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文氏』桃江县连河冲文氏族谱序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湖南桃江县连河冲文氏族谱序

七修谱序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之史究历代之兴衰,明古今之治乱,供后之为政者鉴。谱者,清支派,定尊卑,溯流寻源。俾先人不致湮没无闻,后嗣识远近亲疏之别,以继往开来,光前裕后,事虽殊而理则一也。

吾族之谱创始于雍正六年戊申(1728),合续于乾隆六年辛酉(1741),复合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分行四续,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华林溢房五续其谱,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分行六修,迄今七十年矣,如不续序宗支,渐且流传失实。日章叔早有续修之议,以资金窘困,妙手空空,点金乏术,未成定论。去年冬邀玉华、正南、光国、正光、耀南、楚基、盛茂等相商,均具同心。吾亦应邀参与,授以纂修之责。吾虽体衰识浅,义不容辞,愿与任事诸君,共襄其事。此次续修重在承续光荣传统,弘扬宗族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加强民族结合,集宗族而成国族,精诚团结,发奋为雄,强国富民,勇跨世纪,善莫大焉。

吾支始祖丙一公系宋丞相文天祥六代孙,明初由吴徙楚,落业益阳,卜居连河冲,繁衍生息,瓜瓞绵延,一脉流传,人世沧桑,前谱散佚殆尽,访遍连河,合族凑齐六修支谱。然七十年来,生死嫁娶,迁徙他乡,漂流海外,行踪莫定者不知凡几,若不及时连贯,将虑昭穆之混淆,生没之遗忘,视骨肉之亲亦如秦越之不相关耶!爰聚族众,物色人员,参依旧例,前谱已载者,仍踵成规,未载者各参所见,续为新篇,即日造草登记,众皆踊跃,协力同心,经精心策划,旁搜远绍,详加审慎,九阅月而草册汇齐,展诵之下,见世系之详列,生齿之盈繁,海外之亲,异乡之客,祖宗坟墓,忠孝节义,机关骨干,科技专家,祖泽之源远流长,继起之峥嵘竞秀,悉寓于其中,虽世代递嬗,不致有汪洋无自之叹,兹当付梓,嘱为之序,爰缀数言,用志佑启后嗣,检束宗人,克绍先人之遗绪,勉为时势之英雄,是为序。

十九世嗣孙 盛麟笔山氏  谨撰

公元一九九八年九月  谷旦

七修概略

族谱即本族人丁繁衍发展的历史,在先人修谱的基础上来编修族谱,是继承先人文化,使后人不忘祖辈风范,爱我族人,不忘本源,承前启后,倡导精神文明。

我族族谱创修于清雍正戊申年间,由于祖辈的努力,接修延续,至公元一九二九年完成了六修。公元一九九零年前后,时人各族兴修谱牒成风气,适时续编本族族史,使文氏族谱犹如一朵奇艳的鲜花与众多的族谱相争妍艳,使信国家风兴盛不衰,七修支谱续编近七十年的自族发展史,使文氏族人以崭新的风貌立于众多的族人之前,是文氏族人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心愿。在日章、纪言、玉华、光国、盛茂倡议下,于一九九七年连续多次召开族人代表会议,于公元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廿六日正式组成了资阳文氏丙一公嗣下七修支谱筹备委员会,推举日章为主修,伏来、正兰、笔山为副主修,在日章的统领下,全面展开了七修支谱的工作,印发了倡议书,告族人书,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以笔山、伏来为纂修,以正兰为总理,以盛茂为经理,族辈具有常识,自愿奉献者,无不任以相当之职,分卷负责当地族人逐户动员,在外族人函告动员,能查明的族人,派人前往动员,使七修支谱成为了全体族人的自觉行动,登记入谱,自觉自愿,解囊捐资,慷慨争先,爱我族人,无私奉献,感人事迹,不胜枚举,积众人之力于公元一九九八年九月会齐草册,照例前谱更改传人旧例,男女平等,都是传人,依列谱子孙繁荣,坟山旧墓地,记入地名,职称、职位、学历有成者,一律入谱,续成新编,至十月而大功告成。日章不顾年迈,倍受艰辛,我与正兰、跃兰体其年迈,常自觉参与决策,与其分难,今得以成功,于心知惠。仿效先人勤奋慎重,积思广益,始终如一,办法之宜,成功之速,据本族谱史记载,仍为创举矣。故概而记之,望后人志士,不忘前辈良苦用心,发扬我族七修支谱职员误工餐宿旅差律自理,不计报酬,不重名利,励行节约,无私奉献的优良风格,群星灿烁,风云人物倍起,我族兴旺发达,使族谱增光添艳,族之兴旺发达有望矣。

