 - 露娜莲
投稿| 阳台绿趣——幼苗篇
2020-2021年中考生物北师大版复习冲刺训练卷(四)
初冬做好这些事,多肉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