二十一世嗣孙 永来伏来氏 谨撰

公元一九九八年九月  谷旦

一修支谱原序

尝闻家乘与国史并重。史以记事,信则书之,疑则阙之;所以传信而不传疑也;谱以传后,远必有稽,近必有考,庶可永垂于不朽也。浩族发迹吉州庐陵,自丙一公卜居资阳之南十一里连河,去今数百年矣。由兹子姓蕃衍,支分派别,代有传人。夫何迭遭兵燹,向之谱牒赖以垂后者,仅存什一于千百耳。浩也念切崇先自幼稚时,先世之事得之传闻者,非不镂刻于中,奈世远年湮,无征不信。幸族侄祖述父,因之吉安庐陵,造富田,访宗派,获携永乐四年所修之老谱过楚。清其源流本末,从丙一公上及蜀翁公、教公毫发无讹。丙一公而下支分派别,迄今班班可考。不为续序宗支渐且流传失实。岂惟远不可稽者,难以条分缕析,即近而可考者,亦无以昭示于来兹,今逢圣天子以孝治天下,编户蚩氓,共切水源木本之思,岂吾家谱书考古得无仁孝之怀?于是上年五月,房侄祖述父齐族族议修谱牒,俱有同心。族众议余与族兄科生、弟哲人、侄仕升为主修,以纂辑之责任侄祖述父。今谱已授梓,取而读之,世系则丝连发贯,齿录则甲先乙后,名号不致混淆,庐墓不忧湮没。所为佑启我后裔,检束我宗人者,悉寓于其中也。但谱牒既修,而祠堂之建又久,不可不修葺以振新之。特虑余四人不克兼理。愿我宗族,亟宜协力振新,毋坠先人之志。弗使俎豆茅檐,贻恨千载,则克昌之绪,未必不自此基之矣。敬为之序。

时雍正六年戊申季夏之吉

十二派嗣孙  仁山华浩其天氏 谨叙

三修族谱自序

粤稽《周礼》以三物、六行,教万民而宾兴之,而六行以孝、友、睦三者居先。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曰友,和于宗族曰睦。三者生人之大伦,政教之根本也。以是取士而贤才出,猗欤休哉!莫可尚已。余谓谱之修,三者之意犹有存焉。人本乎祖,而自仁率亲,自义率祖,谱以志之。孝道于是乎寓兄念鞠子,而友于弟,弟念天显而恭厥兄,谱以序之。友道亦于是乎寓大宗以统一族,小宗以冒一支派异而源同,支分而本合,谱以联之、睦之,道不于是寓乎?由是而姻而任而恤,曷可不自三者而推之也哉?若是则谱之修可以率先王之教化,可以仪圣朝之孝治,可以论一族之子弟,而共跻于循良,所系顾不重欤。我族自明由豫章而徙楚南之益阳,数百年于兹矣。前此兵燹流离,户口彫耗,丁可指数计耳。至本朝定鼎,休养生息。子姓渐蕃,康熙丙子,族先辈得禾川族翰谟所携之谱,吻合我支派系,于是初辑家乘,俾我邑各支共归一本,厥功甚矩,越乾隆庚申,族讹斋倡而续之,派系之编益加详密,自是我族尊卑有等,长幼有序,亲疏隆杀莫不秩然而有常。孰非两次谱牒有以办之。而合者可分,有以联之,而分者可合也乎。自庚申迄今又四十余年矣。阅世以生人,阅人而成世,子姓日繁,生死代谢,不有以续之,将前者虽远而可稽者,反近而鲜据。日久月长,旋且视至亲如路人,同族者若吴越,未有不归咎于不续修族谱之故。则生当日者责将谁诿?是以乾隆四十一年邑祠有续修之约,旋以岁歉而寝,至四十五年远近各房始订议次年孟春乃付之梨枣,越三期而剞劂告成。我族之谱又焕然一新矣。余年老而学疏,诚有如青莲康乐之惭,赖我族俊秀皆为惠连,细参其事,汇集成谱,自是我族后人览派系之条理不紊,支派之流衍无讹。自源以达流,而合者可分,自流以达源,而分者可合。宗族于是而笃雍睦,亦于是而昭,不有以共跻于熙暤之盛,而无愧于圣世之循良也乎。是以为序。

时乾隆四十八年岁在壬寅冬月

梓梁派十三世裔孙 嗣珩虎岩氏 敬撰

四修支谱序

先我而修谱者,何为乎,敦孝弟以重本源也。先我继起而续谱者,何为乎?承先绪以示来兹也。是皆思深虑远而恐其昭穆之不明也。亲疏之不别也。生死年月之不详也。坟山墓向之清也。而因有是作是述焉耳。我族支祖丙一公于明初由吴徙楚,卜居连河,由来旧矣。国朝族先辈创修于雍正六年,阖族续于乾隆庚申,复阖续于乾隆壬寅,及今已六十年矣。其房下之婚配子嗣,生卒葬向,未登谱者十有八九,使于此不急起而复续之,则已往之高曾,虽可按图而稽,后起之祖父无由考据,而明欲问往事,而遗老尽矣。子若孙即不类于郭崇韬之妄拜汾阳墓,恐亦同于籍谈之数典而忘其祖也。亦势所必至此而欲其上治旁治下治,历数世而秩如。乌乎可是以客秋荐毕,族尊辈倡议此举。今春,因酌凡理诸款,刊布各房,公举族叔超之为纂修,率编督于孟冬之妆,诹日入局,朝夕握管,取派系之已登者,存其旧。未列者理其新。凡数百年存没之岁时庐墓,迁留之聚散,上而继别继祢,下而为云为礽,朗若列眉,俾后之览者一展卷而无不了然于心目之间。是岂独后裔赖之哉?即启前此作谱续谱者,当亦含笑于九泉矣。达也穷经无益,学业成虚,谬备臂,使之班目,寓盛举之成,援笔而乐为之序。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冬月谷旦

十六派裔孙 万达桂村氏 撰

合修谱序(五修)

尝思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不传疑,而传信,千秋之笔削无私。谱不传伪,而传真,百世之本支不昧。此其事虽不同,而其理则一也。我祖丙一公由吴徙楚,落业益阳,云礽蕃衍,瓜瓞绵延,一脉流传,人文蔚起,以致生于斯,长于斯,聚族于斯,苟无谱以纪之,方虑昭穆之混淆也,生没之遗忘也。不几视骨肉之亲如秦越之相关乎?幸际世运升平,民康物阜,圣天子以孝教天下,举凡世家巨族,兢兢业业,无不以家乘一节为急务焉。我族体圣主谕孝之心,建议续修之举,至于华林一房代远年湮,支分派别,道里遥,隔音问,莫通谱,经数修未曾联贯。兹乃情殷合牒,何幸如之!何幸如之!抑思人生这聚散无定,而谱牒之分合何常?一修而合,再修而分,五修双合,是知合而忽分者,一本散为万殊也。分而复合者,万殊仍归一本也。客秋,族举楚藩叔为纂修,刻期入局,数月间,草册将就,幸沐皇恩宠锡,叨列明经,往返星沙,未暇兼理。不意今秋,落魄蓬岛,逍遥其事不果,族复命藻纂辑,藻虽才疏学浅,义不容辞,于是与任事诸公共襄厥事,前谱已载者,仍踵成规,前谱未载者,略参管见,经两寒暑,而谱牒告竣,是成一家之信史耳。方今相生相育,共沐圣王覆帱之恩,而相睦相亲,实赖祖宗积累之报,厥后子子孙孙,绳绳继继,见昔之由合而分者,今可由分而合。今之由分而合者,后又因已合而能再合焉。不诚无负敬宗收族之意哉!

时光绪十三年丁亥岁季冬月上浣谷旦

连河十八派嗣孙 隆藻泮亭氏 敬撰

六修支谱序

支谱者,所以序昭穆,定尊卑,辨本源。昭穆不序,则伦理乖,尊卑不定,则名分乱。本源不辨,则支派淆,其关系顾不生欤。我支祖丙一公,于明初由吴徙楚,落业益中,生子二:长有道,卜居十一里连河冲,次有达,卜居十九里华林塅,道公生义渊、义源,渊传显、福,源传显、录。达公生义溢,溢传显祺、显祜、显正。戊申合,续于乾隆庚申,复合于乾隆壬寅,至道光壬寅分行,四续光绪丙戌,合华林而五续其谱。迄今四十余年矣。生齿、嫁娶日益繁,卒葬丘墓地不一,况复沧桑多变,风鹤时惊,南溯东西,行踪靡定,不加联贯,势必星离,是以辛酉春,倡议续修,众皆踊跃,派定房费,刊发谱引,讵料匪旱频,乘不果。己巳春,重申前议,佥曰:“现在革命潮流最重民族,结合主义齐一其心志,相与笃伦纪尚勤俭,祛邪僻养成良善之习惯,勉为时势之英雄,续谱大宗,此其时也。即举督纂编修,诹日入局,造草誊红,六阅月而功成。展诵之下,见乡绅仕宦、忠孝节义、生齿卒葬、庐墓丘墟,散处异域,迁徙他乡,无不有书,虽世代递嬗,不致有汪洋无自之叹。是亦民族结合之旨乎?至若溯流寻源,则是春元公至丙一公,参录旧谱,详列世系,光复何辞。

民国十八年岁次己巳夏历八月

十七世嗣孙 邦范敦勋氏 敬撰

精彩分享


中华文氏宗亲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沧县山呼庄何氏族谱谱序(始祖善甫)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
家谱知识简介[历史文化]
萧氏族谱
如何写家谱
中国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